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生培养研究
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生培养研究 摘要: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是高等农林院校传统的一个特色专业,它对于国家的林 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对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文章分析了当前林 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设想与建 议。关键词:生态文明;
林业经济管理;
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头等大事。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行业。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肩负着培养林业建设与管理人才 的重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根据调查情况来看, 近年来,相关高校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存在着不被看好甚至“冷门”的问题,使得我 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从而也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 与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数量。由此,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必须基于生态文明建设 背景,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输送符合新形势与新要求的生态文明建 设与管理的高端人才。
一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步比较较晚。自20世纪40年代,我国老一辈的林 学家将国外林业经济思想带入国内,开始在农林院校开设林业经济及林政学等相 关课程,促进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之路。1978年以后,社会经济文 化等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林业经济研究和林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长, 在国内的一些重点林学院开始了招收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逐步打造了 学科的骨干队伍,自1996年,大致形成了一个覆盖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 人才培养链条。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 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林业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不可置疑,这使林业经济 管理学科处在一个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所有农林类高校基本上都 有开设《林业经济管理》课程,也具有培养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生的条件,还有部 分综合性大学也逐渐开设了此专业。但从全国来看,林业经济管专业整体上还远 远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 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在培养目标方面,近年来虽然各个高校想方设法提出了差异 化的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过去相比能尽量适应时代要求,有很大的创意,但趋同性仍在,新意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应用 型创新型“抢手”的管理人才方面没有显著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导致了就业 难度大,出现了生源质量降低,热爱林业专业的兴趣减少,学科深度也难以拓展 的怪圈。(二)学科理论与实践要求脱节。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讲授理论知识较多, 偏重于林业经济管理的实践能力的个案传播较少,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因为课程与实践脱节,学生 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水平,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导致了许多学生不愿意或不 能在农林行业就业,专业就业率低。(三)师资力量水平与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
我国开设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高校不仅少,而且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现如 今师生配比不尽合理。据测算,目前国内此专业的师生比例约为1:15至1:20, 而国际名校师生比为1:5,两者相比差距甚大。而且,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很 多都是转型于其他相关学科,且身兼多个学科,重心大多在经济学科或工商管理 学科,林业经济管理只是作为学院的学科特色。水平的参差不齐加上教师人数的 稀缺,使得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提高。
二生态文明背景下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及目标定位 (一)生态文明背景下对林业经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 文明赋予了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新的要求,需要以生态文明理论为依托,掌握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1)为生态文明提供智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高 端人才引领和相关理论指导,高校培养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正是与此需求相 吻合。绿色、循环、低碳以及有偿实用资源和生态保护等理念被大众广泛接受, 但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下去,还有待继续挖掘研究成果和实际行动引领,而林业经 济管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就为此提供智力支持。(2)学科深度交叉发展生态文 明建设越发展,经济科学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等学科的交叉会越来越成为必然趋 势,林业经济管理是这些学科交叉领域的重要学科,客观要求其改变传统研究方 式,学校要进行顶层设计引导,组建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实行跨学科教育,开展 跨学科专题研讨。林业经济管理作为代表性交叉学科的具体体现,若能把其研究 生培养模式研究得有效及可行,势必为高校其他多学科交叉建设发展起到示范带 动作用。(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国内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科现状来看,并未 形成制度化的培养模式,尤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上还未有定论, 重视学术型人才培养而轻视专业型人才培养的陋习仍然存在,重视学生获取理论 知识能力而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一个普遍现象,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林业 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二)生态文明背景下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研 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第一,具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培养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价值观。第二,具备是在整个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生产观念。
第三,具备既满足人类发展自身需要又不对自然造成损坏的消费观。
三生态文明背景下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一)“院所结合”两段式模式。在第一阶段过程中,院属各培养单位的研 究生集中进行基础课程的培养;
在第二阶段,研究生回到学校在导师的引导下完 成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该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科研院所的优势:研究生在第一阶 段能够充分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知识,到了第二阶段又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 设备,使理论和实践得到充分结合,大大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二) 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具体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性,是在导师的引导 下,研究生从实际学习和实践中出发提出问题,再通过与导师的探究去分析并解 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习得专业技能,挖掘自身潜力,最终不 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培养模式下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定课题, 再通过与同学、老师合作或是完全独立完成。该模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探究式学习则更多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多元 且丰富,它是根据每个研究生自身兴趣出发,尊重每个人的发展需求,探究学习 每个人研究方向。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寻得合 作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沟通,有利于思想的交流,也可使得 小组成员培养信任、默契、合作的精神。(三)“林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模式。
“林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扎实林业基础知识、较强林业实践能 力与优秀创新能力的高级林业人才。该培养模式主要是依托实地,在实际生产中 学习。整个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主要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农林企业与学 校或学院进行双向选择,建立起林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此期间,准研究生将 在企业对应部门内部双向选择一位专业技能高超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自 己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学前导师。第二阶段,正式进入校园,开始研究生的正式 学习阶段,扎实学习研究生课程的相关基础和专业知识,将在企业实习中碰到的 问题升华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与商讨下,确定学位论文的 选题和具体的研究工作。第三阶段,根据选定的课题展开研究。实行双导师制度, 由两位导师以及工作站内技术负责人员三重把关,在各方指导下进行课题深入研 究。第四阶段: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阶段,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类似。(四)兼顾 价值取向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不仅应该是专业知识层面的,尤其是在生态文 明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观选择更是尤为重要的,价值观决定、影响着教育模式和 教育理念的选择。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不只是课程上的 改变和对实习的重视,也不仅仅只是强调教师教育方法的转变和最终毕业论文评审制度的改革,更加重要的是将生态文明赋予的价值取向传播给每一位林业经济 人。对于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生来说,生态文明的理念更是应形成自身的价值观, 充满责任感,成为更加优秀的林业人才。
四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决定了高校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必须改革。
生态文明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高校林业经济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问题。林 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作为生态绿色林业的高端人才引领者和相关理论指导者,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从生态文明的 角度出发,就高校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问题、林业经济管理专 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及目标定位、以及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选择 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