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目前,森工企业普遍存在可采林木资源危机与经济危困的问题。做为资源开发型的森工企业,森林资源危机势必导致经济危困。缓解两危,首先要缓解经济危困的燃眉之急,同时尽快恢复森林资源。这是林区的经济与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因为这里70%以上的土地适用林木生产,尤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只能发展林业,恢复森林的方式有多种,笔者认为,对于少林国家的过伐林区,要尽快恢复森林,必须充分发挥森林的天然更新优势。一、发挥天然更新优势
在过伐林区利用天然更新优势恢复森林之所以是最佳选择,第一是过伐林区残破林相最适合大面积低强度择伐,伐后适于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第二是过伐林区资金短缺严重,而依靠天然更新恢复森林与人工更新相比既省工又省钱,有利于林区缓解经济危困,第三是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速度远远快于人工更新。以桃山林业局为例,该局的森林经营周期为43年,人工更新的综合轮伐期是54年,而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回归年仅仅26年,较人工更新恢复森林的时间缩短一半,可见天然恢复森林速度是快的,能够快速恢复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天然更新优势是快速恢复森林,治危兴林的最佳选择,森林天然更新是一种自然规律,不管人们是否愿意,只要林木种子一接触土壤,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它们就要更新起一代新林。
正是这样,建国后,我省人工更新虽然已经进行了40多年,但人工更新面积还不到全省更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目前国有林区起着重要作用的仍然是天然中壮林,大自然的功绩是不可抹灭的。
二、发挥森林天然更新优势的几点思考
(一)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
“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是我国的重要林业方针之一,建国以来,一直坚持贯彻,目前,为了缓解两危,加速培育森林资源,在过伐林区必须在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上多下功夫,因林制宜地加大天然更新的比例。桃山林业局跃进林场436,457,459林班同时是1969年的皆伐伐区,其中除436林班外,伐后都营造了红松,云杉等针叶人工林,栽针保阔形成了人天混交林,经过20多年的恢复,上述各林班均已恢复成林,上层林冠为天然杨,桦,并间有水曲柳,榆木,色树,椴树,平均胸径一大16cm;第二层林冠为红松与云杉,平均高也在1.5米以上,郁闭度为0.6-0.7,因此还是天然更新恢复森林快。有人说多年来造林不见林,就是人工更新成林速度太慢的缘故。
(二)因林因地制宜为天然更新创造条件
目前,我省执行的森林采伐方式主要有4种:小面积皆伐,大面积皆伐,大面积低强度皆伐,大面积低强度择伐,采育选伐及二级渐伐。
皆伐伐区在一般情况下适于人工更新进行集约经营,培育速生丰产林,但实践证明,就是皆伐伐区内也确实存有许多天然更新的条件。
在种源充足,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特别是阳缓坡地带,就可以依靠天然力量恢复森林。
例如桃山林业局上呼兰林场野猪林沟1973年的皆伐迹地,天然更新起来的杨,桦林,现在公顷密度6000株以上,平均树高7~6m,平均胸径4~9cm,林冠下并有云,冷杉幼树幼苗茁壮成长,该局新兴林场的王清明沟1992年皆伐伐区天然恢复的以水曲柳为优势树种的一代新林平均高已达5~6m,公顷株数5000株左右,长势令人欣慰。
在皆伐后每公顷保留天然幼树幼苗达到1000株以上的迹地造林时,应调整阴,阳带宽度,适量减少人工植苗株数,尽量增加天然幼树幼苗的保留株数。
为了尽量发挥天然力量,增加天然幼树幼苗的保留株数,在上述皆伐迹地上人工更新前,首先将银带与阳带各打成5m宽,在银带上保留所有的天然目的树种,在阳带上设计人工植苗株数为2000~3000株,并保留阳带上珍贵树种的天然幼苗,总之使公顷密度在2500~3750株之内,第一,造林地上的幼树总株数仍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第二,减少公顷植苗株数500~1000株,可以降低造林成本,第三,阴阳带宽各5m,非常便于经营管理,无论是造林后幼林抚育还是未来的采伐机械作业都很方便,第四,当森林成熟时,与当时的树木冠幅密度基本一致,第五,形成的人天混交林,具有针阔带状混交林的诸多优点,特别是所造人工林为落叶松时裁针保阔后明显缓解土壤酸化板结,而红松,云杉等中性或阴性树种在天然阔叶的庇护下生育良好,生命力旺盛,林分质量高。
与大面积低强度择伐相适应的更新方式是天然更新,凡能靠天然力量恢复森林的就坚持不搞人工更新,但在较大天窗处或保留郁密度太低,天然幼树幼苗太少的地方应进行人工补植,形成人天混交林,在种源充足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调查表明,在采伐强度控制在15~20%之间时,天然更新效果非常好。
适于采育择伐的林,分伐前多为多复层异龄林,实践证明,当保留郁闭度能超过0.3时,天然恢复森林的速度相当快。据调查,桃山林业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所形成的“四不像”伐区(由采伐强度超限所致),经过二十几年恢复,森林恢复情况反倒很理想,平均胸径都在15cm以上,大有快速恢复森林的好势头。
因为二次渐伐的本身就要求在天然更新好,天然幼树幼苗密度大的林分进行,当渐伐迹地上幼树幼苗又恢复成一代新林时,才允许砍伐下余50%的树木,所以必须进行天然更新。
对于杨桦等先锋树种已经长出幼苗幼树的迹地无需再进行人工更新,只要进行科学管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杨桦次生林通常具有密度高,长势好,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例如桃山林业局春光林场有大面积天然山杨林,公顷密度5000~10000株,分布均匀,每公顷只需投入50~100元,10年后即可生产出车立柱材,一次间伐3000株,出材100立方米,最低产值1.5万元,全场共有这类林分340ha;每年采34ha,产值50万元,10年轮伐一遍,年年受益。因此该场不必再造人工林,冬季上山采伐山杨林,春,夏,秋三季科级兴农,为企业创收。
三、展望
综上所述,如果对各种采伐迹地能搞天然更新的尽量依靠天然优势恢复森林,并大力提倡栽针保阔形成人天混交林。还以桃山林区为例,人工更新面积可缩到1500ha,较1992年上级下达的人工更新任务5300ha减少3800ha;三年交林,平均节约造林资金45万元;同时由于天然更新比例较大,森林培育周期缩短到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