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透析农村义务教育中职业教... 正文 2019-10-30 07:35:34

    【透析农村义务教育中职业教育内容的渗透】 什么是职业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透析农村义务教育中职业教育内容的渗透

    透析农村义务教育中职业教育内容的渗透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的可能性,并提出了 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整合,实行“3+1”模式, 实施绿色证书制度等具体的渗透途径和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内容;
    渗透 义务教育阶段有没有必要、可不可以渗透职业教育内容虽然教育综合改革 10年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职业教育法也有相应的规定, 然而要真正实行起来,恐怕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加强对 渗透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还需要我们对渗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本文就此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渗透的必要性 (一)义务教育的薄弱性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滞后性的现实情况对义务 教育阶段渗进职业教育内容提出了要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义务教育还相当薄弱。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 约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大量学生不能完成义务教育,关键 在于辍学和流失的问题不能彻底解决,这既降低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又囤积 下成批的低素质人口,甚至成为不断产生新文盲的重要原因。根据全国人口普查 的数据,2000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 的文化程度,同期城市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相当于高中一年级的 文化程度。截至2001年,我国尚有522个县未实现“普九”,覆盖全国总人口10% 左右的地区。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大量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制约着劳动力文化水 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据各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 据,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全国初中生平均升学率 分别为50.7%、50.0%、51.2%、53.2%、58.3%和59.6%,农村地区还 远低于50%。这表明有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且地区间存 在较大差异。我国目前每年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有500万至6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没有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

    义务教育的薄弱性和高中教育发展的滞后性,要求我们必须在义务教育阶 段就开始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否则,这些不能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和虽已完成义 务教育但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升学无门, 就业无路,致富无技,步入社会后仍属于体力型劳动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求。

    (二)劳动者在择业过程和就业之后的不适应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 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劳动力总体上表现 为低素质,在择业过程和就业之后存在诸多问题。

    就业难度加大 现代社会的大生产,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劳动力文化 程度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很多用工单位都要求受聘对象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或具有 一定的专业技能。这说明,低文化和无文化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受市场竞争机制的 约束,其转移难度明显增大,职业选择的余地也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有资料显示, 全国城镇对熟练工人的需求达58%以上,而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技术素质离这种需 求相差甚远。从农村劳动力的后备力量看,即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但因 他们在普通学校接受的只是升学模式的教育,很少学到实用技术和从业技能,最 终多陷入升学无门、就业无路、致富无技的窘境。

    就业岗位层次不高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下既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的提高。低素质的“农民工”难以在劳 动力市场上和“下岗职工”相抗衡,必然失去在城市“拾遗补阙”的机会,农民工往 往只能选择在建筑、运输等部门干体力活,选择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就业岗 位层次不高。

    就业稳定性差 低素质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周期的相关程度增大,一 旦经济过热,如房地产升温、运输繁忙,“农民工”的用武之地就会增多;
    反之, 一旦经济萧条,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课题的“民工回流”现象就会出现。这样 一来,就使得曾经被一些经济学家看好的中国特色农民流动就业,随着经济周期 而上下波动,这一点在2000年和2001年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 济周期的固有联系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

    可见,无论是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就业岗位的层次,还是从农民转业的稳定性来考虑,加强对准“农民工”――农村义务教育毕业生在义务教育阶段 的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 (三)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最符合农村实际,也能最大限度地 调动广大农民的办学积极性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基础教育系统在我国农村是最正规、组织最健全、 农民花钱最多、在农民心目中也最有分量的教育体系。然而,在许多农村地区, 它是否能对农村的社会经济产生明显而直接的促进作用却值得探讨。那些接受完 九年义务教育的毕业生,那些留在本乡本土就业的青少年迟迟不能进入角色,或 虽然进入角色,却仍然按照传统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渗 透职教内容,以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在是非常必要的,也最符合农村实际。

    第二,从农民的角度看,渗透职教因素可增加他们对义务教育的支持程度, 还可增加学生(未来农民)学习的自主参与程度。农民的支持首先表现在是否愿 意对教育做更大的投入;
    其次表现在是否支持学生完成学业。但是,这两点均取 决于农民是否感到教育对他们有着看得见的效益和作用。学生的参与程度主要是 指他们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是否愿意把义务教育的课程学完。然而,依笔者所见, 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在不少地方,农民投入并不十分情愿,学生亦有相当的隐性 辍学率,特别是到初三,辍学就有相当的数量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基础教 育脱离实际,农民不予支持,升学无望的学生也实在无兴趣学下去了。如果在基 础教育中适当渗透职教因素,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

    第三,从社会和经济发展角度看,由于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人口相对分 散,社会分工、职能分化也不如城市,因此,在农村义务教育内容中渗透一些职 教内容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必要的。

    二、渗透的可能性 (一)义务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的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 业技术教育。国务院制定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各 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农村尤其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初 中应适时注入结合本地需要的职业教育内容;
    也可以在初中教育的一定阶段,实 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
    有的地区可试办职业初中。”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培养当地经济所需的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和各种初级 人才,符合《纲要》精神。

    (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特点 现行的各科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学生 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术,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 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教学内容的可解性看,义务教育中的许多内容与 职业教育是相通的,这就大大减少了增加这些内容的难度。例如,义务教育中自 然科学的内容只要一具体化,就成为许多实用的科学技术;
    职业道德、法律、社 会交往知识,也不过是义务教育中思想政治课的延伸,等等。

