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环境心理学与校园_浅谈环境心... 正文 2019-09-23 07:29:23

    环境心理学与校园_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篇一 《浅析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 [摘要] 校园绿化不仅能美化校园环境,还具有松弛精神、调节心理、 陶冶审美、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而环境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内容是如何处理 环境才能符合人的心愿。该文通过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榕城某高校 当前的校园绿化现状,重点分析了校园绿化设计中存在的心理效应,以期对高校 校园绿化设计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校园绿化 环境心理学 校园绿化是大学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办学风格 和精神面貌的外化体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市环境艺术 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高校对校园绿化品质的要求越 来越高。在大学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校园绿化是联系校内各功能区的必要手段, 对增强和发挥校园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环境品质、营造人文氛围、改善景 观时空分布格局等起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 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 校园绿化的含义 校园绿化创造的是物质环境,但它带给人的则是一种精神享受。这种 综合性的自然艺术在其一年四季有规律的生长中“给人一种在绿色中孕育大自然 的生命力的感觉”,使人处在这种生动逼真的自然环境中,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大 自然乐趣和世外桃源般的情趣,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激发师生员工的 思维意识和努力工作、学习的激情,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1]。

    2 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和行为)与 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 加以分析。它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在继 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 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2]。3 环境心理学理论在某高校绿化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其周围的物质、精神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再根据心理需求 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在校园绿化设计中运用环境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 方法来研究人在物质空间中的活动及人对环境的反应,将有助于设计出真正人性 化的校园绿化空间环境。

    3.1 环境知觉 环境知觉是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来接收环境信 息。从校园绿化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知觉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 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知觉。人通过环境知觉来感受和评价园 林绿化景观。

    3.1.1 视觉方面 通过构造形体变化、色彩变换、季相变化等来满足校园人的审美需要 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热爱的心理需求。

    (1) 形体变化。校园内绿化植物的形体各异,单株植物方面,有罗汉 松的广卵形、马尾松和侧柏的圆锥形、油松的伞形、水杉的塔形、红叶李的的长 圆形、合欢的扁球形等;丛植、群植植物方面通过有效设计形成自然的流线型、 长方形、圆形及特殊字型等各色造型,丰富校园视觉美感及空间知觉,让人在游 览校园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疲劳感,相反地能够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疲劳,愉悦心情。

    (2) 色彩变换。校园内植物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在此背景下还掺有 红、黄、白、紫、蓝等色调,丰富整个校园的视觉美感。绿地反射的光线可以激 发人们的生理活力,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平静。而且绿色使人感到舒适,能调节 人的神经系统,树木繁盛的校园绿色空间,可减轻和消除眼睛的疲劳,尤其适合 于用眼较多的脑力劳动者(如老师及学生);此外绿色象征春天,青春,欢快,活力, 理想与希望,能给人以宁静安全,休闲、平和的感觉,因此,它具有平衡人类心 境的作用,是易于被接受的色彩。以绿色为底是该高校文化特色生动的展现。红 色属于暖色调,视觉刺激强,使人感觉活跃、热烈、富于朝气,又使人感觉到发 达、向上,同时红色又易联想到血液和火焰。“求知路”上间隔行植的碧桃,使人 产生一种生命感、跳动感,加之“桃李满天下”的这种特殊象征意义,不仅给生活其中的校园人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提升校园景观环境的文化品味。

    同时红色也具有色彩的收缩感,如在次级道路上以羊蹄甲为行道树,使空间显得 喧闹而有缩小感。白色是冷色与暖色之间的过度色,其明度高,色彩明亮,给人 以纯洁、干净、明快、简洁的感觉。在植物造景中,白色花卉对园林色彩的调和 起到重要作用,园林景色多喜好明快、开朗。校园内常在硬质建筑氛围中配置含 白色花的树种,如楼群附近种植广玉兰、桂花等,可以使环境的色调明快起来而 不显得单调枯燥。

    (3) 季相变化。“春花、夏荫、秋实、冬干”是植物景观观赏的季相主 题。

    “春花”的花色和花香成为了观赏的重点,除了红色系列的木棉、扶桑、 红花羊蹄甲、桃花、山茶等,还有黄色系列的含笑、夜合、银桦、蒲桃、麻楝;
    白色系列的菜豆树、小蜡、鸡蛋果、山茶、桃及蓝色系列的蓝花楹、南洋楹;紫 色系列的苦楝、醋浆草等花色较为丰富。而含笑、玉兰、桃树、麻楝这些都属于 香花植物,它们给校园增添了淡淡花香色彩,沁人心脾,心情舒畅愉快。

    “夏荫”:校园内罗汉松、广玉兰、樟树、棕榈、垂柳、芒果、朴树、 合欢、凤凰木、木棉等植物均具有较好的遮荫效果,在炎炎夏日下,为广大校园 人提供了良好的庇荫场所。

    “秋实”:校园内枸橘、柚子、枣树、葡萄、番木瓜、石榴、莲雾、人 心果、柿、菜豆树等植物均在秋季结果,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挂满枝头的硕果 能够给人以无限的希望;步行期间能够充分感受到收获的希望,给予人努力奋斗 的信心。

