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大学生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 正文 2019-09-20 09:53:28

    【大学生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1000字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篇一 《改善中日关系的必要性》 摘 要:未来中日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将面临难得的机遇,前日本首相 安倍曾表示接受温的邀请访华;日方正式邀请胡锦涛主席方便的时候访问日本。

    同时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共同利益增多等因素,都有利 于中日两国深化合作。

    关键词:中日关系 战略互惠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正确的对日方针、政策, 推动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渐次发展,从中显示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 及至我国新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对日关系以及高超的外交艺术和深邃思想。但是,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一直处于非正常状态,从2001年10月以来,中日首脑已经中断 互访达三年之久,影响中日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 和松井石根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中国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最大受害 国。从1894的甲午战争到1945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多 世纪的侵略。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样一个敏感之年,那 个触及有关反法西斯战争的基本历史性结论的靖国神社问题显然是无法绕开的。

    其次,日本自民党内部一部分人支持台湾独立,同意“两个中国”和“一 中一台”早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日美“新安保条约”以及日本的“有事法案”公然 将台湾纳入其范围。2004年,日本发放签证给台湾“独派”的李登辉。2005年2月, 日美竟然共同宣布“台湾海峡的安全问题”将成为两国的“共同安全战略目标”,明 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处理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曾 经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体现了他敢于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出发进行大胆决断的战略家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他胸怀坦荡,善于将原则性 和灵活性紧密结合的高超的外交技巧。可是日本政府却在2005年2月,宣布将日 本右翼势力设立的钓鱼岛灯塔收归国有,在大陆和台湾引起了广大民众和许多政 治领导人的强烈反应。在东海问题上,日本也是屡造事端,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2005年7月14日下午,日本经济产业相中川昭一紧急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授予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对东海“中间线”以东、中日之间有争议的3处油气田的试采 权。同日,“帝国石油公司”的发言人称,他们将在东海总面积为415平方公里的3 个区域开采石油。不过这位发言人也表示,鉴于目前的国际舆论和安全等因素, 他们不会立即赴东海采取行动。7月16日,日本《产经新闻》报道说,日本经济 产业省已经给这3处油气田命名,分别是“白桦”、“楠”和“桔梗”。中川昭一召开 记者会的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中方对有关事态的发展表示严重 关切。与此同时,日本的一些新闻媒体和书报杂志,将一些事件(如西北大学演 剧事件,亚洲杯足球事件中中国部分年轻人的过激言行)恶意夸大而刻意回避情 绪产生的根源。有些媒体甚至借此宣扬“中国威胁论”,利用日美同盟关系,强调 把“共同价值观”和“中国威胁论”相结合,将中国推向作为日美挑战者的地位。

    然而良好的中日关系是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稳定的基础,中日关系稳定, 才可能使两国为促进南北朝鲜对话和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日双方的合作也是使亚太地区形成新的安全机制的前提。中日关系的恶化将使 日本与美国进一步走近,不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事业。此外,中国和日本都是亚 太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成员,日本的未来在亚洲,而中国周边关系的稳定是经济发 展的强大后盾。中日经济互补性强,又同属东亚,应共同担负起建设这个家园的 重任。2004财政年度中国包括香港地区与日本贸易总额已达22.71万亿日元(约 2000亿美元),超过日美的20.63万亿日元,中国首次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日本正是依靠中国的订单,才摆脱了十多年的经济不景气状态。在经济全球化时 代,中日双方都不可能完全隔绝对方,也不可能离开对方而孤立发展。日本经济 界绝大部分人主张中日友好,因为中日关系的好坏直接涉及他们的经济利益。迄 今为止,中日间的友好城市总数已达到222对,每周定期航班已达480个;双方人 员往来已发展到2002年的36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上万人往来于两国之间,中国 在日留学人员占所有在日外国留学人员的70%。历史证明,双方积极地有针对性 地采取措施成为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日本政府对历史的反省必须出于真诚。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是 宽宏大量的,是以德报怨的,否则就不能解释战后中国政府主动放弃战争赔偿要 求的行为,也无法解释那些抚养大量日本遗孤的中国民众的行为。中国人民需要 的是日本政府言行如一地表示歉意,仅此而已。所谓历史的彻底清算,既是签署 宣言、发表声明等象征性的行动,更是一个长期的认知和实践过程。值得注意的 是,根据日本《每日新闻》2005年7月27日报道,由日本自民党领导的执政联盟 和在野议员提出的日本战后60年国会决议草案,已于7月26日公开了全部内容。

    日本朝野两党谋求该草案能尽快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关于最受关注的历史认识问题,草案中虽然提到日本对过去的行为进行深刻反省,但对1995年在战后50年决 议中曾经明确记录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行为”等字眼却避而不谈。此决议草案的 名称叫“在联合国成立及二战结束和日本被炸60周年之际,誓为构筑更加广泛的 国际和平做出贡献的决议”,日本再次将自己扮演成一个二战受害者而非加害者。

