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我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对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讨论,自20世纪30年代即已开始,“文革”以前曾进 行过热烈的讨论①,至80年代初历史地理学界对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学科属性 等基本理论问题已经取得共识。不过学术讨论一直延续到现在。大致说来,以往 因学科刚刚确立而主要着重于对该学科的整体性讨论,1990年以来则侧重于各个 分支学科的探索,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场景。谭其骧1983年就已经指出:历史地理作为一门学科虽已存在几十年,但迄 今尚未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区历史地理研究还基本 没有开展起来,因此这门学科无论在纵的方面还是横的方面都还有很多空白无法 填补②。朱士光1999年指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滞后,不仅湮没消蚀了学科固 有的理论光芒,还使学科属性与归依问题出现新的模糊认识,并且因学科今后发 展的主导方向不明朗而影响到学科整体的顺利发展。有鉴于此,朱士光倡议充分 发挥历史地理学科特点,注意吸取有关学科理论原理,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一 步抓好人地关系研究,应将研究对象时间下限延至当今,同时将研究内容扩大到 包括对当前环境变迁动态的评估及对今后环境变迁趋势的预测等方面③。下面分 四个方面作一初步总结。
一、地理学的观点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规律,这个 地理环境既指自然、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所以历史地理学就其学科性质而言, 它是一门地理科学,是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就研究所依据的资料和方法而 言,它又具有历史学科的属性。所以有人说历史地理学“它是在两个母体中孕育、 发展起来的学科”④。
侯仁之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一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观点。他 着重说明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指出今天的地理不是自古以 来就是如此,而是从以往不同时代的地理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今天地理上的一切 现象都植根在过去的地理中,且有它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存在,因此他系统地阐 述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意义,说明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 的向后延伸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景观的变化,主要工作不 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景观,而且还要探求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景观 的形成和特点⑤。谭其骧、史念海两位对侯仁之阐述的观点均表示赞同。谭其骧承认:“就 学科的性质而言,历史地理学并不属于历史学,而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⑥,“历 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地理”,“它是一门地理科学,是地理学的一个 组成部分”⑦。史念海则认为:“以前历史地理学还属于历史学的范畴,自然要运 用治史的方法进行探索”,“既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就该兼用地理学的方法从 事研究”⑧;
曾明确地表示:“中国历史地理学应该是属于地理学的范畴,但也可 以作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⑨。他在别的论文中,系统而又概括地阐述了中国历 史地理学悠久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充分肯定了历史地理工作者对国家建设所做 出的成绩,鼓励大家继续发扬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以期这门学科不断发 展和壮大⑩。韩光辉回顾了中国、欧美、俄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全过程,得出全 世界历史地理学发展均存在沿革地理研究、近代历史地理和现代历史地理学三个 阶段的结论(11),与侯仁之的观点殊途同归。
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迅速发展起来的新 学科,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12)。虽然在基本理论问题已 取得共识,但面临的新形势对学科理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侯仁之的《再论历史 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3)就是对此作出的回答。他认为,历史地理的研究范围, 必须扩展到地质史的最后时期,也就是随着人类的活动能力逐渐加强,并开始在 自然环境上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影响以后的时期,指出目前我国地理学正经历着一 个重大的变革,而且是极有利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他科学地倡议开展系统的“区 域链”研究,对整个历史地理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90年代初,他又高瞻远瞩地 指出:“可以用之于研究当前地理问题的现代科技手段,如何引用到过去时代的 地理问题的研究中来,正是我国历史地理学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14)。他的这一 系列论文阐明了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一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 而为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历史学分支的观点 历史地理学中的沿革地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沿革地理主要是研究历 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更易,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 它的成果长期被视为给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一个空间舞台。按过去的四部分类法, 地理著作一般都归入史部,沿革地理自然属历史学范畴,历史地理学科从而也属 于历史学,所以以前有的学者将它作为治史的四把钥匙之一,但是至今还有学者 将历史地理学狭隘地理解为考证古地名方位的(15)。
