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交互设计4100字
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交互设计4100字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我们熟知的传统物品被附加上“智能”的前 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利器来优化已有的产品是“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 下智能产品设计的一大思路。而家庭药物备用库的存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等因素进行分析, 考察现存产品存在的改进空间,以提高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用户体验。
摘要:
家庭 一、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智能化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益 加深。物联网、智能家居、以及最近提出的“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更是催 生了一大批智能硬件产品,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水杯等。而另一方面, 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催生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应用,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 付款、记账、控制电器、甚至远程遥控家里的空调,可以说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 类不可或缺的一个处理事项的终端了。
而药物则是人类目前最主要的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需要在医院进行深度治 疗的重症,还是可以在家吃点非处方药就可以康复的轻症,药物治疗总是不可或 缺的一环。但当前,虽然的发展使得药物的丰富度已经大大增加,可治疗的病症 也大大增多,但药物治疗在人们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用户体验方面的弱项,比如 药品的错误使用、因种种原因无法及时用药、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即使是针对小 病也不知如何用药、药品的管理等等。而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可以通过设计的力量 来进行改善的。
因此,本文尝试利用物联网的思维和智能手机这一终端,通过对家庭药品管 理系统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考察现存产品存在的改进空间, 通过交互设计的思路来提高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用户体验。
二、现存产品 在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家庭医疗服务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产品主要是智能药箱和智能手机上的医疗类应用,这两类产品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呼应 了家庭药品医疗这一需求。而本文对此领域现存产品的考察也从这两个方向着手 进行。
2.1智能药箱 在与家庭或个人医疗产品中,药箱是与药品接触最为紧密的产品。因此,在 考虑智能化医疗产品时,对药箱进行智能化,是最为直接的思路。笔者对市面上 的智能药箱进行了调研。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药箱大多是以如下的设计:
1)一个可以感知用户是否服药并把数据上传网络的药箱 2)一款配套的用以提醒用户按时服药的手机应用 这类智能药箱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于,此类药箱使用了传感器和无线数据传输, 从而在用户无需主动做什么操作的前提下感知用户的服药情况,并据此进行提醒 或记录数据的自动操作;而自动数据传输也可以方便地记录用户的服药情况,为 后续治疗保存相应的数据。自动化是智能硬件的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功能使得 这类产品可以被称为智能药箱。
但此类智能药箱的局限之处在于,一次只能装载一种药品的设计使得一套产 品只能满足单个用户在单次疗程中的服药。在用户完成一次治疗,下一次生了不 同的病要吃不同的药品时,就必须把上一次的药品从药箱中取出,再更换下一次 的药品,这样在使用时就显得十分麻烦。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无法满足家庭中多 用户同时服药的需求。
2.2医疗类手机应用 目前国内有多款医疗类手机应用,如《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等等,已 经发展了若干年,并且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用户量。这类医疗类手机应用大多涉及 多个或全部以下功能:
1)简单病症的用药指引 2)药品正伪辨别 3)药房位置呈现4)用药提醒 5)药品管理记录 6)医患问答 7)求医指引 8)医疗知识普及 9)医疗相关社区 可以看出,其中第1到5点主要是与药品相关,围绕如何用药、用什么药、去 哪里买药等问题为用户提供帮助。而第6、7两点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病症求医方面 的指引。第8点是起到了传播、科普医学知识的作用。最后一点则是提供医疗相 关的网络社区,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
此类应用主要思路是从医疗出发,通过为用户提供辅助医疗的服务来帮助用 户更好地保持健康。由于大众缺乏对正确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而专家(营养学 家、生家、健康养生专家等)掌握专业知识却缺乏与大众有效交流互动的方式。
因此在之前,普通大众对于药品(尤其是非处方药)的使用和认识一直处于较低的 状态。而此类应用起到了普罗大众和专业医学知识之间的连接桥梁的作用,使得 普通大众也能利用专业医学和知识来进行一些基础的治疗。
