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从历史与状况看地方林业革新
从历史与状况看地方林业革新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安徽岳西县进行了轰轰 烈烈的林业改革。由于岳西林业改革极大地修正了原来一些不合理的林业政策, 开创了一种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新形式,因而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岳西的改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某些改革者个人激情的偶然产物,还是山区 经济历史发展的必然岳西的山林改革对于林业生产的发展究竞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它仅仅是岳西落后山区的特有产物,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晶呢所有这些都有 待我们去调查研究。
一、林业改革是岳西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岳西县,是一个有着光辉的革命业绩而今却又十分贫困的山区。早在一九 土四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展开了革命活动,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人民翻 身做主,生活富强,在后来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岳 西老区人民无私地献出了一切。在过去的战争年代里,岳西全县为革命牺牲的群 众多达一万六千多人,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革命胜利后,在党的关 怀下,岳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目前,.岳西仍然 是一个落后的山区,没能摆脱贫穷的阴影。一九八三年白帽区前进乡几个村子的 农民没有一家有件象样的衣服,没有一家有条象样的棉被,没有一家床上有垫单;
家家都缺粮、缺油、少盐、欠债,贫困状况触目厂凉心,类似这样的地方,约占 全县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在解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幸福中生活的人们可能无 法想象出同一块土地上还有这么多人在过着如此贫困不堪的生活。为什么使社会 主义事业在中国得以发展的根据地之一的岳西,至今还与贫困为伴呢这有自然的 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岳西是个“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山区。.自然地理对于工 农业的发展有着许多制约因素。
从工业方面来看,岳西地处大别山腹部,境内群峰矗立,山峦重迭,交通 十分不便、(全县尚有十一个乡不通公路),远离原料和商品市场,造成运输费贵、 产品成本高,不利于竞争;山区贫困落后,条件艰苦,待遇低,不仅不利于人才 引进,而且造成人才外流;加之位于安徽西南边境,远离省会合肥等发达城市和 地区,这就使得市场、信息、科学文化和人才等发展工作所必须的条件与工业发 展相脱节,因而岳西工业发展缓慢。岳西工业产值在安庆地区十县中居倒数第一。
乡镇工业也很微小。一九八三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仅达七百七十一万元,仅相 当于邻县一个乡的产值。从农业方面看,岳西山多地少,耕地仅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六点五,人均耕 地仅有六分八厘。并且分布又极不平衡。耕地的数量,使得以耕地为基础的农业 发展受到了限制,这决定了岳西耕作业发展的有限性。不利的客观自然条件是岳 西工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不切实际的经济指导思想则是岳西经济发展的障碍。
在过去几十年的建设.中,岳西没能从本县实际出发,没能清醒地认识山区同平 原丘陵地区的区别,而是象平原、.丘陵地区一样,以粮为纲,百分之八十的人 在占全县总面积百分之六点五的耕地上消耗,把经济发展的风帆系在耕作业这艘 无法迅驶的船上,结果是抓了“一分田”,丢了“八分山‘”,农业上不去,人民生活 无法改善。
八十年代,县委根据岳西“八山‘水半分田”的实际,逐渐认识到林业是岳 西的大业,林业是岳西经济的主体,林业的兴衰,直接关系着山区经济的兴衰, 从而确定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新经济方针,决心 闯出一条靠山吃山,发展林业的富民之路。对于山区实际的科学认识,是主观对 客观的正确反映,然而认识世界并不等于改造世界。仅仅具有新的经济方针还不 能.振兴林业,到目前为止,岳西还是耕作业左右全县的经济局势,林业收入很 低,仅占农业收入的百分之十二。是什么东西妨碍山区扬长避短,发展林业呢是 现行的一些不合理的林业政策,是经济工作违背了经济规律。突出的有三大问题: 一是林产品的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二是生产关系超越了现实的生产力水平,违背 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犷三是分配不合理,违背了社会主义按 劳分配原则。
首先,从木材价格来着。在岳西,每立方米杉木和松木的售价分别为六十 五元七角和四十八元九角。据计算每亩山场的年收入仅为两元左右,而农业每亩 耕地的收入却达九十至一百一十元。由于林木收购政策,是建立在认为林木是自 然生长物,而不是林农的劳动结果基础之上的,因而长期以来,发展林业不仅无 利可图,甚至亏本,严重地违背了价值规律,侵害了林农的利益。
