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乘除法口算【乘除法口算教学... 正文 2019-11-01 07:40:39

    乘除法口算【乘除法口算教学管理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乘除法口算教学管理论文

    乘除法口算教学管理论文 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三册的重点,又是学习多位数 乘除法的基础。对此我们作了以下初步的研究。

    一、变“分散教学”为“集中教学”,变“注入式”教学为 “启发式”教学 1988年以前,我们采取的是“分散教学”的常规教法。即按目前义务教 材的编排形式(原现行教材与此基本相同),将表内乘除法分为表内乘法(一) (2―6的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一)(有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与表内乘 法和表内除法(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进行教学。据我们十多年的教 学实践表明,这种“分散教学”的常规教法,对大面积提高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 质量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88年以后,我们开始采取“集中教学”的非常规教法,并对两种教法 作比较研究,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口算训练方法与理论。在“集中教学”中, 我们对教材作了调整与组合,将表内乘除法分为表内乘法与表内除法两块进行教 学,并以表内乘法的教学为重点。即把乘法口诀集中起来教学,将乘法与除法划 分开来教学,突出重点,以“乘”促“除”。由于表内除法是从表内乘法运算的可逆 联想着手进行的,它利用一句乘法口诀逆算的正迁移来口算同一被除数的一组除 法。例如,18÷2=?,想:二()十八,商是几;
    18÷9=?,想()九十 八,商是几。在掌握同一被除数的一组除法后,同样的方法又有利于迁移到另一 组除法运算中去。因此,以乘法九九口诀作为表内乘除法运算的主体结构,以“乘” 促“除”,其心理学的依据就在于此。我们近五年来的研究表明:按“分散教学”形 式进行表内乘除法教学约需60课时,而按“集中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只需35课 时,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且又可进一步提高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质量。

    在表内乘法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法是:根据乘法算式,由教师把乘法 口诀编写出来,再让学生反复读,仅从现象上揭示了编口诀的规律,割裂了乘法 意义与编口诀规律的内在联系,加重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应该说这是“注入式” 的教学。

    我们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实质上揭示编口诀的规律。例如,根据6 ×3=18编口诀,先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告诉学生:“为了很快地记住这个算式的结果,我们来编句口诀,因为这个算式表示‘三个六相 加得十八’,所以它可简化为‘三个六,十八’,再简化一点,就是‘三六十八’。” 这样揭示,把乘法算式的意义与编口诀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口诀的记忆 和运用。在教学乘法口诀前,我们预先在每个教室里挂出一张乘法口诀表(未学 部分用纸盖住,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乘法口诀表。教师教一组口诀,揭开一 组;
    学生学一组口诀,填写一组;
    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并使学生较快地对口诀表 形成完整的认识。在教学2―4的乘法口诀时,我们重点使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 和推导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各组口诀的编排特点,如每组口诀句数的特点,每组 口诀中被乘数、乘数、积变化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口诀的编写方法。在教 学5―9的乘法口诀时,开始逐步放手让学生自编乘法口诀。这样,不仅节省了 教学时间,又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并调动了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二、针对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特征组织练习 学生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能正确地以口诀为中介抽象地进行口算,能按照口算方法一步一步清晰地进行 思考。口算的准确度,联想思考方法的清晰度,是这个阶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

    第二阶段是降低意识口诀的清晰度,即减少想口诀所用的时间,提高口算的速度。

    能否简缩联想,提高口算速度,是这个阶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第三阶段是不 用意识到口诀口算,使口算自动化。学生感知算式后,不再想口诀,就立即说出 或写出得数。不用意识到口诀口算,是这个阶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

    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一阶段时,口算练习不宜多,口算速度要放慢, 以确保口算的准确度,以及口算思考过程的清晰度。可多采用一些口算口答的形 式,多让学生讲讲口算思考的过程,务必使每个学生意识到算什么,怎么算以及 为什么这么算。只有让学生有了对口算方法清晰的联想,才能为形成口算能力打 下基础。

    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二阶段时,应适当增加口算练习量,逐步提出限 量口算的要求,并针对错误频率高的算式进行重点练习。可多采用一些口算笔答 的形式,多采用如听算、口算表、口算练习册等形式,还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制表 内乘除法口算卡片,尽可能使人人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逐步使学生建立 起算式与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

    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三阶段的前期时,这是从意识到口诀口算进入到不用意识到口诀口算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口算的练习形式、口算的练习量、口 算的练习次数、练习的时间等设计至关重要。我们采取的“短期集中训练”的方法 (本文第三单元将作具体介绍)极为有效,它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较快地达到口算 自动化的程度。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只需坚持每天一两分钟的口算基本训练,或 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采用分布练习法,先是隔日练习,再是隔周练习等等, 直至学习多位数乘除法。这样遗忘可以减少,已形成的口算能力也得到了巩固。