    “冬干”:常绿树种四季常绿充满生机,落叶树种却能应时而变,在冬 天褪去满身的绿装,优美的干形和树姿是这个季节的主题,当前校园内所采用的 落叶树种有近17种,包括木棉、垂柳、榆树、朴树、桑树、构树、苦楝、悬铃木 等等。

    3.1.2 听觉方面 校园内栽植的樟树、木棉、侧柏等鸟嗜植物能够引诱白头翁、斑鸠等 鸟类,这种鸟声环境能不断提高校园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促进其热爱 大自然、热爱生活。这不仅实现了校园绿化的育人功能,也美化了校园生态环境。3.1.3 嗅觉方面 在坚持绿色植物造景的前提下,还选择了一些无毒、无刺、无污染、 无刺激性气味的树种,如在校门口栽植的桩景榕树由于处于校园主干道,且相对 校门口的公路干道也较近,能有效发挥其抗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硫的功能,在改善 净化校园空气环境的同时由于榕树属福州的乡土树种,在此栽植符合校园绿化中 “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有利于植株的成长;类似的设计还有校园内道路两侧的 行道树芒果、布置于“求知路”上的垂柳等。此外还选择有香化、净化功能,富于 季节变化的树种,它们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学习疲劳、紧张、焦虑情绪,能陶冶 师生的道德情操。观音湖内种植荷花,既与湖环境统一协调又由于其香味令人心 情平和,整体看来制造出宁静休养的空间环境。类似的芳香植物还有樟树、橄榄、 广玉兰、桂花等。

    3.2 领域性 领域有三个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其中的次级领域 与我们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为相似。领域性行为有两个作用:认同感 和安定、家的感觉。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

    从领域感这角度,校园通过构建富有园林韵味的绿化特色,在绿化的 背景上通过校训标语、名言警句等,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文化内涵、办学类 型及办学特色,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

    3.3 私密性 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私密性包括 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即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 独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环境,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 或者反映个人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人们在静坐或聊天时,喜欢 停留在视野开阔而本身又不引人注目和影响交通的地方,如湖心岛内通过植物配 置以及景观小品设置等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减少环境的通透性,创造出完整 而明确限定的私密空间。

    3.4 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日常 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储存、回忆和解码。这些信息包括方向、距离、位置和组织等[3]。一个容易辨认的环境应有明显的 路径、明确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

    在校园绿化过程中,植物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与路径、 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等环境意象的形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植物本身可以作 为主景构成标志、节点或区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这几大要素的配景或辅助部 分,帮助形成结构更为清楚、层次更为分明的环境意象。

    3.4.1 路径――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 路径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无论弯曲还是笔直都应该是畅通顺达、 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如在园林山庄的自然道路上 种植桫椤这种保护植物,能有效强调顶点位置,也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在道路 两侧布置一定空间序列的植物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在两侧有空间序 列的植物的暗示下行进,让人感到安全。

    3.4.2 边界――清楚的植物景观意象 园林中的边界不仅是指可分隔园林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而且还包括 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校园内一般采用方形、球形灌木有机散置,形 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作用,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可以 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的转换。

    3.4.3 标志――象征性的植物景观意象 标志是一种特征显著、易于发现的定向参照物。如园林山庄内的桫椤, 是一种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树,它形成了校园内特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 也形成了较好的视觉导向作用。

    3.4.4 景观节点――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意象 节点是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意象,它的重要特征是集中。出入校园的 这条道路是划分内外、转换空间的过渡地带,其两侧树种的形姿美丽、有较强的 观赏性,植物配置集中简洁,视野通畅,给人明朗、兴奋的入口意象。而在校园 内外的这个节点处,设置了一株富有乡土气息的榕树,对于游人来说则会产生一 种心理认同感,在游览结束后由于对入口原来的方位、配置、四周环境已形成熟 悉感,而不再生疏,易于心理认同并感到安全。这种安全感的出口体验过程也有利于他们对游园全程的总结与回味。

    3.4.5 区域――统一而又和谐的植物景观意象 区域主要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占有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如种植 区,草坪区等。校园内区域的类型很多,与之对应的植物景观意象也就丰富多样。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都应遵循统一而又和谐的原则。以湖心岛为例,岛内 主要种植垂柳、紫薇、山茶花、蒲葵,加之周边的水环境使得小岛更富有诗情画 意,是广大校园人及游人休闲静谧的理想去处。校园西区放眼望去一片开阔的景 象,这里是校园试验田的聚集区,它既软化了周边硬质的教学楼环境,也很好地 体现了校园文化气息,让人油然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