其次,从岳西林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来看,我们受“越大越好”、“越公越好” 的影响较重。由于岳西远离发达地区,交通十分不便,工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生 产力十分低下,尤其是农业生产力的水平,还停留在近似原始的“刀耕火种”、手 工劳动阶段,加之山多地少,农民居住分散,一隔十几里才有几户农家,因而极 不适合于大规模集体经营和劳动。但是土改后不几年,我们就从初级社到高级社 ‘人民公社乡几年跳了几个阶梯。七十年代中期又搞了一次穷过渡,林业生产关 系的这几次变革,是脱离岳西山区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的,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不是客观发展的必然。(关于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具体表现,后面将专门 分析。)这是岳西生产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很少改善,山区长期贫困落后的一大 原因‘再次,从劳动价值的分配着,没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 利益,林产品实现的利润全部归国家所有,这种利益独占的政策是不符合集体林 区特点的,在集体林区里,一切林产品都是集体的劳动者通过劳动在自有的土地 上生产的,它既具有商品性的一面,又具有自给性的一面。从商品生产的全过程 来看,大部或全部都是集体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的结果。因此,林产品实现的 利润,是社队集体直接创造的,他们有权分享这些利益.。国家独几占全部林区 利润的做法是欠妥的,这种“农民出力,国家得利”,“光要马儿跑,不让马吃草” 的政策,是林区经济效益差的一大弊端。
为了改变岳西林区的落后局面,’前几年岳西实行了、自留山和责任山政 策。但责任山的山权、林权、采伐权、出售权四权归队,农民实际上是有责、无 权、微利,同农业的责任田比,责任山是,种不健全犷不彻底的责任制。责任山 的实行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点。群众说:、“自留 山是亲女儿,十分溺爱.;责任山是小媳妇,百般虐待;公管山是童养媳,苦命难 挨。”“责任山.上树象唐僧肉,大家都想吃。”据来榜乡试点调查,“三定”后,只 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农户山林管理较好,而很多农户则吃山不养山,砍树不造林, 只图眼前,不顾长远。例如,来榜乡禾丰大队老屋生产队责任山四百三十二亩, “三定”时点数交给群众的七寸围以上的杉树一千九百九十四棵,松树一千一七百 五十棵,到七月份只剩下杉树一百八十棵,减少百分之八十八;松树一千一百五 十四棵,减少百分之三十五。由于责任山仅仅是形式上的,而无实际内容,林农 名义上是山场的主人,实际上只有看管的责任,没有任何支配权,从而使得林业 生产的经费与管理相脱节,林农的劳动与劳动报酬相分离,农民一无权、二无利, 责、权、利不统一。这种所谓的责任山与岳西山区农民的思想觉悟程度相脱节, 它带来的微小利益亦不能使农民从困苦的生活中走出来。责任山这种经营方式不 能有效地调动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从上可见,岳西林业生产的长期缓慢发展,是 林业生产关系急待调整,经营方式急需改变的显著标志。
二、山林改革的核心:权、责、利紧密结合的“自营山”经营方式建立 改革是林业生产力的迫切呼声,是岳西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怎样改 革呢是裁剪岳西的现实去吻合某种既成的理论,还是尊重现实、了解现实、分析 现实,开创一条虽然艰难、但于国于民实惠有利的道路呢岳西县委选择了后者。
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他们充分认识到,林业生产之所以长期得不到发展,是因为现在的林业生产经营方式造成权、责、利的分离,从而严重地压抑了林农 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从而调动林农生 产的积极性,搞活经济,解决农民的温饱,为经济振兴做准备,岳西进行了稳妥 而又彻底的改革。岳西林业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八四年四、五、六几个月是 准备阶段。县委在倾听群众呼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林业改革做了大胆设想, “自营山”经营方式思想逐步形成,六月底胡耀邦总书记批示以后,从七月起林业 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实行“两山并一山”,建立了“自营山”,随后通过木材 经营管理公司的成立,系统地建立了采伐“一本账”制度,并开放了林木市场;九 月初,林业改革的主要任务初步完成,现正处于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阶段。岳 西林业改革的措施,具体地说分三步,但这三步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权、责、 利的付予和实现,有机地组成“自营山”生产经营方式。
第一步就是“两山并一山”建立“自营山”。“自营山”是在林业“三定”的基础 上,把自留山和责任山合并起来,由农民植树造林,长期使用,允许农民有林木 继承权、经营权和活树折价转让权;但“两权”不放,即山场所有权和采伐批准权。
山场所有权仍归生产队集体所有,不交给个人,山场不准出租、买卖,不准改作 田地,生产队对家庭经营的山林―“自营山”可以进行合理调整。山上的林木须根 据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地控制采伐量。
第二步,建立采伐“一本账”制度,以林木经营管理公司为实施和保证机构。