现在学界多数人赞成侯仁之的意见,历史地理的学科属性是毫无疑问的;
但也应该充分注意其他意见中的合理部分,历史地理研究的对象虽然不是历史, 但由于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主要依靠历史文献记载,使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其成果更多的是为历史学所利用。地理学本身的研究范围就包括了自然、人文两 个主要方面,历史地理学具有一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性是很自然的事。
在1982年召开的全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上,谭其骧作《在历史地理研究 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献资料》的学术报告(16)。他针对那种认为研究历史地理 只需要多做野外考察、只需要学会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的片面认识,指出就研究方 法而言,历史学的方法的重要性至少不下于地理学的方法。事实证明,离开了文 献资料,不仅历史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无法研究,就是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也不 能取得应有的结果。
历史地理学界以往的研究过于偏重古代,研究时段的下限应该与当代相衔 接,这一状况近年虽有所改变,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而邹逸麟、吴松弟呼吁 历史地理工作者“尤其要注重研究与经济建设有关的重大课题”,建议“历史地理 学研究的历史时代应尽量后移,尤其要加强对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历史地理的研 究”,“注意将历史状况与现今状况进行比较,在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找出规律 性的东西”(17)。的确,历史地理学在边界谈判、政区改革、地区差异、经济开发、 城市规划、生态保护、减灾防灾、人口与移民、民族分布、国土整治等很多方面 都能提供决策咨询,可以“古为今用”,所以他们的呼吁是十分中肯的。
三、异彩纷呈的新说 历史地理学属地理学也好、属历史学也好,都有各自的道理。值得注意的 是,学者们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层出不穷的新说,认为它是边缘学科者有之、认 为它是社会学科者有之、认为它是独立学科者有之,有学者还引进、介绍、总结 国外的历史地理学理论(18)。
最早提出历史地理学是边缘学科观点的是黄盛璋。还在20世纪60年代,他 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任务和作用、学科性质、研究方向等问题,系统 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认为历史地理学就其学科分类说,是地理科学的一 部分,就其学科性质说,则既是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又是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提出无论从学科的研究规律或学科的研究特点看,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重心都必须放在人类改造自然的问题上(19)。钮仲勋也认为它 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20)。后来黄盛璋发表《论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21),再 次强调“历史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一个分支,也是历史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盛叙功认为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他在《历史地理刍议》(22)一文中,极 力反对把历史地理学分属于自然和社会两个不同科学范畴,他认为研究历史上自 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只“应属于古地理学或自然史的领域”,而历史地理学应该“是 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社会发展阶段上,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发展变化和地区分 布的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青年学者尹国蔚回顾了中外学者关于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历史说、地理说、 边缘学科说等各种观点,比较分析了关于这一理论问题中存在的四种矛盾,即二 元性论、边缘与非边缘之争、自然与人文之争、历史地理从属于现代地理的自相 龟酰认为时至今日,对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认识不应再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 同学科出身的人从事这项工作正好说明历史地理学的博大精深,因而他将历史地 理学重新定义为:它利用历史学的方法而非历史、利用地理学的方法而非地理, 与历史、地理相关而非介于其间或边缘,它是一门关于有史以来自然与人文地理 现象兼包并蓄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23)。李令福也认为,历史地理学今后可能走 向独立,成为一门既不属于历史学、也不属于地理学,而是一门关于有史以来自 然与人文地理现象兼包并蓄的综合性独立学科(24)。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有待于学 术界的检验,但这种勇于探索、对传统观点提出挑战的精神则是值得提倡的。
