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
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 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篇1 浅析日本文学在日语学习中的作用 [摘要]文学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正如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在 《日本语的视点》一书中指出的,“语言正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离开文化的视点考虑 语言就无法看到真正的语言”,而文学正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每一阶段的社会 文化都会衍生出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因而对于文学的学习,在高年级的日语教学 中就格外的重要。对于有一定日语基础的高年级学生,为了更好的进一步提高日 语学习的水平,不仅仅需要加强文法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日本文学的学 习与理解。[关键词]日本文学;日本文化;语言学;思维方式 当前,在高校日语本科教育阶段高年级,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日本文学 这一课程。教学内容多为日本文学史简介和日本文学作品的选读。然而在实际的 教学调研中,却发现不少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兴趣不高,认为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学 习对于日语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因而忽视了这门课的学习。以下通过对日本 文学在日语学习中的作用的研究,希望能对今后的日语学习者起到一定的指导意 义。
众所周知,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离开文化的视点考虑语言就无法看 到真正的语言。正如瑞士的语言学家索旭尔所说,语言是人们所进行的普遍的言 语活动,其中又可以分为社会的侧面ラング和个人的侧面パロール。然而世界上 的所有国家的语言却不尽相同,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每个国家的社会的侧面,即所 谓的“ラング”是不同的。具体到日语来说,如同桥本进吉博士说的那样,“日本民族 使用的语言是日语,作为日本民族自身的语言来说,只能是日语。正因为如此,日语 可以理解为日本民族的语言”。上田万年也曾说“国语是帝国的藩屏”。那么日语 作为国家的语言,自然就伴随着日本人的主观感情,带有排外的情绪。可见,日语语 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日本民族,日本社会的了解。而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它民 族性。日本文学反映的只能是日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等,因 而日语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而文学就恰是架在语言和文化间的桥梁。
首先来了解日本文学和文化间的关系。日本社会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经历了奈良,平安,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江户,一直到发展到近现代。每个时代都有 不同特色的文化,这一点通过文学史方面可以清楚的得知。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日 本,每个时代的文化烙印都在日本文学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朴素的上代文学, 到纤细优美的中古王朝文学,再到中世的武家文学,近世的町人平民文学,进而到 受西方文学影响深远的百家争鸣的近现代日本文坛。换言之,日本文学史从某个 角度来说,是一部浓缩的日本历史和日本文化史,日本文学以其特有的各种方式记 载了这一文化变迁与发展。在今天的日语学习中,大家都不难发现日语中有大量 的汉字繁体字和变体字的存在,当然这些字中有同形同义的,也有同形异义的,甚 至还出现了一类特有“和制汉字”。然而日语中的汉字的用法和意义和汉语不尽相 同,要学好这些词单靠机械的记忆肯定是不行的。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如果结合日 本文学来学习,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日本上代文学的产生就始于奈良时代汉文的传入,日本社会才从口承 文学走向记载文学,也才有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著作《古事记》最初日本没有自 己的文字,对汉字的使用只是照搬式的借用。随着朴素的《万叶集》的问世,出现 了日本今天假名的雏形——万叶假名。日本人对汉字的使用开始了初探。然而随 着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日语也开始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和歌到中古的物 语,日记,到中世的随笔,近世的俳谐,近现代的小说等形式多样的文学发展,日语也 经历从汉文,到万叶假名,和汉混淆文,再到假名,和制汉字等,在文学中都可以找到 它们的发展踪迹。由此可见,日本文学的学习有利于加强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理 解,才能更好的学习日语。
此外,从日文文学中也可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要想 学习好日语,必须要了解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心理,否则很容易将文法用错场 合,或听不懂日本人隐藏在言语中的真实意图。在这举出一个教学中的例子,“土を 踏む”一文,描写两位从山口县来到东京的学生在东京生活了2—3天后的感觉,即 没有脚踏土地的感觉。很多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后觉得内容很可笑,纷纷会有这样 的疑惑,“没有脚踏土地,难道天天是飘在空中的么”,“难道天天不用走路么”等等。
有这样的疑惑的产生,是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一种误解。其实没有 脚踏土地的实感,只是日本人对于处于喧闹繁杂的大都市的一种压抑的感情的表 达。然而,日本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压抑感呢这与日本人的亲植物性的心理 和纤细敏感的思维习惯是分不开的。
早在《古今和歌集》里,就有很多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来表达人物感情 的和歌。因而不少的枕词和季语都是源自大自然的植物,有表示春天季语的“馬酔木の花、タンポポ、菫、”,表示夏天的“青嵐、紫陽花、”表示秋天的“無花果、蘭、” 和冬天的“梅”等。可见日本人的对植物和自然的亲近与喜好。日本名著《源氏物 语》中的很多章节,紫式部也用了植物的名称来命名,比如桐壶,帚木,夕颜等。芳贺 失一先生曾这样说过:“将 人事和自然比较的话,从人生很容易联想到自然,而自然也能更直接的 表达对人生的思念。”正因为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有这样强烈的亲自然性和亲植物 性,才会有今天的“不能脚踏土地”的苦闷,在东京这样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中,接触 自然接触植物的机会少之又少,满眼望去的都是现代化都市的 建筑,没有了自然 的实感的一种苦闷心情的表达。毫不夸张的说,日本 文学是日本人思维习惯与思 维方式的一部活的辞书。
再次,日本文学的学习与日语 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样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语言学的学习研究简要说来,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词汇的变化 发 展,而是文法的变化与发展。今天当我们要对日语词汇或者文法本身的用法意义 进行研究的时候,就需要大量真实有效的材料,一般可以从朝日新闻或青空文库等 地方搜集资料。所谓的青 空文库,便是集合了文坛大家的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文 库。能被人广泛的传诵阅读的文学作品,无论思想上还是语言的运用上都是经过 了无数次修改提炼后考究的语言,因而,无论是作为日语学习者的示例,或是作为 日语研究者的语料,都是相当具有价值的。例如,对格助词“が”的学习中,对于在现 代文中既可以来提示主格,又可以提示所有格的助词,很多日语学习者对这个很难 理解,因为在中文中的所有格“的”和主格助词“是”之间是不能互用。然而日语的主 格助词“が”在一些场合可以和所属格助词“の”通用。比如,“わが校”就等于“私の 学校”,“私の好きなもの”等于“私が好きなもの”,而“私のやったことは正しい”则 可以用“私がやったことは正しい”来代替。对于这样特殊的情况,很多日语学习 者颇感疑惑,但如果有学过日本文学的学生,应该就可以知道,在日本最早的上代 文学中,《万叶集》里的很多和歌里的“が”并不是作为主格助词出现的,而是作为 所有格助词出现的。紧接的平安文学的早期,日本文学中第一部物语《竹取物语》 和日本文学第一部日记《土佐日记》中,“が”的用法基本都是所有格助词,直到平 安的中后期,在《源氏物语》等作品中“が”才有了作为主格助词的用法,至此慢慢 发展演变为今天的主格助词,但也还保留了其作为所有格助词的一些用法。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看出日本文学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 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日本 社会和日本 文化,而且对于了解日语本身用法和 意义的演变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言以蔽之,为了要提高日语学习的精准度,就必须要对日本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