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学刊科学评比管理论文_科学入... 正文 2019-11-15 07:43:06

    学刊科学评比管理论文_科学入学准备评比方案

    相关热词搜索:

    学刊科学评比管理论文

    学刊科学评比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我国学刊的国家评比工作已经进行了多次,似乎已经形成了 一种思维定势:学术期刊的“国家队”总是这些桂冠的当然得主。须知,在学刊水 平方面,我国与世界比,差距还很大,远没有达到世界级的水平,相反,我国世 界级的学者和世界一流的论文却不少,因为发达国家一流学刊不断加大在我国约 稿的力度。这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国内有一流论文却没有一流学刊。

    国家级学术机构(包括主要科研院所和主要高等学校)主办的学刊代表“国家队”, 无疑,它们应该肩负冲刺世界一流学刊的任务,这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它们的 “桂冠”是靠自然优势得来的,还是靠办刊人主观努力得来的?其主编及其编辑的 知识结构在多大程度上适应这一任务的要求?它们应该不应该得到这些荣誉? 对“国家队”之外的学刊如何考察?如何建立一个真正科学、公平的评比体系?这 一系列关键问题至今却还没有人去系统考察。因此,我们认为传播出版界应该加 大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力度,我国学刊的评比必须改弦更张,进行科学、合理地评 比。

    【摘要题】期刊工作 【关键词】学刊/知识结构/编辑学/社会科学学/科学学/国家期刊奖 【正文】 一 学术期刊(以下简称“学刊”)的质量无疑与其主编、编辑的素质、编辑(更 主要的是主编)的知识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学刊评化的一个侧重点应该是考 察其操作者(主编、编辑)的知识结构、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方面所决定的学 刊的优劣情况等。我们曾经研究过“综合性社科学刊主编最佳知识结构”这一课题, 研究结果认为,综合性社科学刊主编首先应该是学术期刊出版方面的专家,其最 佳知识结构“既要具有合适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地说, 综合性社科学刊主编的最佳知识结构,包含这样四层含义:1.一定要在一个专业 领域内实现“学者化”;
    2.一定要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学”知识储存;
    3.一定要有比 较高的“编辑学”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修养;
    4.一定要有“领导科学”方面的素质修养。

    [1]推而广之,综合性社科学刊编辑素质、知识结构也大致如此。相应地,综合 性自然科学学刊主编(编辑)应当具有的是“科学学”的修养;
    而对于专业学术期 刊(非综合性学刊)主编来说,除了“社会科学学”(或者“科学学”)之外,其余三方面的知识结构完全适合于他们。只有有了学刊主编、编辑的最佳知识结构, 才能有真正优秀的学刊。

    二 毋庸讳言,在我国学术期刊界,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这就是有的学刊主 编不去研究“社会科学学”(或者是“科学学”),或者不懂“编辑学”,就是说在这 两个方面不具备最佳的知识储备,但是,其主编的学刊照样获得“国家期刊奖”、 “双高期刊”、“核心期刊”或者是教育部的“名刊工程”期刊,等等。如何解释这种 现象呢?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这些主编不自觉删顷应了“社 会科学学”(或者“科学学”)和“编辑学”内在规律的要求。但是,唯物主义地讲, 这种情况是不大可能存在的。我们认为,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是由其所处 优越的学术环境、依靠高水平的自然来稿而导致的。二是因为这类学刊编辑部的 优秀自然投稿稿件俯拾即是,在这方面,与其他学刊相比,处在一种“不平等” 的竞争状态。诚如著名学者、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龙协涛先生2002年在其主编的学报获得“双高”期刊和第 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一名这两项大奖后,接受采访之际所坦言的:“北 大学报能有今天的成绩,首先因为她背后有北大,有北大深厚的学术资源,有北 大校领导和北大学者们的全力支持,还有编辑部同仁的齐心协力。”[2]这是实事 求是的。回顾历次评比,经常是这样的状况:“国家期刊奖”等奖励获得者大多是 国家级科学研究机构或者是国家的主要高等学校主办的学刊(在此,我们绝对没 有否认在这些编辑部里,在编辑学、社会科学学或者科学学等方面的研究上,不 乏高水平者)。[3]而稍低一级的奖励,往往是那些由一般综合性大学和各省级 社会科学院(科学院)等主办的学刊,依此类推,几乎“概莫能外”。

