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工商企业管理学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学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学论文范文一:工商管理国际化教育革新 1经济全球化趋势对管理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 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大,涉及面广而宽,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平行发展,投融资渠道和领域多元化;从外部环境来看,世 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企业生存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程度逐渐加深,面对 复杂多变的内外经济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受到空前挑战,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不断涌现,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多元化的 知识体系、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沉着的应对能力。这就要求工商管理教育能审时 度势,以市场需求为基准,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1.1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 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表明,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管理人才多方面能力 的要求,管理教育应该从传统的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通过使用经济学、统 计学、行为科学和其他学术领域的分析手段和概念工具,学生逐渐善于解决复杂 的商业问题及明确商业机会。
1.2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和灌输成为当今工商管 理教育的基本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 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企业要获得成功与发展, 提高竞争力,就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战略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到管理全过 程中,并以此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工商管理教育也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创新意识为目标。
1.3由传统的知识传播到技能的培养,注重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的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先进的 管理理念、管理意识,还要有迅速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分析工具获取信息、解释 和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2实现工商管理教育国际化的途径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使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并引进 外教进行口语教学,以追逐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其实,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并 不仅仅是采用国际原版教程,或聘请几位不懂国际管理的外国教师进行英语语言 锻炼,实现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多方面着手,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以及 师资的构建、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配套等均需要符合全球化经济发展对管理人 才的需求。
2.1人才培养标准国际性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应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 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能够驾驭国际、国内市场,快速决策的高级管理人才, 应具有较强的管理理论功底和外语水平,以及对国际市场规则和法则的深入研究 与了解。这样,根据人才的国际性标准,我们应对高等教育中人才素质和培养目 标做出新的调整。
2.2课程国际性 课程国际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尽量与国 际接轨,符合国际性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上与国际接 轨,既要选用本学科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注重国际案例分析的训练,同时也 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具有国际化内容的教材本土化。
2.3师资国际化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实现工商管理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工商管 理教育国际化,首先要有一支熟悉国际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具有分析研究和解 决国际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国际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2.4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国际化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为培养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管理人 才,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一方面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要研究 和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方法,将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我国特定的 教育环境相融合。2.5工商管理教育评价的国际性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跨国经营、国际经济往来频繁的发展趋势、人才 的跨国流动和服务,需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或认可)的质量评价标准,以促进 工商管理教育体制的健全和促进办学方向的市场化需求。
3工商管理教育的改革 3.1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首先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 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 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能够驾驭国际、国内市场,快速决策的高级管 理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来 看,通过课程的合理设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且要传授给他们一定 的知识转换技能和通用技能(genericskills)。根据这样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理念, 在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企业经 营管理者的目标是为企业和员工获取更大的利润,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熟悉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2)管理理论课程,管理理论知 识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3)通用电脑技术和统计方法知识,让学 生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快速及时地获取 管理所需的统计信息。(4)国际案例和国际前沿性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或对国际 前沿性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国际管理和实践中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外企业经 营理念和管理理念以及国际经营法则法规,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
