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试论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 正文 2019-11-30 07:33:42

    【试论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相关热词搜索:

    试论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

    试论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 近年来,当事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明显增 加,但在审判实践中,对什么是精神损害、哪些民事权益受到侵害可以请求赔偿 精神损害、谁有权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精神损害抚慰金的 数额应当如何确定等等问题,长期理解不一致,适用法律不统一,影响了司法的 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当事人利益的司法保护不够统一和均衡。

    精神损害赔偿,赔偿是民法通则建立的制度。在理论上,一般认为人身伤 害的抚慰金赔偿就是精神损害,没有必要再划分为一般的精神损害赔偿和抚慰金 赔偿的区别。但我个人认为,应该对两者作划分,精神损害赔偿救济的是精神利 益的损害和精神痛苦的损害,抚慰金赔偿则是救济人身伤害的精神痛苦和创伤。

    2003年的人身损害司法解释也趋向于这种观点,第十八条的规定首次以司法解释 的形式提出了“精神抚慰金”的概念。

    一、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发展历程 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 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 定。”此处虽未直接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称谓,但司法实务界普遍倾向于推定“赔 偿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因此《民法通则》第120条就是我国正式确立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 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将隐私归入公民名誉权,使得个人隐私被侵害时, 受害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1991年国务院制定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了受害人的近亲属可 得到具有精神补偿性质的死亡补偿费。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 定(试行)》第4条(安抚费)的规定,使得生命权受到侵害时请求精神损害赔 偿有了依据。

    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一次使用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并规定了死者名誉受到损害时,得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的权利主体。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3月公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总结多年的立法和司法经验, 并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全面扩展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把新中国人身的司 法保护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入了一个比 较成熟的阶段。

    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 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从而确认了我国在婚姻家庭方面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据。

    2004年5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 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 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 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 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 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 法院请 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解释的出台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第十八条规定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 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 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 的解释》予以确定。” 而于2001年3月10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 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 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 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 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 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 害抚慰金。”第九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 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 损害情形的精 神抚慰金。” 二、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的性质和原则(一)性质,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它是民法制裁方式,一种认 为它是民法上损害赔偿请求权。

    笔者认为,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是两种性质兼而有之。从抚慰金的基本性 质上看,它是民法赋予人身伤害的受害人对造成精神损害的一项保护性民事权利, 属于损害赔偿的请求权。相对应的,就是加害人的赔偿精神损害的义务。因而称 其为民法上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性质,自是毫无疑问。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赔偿 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以承担民事责任为保障,信其为民事制裁当然也是无 问题。

    (二)原则,在最高人民法院以上这两个规定中都有“残疾赔偿金”的内容, 但它们虽然名称完全相同,而性质却完全不同,前者是指受害人因伤致残后所应 获得的物质损害赔偿,后者则 是指精神受到损害之后所应获得的精神损害赔偿。

    目前,一些法院在处理人身损害致残赔偿案件时,对受害人同时请求赔偿 义务人赔偿残 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在处理上和对规定的理解上大相 迥异。有的认为赔偿义务人在赔偿了残疾赔偿金后,对其精神损害一般不再支持, 理由是受害人在获得残疾赔偿之后,精神损害的抚慰不再支持,否则有重复赔偿 之嫌。持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在2001年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有一个指导意见, 该意见规定人身损害致人死亡的,在支付死亡赔偿金后一般不再支持精神损害赔 偿请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根据最高院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可以同时支持受害 人对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笔者认为,在人身损害致残赔偿案件 中,受害人因残疾而导致其收入的降低,是直接的物质损失,侵害人或其他赔偿 义务人应当赔偿此物质损失。受害人因致残同时又遭受精神损害的,还应当获得 相应的精神赔偿,这种精神损害抚慰金是一种抚慰受害人心理创伤的方式。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对这 两者同时支持并不矛盾和重复,并不具排斥性。

    为此,笔者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尽快将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名称与物质 损害赔偿金的相同名称予以明确区分,以免混淆,且上级人民法院应明确统一两 个司法解释中残疾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认识和做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 原则 :
    (1)抚慰为主,补偿为辅原则。精神损害很难像物质损害那样用数字来 统计。法律上规定精神损害可以物质赔偿的目的在于这种方式有利于缓和或解除受害人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对受害人起到抚慰作用,从而进一步保护受害人的 精神权益。这就决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本身并不是主要目的和惟一方式,精神损 害赔偿只不过作为一种手段,并通过在经济上对受害人的补偿达到抚慰受害人的 目的。因此,在精神损害赔偿中,应坚持抚慰为主,补偿为辅的原则。

    (2)赔偿数额适当限制原则。

    正因为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抚慰性质的, 这就决定了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数额时并非毫无限制。在国外,的确有许 多精神损害赔偿额极高的案例,但这在公民收入普遍不高的我国并不完全适用。

    实际上近些年无论英美法国家还是大陆法国家,在确认精神损害赔偿金时都试图 使之标准化,也试图确定其最高额。因此,在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立法中有必要 对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最高限额作一限制。

    (3)法官酌定原则。即法官在处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时有自由裁量权。

    由于精神损害所涉及的生理、心理及人格利益的损害并不像财产损害那样容易判 断。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所要考虑的事实主要是损害事实的存在以及违法行 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因精神损害的无形性,所以,赔偿客体与数额 明显具有较大的伸缩度,同样情况的案件处理结果不同似乎也是无可非议的。

    三、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依据 由于立法不完善,司法解释(法释[2001]7号)也未能详尽地明确,导致 司法实践中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极其不统一。一些典型案件和事例生动说 明了精神损害赔偿金的适用现状:当事人动辄提出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 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但是法院最终的认定可能是数百元、数千元或数万元。有 的高级法院制定了数百元至数千元的赔偿额指导标准;
    有的却制定了下限为数万 元的赔偿额指导标准。更有趣的是,在一个女大学生被超级市场非法搜身的案件 中,一审法院判决赔偿精神损失20万元,而二审法院改判赔偿精神损失1万元。

    在同一城市两审法院对同一案件作出如此差别的赔偿判决,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 究精神损害的赔偿金问题。

    笔者认为,确定个案的精神损害赔偿金,应依据以下三个标准综合判定:
    (1)致害人认定标准。即从致害人的角度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所要 考虑的是致害人的侵权原因、主观动机、过错程度,侵权的具体情节包括侵权的 手段、行为方式、侵权的场合和次数、持续时间,致害人的认识态度以及对恢复 受害人的权益的态度,致害人的获利情况,致害人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等各种因素。

    (2)受害人认定标准。即从受害人的角度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所 要考虑的是受害人的身份、社会地位、知名度、性别、年龄、职业情况、家庭状 况、经济能力等各种因素。

    (3)客观认定标准。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所要 考虑的是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

    黄海兵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试论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