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珠三角区域初中思想教育教学渗入爱国教育的反省
珠三角区域初中思想教育教学渗入爱国教育的反省 【摘要】珠三角地处沿海,临近港澳台,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中外 思想交汇的前沿阵地。特殊的地域注定特殊的学情。珠三角地区的初中生正处于 长身体、长智慧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逆反心理的抬头,加上由于特殊 地域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意识形态混乱,自我为中心,功利色彩浓厚,集体 观念淡薄,目无师长、道德法纪。而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 养危机”已经严峻的摆在我们的面前,长此下去,任其发展,不要说培养社会主 义的接班人,就连培养社会的合格公民都成问题。为此,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民教师,作为集思想性与人文性一身的思品教师,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思 品教育,寻求突破口,以爱国主义为依托,解除“培养危机”问题。【关键词】反思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旨在培养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发其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和增强其振兴中华、保卫祖国责任感的教育活动,是我国政治教育的基本 内容之一。[1]爱国主义作为教育的高层次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 重经济轻人文的错误导向,在“俗”的环境里,这一“高层次”的要求被实际的束之 高阁,留下的只是高调的呼声,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应付应付过过场。作为一 位有良知的思品教师,我们想用“暴殄天物”这样严峻的词汇来形容珠三角地区相 当一部分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假、大、空”是时下许多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真 实写照。这难道不与我们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违背吗? 我国教育的低层次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高层次目标是培养“四有” 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爱国主义作为教育的高层次要求,而现实教育如此“忽悠”, 的确是当前教育的一大悲哀。事实上“培养危机”的解除,有赖于爱国主义思想教 育的渗透和深入。
一、还爱国主义教育本来面目 1、时代性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因而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都有所不同。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2、真实性。
爱国主义教育本来就该如此――真实。爱国主义教育,务必剔除“假、大、 空”等流于形式的东西,让“真实”成为主旋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校园的健康 发展。
3、崇高性。
爱国主义作为教育的高层次要求,但并不等于“高处不胜寒”,是人人皆可 达到的精神彼岸。崇高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个人局限,放眼于整体、长远,豁达了 心胸,纯洁了人性。崇高不是高调,而是我们务必追求的精神彼岸,是人性升华 的必然。
二、还思品课堂本来面目 1、人文性是思品课堂的重要特征。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人文性性中提到要“注 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 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3]思品课是充满 着人情味、人性的课堂,它不是冷冰冰的,它不仅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求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由人性真善美所散发出来的。因为只有人格才 能影响人格,只有爱才能交换爱,也唯有爱才能唤醒爱。
2、思想性是思品课堂的重要特征。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思想性中提到要“以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 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 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 定基础。”[4]思品课不等于枯燥、无聊,思品课堂不等于要分数的课堂。思品课 堂是活的,活在人文性、思想性。照本宣科,唯分数主义的观念同样必须剔除, 让思品课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真正的阵地。
三、重新定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旨在培养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发其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和增强其振兴中华、保卫祖国责任感的教育活动,是我国政治教育的基本 内容之一。”而作为人必须是有所追求,有所信仰。物质丰裕的今天,经济发达 的珠三角地区学生似乎淡化了这一精神食粮,出现了所谓的“富了口袋空了脑袋” 现象。“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 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 帮助和正确指导。”[5]不仅仅是学生,试问时下真正做教育的有几个?有些许教 育者上班炒股,下海经商,教书育人成为地道的“副业”。如此师生现状,教育如 何不忧,更不用谈什么爱国主义教育。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重新定位,务必解 决师生现状问题,特别是作为学生引导着、协助者、帮助者的教师。笔者认为为 师者务必做到“三正”。
1、正业 教育是一项事业而不是职业。胡总书记在第23届教师节上提出四点希望:
“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 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 高远。”值得深省的是第四点,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虽然 教师不一定寂寞,不一定清贫。既然走上了神圣教育岗位,面对祖国的花朵,没 有“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志向是不行的。教育需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马虎 不得,分心不得。
2、正身 记得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有一位校长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第一年 要站稳讲台,第二年要站好讲台,第三年起把讲台变成你人生的舞台”。站好三 尺讲台是艺术,两年太短,我认为要用一生的时间来经营。然而,站好有一个前 提就是身正,也就是仪表正,人品正,学识正。教师不是神,也不可能是神,但 却可以是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标榜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本来就是学 生学习的楷模。
3、正气 有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邪气太重。”我却想说:“现在的教师正气不 足”。每周一的升旗对于我而言是一种“折磨”,每当唱国歌的时候,人数总是那么零星,声音总是那么腼腆。最难开口的是教师,其次才是学生。为什么?严重 社会化的结果――正气不足。上面已经说到教师本来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事实 上是教师迷失了自我,正气不足。
