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林业树木栽培技术及树种管理探究
林业树木栽培技术及树种管理探究 【摘要】建设和发展林业工程作为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一项重要手段,一直是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工作方向,通过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我国不 断将林业建设和林业防护工作推向系统化和法制化。在现有的基础上,我国要积 极开展林业树木的栽培和树种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建 设更加健康的生态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从林业树木 栽培技术及树种管理两个方面为核心来进行分析探究,以期为后期的林木栽培工 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林业树木;
栽培技术;
树种管理 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中的树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严 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相关人员要积极提高 林业树木栽培技术水平,努力发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从而促进 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林业树木栽培 1.1育苗 苗圃的选择:苗圃做为培育树木幼株或幼苗的基地,在选择上要注意挑选 日照比较充足、通气性好、土质良好、灌溉较为方便、排水性能优质的土壤,以 便幼苗更好地适应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的特点。在栽培阶段的初期,首先要对土 壤预先处理,将杂物进行清除并进行土质的疏松,在必要时还要进行施肥,保证 土质的肥沃性,满足树苗根系发展的需要。另外,还要在苗圃的边界地带设置过 道,并将苗圃划分为面积为10-20cm的苗床,使过道比苗床高出15-20cm,过道的 宽度要维持在30cm左右。林种的选择:林种的选择对于林业树木的栽培至关重 要,有关工作人员要尽力选择树干饱满且粗细均匀,树皮较为光滑的树种。扦插 工作的进行要依据当地的气温状况来决定,一般来说扦插时最佳气温为12°,苗 种扦插后的气温要维持在15°以下。苗种的扦插采用直插的方式,横向和纵向间 距分别为20cm、60cm,另外要在土壤表面预留一定的空间,扦插完成后要压实 土壤,定期进行浇水。树苗栽培容器的选择:栽培容器的选择涉及到树苗根部的 生长状况,因此要求树种栽培人员要慎重选择,从而使树苗的根部得到相应的保 护,完全发挥出树种的优质性。在材质方面,要选择轻材质的栽培容器,选择了 栽培容器以后,要利用相关设备对容器进行切断处理,将容器制作成众多口径的进料筒,从而有利于开展树苗栽培工作。
1.2造林 在春季进行造林时,要充分考虑到林木对氧气的需求,在造林之前要对土 壤进行全面深翻,翻耕的深度要保持在30-40cm之间,尤其是要注意在进行黏度 较高的土壤的翻耕时,要保证达到足够的翻耕深度。苗种在造林的整个过程中要 保持充足的含水量,为了保证这一点,在运输之前要将苗种浸入水中两天左右, 保证其吸收足够的水分。在栽种之前还要把苗种上过长的侧枝和侧根截出,从而 保证整株树苗的吸水性良好。在进行幼苗抽枝的过程中,要尽量选取靠近根部的 枝条,提前将侧芽截去,从而促使主干长出新芽。另外还要做好树根附近土壤的 除草工作,并及时进行清土,当出现树苗停止生长的现象时,要继续翻耕。
2苗木栽培管理 移植栽种管理: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树苗的健康成长,提升苗种栽培的成 功率,需要树种栽培人员对树苗的生长速度和栽培株距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要考 虑到不同树种生长周期的差异性,从而对树种的种植和栽培进行合理科学地规划, 保证不同树种的正常生长。另外,从培养容器中将树苗拔出后,需要对树苗的根 球进行疏松处理,并且对树苗的根系进行修正,保证树苗良好的生长态势。树种 灌溉管理:苗木的栽培管理除了要考虑树苗的栽种移植过程,还要注意树苗的灌 溉过程。在进行苗木的灌溉时,首先要对灌溉区域进行划分,根据需水量的不同 对所需灌溉区域进行编组,从而提升灌溉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树种灌溉 过程的成本。目前我国的苗圃灌溉所采用的是固定式的喷灌系统,这种喷灌技术 对于喷头的要求较高,为了保证水资源在喷洒过程中的均匀性,在布置喷头的时 候要依据苗木栽种的株距以及种植密度来确定。在灌溉过程中,喷头的水滴大小 和降落速度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从而避免损伤苗木的叶面和破坏灌溉区域的土 壤结构,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管理:由于林业树木的覆盖面比较广,因此森林害虫的防治工 作要把预防作为最主要的内容。在树木进行种植之前,工作人员要对栽种环境进 行认真分析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预防方案,防止苗木受到病虫害的危 害。在苗种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一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进行种植。种植 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种植技术和方式的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林木受病虫害的概率。
相关科研人员要对病虫害防治药物进行创新性研究,采取更加有效的新型药物加 强对林木的病虫害的防治。为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快国土绿化的进程,使森林发挥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生产的作用,所有的林业工作者都要积极探索, 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提高林木栽培工作的技术水平,从而加 速我国林业的现代化进程,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层面的高度统一,进一步为维 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