在一“两山并一山”工作中,通过实地调查,对每家山林的蓄积量、生长量、可采 伐量进行了详细统计,建立了“一本账”。但是怎样实施采伐“一本账”呢为了解决 这一问题,成立了木材经营管理公司。林木经营管理公司分为县总公司和乡分公 司。公司具有经营和管理两种职能,管理,主要是通过掌握采伐“一本账”,实行 有计划采伐。乡林木经营管理公司是乡政府领导下的一个经济实体。公司作为采 伐“一本账”的执行机构,承办发证、记账、销账业务,收取合理税费。“一本账” 内的木材销售是合法的,“一本账”外的木材销售则是非法的。使木材生产计划能 比较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从而发挥了计划的指导作用。采伐“一本账”是在保护 和发展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做到有计划按比例的合理采伐,因而既照顾到群 众的切身利益,又使得森林休养生息,保持生态平衡。由于“一本账”把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从而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第三步,破除林业旧有的封闭式经济体制,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开放林 木市场。‘首先,通过各级林木经营管理公司为林农做木材生意牵线搭桥,实行 议购议销,另外还允许农民对部分木材进行加工,以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开放林木市场,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后,四米长、八至十公分粗的杉树和松树,每 立方米的价格由八三年的六十五元七角和四十八元九角,分别涨为三百元和一百 五十三元,农民平均出售木材收入增加了近五倍。其次,是减少环节。县林木经 营管理总公司根据各乡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限额,制定年采伐计划一次 下到乡,由乡林木经营公司将计划分配到各社员户,社员采伐后注销计划,外销 开出白证均由乡公司办理,减少了审批层次,讲究了时间效益,明确了法律责任。
再次,采取多渠道经营。除了乡公司这个主渠道外,当地和外地的木材贩子在认 可公司基本价格的前提下,可同公司或社员户直接订货,去做木材的二道生意。
多渠道经营加速了木材流通。第四,对以前的多税收进行了改革,公司和个人销 售的林木只收原木税10肠、产品税5肠、管理费、育林资金和更改资金各10元/m“。
其余的大头都归林业生产者,减少了多层次的“苛捐杂税”。开放林木市场是权、 责、利的具体实现;采伐“一本账”是生态效益的保证,采伐“一本账”同开放林木市 场的结合就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而这种统一是通过林木经营管 理公司的运动而实现的。
“自营山”生产经营方式产生后,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
首先,乱砍滥伐问题得以解决。以前乱砍滥伐现象持续不断,各种行政手段都采 取过,甚至连枪都用_匕了,但无法制止。现在,由于山林是自己的,群众把“自 营山”看成“致富山”,因而日夜看护,严惩偷树之徒。另外,市场开放后,树价 提高了。以前外地驮树人常年不断,这些使人厌恶的“二道贩子”(往往是乱砍滥 伐的一个直接原因),现在不多了,出现的则是一批懂行的、善经营的木材商, 他们如今成了群众欢迎的、加速木材流通的有生力量。其次,农民开始从山上得 到实惠,造林准备比以前任何一年都好。再次,真正恢复了生产者的主人翁地位, 堵塞了林木经营的漏洞。以前,由于林木是集体的,有些干部通过批条子,平调 或古用了大量木材,群众敢怒不敢言,而现在林木自有,关系到林农的切身利益, 干部批条子,捞油水行不通了。
岳西山林改革的实践充分地说明:(1)开放林木市场同乱砍滥伐没有必然的 因果联系。长期以来,合理采伐与乱砍滥伐界线不清。实际上,只要加强指导和 管理,定出什么是“合理采伐”的标淮,农民就会自觉遵守,爱护自己的山林。(2) 林木市场一开放,农民可以把经过批准的自’留木材同其它农副产品一样,上市 场自由销售。群众看到种树有利可得,就更加爱护树木了。(3)木材市场不开放, 山区农民是“种树合法、砍树违法”,没有钱花,只得偷偷砍树,木材不准上市, 农民就把大材变成小材,把木材变成烧柴上市卖。现在木材市场开放了,小材、 幼树,群众就舍不得砍了。“自营山”经营方式是合理调整生产关系的结果,是岳西人民对于林业发展的一个贡献,它是在计划、税务、工商等部门进行协同配套 的综合性改革中产生的。三、‘自营山”最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后,岳西 林业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局面。现在,全县二百四十九万一千二百九十八 亩山场中,“自营山”为一百九十八万一千一百六十六亩,集体经营山为五十万零 一百三十二亩,国有山场为四万六千二百六十七亩,大(联)户承包山为十万零三 千二百四十二亩。“自营山”占全县山场总面积百分之八十,“自营山”经营户占全 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强。可见,“自营山”已成为岳西林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主体。
我们知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没有内容的空话,而是有其客 观标准的。那就是要能真实地而不是虚假地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因为劳动 者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因素,一切生产工具都是由劳动者创造和使用的,一切劳 动对象都是由劳动者改造和利用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怎样结合和结合得好坏, 主要取决于能否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营山”给林农以林木继承权、 经营权和活树折价转让权,肯定了林农是自己劳动成果的主人。山场由原来的集 体经营转为以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林农对山林,不仅有看管之责,而且有经营 之权,能得到应得之利,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经营和管理、劳动报酬和劳动成 果紧密结合起来。责、权、利的有效结合,克服了“瞎指挥”、“大呼隆”、“大锅 饭”和平均主义,进一步完善了林业生产责任制。“自营山”建立后,农民欢呼跳 跃。有一个时期外面谣传“自营山”搞错了,部分农民听后,匆匆跑了几十里山路, 专程到县委机关打听消息,并诚恳请求不要改变“自营山”。现在,广大群众一改 过去对山林漠不关心的态度,许多乡、村建立了护林组织,,确定了专人负责, 普遍制订了乡规民约,联户轮流看管,广大群众管山护林的积极性高涨。群众反 映:“山靠人养护,人靠山致富”。