    4 结语 通过榕城某高校绿化现状的心理效应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在校园绿 化过程中按照学校性质、师生的心理特点、功能要求和经济状况,营造出一个鲜 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多层次绿化空间,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校园精神与文 化内涵,这不仅满足学校的发展和广大教职学工对校园绿化的新要求,也为大家 提供一个更加优美、洁净的教育办学环境。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校园 环境的心理效应及校园人的心理需求,并结合其进行景观合理配置,将使高校校 园绿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但同时,榕城某高校绿化设计作为个案,也难免会存在不足。在教工 宿舍楼的绿化空间较小,一般为常绿乔木,而缺乏运动休闲绿地,没有充分考虑 到教职工及其家属活动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运动场的绿化 方面,大多只在场外栽植高大乔木,夏季运动员庇荫休息不便。这些设计使总体 稍显失色。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篇二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校园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高校校园一直是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所以高校 校园的规划设计应该满足师生各方面的需求,使其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完成 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并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环境心理学融合了心理学、建筑学 以及生态学等相关学科,是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因此,将环境心理学应用于校园规划设计之中,进而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环境心理学进行了相关论述,并从四个方面就如何 加强校园规划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民办教育的兴起,各大高校无论在占地规模, 还是在师生数量上都不断增加。新校区的校园规划与建设,必须有别于老式校园, 既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以体现出办学特色与时代气息,又要具有功能的设施供 师生使用。现代建筑设计为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多追求样式新颖、造型另类, 但是校园规划绝对不能单纯的追求视觉效果,而忽略了长期在校园中工作、生活、 学习的师生们的心理感受,这是由校园建筑自身特点来决定的。校园内的建筑设 施主要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的,合理的校园规划绝不应该是仅供欣赏,更要从 全局着手,使校园里呈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气息、到处洋溢着活力与挑战 的氛围,令身处其中的人们能够舒适、放松的工作、学习,从而改善师生的心理 环境,对工作和学习怀有更高的热忱。新时代背景下,校园规划设计需要引入环 境心理学的设计理念,这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 (一)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指融合心理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继承历史上成功的环境设计经验,并从人们的心理需求出发,对环境加以改善, 从而使人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环境心理学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的原因就是社会心理学主要研 究的是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行为,一方面,社会环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人作为环境的使用者,也会对这一环境产生一种心理、行为上的反应。

    (二)环境知觉 人们利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接收环境所传 递来的信息,在获取这些信息之后,知觉则通过自身的认知、经验,将知觉对象 的前后加以联系,再与其他环境背景相整合,最终形成人们对环境的知觉。(三)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来组成的,人们通过这一 过程,来获取日常空间环境的某一特定位置、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的属性信息,再 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回忆、解码,这样就可以非常容易的辨认出一个环 境所存在的路径、边界、区域与地标等事物。

    (四)唤醒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是对个人活动空间大小与情绪变化之间关系的一种论 述,该理论认为,当一个个体的活动空间缩小时,其唤醒水平会随之上升。当一 个人的活动空间缩小到一定程度,使之感觉到不便或者是困难时,那么这个人将 会产生攻击行为。

    (五)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是指人际距离,它与人的生理、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它包括 了亲密距离(范围为0~0.46米)、个人距离(0.46~1.22米)、社交距离(1.22~3.66 米)和公共距离(3.66米)。

    (六)私密性 私密性主要包括了四种类型,即:独处、亲密、匿名以及保留,私密 性实际上是一种能动的过程,其存在的目的就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选择的机 会。我们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要尽量提供私密性调整机制。

    二、校园的规划设计 校园主要的使用者是学生与老师,所以校园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师 生的实际需求,以满足师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必要性行为与自发性行为为出发点。

    其中必要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使用,比如广大师生的学习、运动以及生活 等基本行为,师生对这一类型环境的选择余地较少,所以它对师生的影响也最大。

    同时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可以使广大师生的自发性行为得以 激发,这样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对交往活动的需要,从而使校园中充满活力。如 果一个学校的校园规划设计欠佳,或者混乱,或者压抑,那么就会对学生的交往 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产生一种焦虑、焦躁的感觉,或者产生孤独、自卑的 感觉,这都会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校园规划设计要优先考虑到学生因素。

    (一)教学环境设计 教学环境必须要保持安静、尺度适宜,需要有良好的采光,明亮的灯 光。通常情况下,教学楼有单面走廊与双面走廊,而中间走廊由于可以供两边教 室共用,所以更加经济实用,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中间走廊相对 比较阴暗,不利于学生的课间休息,所以设计时如果选择了中间走廊的设计,就 要尽量选择较为明亮的照明工具;教室的形状、大小也能够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 影响,比如桌椅的摆放有矩形、马蹄形与秧田式等方式,矩形与马蹄形有利于加 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传统的秧田式桌椅摆放,比较适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占支配地位的教学方式。教室大小要根据班级人数、教学科目加以选择,因为过 大的教室会使教师与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所以,教学环境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设计,以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 情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环境心理学与校园_浅谈环境心理学与校园规划设计的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