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单位犯罪分析论文
单位犯罪分析论文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 单位犯罪,通常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 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单位既包括法人组织,也包括非法人组织。我国刑事立法从一开始就采用“单位犯罪”的概念。
二、单位犯罪的特征 (一)、单位犯罪的主体特征 单位犯罪的行为主体是依法成立、拥有一定财产或者经费、能以自己的名 义承担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本身的特征就是要求单 位本身具有合格性和广泛性。所谓合格性,即看这个单位本身的资格,是不是一个 合法的、合格的单位.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如果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而设立的一个 公司、企业,然后以这个公司、企业的招牌为幌子实施违法犯罪的,则不以单位犯 罪论处,而直接以个人犯罪处理.所谓广泛性言外之意就是这是里的“单位”,不论 是法人还是非法人,不管是国有性质还是非国有性质,甚至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 等社会组织,依法都有可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之规定,除了独资、私营企业外,即 使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只要有一个合格的单位,就可以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存在. 1、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 (1)单位犯罪主体的基本要求。单位要构成单位犯罪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②必须是依法成立的合法的单位。
合法单位不仅依法履行了一定的报批和登记手续,以从事合法经营活动为宗旨.非 法单位实施犯罪的,只能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③必须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即有自 己的名称、机构、场所,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并进行独立核算的单位,才可以成为 单位犯罪的主体。对于实践中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 犯罪,违法所得也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不 能因为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没有可供执行罚金的财产,就不将其 认定为单位犯罪,而按照个人犯罪处理。
(2)单位犯罪主体的特殊要求。这是指在符合上述单位犯罪主体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刑法对某些单位犯罪的主体所有制等方面所作的限制。具体包括有: 一是有的单位犯罪要求单位具有特定的所有制性质。二是有的单位犯罪要求单位 具有特定的职能性质.三是有的单位犯罪要求单位具有特定义务.四是有的单位犯 罪对单位经营的业务范围作了限制。
2、单位犯罪主体的种类 刑法第30条规定的单位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下面分述之。
(1)公司 公司是指依法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而组织其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 织。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具备的要素:第一,依法成立;
第二,以 营利为目的;
第三,以股东投资为设立的基础;
第四,独立的企业法人。根据公 司的概念和具备的要素可以把公司与其它单位或组织区别开来。例如,事业单位 法人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不是公司。合伙虽然是共同出资经营的组织,但由于不 具备法人的资格,也不是公司。公司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企业 企业是指以从事生产、流通、科技等活动为内容,以获取利润和增加积累、 创造社会财富为目的一切盈利性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基本特征是:第一,由 人和物要素(生产资料、生产者、经营者)组成的经济组织;
第二,以营利目的;
第三,独立和连续地从事商品生产或提供劳务等经济活动;
第四,依法成立。根 据不同标准,企业有不同的分类。
(3)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依照法律或者行政命令成立的,从事社会各种公益活动,拥 有独立的经费或财产的各种社会组织。其特点是:第一,主要从事以社会利益为 目的的具体的社会事业活动;
第二,有独立的经费和财产,多数事业单位要靠国 家财政拨款或自己的事业活动收入,少数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于公民或社会组织 捐助;
第三,多数依照法律或行政命令成立,少数是个人创办。事业单位可以按 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4)机关机关是指行使党和国家的领导职能和保卫国家安全职能的政治组织。国家 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 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它的机关应视为国家机 关,如果触犯刑律同样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5)团体 团体是指为了一定的宗旨自愿组成、进行某种社会活动的合法组织。如工 会、共青团、妇联、学联、宗教协会等。
(二)单位犯罪的主观特征 单位犯罪的主观特征是指单位对于危害社会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
1、单位犯罪主观特征的界定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单位是否具有认识和意志能力;
二是单位成员的 过失何种情况下归咎为单位的过失。
(1)单位的认识和意志能力 罪过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这种主观心理状态 必然涉及认识与意志的因素。那么,单位(法人)是否具备这种认识和意志能力? 法人具有认识和意志能力。理由:第一,法人犯罪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法 人虽然不具有自然人的属性,但每个法人都有自己的决策机关或决策人员。法人 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都是受自然人支配的;
第二,决策人员的意志上升到法人意 志后,就不是自然人的意识,它成为法人整体对社会的能动反映。法人的意志与 法人成员的意志是不能划等号的;
第三,法人作为一个系统,在进行任何具有法 律意义行为时都是以整体的面目出现的。法人是超个人的社会人格化的主体,法 人具有其独立的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尽管这种认识和意志的形成有赖于法人的 成员,也就是说法人的认识和意识能力是通过其成员实现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将 法人的认识和意志与法人成员的认识和意志区别开来。我们应当肯定法人是有思 想、有人格的社会活动主体,完全具有构成犯罪主观要件的心理前提。转2、单 位故意犯罪 所谓单位故意犯罪是指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单位成员,在单位意志的支配下,以单位的名义或为了单位的利益,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
3、单位过失犯罪 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或单位成员,违反法律对 单位责任的规定或不履行单位应尽的义务,过失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的,是单位 过失犯罪。