    三、消除口算能力形成中“高原现象”的实验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表内乘除法单元结束时,学生的口算能力 基本上都能进入第二阶段,各班的口算口答平均水平在每分钟20题左右,口算 笔答的平均水平在17题左右。但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大部分班级的 口算水平提高不快,甚至在期末结束时,较多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未能进入熟练阶 段,未能实现口算的自动化,出现了教学心理学中所谓的“高原现象”。怎样消除 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形成中的“高原现象”?我们的研究表明:应该实施“短期集 中训练”的方法。“短期集中训练”,是指在短期内集中一定的时间,设计一定量 的口算练习,以完成对学生口算训练的强化过程。下面是1994年的实验概况:
    实验前,我们预先测定了四个实验班(对教材作调整组合,采取“集中教 学”形式)和五个对照班(忠实于义务教材,采取“分散教学”形式)学完表内乘 除法单元以后的口算能力,证实各班学生相应的口算能力均已进入“比较熟练” 的层次,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口算能力无显著的差异(P>0.05)。

    实验中,对照班每节课前让学生口算笔答20题,课外练习40题,均不 提口算时间的要求,并按此练习方式运作十二次,做到与实验班的练习题量相等。

    实验班则实施“短期集中训练”的方法,即采用限时练习与不限时练习交替,少量 练习与多量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每节课前让学生限时二分内完成印有120题口 算题的练习卷。其中,表内乘法占45%,表内除法占45%,20以内加减法 占10%(主要是为了克服学生消极思维定势而安排的)。限时二分的练习教师 批改,采集数据后,再将练习卷发回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用不限时的方式做完 剩下的口算题。按此练习方式运作六次后,非常显著地提高了学生表内乘除法口 算笔答的能力,见表1。两个月之后进行的后效测试表明:虽然实验班学生的口 算能力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班的差异仍然十分显著,见表2。

    表1短期集中练习前后的口算成绩比较人数XSZ限时二训练前21236.210.7分的口一天21.59 …算训练六天后21559.411.5限时四训练前21274.819.3 分口算一天13.66…100题训练六天后21595.711.2 我们认为,限时(以二分左右为宜)少量口算的作用是:让学生尽量压缩、 简化思维的中间环节,充分发挥口算的速度。时间过长,则不易达到上述目的。

    不限时大量口算(即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100题左右的口算) 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口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而习题量过 少,则不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得到足够的刺激。

    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口算成绩比较 人数XSZ限时二实验班21552.412.0分的口5.14…算对 照班24346.114.2限时四实验班21592.413.5分口算2. 73…100题对照班24388.616.3 四、实施分层成功教学 口算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也一种认识的过程。这 种过程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作为导向,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否则,师生 双方就象在黑暗中走路,只能摸索前进。因此,我们针对以往口算教学目标的抽 象性与操作性的矛盾,以及它的高度统一性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的矛盾突出的情 况,实施了分层成功教学。

    首先,我们从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 学目标,根据“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使高层学生在达到高层目标(即优 秀标准)之后,还可向更高的目标冲击;
    中层学生在达到中层目标(即良好标准) 之后,还可向高层目标挺进;
    低层学生在达到基本目标(即及格标准)之后,还 允许他们通过多次练习逐步达到中层或高层目标。我们实施的分层教学目标(见 表3)的这种层次性与激励性,既可使高层学生腾飞,也能使低层学生起跳,使 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一般经一周左右的口算训练,达到高层目标的人 数将迅速增加,达到基本目标的人数将迅速减少,并最终消失。例如,1994 年我校的215名二年级学生在经过十多次分层成功教学的“达标训练”后,表内 乘法口算口答水平的优秀率就由原来的13.2%提高到94.3%,其余5. 7%的学生也达到了良好标准。表3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的量化标准项目口算口答(限时一分)口算笔答 (限时一分) 及格标准良好标准优秀标准及格标准良好标准优秀标准表内乘12―1 920―2930及10―1718―2425及除法以上以上 其次,我们及时发挥分层教学目标的反馈功能,使每一个学生明确下一步 努力的方向与行动目标,逐步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例如,在 “短期集中训练”时,每张练习卷的开始都印有这样的一段话:“该生()分内算 对()题,比上一次(),已达到()标准,希望进一步努力,争取更好成绩。” 括号内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对照口算能力的量化标准填写。每次练习 后,引导学生从自己是否达到预期标准,离预期标准相差多少,这次练习是进步 还是退步等几方面,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 多,产生的动机强度大,口算教学的效果十分显著。我们曾在1992年的表内 乘除法“短期集中训练”实验中,让甲、乙两班学生所做的每张练习卷上都打印如 上述的“一段话”,并注重及时反馈,而让丙、丁两班学生所做的每张练习卷上不 打印这“一段话”,仅作一般性的批改。经过这样的六次“集训”之后,甲、乙两班 学生的口算笔答成绩十分显著地优于丙、丁两班(P<0.01)。这表明在分 层成功教学中,多种反馈方式时的及时和综合运用,是大幅度提高学生口算成绩 的十分重要的原因。