    还有一种现象,更能说明这一点:就是同一所大学主办的文、理两种学报, 它们的获奖情况一般取决于该校文、理比重和力量的对比,以理为主的学校,它 的自然科学版学报获奖情况就远超过其社会科学版,相反,以文为主的学校的社 会科学版学报获奖情况就远超过其自然科学版。就是说编辑部人员的力量高低不 能决定和左右其学校文理比重,不能决定其学报的优劣。加之我国大学学报国家 给的定性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期刊”,它不适宜过多发表校 外成果,这就决定了学校层次决定学刊层次、专业层次决定相关学刊层次局面的 存在。加之,人们往往习惯地把得意之作投到更高级的科研(教学)单位主办的 学刊上去,使这些学刊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局面。所以,目前的“优秀学刊”和非“优 秀学刊”往往并非是由办刊人主观因素造成的。我国学刊的评比,其实是在评所登载的论文水平,是在评比主办单位的学术水平,这与评刊的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我国的新闻出版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管理我国新闻出版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执 行情况的,而我国的期刊评比又主要由它们来执行,如果不是主要去考察各学刊 的编辑水平,而主要去考察他们的学术水平,难免导致本末倒置。应该说,高等 学校的学术水平是由教育部等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去评比的,科学文化水平是由科 技部或各省、市、自治区政府代表国家去评比的。所以客观地讲,这些学刊获得 的种种荣誉,更主要的是基于其依附单位的高水平,依靠其所载内容(论文)的 高水平,而并非靠编辑部成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即高水平)取得的。它们依附 的单位是科学研究方面的“国家队”,其学刊理所当然的就是学刊界的“国家队”。

    对此,南翔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术刊物分三六九等,并非见诸言之凿凿的 红头文件,而是一种依门楣而定的习惯,门当‘等’对的,主要不是质量,而是出 身。”[3]我们认为,这个“依”就是依靠,这个“门楣”就是那些代表国家水平的学 术单位,这里的“质量”应该指由编辑们的主观能动性所创造出来那种品位,而这 里的种种荣誉往往是靠其主办单位的高水平,而非办刊人的主观努力和高水平得 来的。如何通过国家对学刊的评比来真正调动编辑者们的积极性就成了问题的焦 点。难怪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大刊好编,小刊难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 是这种情况的一种客观反照。

    [page_break]三 我们提出这一重要问题,还基于以下三个事实:第一,在2004年8月召开 的“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上,我国科技专家发出这样深深的疑问和感叹:“中 国为何没有《科学》?我国科技期刊处于内外夹击”。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自然 科学方面还没有像美国《科学》,在社会科学方面,还没有像英国1843年问世的 《经济学家》(TheEconomist)那样国际著名的学刊,就是明证。然而,与此同时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国际性科技期刊近年来纷纷进军中国,美国的《科学》 以及英国的《自然》等大牌学术期刊都加大了在中国的约稿力度。在我国并非没 有优秀学者和一流的学术稿件,而是没有世界一流的学刊。

    第二,这个事实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美国科学情报所(ISI)编制的大 型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SCI)根据编辑水准、国际化程度及在学术界的影响等 量化指标,每年都对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种期刊进行统计和评估。近 日统计的1994-2004年国际学术期刊“引用总数”排行榜出炉。结果显示,以发表 生物医学领域论文为主的学术期刊――美国的《生物化学杂志》 (JounalofBiologicalChemistry)以被引用174万次位居首位,综合类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以133万次排名第二;
    大名鼎鼎的英国《自然》杂志与美国《科学》 杂志则分别以119万次和117万次位居第三、四名;
    美国物理学会出版的《物理评 论快报》与《物理评论》分别以77万次和60万次名列第五与第八;
    第六名由基础 生物医学领域与临床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期刊《细胞》摘得。美国化学学会的《美 国化学学会期刊》位居第七名。而与英美等国的期刊相比,中国科技刊物的总体 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数据显示,我国期刊的年平均被引频次约为300次,而同期 世界期刊的指标(平均数)为2000多次。