因此,为师者若能做到“三正”,爱国主义这一教育的高层次要求就变得自 然了,其位自然也就正了。
四、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再认识 1、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思品课堂是学校 德育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现在很多的学校德育工作都扮演着“消防队员”的角色,那里有火情就灭那 里。主动性不强,预见性缺乏。甚至认为爱国主义是上级的要求,被动式地执行 爱国主义教育成了时下现状。而作为德育教育重要载体的思品课堂,可以说从未 得以真正的开发。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点缀”或可有可无。
作为时下思品课堂,面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确有些吃力,一是为师者做不到“三 正”,二是长期形成对思品课堂的偏见“思品课堂就是讲大道理,不实际”,三是 应试的需求或压力。因此,改变爱国主义教育“冷现状”可以从思品课堂着手突破, 疏通教育的渠道,让思品课堂充分发挥其思想性的重要作用。
2、爱国主义教育高于分数主义 学校要生存,分数是需要的。但一位追求分数并将其最为生存发展的理由 是一种短视。分数永远只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暂时性指标,决不是惟一的 标准。思品课堂也需要分数,但如果只停留在“读读划划背背”,就难免有“枯燥、 无聊”之嫌。思品课堂的人文性、综合性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分数只是时 下的“游戏规则”,学生思想的洗礼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所激发的学生主 观能动性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3、爱国主义本来就是实实在在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变得形式、花俏。曾记得有这 样一个典型的案例:某校一年级在召开“给党过生日”主题班会,当老师宣布开始 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站了起来望了望门口说“老师,党还没有来呢?”这就是我 们许多德育教育形式花俏、舍本求末后的直接结果。爱国主义教育长期以来也处 于这样的生存状态,原因除了以上的“定位和重认识问题”、“三正问题”、“分数主义问题”、“教育渠道不通畅问题”,还有我们不能不正视的是思品课堂德育功 能的开发和利用。思品课堂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实实在在的人文性课堂,的确 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本来就是实实在在的课堂。
五、爱国主义如何进思品课堂 1、挖掘爱国主义素材,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节日教育(例如清明扫墓、五四、国庆等)、影视 教育、讲座教育、图文教育、活动体验教育等等。那种认为贴几张图片、开一场 讲座、搞一次活动就等于爱国主义教育那是非常可笑的。爱国主义如何进思品课 堂,显然不是“假、大、空”,而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
2008年开春以来,我国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
(1)“2008年,一场异常猛烈的暴风雪袭击了我国,这场猛烈而残酷的大 雪,在春节前夕连下了二十多天,覆盖了半个中国,让上亿的中国人受阻在回家 的路上。同样是风雪,在北方人的眼里,也许真的没什么可惊讶的,可是在南方, 雪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新奇,还有一系列的抗击暴风雪的困难,冰封的道路,冻裂 的电缆,吃紧的供应,让那些盼望回家与家人团聚的人们露出了无奈的神情。在 这场风雪中有许许多多平凡而坚强的面孔,广州火车站前的人山人海,穿梭在人 群中的声嘶力竭的服务人员,冰天雪地里奋力破冰除雪的人民子弟兵,连日奋斗 报道最新消息的记者……中国人在困难面前露出的坚强团结令我感动,每日观看 电视节目《迎战暴风雪》,时刻关心南方的灾情,似乎成了我每日必备的功课, 同时,我也向周景华、罗长明、罗海文三位英勇牺牲在抗击暴风雪第一线的烈士 致敬。”[6] (2)2008年3月14日,拉萨极少数人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扰乱 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奥运圣火海外传递频频受阻。
(4)新华网济南4月28日电:胶济铁路28日凌晨4时41分,T195 次北京至青岛四方的列车与5034次烟台至徐州的列车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 附近相撞。胶济铁路交通暂时中断。据铁道部最新统计,28日凌晨发生的胶济铁 路火车相撞事故死亡人数已上升至70人。事故还造成416人受伤,其中重伤51人。
受伤旅客中有4名外籍旅客。[7](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截至24日12时, 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0560人遇难,352290人受伤,26221人失踪。
从南方遭遇50年一遇的暴风雪到西藏达赖集团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行为, 从奥运圣火传递频频受阻到胶济铁路火车相撞,到震惊世界的汶川8级大地震。
作为思品教师,如果此时还停留在知识点的背诵,解题技巧的讲解,那将又是一 大悲哀。这一些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时政的敏感性是思品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在突发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起, 思品课堂上“不平静的2008,中国加油!”系列主题活动应运而生,报纸变成教材, 讲台变成了宣讲坛,演讲、图文展、倡议书、辩论赛、心愿墙、板报、手抄报、 爱心捐物捐款等等,师生一起激动,一起愤慨,一起洒泪,国歌的声音在思品课 堂洪亮唱起,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学生自发的渴求。这样的教育是激动人心的。
“老师,现在我可以做些什么?”面对国家一系列的不幸,这是学生问得最 多的问题。
2、巧妙驾驭爱国教育,落实爱国主义行动 突发事件的教育点燃了思品课堂的教育激情。学生有了需求,教师要因势 导之。爱国不需要轰轰烈烈,爱国从爱校、爱自己开始。于是开始教育学生,要 珍惜好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 后成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平常这样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而此时的教育确是力拔千斤。我发现学生的学习 开始自觉,从上交的作业,从听讲的神态,从弯腰拾起校园的废纸等等,学生的 行为在悄然发生改变。思品课堂的魅力如发酵般迅速膨胀,学生翘首以待新课堂 的到来,渴望老师多讲一点。这就是思品课堂的变化,因为爱国主义教育在思品 课堂开了花。
六、爱国主义教育在思品课堂外的延伸 汶川大地震之后,学生的爱国情绪空前高涨,出海报、办图展、系绿丝带、 捐款等等,凡能做到的学生们都做了。学生们甚至对我提出了校外活动的建议, 用烛光寄托我们的思念,同时感染身边的人。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学生们组织很 成功,在场的人员无不为之动容。为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育是一个系 统的工程,除了站好课堂主阵地外,还必须注意课堂外的延伸。结语:当珠三角地区的老师难,当珠三角地区的思品老师难上加难。长期 以来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忽视,再加上特殊的地域学情,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上 变得生涩。原以为学生在外来文化、市场经济俗化的价值观影响下已经积重难返, 然而事实上却发现了学生骨子里面蕴藏着强大生命力的爱国因素,是潜在的,有 待开发和健康引导的。因此,思品课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门集思想性、 综合性于一身的人文学科,在往后的发展中应当会有一番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