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国外农业经营模式论文
国外农业经营模式论文 一、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的实践 (一)英国的自营农场模式 20世纪,英国农业经营方式的显著改变是自营农场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 的农业经营方式。英国家庭农场起源很早,在圈地运动扩展的过程中,富农以购 买或租赁的方式从农民手中占有土地,进而合并形成较大规模的农场;19世纪 中叶随着英国土地产权形式由敞田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大量的家庭农场或竭尽所能地扩大规模,或被挤压破产,农场发展突破家庭农场 的规模局限,大规模租赁土地,大量雇工,大型租赁农场逐渐取代家庭农场;
2 0世纪以来,因为英国地租下降、地产税逐渐提高、政府加大对租赁土地的干预 力度等多种措施,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的收益,纷纷出售土地。随着产业结构的 调整,土地又逐渐流转到农民手中。以英格兰和威尔士为例,20世纪20~6 0年代,贵族地主手中的耕地有40%移交给了农民,随着家庭农场数量的快速 增加,英国政府不仅颁布了一系列农业法,维护农场经营者的利益,同时从财政 上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在高度机械化的条件下,英国家庭农场逐渐实现了自营化。
根据1970年左右的一项官方统计,农场总数中租佃农场约占36%,自营农 场占64%。英国以自营农场为主的农业发展速度很快,20世纪30年代大麦 小麦每年的进口量是600万t,1986年这一需求已经基本能由国内农业满 足;
20世纪30年代本土仅能提供30%的食物需求,1986年国内市场食 物供给达到80%,食物的进口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甚至某些农产品已经实现净 出口。
(二)美国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美国人少地多,农业生产以大面积耕种为特色,规模庞大的农业生产需要 相互合作。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可以归纳为3类:一是工商企业直接 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协调,涵盖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农业生产、农 产品加工以及销售等若干环节,各环节流水作业,从农产品生产到加工销售均由 企业内部实行统一核算。二是工商企业与农场保持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双方签订 合约,进行合作,农场主负责农产品生产,工商企业负责农产品加工销售,各司 其职,合作关系相对稳定,这一组织形式是目前的主导方式。三是农场主联合投 资兴办的供应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的合作社。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在农产品的 生产、销售等不同阶段以不同形式提供服务。这一组织形式突破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农场主产销的局限,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增长,提高了农场主收入水平。2 0世纪初期以来,美国农业发展逐渐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 营以及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目标,形成较为稳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美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美国的食品加工业在制造业中也 是规模最大的。
(三)荷兰的家庭农场模式 荷兰的农业用地约为200多万hm2,仅占整个陆地国土面积的1/1 70,农业人口6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1/27。农用土地不足使荷兰的家庭 农场规模较小,然而,荷兰农产品出口量很大,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目 前荷兰农业有60%的最终产品销往国外,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9%, 农业出口总额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荷兰家庭农场模式提高了农业劳动生 产率,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荷兰政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致力于完善农业职业教 育体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完善交通网络,增强物流服务功能;
引导产学研 一体化发展,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力。此外,荷兰的农业合作社以其非营利性保障 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利益,也为合作社的长期运转提供了动力。例如,成员55% 以上的化肥以及精饲料均由合作社提供,农民90%的生产资金支持也来自在信 用合作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拉博银行。
二、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的经验 (一)英国自营农场模式的“专” 英国自营农场的“专”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的农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及时 调整农业结构,加速了地区专业化发展。英国东南部是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 宜发展种植业,是粮食主产区;
北部是山区和丘陵地带,雨水较多,草木茂盛, 重点发展畜牧业。在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下,英国进行了重大的农业结构调整, 扩大畜牧业比例,进一步缩小种植业比重,农业结构调整使得英国农业从混合经 营转向专业化发展。如农民进行大规模的水果和蔬菜的种植,伦敦等大城市附近 有了专门的蔬菜、鲜花以及鲜奶供应基地,呈现出更加鲜明的区域特色以及专业 化发展趋势。此外,英国自营农场专业化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实施的高效率的科技 推广政策。英国全国有数十所大学和地方性农业学院为农业培养各种人才,在各 地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以及其他专门机构,对自营农场提供服务和咨询。英国 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支出逐年增加,进一步推动农业专业化发展。(二)美国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稳” 美国产业经营模式的“稳”表现为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稳定。在长期的农业 经营实践中,美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实现了跨区域合作。
区域内合作社一般由同类农产品生产者组成,它们需求相似,接受合作社的产供 销服务;
跨区域合作社在区域内合作社基础上,服务范围更广,覆盖面达十几个 州,形成合作社联盟,专业化程度较高,进行商业运作,因此合作社成员能够突 破区域市场限制,在全国市场以及世界市场获利。这种合作社联盟大多独立于联 邦或州行政权力之上,能够跟政府部门交涉,尽可能多地为其成员争取更多的政 策优惠,保护成员利益。此外,美国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稳定还在于美国政府用高 补贴的方式增加农场经营收入,从而在农产品价格降低的情况下,能稳定农场主 家庭收入。
