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课改后的实验教学困难与完善
课改后的实验教学困难与完善 【摘要】实验教学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科学精 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新课程后,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实验教学方 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尝试着新的方法,可是由于先 期经验的缺乏,逐渐暴露出一些教学中的新问题。本文就从新课程对探究活动要 求的角度来审视当前的科学实验教学,找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 的解决办法。【关键词】实验教学 课改 培养兴趣 创新能力 一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目前实行的小学科学教师定量工作制中未考虑实验这项繁琐复杂的工作 任务,消弱了实验这一环节。由此而引发了某些教师“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 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 的手段。小学科学教学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 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 和创造能力。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学生达到掌握科学实验技能、养成科 学的实验态度和提高自身实验素质的目的,从而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科学问题。
实验是小学科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可 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 养的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 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科学规律的实验过 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选取合适 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 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 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 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 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 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 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实验技巧等。为了使创新能力的 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 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改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 传统实验课 探究实验课 实验前 演示一遍实验,反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
设置问题情景,激发 学生的实验欲望。
实验时 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注意自己的操作,强调纪律。
由学 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学生间可以讨论、交流。
实验后 不允许随便交谈,走动,教师作讲评。
让学生自己评价和小结, 并要求学生查找该实验的补充资料。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 亲身经历和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许多老师 认为,实验过程并不重要,与其花许多的时间“做实验”还不如“讲实验”、“背实 验”这样或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学 生往往过了一些时间就会忘记,最后头脑里稀里糊涂,那有什么能力培养。新教 材的编写把学生动手实验融入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意识。为此我们必须 转变陈旧观念,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与以往不同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没有明确 的界限。实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并不是简单的技能模仿,而科学实验 探究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 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 论。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凡是学生自己能 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去提出一个个问题、去假设、验证、讨 论。教师必须加强对实验的理解,尤其对实验探索过程的理解。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 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 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 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科学实验教学的 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 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 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科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注意实验方案的改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验仪 器,装置,步骤等所进行的一种设想和规划。科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学生 很感兴趣,但越来越多的验证性实验,会使他们很快会觉得枯燥乏味。新课程标 准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 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对实 验的观察发展成一种持久、探究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创新品质和思维。
如在教学“在不同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太阳热是不一样”这一节时。传统的 实验方法是教师先提出观察要求明确观察目的,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让他 们知道在不同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太阳热是不一样。但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先设 计一个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提出假设,再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最后由学生自 己获得结论。以上所举案例对于注重结果的传统实验教学或许没有意义,但在探 究实验方法运用中,却发现一些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内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 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可以自主地观察提问,交流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善于 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 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 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 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 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 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演示实验一般是教师做、学生看,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 有了一些实验经验以后,可以适当地将教师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演示,即学生做、 学生看,将会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了实验“检验食物中的营养”后,可 以让学生上台做“淀粉是怎么被吸收的”的实验。对做实验的学生来讲,学生演示 是对他的知识,实验能力的考验,可以满足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对看实验 的学生来讲,他们对自己的同学上讲台做实验比教师做实验更加关注,并能认真地观察这个学生的每一个操作过程是否规范,且会毫不客气地指出错误之处,哪 怕是一个很小的错误。
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 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改进实验方式,使实验教学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 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重视探究过程,不仅让 学生动手实验,还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 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如《摩擦力》这一课,可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然后由学生自主讨论出“增大摩擦力和减小 摩擦力”的方法。这样把学习的过程真正交给学生,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 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实 验探究能力。
4、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 科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 上。科学课外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 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 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 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科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 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
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 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 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 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