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大学生中国梦1500论文 [大学... 正文 2019-09-20 09:53:14

    大学生中国梦1500论文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论文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论文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论文篇一 《中国梦教育现实基础》 摘要: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态度是高等学校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 的现实基础。调查发现,高等学校通过广泛开展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基础,提高了大学生认识中国梦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大 学生践行中国梦的主观愿望。深化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必须把握大学生中国梦教 育活动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中国梦,运用好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 的成果。

    关键词:高等学校 中国梦教育 现实基础 当前,高等学校紧紧围绕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国梦,开展了丰富多彩 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实现中国梦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总体要求, 成效显著。作为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对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态度成为了高 等学校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态 度的基本状况,有助于明确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的现实需要,切实提高中国梦教 育的实效性,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实践要求,持续不断地把中国 梦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调查要点 以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思考、大学生对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相互关 系的认识和思考、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态度及需要为调查内容,以重庆理 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00 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67份,有效率91.8%。调查数据采用SPSS11.5 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中国梦何时明确提出的,26.4%的大学生选择了“参观复兴之路展 览时提出的”,19.1%的大学生选择了“在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提出的”,回答正确的大学生占总数的45.5%。35.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 他”,19.1%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知道”。关于大学生学习认识中国梦的渠道或来源, 69.8%的大学生选择了“电视广播”,64%的大学生选择了“互联网”,49.3%的大学 生选择了“学校课堂”,46.6%的大学生选择了“报刊书籍”,44.4%的大学生选择了 “手机网络”,43.6%的大学生选择了“校园文化活动”,2.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 如党校培训、学术讲座等。关于中国梦的基本内容,30.5%的大学生选择了“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0%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 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8.4%的大学生选择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12%的大学生选择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1%的大 学生选择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于中国梦的意义,35.7%的大学生选择了“强 调了国家梦与个人梦的统一”,27%的大学生选择了“明确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 性目标”,24%的大学生选择了“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12.3%的大学生选 择了“更好地激发人们追求并实现个人梦想”,1.1%的大学生选择了“说不清”。

    大学生对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相互关系的认识,41.1%的大学生选 择了“中国梦是个人梦想汇集而形成的”,33%的大学生选择了“中国梦的实现有 助于个人梦想的实现”,16.6%的大学生选择了“中国梦对个人梦想有指导作用”, 即认为中国梦与个人梦想有关系的占被调查大学生总数的90.7%。4.6%的大学生 选择了“即使中国梦实现了,但自身不努力,个人梦想也难以实现”,3.8%的大学 生选择了“中国梦太宏观,不会直接作用于个人梦想”,即认为中国梦与个人梦想 没有关系的占被调查大学生的8.4%。0.8%的大学生选择了“说不清”。关于大学生 的个人梦想,32.2%的大学生选择了“有明确的梦想,但努力程度不够”,28.9% 的大学生选择了“有明确的梦想,正在努力中”,20.4%的大学生选择了“我的梦想 还不够明确,对此我有些担忧,我想我对未来感到迷茫”,18%的大学生选择了“我 的梦想还不够明确,但正在努力追寻中”,0.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关于个 人梦想中最重要的因素,34.9%的大学生选择了“个人兴趣”,19.6%的大学生选择 了“社会地位”,19.6%的大学生选择了“金钱”,18.8%的大学生选择“对社会的贡 献”,3.8%的大学生选择了“名气”,3.3%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比如幸福的家 庭,自由的生活等。

    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态度及需要 关于大学生对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态度,48.2%的大学生选择了“有 必要开展”,45.2%的大学生选择了“可以接受”,5.2%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必要开展”,1.4%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确定”。关于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期待及 需要,71.4%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助于自己更好地树立个人梦想”。12.5%的大学生 选择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国情”,8.2%的大学生选择了“掌握与中国梦有关的 理论知识”,7.6%的大学生选择了“获得人生的启迪”,0.3%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

    关于中国梦教育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82.6%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利于共建中国人 的精神家园,促进社会文明的提升”,70.3%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助于国际社会更 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69.8%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研究的发展”,0.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