过去,由于林农无权、无利,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植树造林效果差, 管理不善,成活率低,护林不力,乱砍滥伐成风,毁林十分严重;采伐的树梢、 树段丢在路边腐烂,林农说:“卖不到几个钱,还有你扣他扣,‘轮到我们没有了, 让它烂吧,反正都莫想。”仔自营山”经营方式建立后,由于林木是属于自己的, 减少了“苛捐杂税”(减少了五种税费)和关卡,木材可以多渠道议价出售卖高价, 因而林农采取了许多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首先,林农改变了过去浪费木材的作 法,视木材为宝,其次,林农加强了对山林的看护管理,刹住了乱砍滥伐风;再 次,积极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可见“自营山”经营方式对山区林业的发展具有不 可估量的意义。
大凡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形式的变化就一定是出于绝大多数劳动者的自愿,真正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的,“自营山”建立 前,岳西乱砍滥伐成风,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些地方瞒上不瞒下,主动 采取了“并山”措施。如首蒲乡沈岭村的山林,原来乱砍成风,无法管理,在县委 提出“两山并一山”之前,群众就自动并了起来。再比如来榜乡八三年冬就私下开 会讨论,秘密地将原划的五百亩责任山同自留山合并起来,这次工作队进村时, 群众就说:“你们来迟了f”’可见“自营山”经营方式不是某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不 是少数人包办的,而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自营山”经营方式真正体现了林农 的主人翁地位。“自营山”是什么性质的山是分山单干、个体经济还是社会主义集 体经济“自营山”经营方式是对于历史的倒退,还是社会的进步从前面对“自营山, 经营方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自营山”经营方式并没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而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一种新形式,因为“自营山”_经营方式坚持了基本生产 资料集体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自营山”是把原来属集体经营的山场分包给社员,实行分户经营,生产投 资主要由户负责,不寒行统一分配,但农户对各自经营的山场这一基本生产资料, 只有使用权,没有个体的所有权,不能擅自将山场改做农田,更不能出租或买卖, 山场仍归集体所有。所以,实行“自营山”只是集体经济中经营方式的变革,即由 过去生产队高度集中统一变为生产队、乡林木经营管理公司统一管理下的各户相 对独立的分散经营,而不是所有制的变动,不是分山单干‘有人认为,实行“自营 山”后,取消了集体提留,因而山场的集体所有制已流于形式,仅仅剩下一个没 有实际内容的外壳,所以“自营山”是分山单干,个体经济。这种看法是对“自营 山”的一种误解,因为“自营山”并没有取消集体提留。“自营山”建立后,经营山 场的林农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身份并没有改变,在出售木材时,不仅要向 国家交纳税收,而且集体还要征收育林基金、更改资金和管理费用。这里,征收 的育林基金和更改资金及管理费用,就是集体提留,是用于集体经济的扩大再生 产和满足共同福利的基金。只不过这里集体提留的资金由原来的生产队保管,变 为林木经营管理公司统一掌管,在全县范围内使用。由于作为集体经济的劳动者 ―一林农对集体义务地提供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做为集体积累和公益事业的支出, 使得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成为可能。因而“自营山”的山场集体所有制就不仅具 有法律上的意义,而且有着现实的体现。这里,集体提留是以山场的集体所有这 个根本的经济条件为依据的,又是山场集体所有制实际内容的反映。
“自营山”经营方式解决了林业生产上长期未能解决的两个难题:权、责、 利结合和生态效益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为林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提供子重要保证,“自营山”经营方式是岳西人民的一个创举,它产生于岳西这一特殊的山区,又预示着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当然,“自营 山”经营方式并不是林业上的唯一形式,亦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它是一个引人关 注的新事物,这一新事物定将在社会主义园地里健康成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