    第三,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的高水平论文往往流失海外。仅在自然科学 方面,1999年《SCI》收录的以我国科技人员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19936篇,而 其中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仅占38%,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却占到62%;

    我国科技工作者1999年被国际颇具影响的三个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PT)》收录国际论文共计46188篇, 比上年增长32%。按国际论文排序,我国由上年的第九位升至第八位。所有这些 说明,我国不是没有高水平论文,而是没有一流学刊。

    上述情况能不牵涉到我国学刊编辑主观能动性、编辑(首先包括主编)的 素质和知识结构问题吗!现在的学刊评比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代表“国家队” 的学刊因为优秀稿件的优势,所以,其学术质量自然而然在国内领先,它们的主 办者往往可以高枕无忧,国家的种种期刊奖励非他们莫属。然而,我国有世界一 流的学者、有世界一流的学术论文,没有的是世界一流学刊,这难道不是一个怪 圈?这个问题与中国体育界“国足”现象实质上是一个问题,只是还没有引起人们 的警觉而已。国足在国内是无疑的第一,但是能满足于这个“第一”吗?答案再清 楚不过了。其实我国学刊界,早已有有识之士为此呼吁过,原北京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龙协涛教授在2002年就特别强调过:“学术刊物也需要策 划!”[2]我们认为,这个“策划”当然包括学刊编辑、主编深层次积极性的调动。

    须知,我国的学刊是在特有体制下形成的特别的运行机制。目前无论主办学刊的 高等学校还是科研院所均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由国家及其所属机构投资,而现在 的学刊评比实际上不是去评比它的具体操作者――编辑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 努力程度、编辑业务水平等,然而这恰恰正是我们应该去认真评比的,也应该是 评比的初衷所在,是评比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所以,假如我们的学刊评比,不是 仅仅去注重所载论文的水平,而是把编辑的主观因素(主编是其灵魂)作为主要 考察对象,真正按照可比性来进行评比的话,目前这些“优秀期刊”不见得就全都 “优秀”。同时,如果我国的学刊评比按照科学合理的因素去进行,我国的学刊事 业一定会出现更加繁荣的局面。四 应当科学评比我国的学刊,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紧迫性。我国的学刊评比应 当及时改弦更张,把评比的角度转变到以下几个方面来:1.学术期刊编辑部独自 享有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优化组合情况,这些资源包括所在地域的古今特色文化。

    2.编辑部成员在文稿修改中的作用大小情况,是起了积极作用还是起了消极作用, 是使文章锦上添花还是有意无意弄巧成拙。3.编辑部培养作者、发现人才的情况。

    4.学刊编辑部门在出版标准化、学术规范化等方面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情况。5.学 术期刊编辑部在出版规范、编辑技巧方面的情况。6.作者、读者对编辑部的满意 度;
    编辑部及其主编执行国家著作权法等法规的情况。7.学刊封面和版芯的装帧、 设计的准确度,它包括是否合乎封面设计规律、美学意义上的优劣情况等。8. 编辑部成员对出版规律和编辑规律的探讨和研究状况,其标志是其发表编辑学成 果的质量与数量。9.编辑部整体(尤其是主编)对社会科学学(或者科学学)的 把握程度,这同样看其有无高水平成果发表,等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 编辑人员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即一般都不是编辑学科班出身,因为我国的编 辑学高等教育才刚刚起步,现在在岗的学刊编辑主力大部分是在这之前参加工作 的。另外,我国传统上往往忽视“社会科学学”(或“科学学”)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所以,进行编辑学和科学学(社会科学学)方面的研究不叫不务正业,恰恰相反, 这正是我国学刊主编和编辑们急需弥补的一课,因为我国学刊界当务之急需要的 是学刊编辑行家――编辑家。我国的期刊评比如果能改弦更张,把考察、评比的 角度和对象选准,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学刊的整体水平,必将激励一大批所谓“小” 和“弱”的学刊脱颖而出,真正形成我国学刊“百家争艳”的局面,这也必将促使我 国众多学刊早日跻身于世界名刊行列,从而大大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健康、 快速发展。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学刊科学评比管理论文_科学入学准备评比方案》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