可以看出,目前的智能药箱的主要作用还是局限于“服药”这一点上,把用 户的服药行为进行了优化;而目前的医疗类手机应用则立足于向用户传授一定的 医学药学知识的出发点,虽然由于条件限制(只作为软件存在)而只能通过抽象的 信息层面的角度来引导用户,但立足于让用户拥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这一出发点, 应该是家庭药品管理系统更进一步的智能化设计所应重点考虑的关键点。
因此,在对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家庭医疗相关的产品进行调研后,笔者初步认 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基于为用户带来一定的专业用药知识,并能 够与药品的承载硬件�D�D药箱紧密结合。
三、目标人群与使用场景分析 与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药箱大多针对个人用户的单疗程治疗使用场景相比,人 们更多与药品的交互方式是通过家用式的备用药箱来进行,而且服药的场景也更多是处于较为固定的室内。因此,本文将针对家庭用户的家用式药品管理系统这 一适用性更为广泛的定位进行分析。
3.1目标人群:家庭用户 当把家庭用户设置为目标人群时,那就意味着这一产品的适用人群必须覆盖 所有年龄与性别的用户,从婴儿到儿童、青壮年、中年、老年、孕妇等都需要考 虑,而不同的用户在产品使用上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3.1.1婴儿 婴儿无法自行服药,因此婴儿用户的服药情况和服药操作应该是由父母或其 他照顾人员来进行的。对于帮婴儿进行服药的用户,需要考虑到该用户可能会需 要同时管理他自己与婴儿两份药物的情况。
3.1.2儿童 儿童的情况与婴儿类似,但对于一些较轻的病症和药性较温和的药物,儿童 可以自行服药。只是此时父母虽然不需要作为直接帮助儿童服药的角色,也需要 作为监督和监护的角色。表现在产品功能上,可能需要为父母提供查看儿童服药 情况和服药提醒的功能。
另外,儿童与婴儿服用的药物一般与成年人的药物会有所不同,如果误服了 成年人的药物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明确区分两者的药物。
3.1.3老年人 老年人的情况与儿童有一定相似。在步入老年期后,人体的视听能力就会逐 渐衰退,身体的各个部分也逐渐变得不灵活了,而且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不太熟练, 因此在服药说明中需要用较大的字体明确告诉老年用户服药的指引。另外作为子 女的对于老年人也会十分关心,因此可能也需要为子女提供老人的服药情况。
3.1.4孕妇 孕妇用户在用药上有诸多限制,原则上孕妇用户的用药情况应当依照医嘱, 但也有部分用户可能会自行服药。因此对于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当及时指出相 应的物品是否有可能对孕妇的健康造成影响。
3.1.5长期病患者对于长期病患者用户,他们需要长期服药,而且服用的药物组合较为稳定, 这一点与其他用户一般为了应对突发疾病而服药不同。一般而言,对于长期病患 者用户主要提供的是服药提醒功能,如若此类用户另外患上了其他病症,最好与 医生联系,而非自行选药,以免不同药物之间药性相冲。
3.2使用场景 围绕“药品”、“家庭”这两点,并且结合之前对于目前市面上现存的同类 产品的调研,笔者认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使用场景应该包括如下三个场 景:
3.2.1轻症寻求服药指引 家庭备用药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对突发的一些轻度病症,如感冒发 热、肠胃不适、烫伤等,因此这会是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最主要的使用场景之 一。
当用户需要从备用药品中寻找可以治疗他当前的病症时,智能家庭药品管理 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所患的病症,给出若干个用药方案,并与当前的备用药品 库存进行对比,得出一个可行的服药指引。如果当前药品库中缺少部分药品,也 应提醒用户进行购买。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科技条件限制下,用户在家中无法完成对疾病的精 准检测,因此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只能辅助用户进行一些较轻病症的处理。如 若用户可能已经患上较为严重的病症,又或者用户目前的症状难以识别出病症, 都应当提醒用户及时就医。
3.2.2服药 当用户已经从系统中获得服药指引或从医院带回来处方药物之后,接下来就 是服药治疗过程。在服药这一使用场景中,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可起到提醒服 药和服药情况记录的作用,在对应的时间提醒用户服药,并记录服药情况。
在这一场景中,通过什么途径提醒用户服药,通过什么方式记录服药情况, 是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加以考虑的。
3.2.3药品日常管理除了生病受伤的时候以外,药品的日常管理是目前家庭备用药相关使用的一 个经常被忽略的方面。药品是否过期、是否有一些药品不能放在一起、家庭备用 药库中的药品种类是否齐全,是否有一些重要的药已经用完(比如经常会用到的 创可贴),这都是与家庭备用药库相关的药品管理的使用场景。
作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当能够监测家庭备用药库中药品的情况,并 且对于目前已有的药品的种类有一个概括性的展示,让用户能够方便了解目前家 中药品的情况。
四、具体的软硬件产品设计 根据上述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研究,能够为进一步的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 统的设计提供依据。由于备用药箱作为储存药物的产品,一般而言会放置在家里 特定的位置,而这一位置不一定能够让用户随时注意到。因此,考虑到服药提醒 等功能需要保证信息传达给用户,并且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随身智能终端, 药箱硬件和手机软件结合的形式是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一个较为合适的产品 形态。
4.1硬件设计 产品外观设计的目的是解决好要求与产品功能、结构和工艺要求之间的关系。
对于药箱硬件的产品设计,根据之前的调研结果,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