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浅谈议论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 正文 2019-08-21 07:34:13

    浅谈议论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_发散思维训练

    相关热词搜索:

    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它具有空间度广、灵活性强、思路宽、角度多、样式新、思想独特等特点。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并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发散思维是相对于聚合思维而言的,虽然它们共同组成了创造性思维,但就思维方式而言,发散思维较之聚合思维更具有创造性和扩展性。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熟悉的规则和已知的信息产生某一种结论,它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习惯性,范围性和条理性。发散思维恰恰弥补了聚合思维的这一不足,它没有规定的方向和常理推断,而是以信息源的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探求,这样便反馈到多于聚合思维几倍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就自然产生了许多单向思维方式所没有的新奇,独特的思想。因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而写作又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元素信息艺术性编织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那么,对于掌握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方式,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议论文的写作活动,反映着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既包括发散思维,也包括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从多种角度着眼,寻求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集中思维是指运用逻辑知识和规律去评价,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议论文的写作常是按照"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思维过程而进行的。没有发散,就没有集中,学生面对文题和材料,首先是如何发散的问题,或者说,起于发散而终于集中的思维过程中,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关键。沿着同类信息而进行发散是同型发散,如由自然现象中的积木成林、积土成山想到社会现象中的积小善成大德、积小知为大知等;沿着非同类信息而进行发散叫异型发散,如由积少成多而想到一暴十寒、半途而废等。

    一、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方式的内容,并与聚合思维相比较发现它的优越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学生对心理学的有关内容缺乏了解,只靠抽象的理论说教,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进而产生冷漠的态度,培养与训练将失去动力。只有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结晶出发散思维的优越性,才能为下一步训练打好基础。我们平时掌握的知识从储存中提取时并不是全面,完整,系统的,而是按照一般的,长期习惯的单一思维方式出现,也就是从信息出发,向一个方向搜索,或上、下、或左、右、得到的反馈信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作文题目是“小草给人的启示”那么全班作文就不免出现雷同化和单一性的选材方式;千篇一律,空洞无力的作文内容使教育知有所弊,难无调教之法。如果改变过去那单一,定向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信息源出发向四面搜索,便发现小草既有生命力强,要求甚少,付出甚多的优点;也有危害庄稼难以根除的不利因素等。这样将得到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信息网,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特点的主线,编织意识的艺术图案,无疑将显得丰富多彩,绚丽多姿。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因为丰富奇异的想象力是人类的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只有努力发展和丰富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创造性的想象,发散思维才能较好的得到发展。例如看到圆,我们不能只想到太阳,月亮,还应该想到飞转的车轮,明亮的眼睛,人类栖身的地球,神秘莫测的飞碟等;看到砖头,不能只想到修房子,补烟囱,还应该想到支桌子,打狗等。这样经常进行大容量,多样式的训练,很自然的把多层次的想象过渡到发散思维的领域,养成一碰到问题便向问题的多维空间寻求答案和解决的途径,使写作过程由原来的单一定向化走向综合系列化。

    作文立意是通过思维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所在。作文立意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是人类特有精神活动的结晶。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往往是因为思路狭窄,勉强写出的文章也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立意落于俗套、缺乏新意。所以,必须提高学生作文立意的创新能力,而提高立意创新能力应该从根源上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由多种思维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培养的。  所谓作文中的发散思维立意,就是根据题目或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不同方面去思维,确定不同的立意,并从中选择最佳的文章立意。发散思维方式的立意可以形象比喻为:题目或材料为一盏发光的灯,思维为一道道光束向周围发散,立意为每个光束所照到的周围物体。所以有很多好的立意是客观存在的,要通过思维的光束去发掘它们。对于学生而言,生活经历不同、知识积累不同,个体存在着差异,所以学生写作擅长的立意也不同。利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立意,从而为写出好文章打好坚实的基矗可以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极为典型的一种。思维不发散,就不具备真正的联想能力,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创新。

    二、学生认为议论文写作困难,到底难在何处呢?

    一难,难在面对文题不会进行发散思维。因而无法选择集中,表现为立意平平,无新意可说。

    古人有"格物致知"之说,朱熹解为穷尽事物之理,即"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大学章句》)。通过"格物"而达到朱熹所说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人的高级知识单元的水平。学生在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形成了大量的主观映象,这是人的最低层次的知识单元。这种初级知识单元大量贮存之后,便可通过逻辑处理,使之按照逻辑规律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知识单元,如一类生活现象和从这类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思想观点、一类数学题和由这类数学题而得出的原理和公式。现代学生的信息输入不能说少,但写起文章来仍空洞干瘪、词不达意,主要是因为信息输入杂而乱,即不具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逻辑处理,进而上升到高级知识单元的能力。要做到朱熹说的"表里精粗无不到",必须善于进行发散思维;要做到朱熹所说的"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必须善于进行集中思维,有所舍弃有所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有理可说,有新意可说。

    二难,难在学生不会设置议论文的结构,表现为观点加事例、头尾和中间三大段。

    这里所说的结构,不是指文章的本论、绪论、结论,也不是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文章的表层结构,而是指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下设的分论点或分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分论题或分论点间呈现怎样的逻辑关系,文章就是怎样的逻辑结构。而分论点或分论题的设置,是要经过发散思维而明了的。因此议论文结构的能力,实质上依然是发散能力的问题。