“历史地理学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呼唤它的新生”。这是 孙天胜、曹诗图在《历史地理学的名实之辨》一文(25)中提出的观点。该文从学 科性质、历史根源及客观现实等方面入手,指出“历史地理学”命名上存在着名、 实不符问题,认为目前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应归属于地理历史学的学科范畴。
在这里,他们提出如此前所未有的观点和名词,虽未必能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但也许会促进学科理论探讨的进一步深入。
四、学科体系及各分支学科理论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对历史地理学科理论的探索已不限于学科整体,20世纪90 年代以来已经深入到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各个分支领域。
编绘历史地图是历史地理学领域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早在20世纪30年代 即有讨论(26),《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历史地图集》、《西安历史地图集》 分别是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大历史地理学术单位的代表作,因此历史地 图编绘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中国历史地图集》除了内容丰富、收罗宏博的特点外,还在科学性、思想性和精确性方面大大超过了其他同类地图集。黄盛璋 《编制历史地图的一些理论与方法上初探》对历代疆域、政区、交通、产业分布 地图的绘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做法(27)。韩光辉、尹钧科、俞美尔在全面总结《北 京历史地图集》方面连续发表三篇论文(28),就历史地图集的编制内容、性质、 理论基础、历史地图(集)与读史地图(集)的本质区别等基础理论问题,以及 历史地图(集)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处理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这对 促进我国城市和区域历史地图(集)的研究编制将有所裨益。有的学者还提出了 历史地图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提供宏观趋势图幅的设想(29)。不过,总体上对这 方面的理论性研究还相当缺乏,对已有历史地图的评论也很不够。
若说在编绘的方法上有所新的突破,则要数20世纪末开始的CHGIS项目。
葛剑雄认为:理想的数字化历史地图集不仅将基本解决《中国历史地图集》这类 印刷地图所难以解决的矛盾,而且汇时间、空间、人类活动的各种信息于一体, 成为一套具备各种不同层次的检索手段和链接、完全开放的、具有无限开发潜力 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各类历史地理信息可靠的空间平台。经过多年的探索 与筹备,“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ina""""sHistorical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 缩写为CHGIS)项目已于2000年启动(30)。
关于自然环境演变的研究,过去主要局限在有文字记载的近三、四千年的 时期以内,极少涉及到“史前”时代。侯仁之指出最近研究的趋势已开始上溯到地 质时代最后阶段的全新世,从而与古地理学的研究直接衔接起来,即从未经人类 干预的原始地理景观的形成开始,去逐步复原在历史时期内由于人类活动而发生 变化的整个过程。这必将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出人类活动如何一步又一步改变了 大地的自然面貌,并为进一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31)。
张修桂认为:作为全新世环境研究的中坚力量的历史自然地理工作者,除了继续 发挥本学科在晚全新世研究的优势、深入发掘历史文献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 之外,应当努力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并如侯仁之所倡导的拓宽自己的时 空研究领域,更好地研究历史自然地理演变的全过程,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 作做出更大的贡献(32),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是历史 地理学领域中最具生命力、最为繁荣的一个分支学科”(33)。毛曦从人地关系论、 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对象、历史文化发展连续性等方面论证了旧石器时代纳入历 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4)。朱士光曾预言:“历史自然地理学将是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最有生机、最富社会价值的分支之一。历史自然地理学家应 更加积极努力,把握当前的大好时机,大力进取,使历史自然地理学得以屹立于 当今现代科学之林,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35)。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历史自然地理学逐渐与某些分支学科密切结合 起来,从而派生出新的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历史地貌学”。曾昭璇《我国某些 历史地貌学问题的刍议》(36),指出历史地貌学主要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貌的变 迁,不但复原过去时代地貌情况,并且要寻找地貌变化规律性,说明目前地貌形 成的过程和特点。他从理论高度提出独立框架,创建了历史地貌学这一历史自然 地理的分支学科,填补了学科的理论空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曾昭璇、曾宪姗 合著《历史地貌学浅论》(37)是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第一部专著,书中明确指出:
历史地貌学是研究历史时代地貌的变迁即第四纪全新世以来的地貌发育,有两个 具体任务:第一个是古代地貌的复原,第二个任务是地貌年代的确定。正是由于 历史地貌学可对地貌发育过程的规律性进行科学的研究,人们便可根据其规律提 出对生产实践的意见,这就反映了历史地貌学为生产建设服务的重要价值,展示 了这个新兴学科发展的光辉前景。张修桂则提出了中国历史地貌学性质、对象、 内容、方法等基本问题的构想(38)。历史地貌学的创立,是历史地理学界的一件 大事,更是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沙漠化是全球中纬度地带受到的共同威胁,中国的沙漠地貌面积广阔,沙 漠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侯仁之开创了历史沙漠地理研究领域,成就斐然。李并成 以河西走廊历史上的沙漠化研究为例,探讨了历史沙漠地理的有关理论问题,总 结了沙漠化的四种途径(沙漠化发生的地域、沙漠化作用的途径,沙漠化发展的 趋势、沙漠化土地的逆转),认为因绿洲水资源的移动和重新分布而导致绿洲的 转移过程,并不一定意味着绿洲的缩小或消失,沙漠化土地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 逆转的(39)。后来,李并成又探讨了人口因素在沙漠化历史过程中的作用(40)。
这是对历史地貌学理论的深化。
沿革地理研究中,历代疆域与政区的研究是传统舆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方法最为完善,但还没发展到历史政治地理学的程 度。为此,周振鹤在《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设想》(41)作了系统论述。他 认为观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地理学可以从思想家对于理想政治制度中地理因素的 阐述、历史学家或地理学家将地理要素作为政治体制一个组成部分的观点、政治 家的利用地理因素解决政治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三方面着眼,指出政治地理学 “对国家尺度而言,则有疆域的伸缩、与邻国的地缘关系,有边疆区与核心区的 变迁,有首都定位的地缘政治基础等等。对地方尺度而言,重点则是行政区划与 行政中心的变迁”。所以在他眼里,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在行政区划方面 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应该仍以复原疆域政区历史变迁的全过程为目的。第二,应该是就疆域政区本身的要素来进行分解式的以及政治学角度的研究。第 三,工作的重点在于研究政治过程对地理区域变迁的影响。作者因此倡议,这一 切都有待于我们从丰富的历史文献中去研究,“从而在历史政治地理研究方面以 至政治地理理论建构方面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不远的将来,“历史政治地理 学”有望取代传统的历代疆域与政区研究。
历史城市地理是历史地理学中最为成熟的一个分支。马正林阐述了城市历 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认为作为历史地理学一个活跃分支的城市地理学, 其研究对象是具有地理实体的城市,所谓地理实体就是指整个城市的地理基础、 地理特征和地理价值;
其研究任务就是要揭示地理条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规 律性,为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服务(42)。李孝聪认为,城市史和历史城市地理 学的研究不能总局限于单一城市的描述,应从历代区域中心城市入手,阐明区域 城市体系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时,加强历史城市地域结构和文化分异的对比研 究,将是多学科方法的引入和开展中、外城市比较研究的一条途径(43)。严艳等 探讨了历史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研究内容(44)。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先民的主要生产部门,所以历史农业地理研究 应该是所有历史地理研究中最为主要的领域,可惜目前重视程度不够。最近20 年来,在史念海倡导之下,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已出版专著十余部。王社 教探讨了历史农业地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认为它是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生产诸要 素的地域分布及其相互间作用、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 口的增减和垦田的盈缩、农作物的构成及其分布、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规律的 总结等方面;
可划分为区域性历史农业地理、专题性历史农业地理和历史农业地 理学理论等多种类型和层次(45)。王社教《关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几点思 考》(46)分析了现有的巨大成绩和在内容、理论、水平三方面的不足,指出了今 后应加强对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整体研究、积极开展对西部内陆地区的研究等 四个努力方向。同样,李令福认为,历史农业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中历史经济地 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布局及其结构的演变发展过程 与规律,具有鲜明的区域差异、时代发展与结构综合的特性,“时间”、“空间”、 “部门”构成了历史农业地理学的三大要素(47)。萧正洪系史念海高足,其专著《环 境与技术选择――清代中国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地理研究》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标 志着历史农业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历史文化地理是新兴领域,近年的成果很多,但对于其理论探讨稍显不足。
雍际春《论历史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内容及其任务》一文(49),论述了历史文化地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指出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科学内容主要 包括历史时期文化的源地、文化传播、文化区域、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以及文化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并同时提出了六大研究任务。毛曦对历史文化地 理学的学科界定、学科属性、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50)。