    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初步了解了大学生对中国梦认识、态度的基本情 况,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大学生对中国梦概念和内涵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识 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广泛开展为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梦提供了重要 的基础。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梦的渠道非常丰富,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 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所 开展的中国梦教育活动因其特有的理论性、系统性,更能抓住大学生的主体性需 要,更能够提高中国梦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等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讲 座、报告、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渠道,全方位地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查发现,约有一半的大学生从学校开展的活动中了解了中 国梦,表明高等学校已经发挥出了中国梦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对提高大学生对中 国梦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大学生对中国梦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倾向于从一些具体的描述中去 理解中国梦。调查发现,30%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就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具体的描述,对于中国梦所包含的更加宏 观的含义,认识上还存在不足。二是没有很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 中国梦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和认识。中国梦的总体目标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 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具体发展目标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是一致的。报告明确提出了“两个百年”的目标,即到中国共 产党建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建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调查发现,不到40%的大学生把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的内容联系起来,说明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总体布局和阶段性目标认识上 还存在不足。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大学生能够从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想的相互关系中来认识中国梦。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并不是孤立的,并不完全是从个人取向的角度认识中国梦。

    调查发现,90.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是国家梦与个人梦的有机统一,倾向于把 中国梦作为国家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体来进行认识,认为中国梦既有作为宏观 的内容,即国家梦、民族梦的方面,同时也包含个人梦想的内容。大学生能够认 识到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有助于个人梦想的实现,个人梦想的确立应以国家梦、 民族梦为依据。同时,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不能脱离个体的奋斗,个体的奋斗 就是对个人梦想的追求。在这个辩证关系中,大学生更倾向于联系个人梦想的实 现来认识中国梦,这就要求针对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不能脱离个体的梦想来抽象 地谈论中国梦,而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只有 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认识中国梦。

    大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中国梦。不仅能够主动地思考“中国梦能够给 自己带来什么”,同时也在积极地思考“我能够给中国梦做些什么”“如何践行中国 梦”。如何践行中国梦,这不仅是中国梦本身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回应大学生 对中国梦教育的迫切要求。从宏观上讲,践行中国梦就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 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微观上来看,每个个体的一言一行,只要能够给这个 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带来正能量,都是践行中国梦的具体体现。调查发现,大 学生具有把对中国梦的认识转化为行动的强烈意愿,这是对中国梦价值的积极探 寻。有的大学生提出,希望中国梦教育给予大学生实践方面的指导,有的大学生 认为,践行中国梦应该立足于对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的认识和把握之上,希望中 国梦教育能够进一步更好地结合实际加强大学生的国情教育。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持有积极的期待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影响力充满着积极的期待。一是期待中国梦的提出 能够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从而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 境。二是期待中国梦的实现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发展。大学生富于爱国情怀,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渴望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既能实现个人梦想,也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做有益于社会的人,而中国梦正 好在个人奋斗和社会贡献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个人梦想既有社会取向的一面,同时也有个人取向的一面,但是由于青年大学生未进入社会, 对自身的社会价值、社会作用、社会责任感的理解还不充分、不到位,需要广大 教育工作者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指导,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中 国梦教育活动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大学生普遍对中国梦教育活动持支持的态度。调查发现,93.4%的大 学生对高等学校开展中国梦教育表示赞同。高等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中国梦教育 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生活,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查发现, 高等学校中国梦教育活动已初见成效,有三个方面的体现。一是提升了大学生对 中国梦的理论认识,拓展了大学生认识中国梦的视野,使大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 视域中来认识中国梦,并能初步认识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 力量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激发了大学生追求理想、实现个人 梦想的强烈的愿望,发挥了中国梦在大学生树立个人梦想中的引导作用,提高了 大学生追求人生理想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使大学生获得了人生的启迪。

    以中国梦为主题和主要内容的活动,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各种丰富 的案例中体会到了个人的力量对于中国梦的意义,使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思索更加深入,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的成熟。