除本科教学外,MBA教育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国 际上普遍将MBA的核心课程体系分为四个大类:即管理信息系统类课程、决策科 学类课程、会计类课程和操作管理类课程。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决策等课程包 含在决策科学类中。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在调查的26所学校中有25所学校要求必 修决策科学课程,财经和管理会计课程包含在会计类中,在调查的26所学校中有 25所学校要求必修会计类课程,生产管理和供应链课程包含在操作类课程中, 100%的学校要求MBA的学生必修该类课程。可见从课程的设计上来看,MBA教 学应培养学生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如下技能:(1)信息技术与分析技能;(2)理解和解 释统计数据的技能;(3)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 管理能力,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欧美等国家相比较,目前我国工商管理 专业教育中课程设置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增加管理沟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家精神等课程。(2)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决策等课程的 选择余地较小,开设的课程较为单一,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求灵活选 择所需的数据分析工具课。因此,在MBA教育中为培养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在 借鉴国际先进的课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置不同于本科教 学的立足于培养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目标设置课程体系,选用既国际化又适合 我国生源状况的教材,必修中设选修,即同一大类中设置多门可供选择的课程, 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需求做出选择。
3.2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工商管理教育的 培养目标在逐步提升,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国际化管理人才是每个工商管理教育 者追逐的目标,而实现该培养目标首先需要有一支知识过硬、技术过硬的国际化 师资队伍。其次,随着知识半衰期的缩短和新知识的迅速发展,开发一些能展示 给学生交叉学科间的关键联系和多学科视野的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从而相 应要求具备多种知识技能的师资力量。国际上对工商管理教育的师资普遍有三个 条件:第一必须有博士学位;第二要有研究成果;第三要有综合实际能力,教师既是 大学教授,又是咨询公司的专家,或在金融机构、公司里任职。台湾大学管理学 院庄正民教授认为,台大工商管理教育的师资团队拥有其他大学管理学院不具备 的三个特点:(1)师资队伍除管理或商业专长之外,还需具备涉及经济学、心理学、 数理研究、工程领域等专长的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跨学科的通才管理 人才;(2)师资队伍中有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的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能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教学案例素材,另一方面能为学校与企业界、政界的互动牵线搭桥;(3) 师资队伍要求来源多样化,聘请教授时不偏重特定地区、特定学术机构、特定专 业。由于长期以来台湾各大学管理学院的师资多出自于北美大学商学院,近年来 台大开始注重到欧洲或日本招聘教授,以资互补。根据国际师资队伍的构建经验, 结合培养目标和多元化的培养趋势,组建一支国际化的师资团队,应从以下几方 面着手:(1)引进吸收具有国际管理经验或国外知名管理学院的学者,借助于国际 师资力量引入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2)派教师到知名企业或国外进 修。派教师到知名企业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有助于积累实际管理经验和教学 案例,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到国外进修可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管理理念, 将国际化的管理知识引进来。(3)鼓励教师跨领域开展研究或撰写论文,以培养 具备多领域知识的教师。(4)实行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一方面在人才引进时 不偏重于任何地区和任何机构,以实现不同学术机构知识结构体系的互补,避免 近亲繁殖,导致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设置体系,引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高级人才,以实现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和交叉。
3.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配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掌握独立获取知识,自己处理 和获取信息,并运用科学方法去适应社会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改革传统 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地 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为此,教学模式应从传统的以 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转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控制学习环境,鼓动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从 而逐步引导教学方法从系统讲授向边学边用转移,教学环境从课堂向真实的工作 环境转移。
3.4建立国际化的管理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教育部组织的高校 评估,二是一些机构根据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对高校的排名,至今还没有专门的 对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专门评价。工商管理教育要走得远,走得快,还需要建立 一套专门的管理教育评价体系和标准,评价体系可借鉴国外经验,根据管理教育 在市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市场化程度,在教育体系中的自身发展和持续发展能 力,以及教育绩效水平等方面建立多元化的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有利于工商管理教育的改进和提升。
4结束语 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改变着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然 而培养理念和目标的贯彻与实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广大管理教育者从自 身做起,以适应国际市场人才需求为基准,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 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能够驾驭国际、国内市场,快速决策的高级管理 人才为目标,不断充实扩大自己的知识修养、综合素质,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适 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需求与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工商企业管理学论文范文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界定 一、专业定位 首先,运用SWOT方法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组合分析,目的是找准专业定位。
(一)外部因素 1.外部机遇(O)(1)未来的管理职位中,人力资源管理依旧是黄金职业。
