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论文关键词: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学案设计 教学反思论文摘 要: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逐渐实施的新课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们引用“学案导学法”。“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案的“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使用该教学法,教师应在学案编制中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那么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呢?从前年开始,我校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教学法的尝试,实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方法的实施,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又保证了学习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此教学活动中,我也参与了学案编写工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谈几点感受。
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案”即学习方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的课前学习材料。“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是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教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导学材料,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自主合作,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知识的教学活动;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对学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究、解答,进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学案的设计
学案教学中,学案的设计是关键。学案设计包括以下5个环节: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反馈、课后反思。下面以牛津版必修四第二单元Reading “The honourable games”为例说明。
学案示例: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一些常见的奥运项目;古代奥林匹克的历史和现代奥林匹克的演变;了解在奥运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几个著名的国内外运动员。
能力目标:通过完成阅读任务,增强细节信息捕捉能力和综合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口头表达形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奥运名人的了解激发积极向上、超越自己的激情。
2.课前预习
知识回顾。设置一些与奥运有关的选择题,进行男女生抢答比赛,这样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探究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堂阅读课。老师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奥运精英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所从事的项目名称和同一项目的其他名人,简洁明了地进入课文的主题,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在阅读前展示四个与奥运会相关的常识性背景问题,在微观层面上为进入奥运主题阅读作铺垫。阅读中并不直接给出学生问题,而是隐藏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接受挑战。
阅读分为“fast-reading futher”和“comprehension”。通过多样化的问题类型设计来维持、促进学生的探究热情。其中“inserting sentences”和“scrambled sentences”是新的尝试,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逻辑性有一定的了解。纠错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注意正确使用语言语法规范。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名人解说,是想促进学生输出所学过的语言知识。选了科比与姚明这两位最热的NBA球星让学生自主选择,从选择比例上来探讨学生对本国明星与外国明星的态度倾向。
4.当堂反馈
复述课文,老师出一段文字,中间有不少空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格。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可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
5.课后反思
在课堂上留有3—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中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存在问题。开始的时候可以这样让学生写反思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我认为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不足是什么,以后的学习中我做到什么。这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教学反思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课堂,变成师生思维碰撞的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交流中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有效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还存在以下误区。
(一)课堂上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环节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之后,就让学生按照导学案或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互动。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先自主学习,对知识点还没有了解和熟悉,就开始小组互动,其交流效果是低下的,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其实“学案”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另一媒介,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那些“学生按照学案学,教师按照学案教”的观点和言论,都是对学习模板的误读,也是不顾学生和教师主体地位的表现。如果让“学案”、“讲学稿”控制了课堂,就会失去课堂教学的生命和智慧。
(二)小组合作互动流于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小组讨论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互动。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没有交流价值,小组讨论前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二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三是忽视了对学生小组讨论方法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三)教师没有及时参与学生互动
高效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并非教师就要游离于学生之外。有些课堂上,在学生互动时,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或看教案或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互动起来之后,教师就没事干了。实际上,在小组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小组互动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察,也不是干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四)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如同讲试卷的“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重点点拨、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睛,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而且,教师不可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受其思维框架的束缚,而是要认真地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反馈信息,领会学案的设计意图,对学案进行加工修改,进一步完善学案,并设计出符合实际且高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要我们能以与时俱进的教学理论作指导,以“学案导学”为载体,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就一定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胶州二中课题组.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3]潘瑛.高中英语课堂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