    对策与建议 把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特点,是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基础 把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特点,就是要切实地把中国梦与大学生 的个人梦想联系起来。首先不能脱离大学生的个人梦想空谈中国梦,要努力把两 者的关系体现出来。树立并努力追求个人梦想,这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最富理想、最富激情、最富干劲的人生阶段,个人梦想的 选择和确立是这一人生阶段的重要命题。这些特点要求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方式、 方法、内容不能脱离大学生的个人梦想,要以中国梦为导向,解决大学生在树立、 实现个人梦想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否则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有可能变成一种空谈, 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其次,要进一步 认识个人梦想对于中国梦的作用。教育工作者既要看到中国梦对个人梦想的重要 引领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到个人梦想对于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国家梦、民族梦以 及个人梦想,如果脱离了人的实践,都是难以实现的。每个个体的积极努力是实 现个人梦想的条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条件。正是由于每个个体富于个性的个人 梦想,中国梦才可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 大学生们为之向往,为之奋斗。把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特点,就要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在人们思 想和认识上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考虑到大学生在树立个人 梦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在价值观选择和确立过程中所产生的迷茫和 困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这种指导可以依托于课堂的讲授、集体的讨论、个 体的交心谈心,也可以依托学校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校园文化活动、党 团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等,在涉及到义利观、金钱观、成就观、幸福观等一 系列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要用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教育塑造大学生的价值 观,敢于指出大学生的在思想和认识中非科学的观点和态度,以科学的理想信念 塑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

    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中国梦,是深化中国梦教育的核心 践行中国梦,必须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 神、中国力量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这是指导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思想基础。高等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优势,系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大学生的国情教育, 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系统讲授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展现中华 民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强大魅力和感召力,激发大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弘扬 时代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系统讲授中国力量的力量来源,使青年大学生了解 中国力量不仅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同时也源于民族团结和集体主义 的原则,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个人与民族的关系, 更好地把个人的力量融入到集体的力量中来。

    践行中国梦,就要给予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上的指导。大学生普遍对中 国梦教育活动持支持态度,希望在中国梦教育活动中得到实质性的指导,成为一 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基于这样的需要,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给 予具体的指导。一是学习上的指导。教师要做好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创新实践 等方面的指导,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对于践行中国梦具有根本的指导 作用。二是行动上的指导。大学生作为有较高知识水平、道德修养、文明素质的 社会群体,应该引导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领域的积极作用。

    如倡导大学生带头遵守社会公德,争做合格公民,引领积极健康友爱的社会风尚 和社会风气;倡导大学生发扬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人处于困境 的时候,敢于伸出援助之手,弘扬“雷锋精神”“志愿者精神”;倡导大学生在与他人 相处过程中,不断提高团队意识,诚信意识等等。三是在社会实践方面的指导。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入社会,了解本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大学生进行社 会实践创造条件,利用好各种社会实践的资源,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在社 会实践中不断地磨练自己,获得成长。

    运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是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关键 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助于个体发展的一面,也 有有助于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一面,对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个人奋斗目标 的实现都具有双重的促进作用。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体现在大学生群体上,包 含爱国主义精神、思想政治素质、公民意识、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等整体素质的 提升。体现在大学生个体上,包括个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创新意识、诚信意 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精神风貌、个人行为习惯的提升。运用大学生中国 梦教育活动的成果是建立在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基础之上的。

    运用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切实把中国梦的理论力量转化为现实力 量。首先,努力把中国梦教育活动与高校的学风校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 来。让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运用到学校学风、校风的提升上,进一步凝练大学 精神。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纳入实现中国梦的总体布局之中,把 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在学校的教学 改革和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其次,把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成果运用到 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提升上。稳定、团结、文明、和谐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通过中国梦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大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肩负起构建和谐、文明、法治、诚信社会的重任,充 分发挥大学生在社会风气引领、社会正能量传递中的积极作用,使大学生在社会 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前途和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素质,尤其是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 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 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一、“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及其与大学生的辩证关系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 年11 月29 日,总结了近代以来党和人民所追求的中国梦,他 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 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并表示出对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一种长期追求和达到的高度。近代 以来的中国历史把中国梦凝练为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的形成大致经过了两个时 期: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中国梦表现为独立自 由之梦;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梦表现为富强民主之梦。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是我 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 为现实。”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中国梦作为国家、民族以及人民基于客观现实追求美好未 来的共同愿景,它为大学生不懈奋斗、努力拼搏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 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目前尚存的问题 第一,目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还单纯局限于书本、文件、讲坛、 会议室等范围内,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较为脱节,仍以传统抽象的理论原则代替 对现实生活的分析,把“中国梦”教育等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