    三难,难在学生不善于组织语言表达思想,表现为语言不流畅,没有层次,语序混乱等。

    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是文与道的关系。韩愈把语言比为浮物,把思想比为水,只有水盛,即思想丰富,方可"物之大小毕浮"。这里,韩愈强调了语言对思想的依存性。语言是逻辑思维的标记和符号,思维混乱不清,语言表达不会准确,语句不会连贯,语序不会清晰合乎逻辑。一个语段的展开,一个分论题或分论点的证明,都是要落实到字面上来的。学生的行文过程,就是学生的发散和集中思维的过程。一个分论题或分论点的证明结构,可以称为第二层次的逻辑结构,它同第一个层次的逻辑结构即全文的逻辑结构一样,需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来设置。解决了第二个层次的逻辑结构问题,也就解决了语言问题。

    基于上述理由,议论文的写作训练的关键是发散思维的训练。以发散思维训练为主,结合逻辑结构训练、语言表达训练,形成较为系列的体系,是一种有效的议论文写作训练途径。

    三、在议论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发散思维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执两用中法

    "执两用中"是孔子中庸认识方法的概括。中庸方法,首先是抓住两端,叩问相对立或相矛盾的两个方面,然后取两端中的合理成分,形成第三个方面。例如《学贵质疑》这个文题,以对待前人知识经验的态度为标准,进行三分的划分,可这样概括:胡乱怀疑、尽信不疑、既信且疑。否定前两种态度,肯定第三种态度,全文的逻辑结构很像是对比式,其实是选言式。

    2、事物正反面的二分法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就是以有无自信力为标准,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即只有"他信力"和"自欺力",一部分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并以事实为证,因而得出结论,"中国人失去自信力"是错误的,用于一部分中国人则可,用于全体中国人则是不对的。全文是对比式的结构。例如《也谈理解》,每个人都处于这样的两种状态之中:我们能理解一些人,我们不能理解一些人;或者我们被一些人理解,我们不能被一些人理解。

    3、必要条件有无的二分法

    贾谊的《论积贮疏》一文,"仓廪实"是"民知礼节"的一个必要条件,有这个条件,才可能有"民知礼节"这个结果,没有这个必要条件,就一定不会有这个结果,全文是对比式的结构。例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个文题,学业能否精进,和活动主体是否勤奋有关,同时也与学习方法及所学内容的难易有关,但主体勤奋与否,却是学业能否精进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学业必不能精进。可以这样概括:1.只有勤奋的人,学业才能精进; 2.不勤奋,学业必然荒废。

    4、事物发展阶段划分法

    考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把发展过程相对独立的阶段划分开来,分别考察各阶段的特点,这也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例如《也谈谦虚与骄傲》这个文题,着眼于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发展过程,可以这样划分:1.未进入知识之门的阶段;2.刚踏进知识宝库大门的阶段;3.登堂入室的阶段。也可以这样划分:1.知之甚少的阶段;2."半桶水"阶段;3.知之较多的阶段。

    5、结果并列式分析法

    生活中一因一果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全面的多方面的认识问题。例如《文明礼貌小议》这个文题,把讲求文明礼貌作为原因或条件,并求它的结果,可以这样分析:1.对个人的作用;2.对社会的作用。对个人的作用又可分为:①通向友好、沟通感情的桥梁作用;②对人的品德养成方面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又可分为:①调节矛盾,促进安定团结的作用;②提高民族素质,招来更多朋友的作用。按这个分析来写,全文是并列式的结构。

    6、比较点并列式划分法

    例如《鲁四老爷和康大叔》这个文题,要比较这两个人物,就要划分比较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做比较。可以这样概括:1.杀的对象;2.杀人的方式;3.杀人的目的,等等。这样写,全文是并列式结构。

    7、相似事物并列式罗列法

    世间的一些事物虽然风马牛不相及,却可能有相似点。美国的医生德博诺把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获取相似点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称为"侧向思维"。展开联想,借助相似事物解决问题,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常见方式。例如《博大与专深》这个文题,从博与专的关系出发,去寻求具有类似关系的事物,进行同型的发散,从而形象地认识和把握博与专的关系,可以这样罗列:1.海的面积与深度;2.树的根系与高度;3.金字塔的低座与顶尖;4.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首先谈用来做比喻的事物,然后谈被比喻的事物,借助形象事物理解抽象事物,这样写,全文可以称为比喻式的逻辑结构。

    8、递进式划分法

    这种方法的本质是从概括到具体、从种到属,逐层地划分。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就是运用这种方法,逐层剥脱,揭示了资产阶级御用文人的本质,全文是递进式的结构。例如《谈自立》这个文题,用递进式的划分方法可以这样划分:1.自立;2.青年人的自立;3.青年学生自立。

    在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去分析文题或材料,设置中心论题和分论题论证的逻辑结构,同时,要把表层的语言结构训练和逻辑结构训练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由死到活,使议论文写作教学形成较为完善的系列。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浅谈议论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_发散思维训练》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