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透析高职院校选修课体系建设
透析高职院校选修课体系建设 摘要:高职院校选修课的设置和管理是高职教育发展与完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 成部分。应明确开设选修课的目的;科学地构建选修课体系;
合理地解决好选修 课与必修课的关系;
对选修课实施有效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选修课;
开设目的;
体系建设;
实施与管理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逐步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变 得非常迫切。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 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中 就包括选修课的设置。高职院校的选修课究竟应如何设置、怎样管理,已成为摆 在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及一定的调查实践,作了初步的探索,谨以此文作引玉之砖。
选修课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拓展才能而让学生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在全院 范围内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这类课程在高职院校整体教学体系中一般有以下特 点:一是作为一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计划,应是在整体课程体系中必不可 少的;
二是选修课应与专业课教学要求无直接关系;
三是选修课可以不由各专业 系部规定。因此,在高职院校系统专业教育之外,应合理开设一定类别的、可供 学生自由选修的课程,使其成为高职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是刚刚发展、有待完善的新兴事物,在所制 定的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还没有对选修课作出具体规定,致使所开设的选修课缺 乏多样性、目的性及连贯性,其结果是选修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是流于形式 而已。为解决此类问题,应从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一、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教育观的集中表现。由于观念 不同,人们追求的教育目的也不同,所以社会现实需求并不能直接导致教育目的, 而是要根据教育的价值确定教育目的,这样的教育目的才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 科学性。高职院校选修课程的设置当然也不能违背这个规律。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华民族的 历史命运和当代世界发展新趋势提出的,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 方针,高职教育也不例外。因为现在的高职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理应接受高质量的现代高职教育。而现代高职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它 已不只是培养人从事一种终身不变的特定职业,而是把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放在 首位。培养学生有能力在各种职业中尽可能地流动,有能力跟得上不断变革的生 产技术和工作组织形式。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应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 展的原理,按照终身教育的框架进行高职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
高职教育的特征是技能教育,但就其学历等级而言,毕竟是高等教育的一 个组成部分,其所培养的学生知识面不应狭窄,否则将难以适应日后步入社会所 面临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以掌握一 定的专业技能为主,兼顾为以后的自身发展作铺垫的知识体系的学习,以此作为 保障未来发展的必备条件。
一是选修课的开设要成为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 途径,特别是应在人文、社科、艺术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二是选修课的开设不仅要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某些社会技能的兴 趣,而且还要加深他们对专业技能知识相关领域的了解。
二是选修课的开设可以弥补由“三校生”构成的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某些 文化课方面的缺陷,使他们能在技能、知识、道德等方面共同发展,同时还可以 使学有余力的高职学生能充分、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为提高学历层次做好相应 的准备。
二、高职教育选修课体系的构成 构建全面、科学、实用的选修课体系是高职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也 是高职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力,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 重要基础。首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重新制定 教学计划,在保证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敢于打破旧的课程内容体系,充实社会现 实和未来需要的知识,使选修课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其次,要避免出现选修课 与专业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要打破专业限制,甚至文理科都 可以交叉渗透的形式开设互补型选修课。再次,要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必修 课,增加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提供多门类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使学生 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发展是现代高职教育的核心课题。高职院校开设的选修课必须反映这个时代主题,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 完整的选修课体系。HttP://wWw.gwyOO.Com 选修课体系的设计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命运的基 础工程。因为教育改革的效果反馈周期较长,一旦因决策失误而产生不良后果, 其影响将是长远的,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生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要将教育目 的和教育价值取向作为选修课体系设置的根本依据,应以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 任感和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慎重对待,不能随心所欲。
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表明,选修课的学科组成成分应包括文学、历史、艺术、 体育,甚至包括外语、理科等学科的课程。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范围的选课空 间,使其有充分选择学习内容的余地。
就选修课的学习内容来看,应包括传统型课程和高新知识技能型课程,以 满足各级各类学生的需求。
三、选修课实施与管理的方法 选修课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能否获得预期的效果,开设时的规划设计和 开设后的管理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选修课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的主观意愿为 对象而存在的,其规划是否合理,管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选修课的生存状 况。
首先,要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入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广泛调研的基 础上拟订开设的相关课程。
其次,要确定选修课的讲授内容是专题性的还是综合性的,明确选修的对 象是文科类还是理科类或是文理综合类。在选修课的具体内容安排上也要精心挑 选与组织。因为选修课的课时有限,不能像必修课那样精细地讲解,更不能随意 粗放地讲解,这个度的把握可用“精湛”二字概括。对操作技能突出的选修课内容, 还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同时,选修课也要有课程教学大纲,有专用的教材和 教案。
在选修课上课的时间上,必须由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在安排课程时给予统一 的保证,避免因必修课与选修课争生源而使学生难于取舍。同时,还应让有选修 课的学生在与社团活动时间发生冲突时,优先保证选修课的学习。选修课的质量优劣与选修课的主讲教师关系极大。因此,选修课的讲授应 由在某一学科领域确有专长,而且在学生中确有影响力的教师担纲,这也是保证 选修课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修课成绩的评定应有别于必修课。因为选修课包括满足学生兴趣这一重 要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应自然淡化对学生的诸如出勤、课堂秩序等方面的考核, 注重课堂上的互动讨论,按学生的认知能力、答辩能力评定平时成绩,以选修课 结束时的论述题型的答卷水平评定学生考核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确定为综合成 绩。
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则可以顺理成章地将选修课所取得的学分纳入总 学分。而尚未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选修课的成绩评定和登记统录还是一个悬 而未决的问题。以笔者所在学院开设的选修课为例,在成绩的考核上还是依照必 修课的模式进行,没有任何新意。更为尴尬的是,选修课的成绩送到学生所在系 的教务部门后,教务人员却感到十分为难,他们不知道选修课成绩该如何反映到 学生的学习档案中,因为选修课并不是硬性规定学生必须选修的,选修与否对学 生的毕业没有任何影响,甚至出现学生已经毕业离校了,其选修课成绩还束之高 阁的现象。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大打折扣,也会消磨掉主讲 教师讲授选修课的激情。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依靠高职院校领导及教务部 门的统筹安排,应尽早将选修课纳入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使选修课在设 置、学习、讲授、考评等各个环节上都有章可循。
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对高职教育均应具有前瞻性。不但要 看到社会的近期需要,更要预见到社会的远期需要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这 个前提下,根据高职院校的特色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设计好选修课, 才能使我国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最大化、目标选择最优化。就此问题,诸多学者 也曾阐述了大体相同的观点。
综上所述,如何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选修课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研讨中很有价值的课题,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 色、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