    第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理论的深化与系统化研究较为缺乏,比如 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相互关系,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 的理论基础的研究等方面尚存不少的研究空间。

    第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紧密度还不够,“中国梦”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理论界侧重于对“为什 么教”即其必要性的问题的探讨,而缺乏对“怎样教”的问题的探讨,偏重理论研 究,理论和实际结合的紧密度还不够。

    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现路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推进社会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 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积极投身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具体实现路 径如下:
    (一)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要。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前提必须是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 规律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由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因素广 泛且联系复杂,既有本质的联系也有非本质的联系,因此我们既要尊重思想政治 教育的基本规律,也要尊重其具体规律,其中一条重要的规律就是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理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理论,它 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规律。马克思 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 实生活过程。”又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 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 人们的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就解释了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 展的规律。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主要有:内心要求独立与行为表现依赖 性较强并存;自我意识强但责任感不足;个性张扬但内心孤独茫然等。因此对大学 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必须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 展的规律,以客观的社会存在为依据,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特征,使其形成 对“中国梦”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分析局势,深入研究,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由于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利益驱动 再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文化思潮并存,网络传媒兴起等都给大学生的 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就必须先搞好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对 “中国梦”的理论有深入的认识和领悟,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 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 “中国梦”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抓住了事 物的根本,所以它能说服人,尤其能说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 ——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中国梦”的思想和理 论,由他们学习、掌握之后,便可内化为其精神力量,也是其主观能动性。毛泽 东曾说过:“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 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中国梦”的理论是不可能不学而知、不教而会的,因此 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在头 脑中将这一思想确立起来。

    理论教育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教育的形式划分,有口头讲述 和文字传播;按教育的途径划分,有他人传授和自我学习;按教育的范围划分,有 普遍宣传和个别辅导;按教育的作用划分,有形象感化和启发引导。在对大学生 进行“中国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可以综合利用以上各种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比如可以组织大学生阅读有关“中国梦”的书籍,引导其自我教育,再进行必 要的辅导,开展评议讨论,交流读书体会,举办知识竞赛,奖励读书优胜者,还 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以及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举办“我的中国梦” 等学习演讲,开展专题辩论等,真正将“中国梦”教育引向深处,打好坚实的思想 基础,使大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性。

    (三)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国梦”教育与大学生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综合利用各种平台,使“中国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使其用自 身行动去践行“中国梦”的实现。引导大学生读懂“中国梦”、构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就要引发 大学生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在讲话中指出要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 机会,所以大学生也应该享有自己人生出彩的机会。具体落实到对大学生进行“中 国梦”教育中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综合利用各种平台,继承与发展多种载 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校园范围内形成的群体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 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 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 梦”教育。

    其次,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各种平 台,例如利用正式群体(学校政教部门、两课教育)和非正式群体(学生会、社团、 老乡会等)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中国梦”教育的方式多样化、对象广泛 化、功能合理化,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分为不同层次和阶段,找 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结合点,把“中国梦”的实现落实到自身的实践活动中。

    此外,面对“中国梦”教育的现状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继承和 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样的传统载体的同时也应不断创新和开发现代载体,扬 长避短,综合利用,尤其应注重对网络载体的开发和运用,拓展网络阵地,理论 联系实际,增强“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只有真正做到把“中国梦”教育和大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有助 于大学生在接受“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找到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的结合点, 主动承担起实现个人梦与国家梦的重任,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其践 行“中国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完善“中国梦”教育的评价机制。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不应该仅仅融入在大学的两课中,更应该落实到 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进行评价时, 不能仅仅是以量化的标准去评价,而应将群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定性地进 行评价。具体可以给每个大学生制定实现“中国梦”的成长记录袋,对每个学生实 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具体行动进行详细的记录,定时地对每一阶段的表现进行整 理,汇总检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对下一阶段的具体行动做具体部署。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 有之义,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引导 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有 助于促进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信念,承担起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任,充分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 所以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可谓是势在必行!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大学生中国梦1500论文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论文] 》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