(三)荷兰家庭农场模式的“精” 荷兰家庭农场模式的“精”表现为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荷兰人口稠密, 人均占有农业用地极少,必须精耕细作,提高耕地的单位产出效益。这种集约化 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高收益的特色农业项目以及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首先, 荷兰的农民大多数英语交流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营销能力,农民思 维开阔,紧跟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才能和国际开拓创新眼 光。这些特点使得荷兰农民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荷兰竭 力推广特色农业项目,如花卉蔬菜园艺业,故被称为“欧洲花园”,成为最大的花 卉出口国。特色农业在市场竞争力以及提高收益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最后,高 程度的机械化生产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程度。荷兰蔬菜花卉种植以及牧场养殖均有 较高的机械化水平,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三、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农业政策与制度支持体系,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 发挥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通常表现为农 业补贴政策和农业信贷支持政策的实施。农业补贴一般包括价格支持、直接补贴 和农业综合补贴。如英国1947年实施的价格保证制度,对农产品施行价格支 持,当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保证价格时,两者之间的差价则由政府补贴给农 户;
又如农场建设补贴,提出政府承担1/3的农场修建房屋、道路或供电网络 等费用。以2008年为例,英国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总量高达37.19亿英镑(1英镑约合10.19元人民币,2014)。中国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也逐 年增加,但是鉴于财政压力,目前应该还是以价格支持为基础,逐渐建立以直接 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性服务补贴支持力度。就 农业信贷支持政策而言,美国构建了一整套的信贷系统,各级信贷银行面对特定 的对象,分工明确,包括为农场主提供购买土地、农机设备等需要货款的联邦土 地银行;
联邦中间信贷银行不直接面向农场主,通过信贷协会向农场主提供贷 款;
合作社银行面向的主要是由农场主组成的合作社,而非个人。相比较而言, 中国目前的农业信贷支持力度较弱,水平较低。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创 新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调整信贷结构,增强信贷服务功能,能够提高农民积极性, 稳定农业收益,促进农业发展。
(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合作社是一种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的生产组织形式,英国、美 国、荷兰的农业合作社各具特色。英国合作社的特色在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 某一种农产品为主,如小麦合作社,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注重农产品附加值的提 高,竞争力强;
美国合作社的特色则在于覆盖面广,实现了区际合作,采取现代 企业管理方式;
荷兰合作社的特色则是它的非营利性,一般扣除30%的收益作 为组织运行和风险资金,其他均由成员分享,合作社负责成员农业生产产前、产 中以及产后的一切事务,沟通农户和市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借 鉴发达国家合作社模式,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还要顾及中国不同区 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合作社经营要充分兼顾专业化和综合性,控制合作 社适度规模经营。具体实施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选 择不同的合作社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内合作,如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 较高,可以借鉴英国专业型的合作社模式;
而中西部农业发展更需要政府的政策 扶持,合作社模式应倾向于非营利性。第二步,在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 缩小的前提下,不同区域之间进行跨区域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而实现 全民的共同富裕。
(三)推进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荷兰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备,从预备农业教育到中等农业教育,再 到高等农业教育,种类很多,课程级别层次分明,荷兰多数农民至少接受过中等 农业学校的专业教育,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农民还要 不定期地接受多种形式的培训;
其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重视农业人才 素质的提高以及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如1963年英国设立农业经营管理部负责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以及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
美国则在长期 的产业化经营实践中形成了以联邦一级的农业部、州一级的农学院,以及县一级 的农业推广站相结合的农业教育、科研以及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推 广的产业化体系。2012年中国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目 标,新型农业人才除了具有专业技能,还要懂得农产品营销。为此,一方面要培 育有知识、懂技能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还要将农学专业毕业生吸引到农业生产 中来。在对这些人才的培养上,农业生产技能和农产品营销手段要并重,借鉴发 达国家的做法,建立长效的人才管理制度,如建立农业专业人才储备制度、完善 农业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等,农业人才的培养能够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 推广。
(四)建立健全多主体、专业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社会化服务随之 出现。目前美国和荷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规模都比较大,但各具特色。美国的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较高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在农业生 产产前、产中和产后都有专业的服务机构参与,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使得农 业收益具有稳定性;
荷兰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则围绕花卉等主导产业形成, 花卉的保鲜则依赖发达的物流技术和网络,尤其是航空运输方式,从而能够以最 快的速度满足各地的市场需求。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 建立健全多主体、专业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对于资金投入 需求较大、收益回报较慢的服务,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及枝术推广等, 由政府负责;
农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社则负责为具体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服务,如供 给肥料、种子等;
私人服务机构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灵 活地参与更多的回报率较高的服务项目。多主体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更高的专业化 和社会化水平与之相适应。
四、结语 总之,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它们的一些主要模式 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效仿。但在借鉴发达国家经营模式和有关经验时,还是要从中 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发展的特点出发,不能直接照搬。
作者:夏金梅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