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摘 要:近几年来,中国上网的主流已变成普遍,农村中小学生也逐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了解网络之所在。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许多不相识的朋友。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形式下,学校德育工作也应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路子。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网络环境 道德教育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世界需要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 我校系农村乡镇学校,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开展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从农村中小学生上网的实际和认识特点、心理需求出发,确定研究和实践的方向,采用调查研究、行为研究等研究方法,达到了“掌握上网技能,遵守网络道德,坚持文明上网,学生健康成长”的如期目标,为农村中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校现象分析
我们从一些表象,透显出了我校德育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效果。
1.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逐步加强。全校七年级至高三段学生,文明上网优良率逐年上升,2011年上学期仅45.5%,而2011年下学期上升至91.6%。学生基本遵守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爱国、守法、无害”的网络道德规范。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这两年中,我校无一人因沉溺网络而逃课、辍学,无一人因沉溺网络、约会网友而私自出逃。
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们一改过去仅从书本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变成了书本、社会生活、互联网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习变得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越来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接触的知识更加前沿,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不知不觉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明显突出。2010年,我校教育水平综合评价与以前相比,在全县排名由第5名提高至第3名。
4.师生关系明显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以前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经常遭到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训斥,逆反心理强烈,老师的说教学生很难接受,老师视其为“问题学生”,师生矛盾重重。通过开展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和实践,学生配合老师网上查询资料的要求,不敢面谈的话,不敢坦露的心声,都能通过网络交流,师生互相尊重,平等和谐,教学相长。
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路子不断扩宽。在开展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1年上半年,镇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部门大力整治我镇境内的经营性网吧,为学生文明上网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用网络环境开展德育工作,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近年来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中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二、措施与策略
我们组织全校1000名七年级至高三段学生的上网情况调查,掌握了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而实施统计分析策略,具体如下:
1.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网络,做好学生上网的教育工作。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网络对中小学生更是充满了诱惑。在我校,信息技术课、网页制作兴趣小组、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利用网络的正面优势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防止了学生忽视正常学习、沉溺于网吧、陷入网络陷阱的负面影响。
2.以共青团为载体,积极建设班级网站、校园网站(www.wcntzx.com)德育专题。在校园网上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共青团为阵地分别建设共青团主页,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站点里“德育动态”、“德育论坛”、“班级管理”、“主题班会”、“心理课堂” 等专栏既让学生丰富知识、净化心灵,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
3.在网络中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用网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学校网站开通了心理咨询栏目,有专任心理辅导老师陈玉镯负责,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在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i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容易沟通。
4.召开网络德育教育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利用广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发出“文明上网,从我做起”的倡议,开展“告别陋习,文明上网”的签名活动,展开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营造出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的育人环境。
事实证明,只要立足于农村中小学网络德育教育的实际,从农村中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出发,构建起“正面引导,先入为主,疏导与矫治并重”的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全新模式,就能实现“掌握上网技能,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文明上网,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化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新能力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0,7。
2.盛孝桂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