三、单位犯罪和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区别 单位犯罪同样可以分为单位单独犯罪和单位共同犯罪。一般情况下的单位 犯罪是指单位单独犯罪。刑法规定对单位犯罪多数情况下采取双罚制,因而在处 理单位犯罪时,在对单位判处罚金的同时,往往还要对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判处自由刑或者罚金。处罚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存在共同之处, 即都表现为对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判处刑罚;
同时又存在明显区别,即处罚单位犯 罪时,除了对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判处刑罚,同时还要对单位判处罚金(双罚制), 而处罚共同犯罪,则只对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判处刑罚。因此,司法实践中有必要 准确区分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以防将共同犯罪当作单位犯罪,或者将单位犯罪 当作共同犯罪。
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生犯意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单位犯罪中,犯意只能产生于犯罪行为 实施以前。这是因为,单位犯罪总是在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单位负责人决定之后 才去实施,因而必然是在犯意产生之后才去实施。共同犯罪中,犯意产生的时间 是较为随意的,既可以是在实施犯罪以前,也可以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二是产生犯意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单位犯罪中,犯意只能以两种方式产生, 即由单位集体研究然后产生犯意,或者是由负责人员直接决定产生犯意。共同犯 罪中,犯意产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几个人聚在一起不分主次地进行 商议然后产生共同犯意,也可以是由明显的首要分子在产生犯意后再将其犯意传 达给其他人从而形成共同犯意,还可以是一个有犯意者唆使一个或几个无犯意者 产生犯意从而形成共同犯意。
三是犯意的种类不同。单位犯罪中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共 同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既可以都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以有的表现为直接故意, 有的表现为间接故意,还可以都表现为间接故意。四是承载犯意的最终主体不同。单位犯罪中,除了存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犯意外,还存在一个单位犯意,并且最终是以单位整体 犯意来追究的,即在单位犯罪中,犯罪活动是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个人意志要 通过单位的意志表现出来。共同犯罪中,除了各个共同犯罪人的犯意外,不存在 其他犯意,犯罪活动一般就是以犯罪分子的名义实施的,不存在以另一个单位的 名义实施犯罪的情况,即使是以另一个单位的名义实施的,也不能代表该单位的 意志。这是区分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一个重要标准。
五是犯罪动机不同。单位犯罪中,各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 现单位利益。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目 的。这是区分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当某些犯罪分子利用单位 的名义实施犯罪时,究竟是按照单位犯罪处理,还是按照共同犯罪处理,就必须 考查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为了单位利益。
六是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单位成员并非都有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共同犯 罪尤其犯罪集团的参加人都有犯罪意图和相应的犯罪行为。
七是单位组织与共同犯罪中组织不同。在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单位都是合 法组织。共同犯罪中组织即犯罪集团是为了犯罪而建立起来的非法组织。在某些 情况下,建立非法组织的行为本身就构成犯罪的既遂。多数情况下,建立犯罪集 团是犯罪的预备行为。
五、单位犯罪的处罚 (一)处罚原则 单位犯罪的处罚,在刑法理论上存在单罚制与双罚制之分。
单罚制,又称代罚制或者转嫁制,是指单位犯罪中只处罚单位中的个人或 只处罚单位。刑法学者何秉松指出:无论是两罚还是单罚,也无论是单罚制中的 任何一种情况(只处罚法人或只处罚自然人),受处罚的都是犯罪主体,即直接 实施犯罪的人,而绝非其他没有犯罪的人,这里不存在任何替代他人受罚或把刑 罚转移他人的情况。因此,把单罚制称之为代罚制或转嫁制是不正确的。本文认 为,这一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代罚制或转嫁制的称法虽然形象,但却给人 一种“代人受罚”的感觉,不符合罪责自负的原则,易生误解。双罚制又称为两罚 制,是指单位犯罪中既处罚单位又处罚个人。多数人认为双罚制比单罚制更为科学。理由是:第一,单位是一个具有整 体性的主体,它应当对其意志支配下的犯罪活动承担刑事责任,不应把责任推卸 或转嫁给个人。另一方面,单位毕竟是自然人的组合体,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直接责任人员有权代表单位作出决定和实施犯罪行为,那么他们就应该对自己决 定实施的单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不能将这种责任全部推脱或转嫁给单位;
第二, 对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既处罚单位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能够反映对单位犯罪的全面的刑法的否定评价。在某些情况下,虽然犯罪是以单 位形式实施的,但是社会危害性实际上主要反映在个人的行为上,没有必要对单 位进行处罚,只要处罚单位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就可以了。
据此,刑法规定少量单罚制是可以的。这种情况如我国刑法第396条规定的私分 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务罪。
(二)单位犯罪的双罚制 97年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大多情况下实行双罚制。
1、对单位的处罚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就一个刑种即罚金。有的国家对单位犯罪刑罚 的规定并不仅有罚金一种。如《法国刑法典》关于单位犯罪的刑罚种类,规定得 十分具体全面。对单位判处的刑罚除罚金刑以外,还规定了解散、禁止从事职业 活动或社会活动、逐出公共市场、禁止向公众募款、禁止签发支票、没收用于犯 罪和犯罪产生的财产、公告或传播宣告的判决等10种刑罚方法。
我国刑法对单位判处的罚金,采取的是无限额罚金制。为何未规定罚金数 额,主要考虑单位犯罪的规模、危害程度、涉案金额等情况比较复杂,单位承担 责任的能力各不相同。
2、对单位成员的处罚 在双罚制中,刑法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这里的刑罚既包括罚金也包括自由刑,主要是自由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自由刑的轻重有两种情况:一是多数情况下,判处与个人 犯罪相同的刑罚。二是少数情况下,判处低于个人犯罪的刑罚。。
关于对单位成员的处罚,《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规定:“在审理单位故 意犯罪案件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不区分主犯、 从犯,按照其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判处刑罚。” (三)单位犯罪的单罚制 在某些情况下,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实行单罚制,即只处罚直接责任人 员,而不处罚单位。本文认为,在单位犯罪单罚制的情况下,对直接责任人员罪 责的认定仍可以采取双罚制中所说的罪责认定原则。
以上是笔者在总结多位法律学者论述和自己一些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发表 的一点浅见,望各位批评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