    其次,鉴于当前日本民众对中国大多数民众对日态度的误解及其对日 本侵华历史不甚了解,中国有必要积极地对日展开公共外交,积极开展与日本民 众双向互动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更多日本青年学生到中国求学参观是公 共外交中的重要内容。让年轻人对中日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有利 于年轻一代消除误解,有利于培养中日友好事业的接班人。在实施公共外交的过 程中,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向日本人民发出一个准确的信号,即中国人民从没有 将广大日本人民与少数右翼分子相混淆,战争的责任在少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而 非日本人民。同时,中国知识界有必要反对极端民族主义这种不健康的情绪,以 健康的心态来看待日本,不忘记历史,但又全面了解历史才能有正确的认识,才 能做到求同存异。和平崛起的中国应该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过去的历史,以史为鉴, 而不是以盲目寻求报复和复仇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

    中日为什么“要永远友好下去”首先,这是中日面对“两国是永远无法 搬开的近邻”的现实、承接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所做出的正确抉择。中日应 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还因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中国长期的国策,关 系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说,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 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 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再次,从毛泽东、周恩来到邓小平、江泽民以至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 的新一代领导人,对于中日关系中的一些消极因素,特别是对少数日本右翼破坏 中日友好以及否认侵略战争等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力的批判。周恩来将中日关 系交往史概括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邓小平说:“中日两国有着近两千 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其中最多有一百年的路程走得不好,这同两千年相比只是一 小段。”邓小平说过,中日关系要既讲友好,也讲斗争。但他强调发展中日友好 关系“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问题” 而破坏“友好”,不能因为“局部”而颠覆“大局”。邓小平的这个论点与周恩来主张 的“求大同,存小异”是完全一致的。

    然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中日领导人所做出的“一个具有远见卓识 的决策”,关乎“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和“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就是说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 应忽视它,更不应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 日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要从两国人民的友好做起。民间友好是中日 友好的根基所在。它准确地抓住了今后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的关键,精辟地阐明了 整个中日关系发展的深刻本质与坚实基础,有着十分深刻的含义。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 “坚持立足于人民、着眼于人民、寄希望于人民”。我们一定通过争取大多数,争 取和平主义力量,促使对华和平友好的政治力量和政策主张在日本国内获得更高 的“支持率”,才能有力地反击日本右翼和强硬派掀起的逆流,防止中日关系被日 本右翼和强硬派牵着鼻子走,坚决粉碎日本右翼通过挑动民族仇恨将中日友好关 系引向相互对立对抗歧途的图谋。

    邓小平同志认为实现中日世代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日 关系的大局所在,中日双方要着眼于这个大局,在双边关系中要维护这个大局。

    求同存异原则是中国对日外交的基点,对日外交的全部工作也必须紧密围绕它而 展开。体现在经济外交方面,就是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是只对一方面有利, 而是对双方,对两国人民有利。认清中日双方的共同点,追求共同利益,这是双 方达成妥协和让步的基础。体现在外交策略的运用上,就是求大同,存小异,既 团结又斗争,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努力排解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就具体操 作而言,就是在鲜明表达中国立场的前提下,“增信释疑”,就双方存在的分歧做 充分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判。

    大学生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篇二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 [摘要]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 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作出了重要 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为 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和平发展战略;重大战略机遇期[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2426(2008)04-0050-02 一、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及其走向 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持续近50年的“两极对 峙”格局宣告结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战略格 局,用八个字概括就是“一超多强、多边共生”。“一超多强”形容的是力量对比, 即当今世界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若干世界或地区性强国。“多 边共生”反映的是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当今大国之间平 等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

    “多边共生”的大国关系,其形成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 这一世界大环境、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 起,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美国的经济可以 影响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经济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到美国。冷战结束后,老布 什总统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号,但他没有意识到在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加 深、经济合作日益重要的新时代,要“遏制”一个国家谈何容易!在经济全球化时 代,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只有互利才能共赢。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恰 好说明了这一点。另外,当今世界追求、拥护和支持国际政治民主化已形成共识。

    国际政治民主化主张世界各国通过彼此协调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任何国家不能 独断专行,不能动辄诉诸于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形成“多 边共生”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国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911”作为一个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大国之间合作这一趋势。“911”事件 之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其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实际上沿袭了冷战时期 的惯性思维,努力在大国中寻找敌人,尽力防范对美国领导地位形成挑战的其他 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出现。但是“911”事件充分暴露了这种安全观和安全战略的漏 洞。“911”事件充分说明,非国家主体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恐怖主 义不会因某国的某一政府或某一组织的内部瓦解而结束,只要它的产生根源(种 族)仇恨存在它就不会消亡,而且对付恐怖主义不能简单用军事打击。在恐怖分 子非对称手段袭击下,即使掌握绝对优势军力的国家也无法确保本国的“绝对安 全”。“911”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维护本国安全,除了维持必要的军 力外,还需要尊重别国的安全,少树敌、不树敌,只有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平 等、友好地对待别国、尊重别国的安全和主权,不搞干涉、欺侮、侵略别国的霸 权主义、强权政治,才是对本国安全的最好保障。可以说,“911”事件后,世界大国之间合作多于对抗,国际环境趋于好转。

