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音乐市场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民族音乐市场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摘要:伴随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民族音乐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创 新不足、市场冷淡,被认知程度较低。民族音乐市场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正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现实表现。本文 基于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式,围绕民族音乐市场发展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研 究认为,民族音乐市场产业化速度日益加快,但产业整体并不景气,民族音乐创 新任重道远。当前,民族音乐市场基础逐渐形成,发展民族音乐市场,不仅需要 更多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各参与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包容、创新谋求突破与发 展。关键词:民族音乐;
市场化;
消费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市场稳步发展,据《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 统计,2016年音乐产业总规模已达3253.22亿元,产业结构、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然而,在音乐市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民族音乐①市场发展并不理想。与新时 代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相比,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
伴随快速的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民族音乐受到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较大 冲击,市场相对冷淡,被认知程度较低,受众不足。民族音乐市场发展的“不平 衡不充分”,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创新动力以及城乡和区域差异上等都有体 现,我们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基于此,本文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就 民族音乐市场发展的趋势、挑战与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民族音乐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已经 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民族音乐是中 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市场的发展受到广泛 关注,然而这种关注,在新时代并没有有效转化为民族音乐发展的市场力量。在 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族音乐市场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
1.产业化速度加快,但产业整体并不景气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席卷着我国的经 济、政治、文化、思想观念等各领域,音乐产业化道路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催 生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不仅是一场制度上的深刻变革,更是一场思 想观念上的革命。市场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于民族音乐这一具有较大市场外部 性的产业,市场化和全球化给其带来的冲击有时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在我国, 由于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较晚,其运作模式还比较单一,很多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基本上都以音乐表演和音像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数字音乐对音像市场产生 强大的冲击力,缺少应对。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人才和创新匮乏、法律保护意 识不强的大环境下,民族音乐转型困难,挑战重重。其直接表现就是民族音乐市 场规模较小,市场份额不容乐观。首先,民族音乐演出团体较少且场次稀少,仅 在传统节庆期间营造喜庆气氛,其他时间演出较少,导致消费者选择余地较小。
其次,民族音乐演出观演人次少,上座率低。业内的人不断抱怨民族音乐是“同 行演给同行看”,不受广大群众欢迎。总之,民族音乐陷入了“圈内的人说没有观 众,圈外的人说没有演出”的怪圈。此外,民族音乐演出收入低。在各大售票网 站上,民族音乐的演出门票普遍只有西方交响乐、钢琴独奏等演出的二分之一甚 至更少,导致民乐工作者普遍收入偏低,不利于提高民族音乐的凝聚力,吸引民 族音乐的人才。2.政府重视、群众参与,但专业从业人员日少民族音乐是民族文 化的重要载体,经济价值非常突出,近年来民族音乐发展也受到了各阶层的高度 重视。一方面,加快民族音乐发展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各 级政府也不断加大对民族音乐保护和继承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民族音乐发展 有较好的群众认知基础,我国的青少年群体自幼就在积极弘扬民族音乐传统的氛 围中接受了民族音乐的熏陶,民族音乐培训市场的持续火热就是其重要体现。近 年来,民族音乐培训市场的火热度只增不减。据《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 统计,2016年的音乐教育培训总规模高达757亿元,占音乐产业总规模的23.3%。
