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探讨社会道德的思修论文
探讨社会道德的思修论文 探讨社会道德的思修论文篇一 《论社会道德困境》 摘要:美德应该成为时代的标杆,引领社会大众走向幸福和谐的生活。面对社会道德的困境,要进行理性的批判与反思,寻找一条正确道路走出困境。
关键词:美德;社会道德;困境 中图分类号:B824文献标识码:A 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多变世界,伴随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所 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会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念形成强烈冲击。不道德事件的接 连发生,使人们不禁质疑社会道德现状,认为现代社会就是一个不道德的社会, 反道德,非道德已呈泛滥之势,社会已无力挽回道德。要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社 会道德真实现状,就得不断发挥社会主流思想的作用。作为德育人的我们,生活 在这样一个“道德”左右摇摆的社会,应以社会主流思想来衡量社会道德现状,不 能走向边缘道德,我们应该以一种实然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去引导社会大众 走进真正的道德社会,清楚社会的主流道德,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
1社会道德现状 反道德,不道德现象与日俱增是一个存在已久的不争事实。政治领域, 人们行为严重失序,不正之风盛行,以权谋私,以权图利,甚至买官卖官;经济 领域,见利忘义,以不法手段谋取暴利,钻法律空子;生活领域,拐卖儿童、赌 博、吸毒等等不道德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都严重冲击了现代人的道德价值观念, 动摇了他们的道德立场,以至于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标准去评判整个社会的道德 现状,导致人们产生理解性错位,认为当前社会道德的主流方向就是不道德。大 众媒体报道的不道德事件层出不穷,把一个个反面例子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的视 野,并在社会上掀起风浪似的讨论。面对如此多的有关道德的负面事件,严重戳 伤了人们对道德的崇尚之情,社会道德现状混乱也属情理之中。
2社会道德困境产生之原因 道德理念和规范是从个性独立中衍生出来的,都从属于个人权利的概念之下,但是个人主义是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上产生,带有浓厚的利己色彩,人的 贪婪攫取性使得任何道德约束都成为虚无,非道德主义思想由此扎根于社会,色 情、暴力、享乐主义等的泛滥都是它衍生的恶果。与此同时,这种贪婪攫取性还 会在各种关系网中滋生,使之得到扩张,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反对道德约束的 力量得到提升,由此对社会道德价值理念造成负面影响,无疑对盛行的主流道德 价值当头一棒。
“现代性是一种时代意识,通过这种时代意识,该时代将自身规定为 一个根本不同于过去的时代”。①所以现代性在某种程度上割断了与过去时代的 联系,这种断裂,必定造成时代价值的断裂。价值层面无连续性,不同时代的一 切都归结为偶然,没有普遍性的存在空间,社会道德也就失去了场域性。道德的 存在以道德的普遍性为基础,道德规范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仅仅个人的道德 意见构不成道德。从而导致了社会大众的道德迷惘,分不清善恶、美丑与荣辱。
社会中人们良知的蒙蔽是社会道德困境的大原因。时代主体多表现出 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的行为,在强大的物欲面前,道德情操是如此的软弱无力。
社会生活无疑表现为两大关系:与他人的共存和与他物的共存。在前者关系中, 人们相互依赖,难免产生向他人看齐的心理,所谓的“公众意见”有绝对的压倒优 势,淹没了个人良知;后者关系中,社会里的一切都被物化,人们慢慢的丧失精 神上的自由,良知为物质所禁锢。这样一来,人们分不清是非善恶,缺乏独立的 个性,从而只能模糊的判断社会现状。
3如何走出社会道德之困境 当前社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反映了德育实践和过 程中的各种问题。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种道德失范的现象不是社会主流,也不 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我们不能被不良现象所蒙蔽,社会基本道德良心还在, 具有基本的道德良知还是社会的主流,整个社会还是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中不断 前进,社会总体还是在向前发展。我们作为时代的推动者,应以德育人的身份, 积极付诸行动,让社会道德走出困境,大众媒体应当对当前的社会现状进行平衡 报道,失衡现象的严重容易导致人们价值理念偏离重心,远离社会主流思想。社 会思想,以媒体为中介,同一时间会传达给社会各个角落的人们,会被他们不同 程度地纳入自身的价值系统。如果社会大多数都认同一种道德价值理念,那么这 种理念无可非议的成为主流思想。如果新闻媒体大量提倡一种好的道德价值理念, 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相信这个的社会道德现状将会慢慢走出这样一个漩涡。
同时,广大网络爱好者要善于分析各式各样的不道德现象,要善用网络资源,时刻意识到社会的主流还是道德的。
人们沉醉于现代化成就的同时,要把握好人生,要懂得自律,善于反 思,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要饱含德性。不要因为物质上的丰足而造成德性方 面的匮乏,不要有了创造物质的能力,而放弃人之为人德性的锤炼,物质与精神 永远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者同时存在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既然社会不 良现象已经出现,我们就不能让它们肆意张狂,甚至有推波助兴之意,我们要做 的,就是完善自身德性,提高自身修养,不失时机地助社会走出道德危机。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自我超越性。我们似乎“太忙碌于现实,太鹜驰 于外界”(黑格尔)。②反而使得我们非但不能好好去认识与把握世界,却屈服于物 质世界的种种诱惑。并且社会与文化的方面的种种原因,使现代人的生活只是指 向一个最稳固的三角关系―物质、金钱、权利。我们丢弃了自己的内在灵魂,忘 却了我们的主体性,与社会的污浊面相混杂。发挥自我超越性,就能在这样的过 程中生成、发展,提升自己的内在心灵,让我们摆脱金钱和财富的控制,拥有独 立的精神与行动,并通过自我反思与自我否定去实现更高的人生境界。苏格拉底 说“我孜孜不倦的做一件事,而且只做一件事―劝导你们每一个人,无论老少, 不要把你们身体和金钱看得高于或重于你们的灵魂以及灵魂的最高幸福”,③需 知,在他那一时代,追求道德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做个 道德的人,也就是在追求属于我们的幸福。
社会主流群体要随时随地为时代树立可效仿的标杆,为社会道德制定 风向标。主流群体要有社会担当,引导主流价值的取向,扬善抑恶,要有充分的 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价值的澄清,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预防,随时引领整 个社会走向美德的道路,对其中的不良现象,要做充分的抵御。
4结语 人类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如果我们忽视了超越物质 功利的精神的构建,忽视了人对各种精神的需求:缺乏自尊,自爱与利他,以及 对人生终极的关怀,道德就会脱离广大人民的内在需要,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也 无从构建,道德也就失去了时代赋予它的意义,从而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淡 化道德理念,失去道德信念,弃社会于一种“反道德”或“不道德”的境地。