    尽管现在是“一超多强”格局,但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在经济 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大势 所趋。多极化趋势的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 五大经济中心:美、欧、俄、日、中,美国地位在下降而其余四者在上升。美国 强权衰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迷失。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 俄、印、巴、东盟等非西方力量在经过理性反思和审时度势之后大体找到了符合 国情的复兴之路,特别是中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大趋势下,美国“一超”的单极格局也是 难以长久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自不用说,美国已经意识到南北差距问题给美国 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各大国都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具 备发言权。毋庸讳言,当今世界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只有美国的参与才能解 决,但美国要解决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也离不开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支持 和合作。“911”后,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正是在各相关国家的支持和合作下 才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而它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之所以长期拖延,其原因之一就 是缺乏这种支持和合作,正所谓“失道寡助”。单极格局形成不仅需要存在一个唯 一超级大国,而且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大国还必须承认它具有中心地位,服 从其领导。然而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既不承认美 国的中心地位也不服从其领导。由此可见,“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最终将会被多 极化所代替。

    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处于历史上难得一遇的较好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主题,合作多于对抗。同时,这一段时间也是新格局即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孕 育时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预见性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 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大战在长时间内打不起来,“世界格局将来三极也好,四极 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1]。也正是基于此种战略格局,党的 十六大报告提出21世纪头20年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那么怎样才能紧紧抓住 这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党的十七大给出了和平发 展战略。

    二、中国和平发展战略 国际战略,亦称对外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 展的国际环境,在对外关系中制定的带全局性的策略谋略。国际战略的制定,一 方面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并服从于国内的战略任务;另一方面,它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潮流正是中国可以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前提。

    和平发展战略,发展是终极目标。之所以把发展定为终极目标,一方 面是基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顺应世界时代主题和国际战略 格局的要求。如前所述,在当前“一超多强,多边共生”的战略格局下,在经济全 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下,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世界各国均 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特别是“911”事件后,世界各国有了一个共同 的敌人――恐怖主义,因此合作多于对抗,各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机遇大于 挑战,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一段绝佳时期。正是基于此,我们党中央提出了重要 的战略机遇期论断。

    相对于发展,和平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中国发展的方式诉诸于和平手 段,二是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发展的这一目的从胡锦涛的 “和谐世界”理念中可以窥豹一斑。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胡锦 涛系统地阐述了“和谐世界”新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 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 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共同发展的决心和信念。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关于大国崛起方式的创新之路。从世界历 史来看,几乎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和强盛,譬如英法等,都无一例外地与征伐、 杀戮和资源掠夺紧密相连。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也都是由列强争夺霸 权、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德国法西斯鼓吹拓展生存空间、日本法西斯扬言 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说到底都是要借侵略扩张来实现各自的大国梦想。正因为 如此,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西方一些国家出于 冷战思维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或夸大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资源需求,渲染中国 经济对世界造成威胁,或夸大中国的军事实力,曲解中国的发展战略。它们认为, 中国一旦崛起必然会像历史上其他大国一样,伴随着战争崛起,争夺霸权,从而 导致世界秩序的改变和传统大国的衰落,于是想方设法地遏制中国发展。“中国 威胁论”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混淆视听,使西方民众和中国周边一些 国家产生或增加对中国发展的误解和疑虑,严重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在一定 程度上遏制了中国的发展。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使中国的对外经贸受到损害。事 实上,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中国创新大国崛起方式,以和平 方式实现中国发展的战略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和平发展战略是完全可以实 现的。传统的依靠战争方式来实现本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单赢”的,代价是劳民伤财、社会动荡以及他国衰败等巨大社会成本。经济全球化讲的是互利互惠,通过 和平方式,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大量机遇,利用国际政治民主化创造的平等合 作舞台,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达到“双赢”的“和谐世界”绝不是梦想。

    三、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2]。走和平 发展道路,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本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 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和平发展”有助于打消外界的误解和疑虑,“始 终不渝”彰显着中国执行这一战略的立场和决心。从中国当前外交领域的各项方 针政策来看,在和平发展这一主战略的主导下,中国的各项外交战略无一不闪烁 着“和平发展”的智慧之光,为中国充分抓住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世纪之交,我国与世界各国广泛建立、发展了 “伙伴关系”,如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法的“全面伙伴关系”,中美的“建 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等。各种伙伴关系的建立正是党中央和平发展战略 在外交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有利于使中国避免自我孤立或公开树敌,有利于拓展 中国在外交上开展活动的空间,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 定,是中国务实外交在目前国际形势下的最优化选择。同时,以和平发展战略为 主导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也为中国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而稳定 的周边环境,从而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和平发展战略是我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学地判断国 际形势,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为充分抓住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所提出的战略之举。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不是梦想。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大学生军事理论4000字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1000字》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