目前,成人和孩子都把学习民乐作为业余爱好的主要选择。各地纷纷开设乐器培 训班,往往都名额爆满。据悉,全国学习古筝的人数仅次于钢琴。大小型乐器比 赛的数量和民族音乐考级人数也逐年增多。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考音 乐专业的考生的缺乏。《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还显示,尽管2016年音乐 考级报名人数高达135万人,社会音乐考级培训总值约为700亿元,同比增长16.6%, 但是音乐类艺考报名人数却只有约11.4万人,艺考音乐培训产值57亿元,同比略 有下降。这说明尽管学习民族音乐的人很多,但是把民族音乐作为发展方向的人 很少,民族音乐产业专业人才日益匮乏。3.继承与发展难以调合,民族音乐创新 任重道远产业化要求把音乐定位在商品的概念基础之上,从而在音乐的制作和推 行过程中,对音乐的历史和本源及其价值意义相对淡化,而更多的追求利润和市 场最大化,这对民族音乐发展形成了较大挑战。以民族音乐创新为例,随着数字 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端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引入,音乐的表达形式越来越新颖, 为市场需要的适当包装在所难免,但对此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一方面人们不断 诟病民族音乐创新太少,认为从事民乐演奏的人长期以来不思改变,没有结合时 代进行有效创新;
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认为民族音乐就应该是经典的样子,认为 民族音乐就应该是全盘继承,稍作改变就会不伦不类。这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十年只用一张节目单”,是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的罪魁祸首。这种诉求差异已成为 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障碍。人们听腻了《十面埋伏》《二泉映月》《花好月圆》 等名扬中外的作品,希望有新曲目出现。但民乐的新作品中也很少有市场缘、观 众缘的佳作。特别是在新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精神需求 更加丰富且在不断变化,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餐式”文化盛行,新鲜的事物 层出不穷却也转瞬即逝。
二、民族音乐市场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民族音乐市场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现实表现。为了厘清问题,推动民族音乐市场发 展,我们深入实际进行调研。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形式,历时两天,共回 收321份问卷。调查对象中男性有121人,女性有200人。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分为 18岁以下、18岁到28岁、28岁到38岁、38岁到48岁和48岁以上五个年龄段(分别 对应零零后、九零后、八零后、七零后、六零后等),各年龄段人数比例相当。
调查对象的职业中,公司职员、专业人士(如教师/医生/律师等)、学生、事业单 位/公务员/政府工作人员和服务业人员(餐饮服务员/司机/售货员等)人数占比分 别为21.5%、19%、18.38%、12.15%和6.85%。调查对象的学历中大学本科最多, 为138人(42.99%),其次是高中64人(19.94%)和大专63人(19.63%),硕士及博士38 人(11.84%),高中以下18人(5.6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民族音乐消费市场的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观众群体普遍年龄较大,青少年观众较少48岁以 上的调查对象中,喜欢民族音乐的人数占比为61.29%,远远高于其在其他几个年 龄段的比例(18岁以下14.63%、18岁到28岁7.25%、28岁到38岁8.69%、38到48岁 26.83%)。48岁以上的六零后人群小时候还没迎来改革开放,西方乐曲和流行乐 曲引进较少,欣赏的音乐种类单一且传统民乐居多,而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 以及零零后人群从小受流行乐的影响较深,因而对传统民乐“不感冒”。令人担忧 的是,六零后早已退出主流消费者的舞台,消费能力较低,家庭负担较重,所以 无法带动民族音乐市场的发展,而消费能力最高的八零、九零后人群喜欢民族音 乐的人数相比较少,消费较少,这直接导致了民族音乐市场份额的持续低迷。2. 基于传统文化学者众,爱者寡当问到“您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时,23.99%的调查对 象选择了最喜欢民族音乐。然而,学过中国民族乐器的人在学过乐器的总人数中 的占比却高达42.22%。这一差距体现了人们对待中国民族音乐的态度:很多人基 于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民族音乐的传承需要选择学习民族乐器,但真正喜欢民族 音乐的人却很少。因此,只有少数人走向民族乐器发展的道路。这也跟中国民族 音乐培训产业迅速发展而演艺产业不景气的现状相互印证。因此,让人们加深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是吸引民族乐器人才的一个有力的突破口。3.民族乐器学习兴趣 浓厚,性别比例不均衡调查结果显示了民族乐器学习的几个现状。首先,女生学 习民族乐器的人数远超男生。在学习民族乐器的调查对象中,女生占七成,男生 只占二成多。这体现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基本认识:一提到民族音乐,人们就会 想到古代美女在“轻拢慢捻抹复挑”的场景。因此,改变人们对民乐的固有认识, 有利于吸引男生学习乐器。其次,学习民族音乐与学习其他音乐相比消费更多。
在学习民乐的调查者的消费中,参加音乐培训和购买乐器的人数在学习民乐人数 的比例分别为三成和近六成,而这两项消费在流行音乐中只占约一成和三成。事 实上,有一部分人由于民乐的乐器和课程培训花销较大而选择便宜且易上手的流 行乐器。由此可见,高昂的培训费用也许是民族音乐普及受阻的“门槛”。此外, 在基于兴趣而学习民族乐器的调查者中,超过五成为年轻的九零后和零零后,这 说明新时代的年轻人在选择乐器学习时很注重自身兴趣,因此如何培养他们的兴 趣成为了培育民族音乐消费者市场的突破口。4.市场开发潜力大,宣传推广力度 有待加强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调查者愿意欣赏民族音乐会。这说明大多数 人对于民族音乐会呈现积极态度,民族音乐潜在市场较广。此外,调查者愿意付 的门票价格集中在100元到200元之间,基本与整体音乐市场的民族音乐会门票行 情相当,尽管落后于西方乐团的市场票价。因此,主要问题可能在于民族音乐会 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没有吸引到这些潜在消费者前来欣赏。5.诉求多元,传承 与创新矛盾融合大多数调查者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持矛盾态度。当问到“您希望 民乐演奏音乐会办成什么模式”时,仅三成的调查者希望“坚持传统,原汁原味”, 其余大部分调查者则选择了不同的创新形式。然而,当问及“您对民族音乐发展 前景的态度”时,五成以上的调查者却支持“传承弘扬”,“期待创新”的调查者仅 有三成多。