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创新... 正文 2019-10-21 07:36:59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创新意识小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一、营造和谐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而和 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 发挥。

    首先,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充 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世界 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我们在教 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勤思考、 多提问,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而这种氛围一定是和谐的、民主的,这样才有利 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学生求知欲旺盛,敢 想、敢说、敢做,乐于发现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 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特征。在民主教学的课堂上,师生双边都处于心理愉乐而且维 活跃的情景之中,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迷惘、有争论的课堂上,可以允许学生 不必举手等待老师的同意就发言,这样学生就能自觉自主地迸发创造性思维火花。

    我们教师面对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的教学过程,对学生 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释 疑,尽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的。

    例如,在教学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时,在学习了用短除法求解为:
    2×2×3×3×2=72,有个学生提出“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数能否用36×2或24×3?”问 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是正确的,有的认为是巧合,也 有的认为是不正确的。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不迷信教材,敢于发现、提出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短除法分析:
    2×2×3×3×2=36×22×2×3×2×3=24×3 3624 因此,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由此,我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并得出:探求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简捷的方法即可用其中一个数去乘另一个的独有的质因 数。这样引导学生质疑、议疑、释疑,促进派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 重情感的培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 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当听完学生不同意见后,可常说,我很荣幸, 我和某某同学的意见相同。话虽简单,但足以证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 一员,这样的师生交流过程,彼此都会忘了自己是谁,都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创新。

    二、引导动手操作,体验数学价值 新课标特别强调“体验”。它把学数学看作是“做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强调 数学教学必须要注意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 学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归纳、 分析和整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完 善学生的人格。

    首先,教师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 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先设计四个小动 物骑自行车比赛的动画片,其中的轮胎有方的、圆的,让学生猜猜谁最快,然后 抽象出圆,给每四人一个图钉、一根线绳、一支铅笔,小组合作画圆,通过动手 操作,使学生发现圆心的位置、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等知识。又如学习《圆 柱侧面积》时,通过让学生沿圆柱体的一条高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等操作,使 学生发现圆柱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还 可以引导学生将侧面沿斜线展开,展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直接将侧面撕开, 利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些方法都能引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正是在这些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间的相 互合作交流精神。

    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 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 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 旋转形成了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 像有无数条线”……从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 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 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其次,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做到: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
    有可行的操 作步骤;
    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
    要重视组织教学。操作活动充分体现手脑并用,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智力活动和双手活动的相 互结合,这样信息就通过两条相向而行的途径传递着,由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 传到手。手在“思考”,大脑的创造区域也受到激发,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 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三、引导尝试探索,培养开拓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 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 需要则更加强烈。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会科学家走的路,教师的角色就要 转变,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例如教学《圆周长》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猜猜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也可 用各种方法动手操作一下,然后用计算器算出圆周率,从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 式。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剪一剪、移一移,得出平 行四边形面积跟谁有关?跟谁无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如 “最小公倍数”的实践应用,教师可把一个动物画在两个多边形上,通过边靠边旋 转最终得出需几次才能回到原来位置上,从而加深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圆柱体拼割成 一个近似长方体,先将圆柱沿底面平分割成8等份,对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学 生观察割拼过程。

    接着我提出问题:“这个圆柱体拼成了一个近似的什么立体图形?为什么 说它是近似的?它的哪一部分不是长方体的组成部分?” 学生回答后,接着再进行演示实验2:将圆柱体沿底面平分16等份,再 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我再问:“这次是不是更象长方体了?” 这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
    “把它平分成很多很多等份,这样拼成的图 形将会怎样?”在学生充分发表了盲目发展的意见后,我再进行总结:“将会无限 趋近于长方体,并且最终会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我再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个长方体,并把它与圆柱体进行比较,提 问:“这个长方体的哪部分与圆柱体相同?”因为模型各面的颜色不同,所以学生 会很快回答出来:“底面积与高。”“那么这个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 系?”学生回答:“相同。” 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举一反 三地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性,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开拓精神。

    四、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别出心裁 思维的求异性是指碰到问题时善于独立思考,富有创见,不盲从,不迷信。

    教学中,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各种独创之见,各种“别出心裁“的 方法,都能促进学生思维求异性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了“圆柱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例1、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侧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求这个 圆柱体的体积。

    一般解法:
    (1)圆柱体的高:12.56÷[3.14÷(2×2)]=1(分米) (2)圆柱体的体积:3.14×22×1=12.56(立方分米) 答:圆柱体的体积是12.56立方分米。

    我启发学生,能否找到更简捷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把探询的目光瞄向了 我,我再次演示了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过程,然后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 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我再把拼成的长方体放“倒”, 然后问学生:这时候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的底面积相 当于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我再问学生:这时候长方体的高又相当于什么?学生 回答:这时候长方体的高又相当于圆柱体的半径。我再请学生讨论,圆柱体的体 积还可以怎样计算?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圆柱体的体积除了等于底面积 ×高,还可以等于圆柱体的侧面积÷2×底面半径;
    还可以等于侧面积×底面半径÷2。我再请学生回到例1,请学生回答能否运用简捷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很 快学运用了巧妙解法:12.56÷2×2=12.56(立方分米) 答:圆柱体的体积是12.56立方分米。

    学生敢于打破旧的习惯做法,产生标新立异的新做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 火花,老师要十分珍惜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 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先生还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 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应该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让他们能在 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才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 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 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内容提要:
    本文从“营造和谐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引导动手操作,体验数学价值;

    引导尝试探索,培养开拓精神;
    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别出心裁”四个方面,论述 了在小学数学的实践中,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 学会发展。

    关键词:活跃体验培养激发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论文 创新意识小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