“历史宗教地理学”是介永强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历史宗教地理学是历史文化地理 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历史时期宗教形成、传播和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分布变 迁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包括理论、部门、区域三大部分,研究内容主要有历史时 期宗教源地的形成、宗教传播的途径、宗教景观的分布、宗教的区域性特征以及 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宗教发展的相互关系等,除历史学、地理学方法之外还需要 借鉴民族学、文化学、考古学等成果和方法。
中国的古典文学发达,胡阿祥提出了“文学地理”新观念,并对于如何运用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讨历史时期文学现象的地理分布、组合及变迁,揭 示文学与地域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构想(5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故历史民族地理研究十分活跃。黄盛璋、 孙进己、刘锡畴曾就历史民族地理学的有关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53)。李 并成在《西北民族历史地理研究刍议》(54)一文中将其归纳为,历史民族地理学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上的民族及其民族群体的起源、发展、迁徙、 演变的历史过程及这一过程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并倡议展开西北历史民族地理研 究,包括民族分布地域、活动范围的进一步研究、民族迁徙路线的研究、民族城 邑聚落的研究、民族古地名研究、民族农牧业土地开发及其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研 究等五个方面。提出这些认识,必将促进从地理角度研究有关民族问题。
龚胜生提出了创建历史医学地理学的设想(55)。他认为,历史医学地理学 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疾病、健康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分布变迁规律 的新兴学科。这门学科不仅对地理学、历史学、灾害学等学科理论体系完善具有 重要意义,而且对地方病防治、人口优生优育、中药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变化、 健康预警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主要研究领域有历史疾病地理、历史健康地理、 历史药物地理、历史灾害医学地理、历史医学地理学史、历史医学文化地理、历 史环境医学地理、历史军事医学地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文献分析、野外实 地考察、医学地理制图等。他还对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疾病地理思想和健康地理 思想作了深入探讨(56)。
历史社会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新兴分支,王振忠倡议最早,他的《社 会史研究与历史社会地理》阐述了历史社会地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它的研究内容是历史时期各地人群的形成、分布及其变迁,研究地理因素对社会现象的 影响,社会风尚的区域特征等,力图汲取社会史、文化史及人类学研究的相关成 果,对各地人群、社会现象及社会风尚等诸多方面作地理的透视。主要内容包括:
1、历史时期社区的地理研究,研究不同自然地理背景下,经过历史传承积淀而 形成的社会文化及其在异地的扩散和传播。2、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地理研究, 它包括“区域人群”、风俗地理和社会变迁,以及从事历史社会地理研究的基本史 料的发掘和利用等(57)。吴宏岐等撰文《历史社会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58) 认为,历史社会地理学来源于历史学、地理学和社会学,即是历史地理学一个带 有部门性的综合性分支学科,也是社会地理学一个带时序性的分支学科,其研究 对象是历史时期的社会,包括各种社会集团的区域分布、形成过程、空间结构、 行为特征、心理差别、社会问题及时空演变系统,研究内容为历史时期的社区研 究、不同区域人群兴衰的地理背景、不同区域人群的空间结构及时空演变规律、 不同区域人群的社会行为和历史时期社会问题的空间研究。
关于历史科技地理,赵海军《论历史科技地理》(59)在深入分析我国辉煌 科技史基础上,阐明了进行历史科技地理研究的必要性,初步构建了历史科技地 理学科的轮廓。
现代地理学发展趋势之一是展开区域研究,历史地理学也莫能外。1998 年在沈阳召开的历史地理学术会议,主题就是历史区域地理。在历史区域地理学 理论上,韩光辉、朱士光、邓辉、侯甬坚、鲁西奇均有建树(60)。侯甬坚探讨了 华夏民族在先秦等时代业已形成的划分不同地带的区域观点,以及一整套原则 (61)。鲁西奇继发表《论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区域问题》后,又发表了续篇《再论 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区域问题》(62),深入阐述了建立连续的区域历史地理剖面是 历史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思路。
除了上述以外,还有学者呼吁建立其他的学科分支如历史边疆地理、历史 灾害地理等(63),因无公开论文发表,在此姑妄一提。
五、结语 笔者相信,学者们上述发表的关于历史地貌学、历史政治地理学、历史城 市地理学、历史农业地理学、历史文化地理学、历史宗教地理学、历史民族地理 学、历史医学地理、历史地图编制理论、历史社会地理、历史科技地理、历史区 域地理等领域的探索,既为各相关的分支的进展提供了有益的基础,又具有理论 指导意义,为历史地理学及各个分支学科建设和发展搭建了一个理论平台。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各个分支领域的理论进展是不平衡的,现有成果 以历史人文地理居多,历史自然地理领域少见;
即使是历史人文地理领域也不是 铁板一块,像历史交通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宗教地理、历史地名学、历史 地理典籍研究等分支领域至今尚无系统的理论阐述,即使有了探讨也不等于已把 所有问题解决,有待于学者、同行们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