社会的每一个体也要保持充分的独立性,独立就意味着人能以自己的 独立反思和批判精神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独立的思维将为社会的精神风貌注入更多的新鲜养分,将为社会美好道德的构建提供更好更宽广的 空间。要重建社会道德秩序,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行,提高社会道德信心指数, 着重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懂得如何建构自己的价值体系,如何选择适当的价 值理念,才会让社会的道德走出困境。
注释 ①唐文明.何谓现代性[J].哲学研究,2000(8). ②③鲁洁.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J].高等教育研 究,2008.9(9). 探讨社会道德的思修论文篇二 《论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 摘要: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动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道德建设,是新世纪、新时期对道德建设提出 的新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要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准确把握道德建 设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建设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
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B8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27-02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道德建设,是新世纪、新 时期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加强道德建设 的紧迫性,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建设的实施途径作一初浅的探讨。
一、和谐社会构建中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实践证明,在制约社会和谐的各种力量中,由道德价值观凝聚起来精神上的和谐 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面对社会的诸 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才能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凝结意志和力量、协调行动,步调一致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因此,从伦理学意义上说,和谐社 会乃是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通过道德的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有 利于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良好的道德关系和精神氛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契 机和新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经济大发展、 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化的时代,必然是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 交融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 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论是社会经济成分还是组织形式,不论是 就业方式还是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都日益多样化。与此相适应,人们的社会思 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社会 主义的道德基础上把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念和人们行为的多维道德取向整合起来, 使其得到合理的调适,最终能够在整体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朝着社会主义方向 前进,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直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正如胡锦涛指出:“一 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 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 的。”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 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普遍的遵循的行为准则,就 无法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实现社 会和谐。现在,部分社会成员道德水准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这主要 表现在:
道德理想的迷失。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传统大道德体系已经解 体,现代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这就致使有的人只讲实惠,而缺乏精神 追求,出现道德理想的迷失。
道德准则的失范。由于新旧两种道德观念、道德价值的冲突,已渗透 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人们时时感受到这种 冲突,时时经历着这种冲突,使人们面临着选择的两难困境,使得一些领域道德 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
道德行为的失序。其主要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城乡部分居 民不注意公共生活准则,不遵守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有法不依、见利忘义、以 权谋私、假公济私、造假贩假、偷税漏税、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损人利己、贪 污受贿等等。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 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道德的底线一再被突破。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温 家宝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强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 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在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和繁荣。