由此可见,人们在创新和传承两大方向中摇摆不定,把握不好传承和 创新的度,想创新又不敢创新幅度太大,这可能也是民族音乐“在夹缝中生存” 的重要原因之一。民族音乐具有民族和艺术的双重属性,民族性是民族音乐的特 色,同时民族性也使得民族音乐在市场需求满足、市场拓展、市场运作等方面存 在着诸多的难题,民族音乐市场化发展障碍重重。市场化背景下,消费者结构对 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决定性影响。民族音乐消费者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消费者 偏好、消费能力等对民族音乐市场发展至关重要。从总体上看,在民族音乐市场 上,消费者主要是中年人群,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足,青少年更多是民族音乐教 育市场的主要参与人群。这是由民族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其具有更高的消费门 槛决定的,这一门槛并非价格门槛,而是民族音乐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含义,民 族音乐欣赏往往要求有相关知识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年群体不同于青少年群 体,其承担着更多的工作和家庭责任,消费能力也相对有限。培训市场的火热也表明,国人对于民族音乐的认可和喜爱程度较高。我国民族音乐市场发展的群众 基础仍然较好,伴随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未来随着民族音乐与其他音 乐和市场元素的融合发展,民族音乐市场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三、市场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路径 市场化是民族音乐融入新时代,获得新发展的必然路径。面对市场化、信 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民族音乐市场的发展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健全 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民族音乐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之外,民族音乐行业还应逐 步培养健全的市场主体,不断谋求创新发展。1.在数字音乐的时代中立稳脚跟目 前,数字音乐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成为推动中国音乐产业整体快速增长的主要动 力。根据《2017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数字音乐产业的总规模已经达到529.26亿 元,占音乐总产业规模的16.3%,仅次于音乐教育培训产业,其规模也在逐年稳 步上升,发展势头良好。并且,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调查者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 为网络在线和手机APP,付费下载音乐也是调查者欣赏音乐的首要选择。因此, 民族音乐要跟紧时代的潮流,以数字音乐的方式利用多种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民 族音乐,扩大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2.丰富演出形式和表现形式乏味单调、一成 不变的曲目使人们形成了对民乐刻板的固有印象,单一的表现形式也没有迎合快 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喜好。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人们愿意在民族音乐会中进行 形式上的创新,例如加入流行元素、增加剧情舞美等新颖表现形式等迎合现代大 众审美的其他创新元素。因此,结合民乐自身优势和大众喜好加大力度创作有观 众缘的创新曲目才是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既传统又现代的音乐才能把观 众吸引回音乐厅。3.拉近民族音乐与大众的距离要想实现民族音乐真正的发展, 提升民乐的受欢迎程度,就要让民族音乐真正走入大众的生活。积极开展在社区 举办民族音乐会,民族音乐进校园等活动,使民乐不再是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的 文化,而是真正成为大众的生活的一部分,使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此外,也应当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普及,在中小学音乐类课程中提高民族音乐的 教学比例,在新一代年轻人浮躁的生活中加入民族音乐的熏陶,培育其对民族音 乐的兴趣。4.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矛盾究竟要传承还是创新一直是中国民族音乐 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真正成功的创新并非一味迎合人们的想法。相反, 许多成功的创新都是人们之前从未料到却顿觉眼前一亮的。民乐也是如此。紧贴 时代施行真正有效的创新,打开市场,让人们眼前一亮才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必经 之路。女子十二坊乐队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女子十二坊前所未有地打破了传 统民族音乐的演出形式,首次尝试站立演奏,穿着结合西式风格,注重舞台效果, 演奏流行曲目,使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收到国内外人士的追捧。因此,结合时代的创新不会和传承产生矛盾,相反,成功的创新还会加大民族音乐的受欢迎 程度。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民族音乐市场的发展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都必须要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才能取得长足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市场要取得更大发展,必 须以市场为导向。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引领市场潮流。在作品质量与形式上, 不仅要追求文化性、本源性,还要不断融入新的流行元素,用现代的视角引领潮 流。只有尊重观众需求,才能易于接受,要以平民化的视角和展现形式,走入大 众生活。同时,要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保有自身特色,实现融合发展。民族 音乐不能仅是存在于教科书上的经典,还应走向民众生活,走向世界,以包容、 创新谋求突破与发展。
作者:金悦如 单位: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