    五、利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和控制 为了探求表内乘除法“短期集中训练”的合理次数,我们曾从六个实验班中 排出高、中、低三层学生各一个,对他们进行了长达20次的“集训”。下表就是 这18个学生20次“集训”的平均成绩。

    表418个学生集中训练次数与相应的口算平均成绩训练次数限时一分 钟做对题数训练次数限时一分钟做对题数(X)(Y)(X)(Y) 118.11133.1 220.01232.8 321.51335.3 423.31434.1525.51535.7 627.91635.4 730.11735.8 832.91836.9 931.21937.2 1032.82036.8 在表4中可以看出学生在1―8次集中训练时进步较快,在9―20次时 进步缓慢,有时还有下降。我们认为经过6次左右的集训后,绝大部分学生口算 笔答的能力都达到25题或以上的水平。个别学生仍有困难,可加强个别训练, 不宜搞一刀切。

    根据表4中的数据,我们尝试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集中训练次数与相应的口 算能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预测和控制实验中的重要变量。

    作散点图后,从图中看出可以直接用线性回归一试:
    (附图{图}) 这就得到了回归直线方程y=20.85+0.95x,经相关性检验, 证实直线回归是十分显著的(P<0.01)。

    建立回归方程的目的是预测和控制。例如,某班学生进行了6次表内乘除 法的集中训练,即x[,0]=6,则根据上面的方程可以算出:y[,0]= a+b,x[,0]≈26.55,即每分钟大约可以算27题。如果还要知道 预测的精度和范围,可以查(n-2)个自由度的t分布临界值表,计算出区间 半径d。

    (附图{图}) 也就是说,如果某班学生进行了6次集中训练,那么他们限时一分的口算 笔答平均成绩将在23题至31题之间,置信度是90%。例如,1994年我 校的四个实验班的限时一分的口算平均成绩基本上都落在这个预测范围之内。至于控制问题,实际上是预报问题的反问题,即给出了对y[,0]的要 求,反过去找满足这种要求的的相应的x[,0]的范围。例如,我们希望学生 能达到每分口算25题的水平,那利用上面的回归方程,通过相应的计算,就可 以知道大约需要进行4次左右的集中训练。这就可以避免盲目地增加训练次数, 加重学生的负担了。

    六、口算能力与其它数学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有些口算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他们的其它 数学能力(如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以下简称其他数学能 力)并不特别强,甚至比较弱。例如,我校曾在1983年作过的表内乘除口算 能力与其它数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中得出“口算能力特别的学生,他们的口算测 试成绩与其它数学能力测试成绩呈较低相关现象”的结论。

    自1988年以后,我校在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中努力把意义、口算、应 用题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这三部分相互渗透,互促迁移,发挥整体功能,优化 学生的认知结构,突出能力与智力的培养。我们从本校与某校的二年级学生中各 选出36名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最强的学生进行了数学能力测试,结果我校的3 6名学生的口算测试成绩与其它数学能力测试成绩的相关系数r[,1]=0. 68(P<0.01),某校的36名学生两者的相关系数r[,2]=0.3 2(P<0.01)。两校学生的两者相关系数r[,1]与r[,2]之间存 在着显著差异(P<0.05)。测试结果表明:我校学生的口算能力与其它数 学能力的相关程度较某校为高,并且我校学生在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解答应用 题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某校。

    从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与其它数学能力的相关性分析中,给我们的启示 是:
    第一,学生的口算能力的潜力是很大的,训练与不训练大不一样,训练得 合理与不合理更大不一样,但不能片面追求口算能力。否则,会使教学精力过多 地集中在口算上,势必削弱其它数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对于口算能力同样强的学生来说,不仅他们为此所用的时间不同, 而且他们的其它数学能力也不同。关键是需要改进口算教学的方法,在塑造学生 的认知结构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上下功夫。第三,在口算教学中必须研究学生如何学的心理活动,在学生发展可能性 的基础上,改革教材与教法,努力体现教学要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教学观, 从而加速学生智能的均衡发展。

    参考资料: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B.A.克鲁切茨基:《中小学数学能力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 984年版。

    赵裕春主编:《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调查与评价(低年级)》,教育科学出 版社,1987年版。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乘除法口算【乘除法口算教学管理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