二、加强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1.道德建设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旗帜。在当代中国,我 们党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 命题,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 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指引社会前进的精 神旗帜。因此,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 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2.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996年党的 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 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 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 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是建立和发展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依据,为人民服务反映了社会主义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凸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 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必须通过为社会和他人服务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客观要求,集体主义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 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 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道德建设应注重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道德是一定经济 基础的反映,它既为经济基础所制约,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道德又是分层次的, 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可分为基础层面和高级层面。和谐社会的构建为道德的基础 层面规定了思想内涵,这一层面的道德建设,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 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道德建设除了基础层面以外,还应建立一个较高的道德层面,只有这样,才能满 足整个社会生活的需求,这一层面的主要内容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和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构建和谐 社会的过程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建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 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道德规范。
基础层面适合于全体的社会成员具有大众普及性,它具有所有人必须遵守也是能 够做到的行为规范。高级层面,适合于部分先进分子,带有社会精英性,对大众 起引导作用。
4.道德建设应坚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积极吸收外来优 秀道德文化成果相结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中蕴藏的道德因素, 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平等竞争、注重效率、维护公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等道德观念,作为可资利用的道德思想资源予以继承、更新和改造,使其成为道 德建设的主导方面,适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5.道德建设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注重实效。道德建设要以立为 本,把建设作为出发点和立脚点,注重研究和谐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现实的 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解决道德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同时,道德建设也不应满 足新的道德理论,道德原则,规范的提出,尽管这是不可或缺的,而应特别关注 于把道德理论、道德原则和规范让人们普遍接受,并转化为自身的道德素质,从 而支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选择道德行为,体现出道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道德建设的实施途径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共同努 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使人民群众增强道德观念,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规范,在实践中使道德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朝着健康有序、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2.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培育 文明道德风尚。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 家庭责任。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石, 和谐社会离不开诚信道德的规范和维护。要把诚信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 会诚实守信意识。
党的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负有特殊的责任,应当以自己的 模范行动和楷模作用来践行道德建设的先进性,来影响和带动群众。提高领导干 部的道德觉悟,并使其身体力行,是改善社会道德风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3.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制度建设。道德要达到规范社会成员的效果, 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制度建设,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 合力。通过道德教育,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道德教育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 的形式,寓教于学,寓教于乐;道德教育要特别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努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 道德制度的建设,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建立社会的约束机制,促进人们形成 良好的文明修养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从而有效地提高社会总体的道德水平。
4.道德建设要依靠法律的支撑。法律和道德共同起着调整和规范人们 行为准则的功能。法律靠外在的强制力,道德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在的自觉和自 律,二者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健全而又完备的法律, 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把过去许多只靠思想教育道德舆论规范人们的某 些行为纳入法律的范畴。法律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不可取代道德的作用,特别是 在思想教育、道德规劝显得无能为力的时候,必须有法律来发挥作用,给道德教 化以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