(2)5个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等建设正在进行,就业机会更多更广。2.外部挑 战(T)(1)各大学扩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数逐年增加。(2)学校的优势专业不是 管理类专业。(3)重庆高速发展,外部人才吸引力加大,就业压力将更大。
(二)内部因素 1.内部优势(S)(1)专业办学时间较长。(2)师资较好,教师专业背景具 有可塑性。(3)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国家课题,部分老师科研实力较强。(4) 部分老师与企业合作比较多。(5)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比较高2.内部劣势(W)(1)专 业方向还没有凝练。(2)学生随机应变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3)教师责任心有待加强。(4)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少。(5)实践实验教学滞后。
(6)专业特色不明显。
(三)优势—机遇(SO) 从毕业生考察,专业的就业领域比较宽广,学生职业发展空间良好, 重庆地区对此专业需求旺盛。
(四)优势—挑战(ST) 面临兄弟院校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企业用人标准越来越严格。
(五)劣势—机遇(WO) 招聘单位都要求人力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而我校该专业学 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还不够。还缺乏必要的培训手段,即使就业前景很广, 找工作也有难度。
(六)劣势—挑战(WT) 造成学生就业压力大,学校属于一般性本科院校,必须特色立专业。
通过对专业定位的分析,明确了市场需求决定专业办学,根据内外部条件设置专 业特色模块,加强产学研合作,面向就业与应用进行培养方案设计等重要原则,目的就是培养专业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对专业准确定位的基 础上,参考国内50多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后, 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梳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坚持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 法律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身心素 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中担任人力 资源管理及相关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对重庆地区人力资 源管理专业就业去向及未来趋势,以及师资情况、专业学生规模、生源质量与专 业设置的匹配性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两个专业方向:一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方向,培养面向大中小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就业,从事实际操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招 聘、培训、薪酬、绩效、人力资源规划)等具体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 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培养面向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就 业,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从而解决了专业发展长久以来定位不明确的痼疾。
二、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解决的是培养的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对此, 我们结合学校标准、企业标准以及专业标准(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委员会《人力 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规范》)进行了认真的制定,最后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 培养规格,为课程设置奠定了基础。学校标准与专业标准都是非常明确的,但是 企业标准尤其是地区企业标准一直以来都不明确,需要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一 步凝练。我们选择了重庆地区50多家公司的HR(HumanResource人力资源)经理或 者主管进行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其比例是按照上届毕业生所选择的行业以及企业 进行分配,目的在于调查企业对HR毕业生的素质需要,被调查企业所属行业中 比例最大的是制造业占21.44%,其次为管理咨询业占7.14%,还有通信交通、房地 产、医药、物流等行业;企业性质方面,国有企业占23.49%,私营企业占11.23%, 还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重庆地区用人单位最看重HR员工的素质是综合素质, 主要体现在办事能力以及协调关系方面,这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是处理人际 关系的职能不谋而合;其次是个人品质,要求会做人,正直,守信;专业知识素养 排在第五位,这说明专业成绩只能说明是否具备HR的基本条件,能否做好则取 决于多个方面。说明我们在专业课程之外,必须设置大量的素质培养课程,通过 综合教育计划及第二课堂、学年论文、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 格能否实现。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应该考虑三个因素:
第一,调查本专业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主要分为本专业高年级在校学 生以及毕业生的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以前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以及知识结 构是否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在校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理论教 学方面,反映部分课程没有实际作用,例如《社会学》,还有数学的课程不够专 业、社会调查没有开等,说明课程设置内容必须务实。毕业生意见主要集中在实 践教学方面,认为要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尤其是企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应 该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力度。
第二,调查企业对课程设置的意见。要求被调查者从我们列出的23 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或者相关课程中选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若干项,不定项 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平台课中,绩效管理、招聘管理、劳动法规位列第 一,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外语和营销管理依次往后排 列。后又在前程无忧网、58同城网、智联招聘网等搜集分析了1000多则人力资源 管理职位的招聘广告,通过广告频度分析发现,毕业生上岗工作的关键知识技能 主要为:招聘管理以及劳动法知识的运用,这从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我们的调查结 论。
第三,对课程知识体系衔接关系、学时分配结构进行梳理。通过对课 程知识点的梳理,发现存在部分课程知识内容重叠问题,同时还缺乏部分课程, 知识点缺乏整体完备性。通过课程体系调整,增加企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战略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社会调查方法等13门新课,取消了实施效果不好 的课程如社会学。在学时方面,增加招聘管理课程学时,减少薪酬管理、绩效管 理课程学时,增加毕业实习时间,减少毕业论文时间,对课程之间的重合知识点 进行论证,重新论证了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该培养方案 设计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是在广泛听取教师、企业及学生意见,借鉴CDIO工 程教育改革模式理念,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为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修订培养方案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