    (三)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利机遇 教育部于2001年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目前全国共有1642个实验区的3500万中小学生开始使用新课程。新课程增 加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历史与社会》、《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以及高中的《技术》等必修课。新课程所增加的必修课蕴含 了大量的职业教育内容。2004年秋季全国范围内2576个县(市、区)实施了义务 教育新课程,约占全国总县数的90%,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面进入新 课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2004年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省区开始实验,到2007 年,全国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HttP://wWw.GWYOO.Com 新课程改革为义务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提供了良好机遇。教育部部长 周济在2004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农村地区课 程改革的指导和支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开设一些职业技术课程。

    三、渗透的途径方法 (一)加强义务教育文化课中职教内容的渗透 当前,我们应将在义务教育文化课中渗透职教内容作为重点,根据课程特 点,结合教材中相关内容,有意识地渗透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 学生的职业能力。

    我国普通学校现行的各科教材,特别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 理,小学的自然学科与生产实践有着广泛的联系,完全可能使学生了解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一定的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利用文化科学知 识中的有利因素,加强教学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各科教学都要重视实践环 节,加强观察、演示、实验、操作、练习和实习作业,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实 验园地以及校外挂钩的工矿、企业、农科所进行参观、实验、测量、探求,使学 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和掌握生产技术知识, 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从中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使判断力、创造力得到发展。

    (二)进行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合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内容严重地存在着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 知识的问题,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不能反映农业现代科技、农村 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同职业需要很少联系,致使回乡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心理、 技术、劳动技能等方面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必要准备,难以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 展所需要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反思和重构,在农村义务教育 课程体系中拓展职业教育课程,使农村义务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相互整合。

    要对现行的课程体系中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没有多少价值的 课程进行革命性清理。除了正常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应当有区别地重点开 设农村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课程及劳动与教育课程。这类课程的设置应根据本社 区的地域特点及文化需要,体现出鲜明的职业性,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农村建设或 经过培训后转入相应的行业服务。它可以作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来开发,也可 以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领域中去。

    (三)实行“3+1”模式 过去,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实行的是“5+3”模式,即小学5年,初中3年, 目前进行的“6+3”模式转换异常艰难,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习惯了小学5年的教 学体系,不愿意让孩子多上一年小学,这种思维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教学 纲要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上看,小学6年过于松散,初中3年过于紧张,这也是广大 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共同感受,学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实行 “5+4”模式比较合适,即小学5年,初中4年。初中实行“3+1”模式,即初中三年文 化课学习结束后,根据学生接受水平和实际需要,进行一年的职业教育,使学生 掌握初级技能。

    (四)实施绿色证书制度自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意见》以 来,在总结绿色证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根据 当地实际需要,在农村初中引进绿色证书教育,即要求学生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除取得毕业证外还应取得职业技术培训合格证。具体做法是:在保证执行九年义 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3+1”教育,即在三年初中教育的基础上, 安排一年的绿色证书培训,学生就有了更为全面的学习和系统掌握农业知识和技 能的机会,既奠定了学生升学基础,又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创造了 必要条件。实践证明,根据本地实际,在农村普通初中阶段试行绿色证书教育是 完全必要且可行的。

    四、渗透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渗透宣传,创造适宜的舆论氛围 农村义务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是一种新事物,牵涉到学生、家长、教 师、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改革能否成功,关键 取决于政府、学校和社会能否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因此,我们认为,要搞好这 项改革,当务之急是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大造舆论,宣传义 务教育中渗进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使社会各方面充分认识这项改革对实现农 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必须突破传统的“质量”标准,端正教育内部以 及社会各界的教育质量观,破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把升学率和 各文化学科考试分数当作检验、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的 传统,树立全面发展的新观念。

    (二)教材建设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最重要的问题是教材问题。教材建 设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解决:一是文化课中渗透职教知识点,要求教师将教材中 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挖掘、归纳、整理,在讲授文化课时有意识地贯穿其中;

    二是新增职教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组织人力编写乡土教材;
    三是根据“3+1”模 式,有选择地利用其他地区的教材。

    (三)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顺利实施“普九”阶段渗透职教的关键问 题。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四条:一是通过培训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职教意识,热悉职教政策,掌握职教动态,了解职教信息,以便尽快适应“渗透”教学;

    二是鼓励现有教师边教边学,自我提高,掌握相近专业知识,实现一专多能;
    三 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做法,选送部分教师到高职院校进修,培养职教专业教 师;
    四是在社会其他部门选聘部分热爱职业教育、专业知识丰富、生产技能较高 的专业人员来校任教。

    (四)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技能训练,而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 影响着技能训练的提高。因此,重视实训设施及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具有非常 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途径有:一是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要根据所设职教 内容,筹措资金,购置专业设施,开设实习基地,使基地建设与师资、教材建设 并举并重,满足教学需求;
    二是个别职教内容由于校内条件制约无法开展教学, 可通过校外租借、与企业签订租用合同等,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保证教学需要。

    (五)职教内容的选择 职教内容的选择要大胆跳出“农门”,不再局限于传授种植、养殖技能。根 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的比例为49.9%, 转移到第三产业的比例为44.6%,转移到外地仍然从事农业的仅占5.5%。可 见,未来农民迫切需要的是第二、第三产业的专业技能,针对农村的职业教育应 该适应这种需要。要根据本地经济特点或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选择要渗透的职教 内容。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透析农村义务教育中职业教育内容的渗透】 什么是职业教育》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