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如何促进大学生山区文学创作
浅谈如何促进大学生山区文学创作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作 现状 发展 论文摘要:在文学创作呈多元化趋势的今天,如何促进大学生文学创作的 发展,积累高校底蕴,进一步构建校园文化已成为极其重要的高校创建和谐校园 的一部分内容。本文,笔者就对大学生山区文学创作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 些许意见和建议。大学生文学创作不仅是当代大学生陶冶情操的有力手段之一,也是磨练和 提升文字功底,增进文学接受度、促进本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丰富 和滋养阅读,增加休闲精神“调节剂”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目前大学生文学创作 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素材。
而民间文化蕴藏极为丰富、文艺创作素材丰富的山区,却鲜为大学生所用。
笔者认为,要使当代大学生文学创作经历一个积累和腾飞的过程,一定要探寻新 的创造思路,而充分利用山区文化中的素材,是解决和引导大学生文学创作走出 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此,笔者针对山区,地域、特色等优势,结合大学生文 学现状及我市山村(主要以文成县为例)的“特色”和“标致”,略谈一点对改进大学 生文学创作工作的看法,真诚希望当代大学生文学能再次出现“鲜花烂漫次第开” 的可喜景象。
一、大学生山区文学创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山区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大量丰富、珍贵的、民间资源。但孕育大学生 文学创作的土壤却十分贫瘠,大学生文学现状令人担忧。据笔者,文成县自1946 年建县至今,创办的唯一文学刊物即文联主办的《山风》,从1991年创办以来共 刊出35期作品。其中大学生的文学作品几近空白。据笔者初步考证,邻近的苍南、 平阳、泰顺等地在此方面也大同小异,而在各大高校中频见报端的大学生文学创 作中也鲜有对山区文化的创作。大学生对山区文化既缺乏创作热情,也缺乏相应 的文学才情,甚至有的大学生在书面材料中自话连篇,错别字比比皆是,而大众 也将目光直视在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和实际动手能力上,鲜有人将目光集中在大学 生们的文学水平上,高等在实际工作中也并未将其摆在应有的位置上,缺乏相应 的文学素质培养和文化教育,在某些地方甚至有被“漠视”和“歧视”的偏向。
二、大学生山区文学发展的对策所谓“一池活水,不可僵化”,我们要号召各界人士上下齐动手,造成山区 文学声势。而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着力解决“票子”、“班子”、“稿子”三大问题,使 大学生们将目光转移到山区文学中来,拓展文学素材,在大学生中传播本土文化、 乡村文化,使大学生的文学创作在良性发展轨道上“相继相禅”。
1. 解决“票子”问题,增强大学生山区文学创作的活力 [1] 2. 稳定“班子”,致力于培育大学生山区爱好团体 “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在大学生山区文学创作队伍的建设中, 必须培养三套“班子”。其一:创作“班子”。我们必须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创作 爱好,只有建立、扶植、培养一支有热情、有发展、有造诣的文学创作队伍,全 面提供其创作发展、发挥条件的空间,才能形成文学刨作永不枯竭的活水源头。
具体如通过成立“文学小组”、山区文学创作社、文学爱好社等途径形成队伍雏形, 续而日臻完善、充实创作队伍。同时我们要与各县市“文联”、“馆”等文化单位、 各乡镇的学校、文化站挂钩联系,共建文化共荣圈,使之成为大学生进行山区文 学、生长的场所,进行文化交流试点工作,帮助大学生们打下良好的创作基础, 积极吸取创作题材。另外,针对我市山区特色,我们可以培养颇具畲族、侨乡特 色的创作队伍。其二:评论“班子”。创作与评论乃“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培养 一支优秀的、有专业性的评论队伍,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 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如调动相关教师的积极性,开设山区文 学创作的课题研究;
成立教师团,为文学创作爱好者们提供相应的指导;
在学校 网站上设立专门栏目(如交流会、征文等)进行网络宣传、探讨;
创建报刊,在学 报上设立“大学生山区专刊”,对大学生文学作品进行评介、宣传,以产生舆论效 应,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打开创作局面,形成互补双赢格局。其 三:“班子”。主要有组织机构管理、创作队伍管理、计划与活动管理、管理、资 料和管理等。在这里,我们仍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吸收有相关经验的老 师、有文学爱好的学生共同组成专门的组织队伍。如此不仅有利于洞察发展的态 势和前进方向,也适应社会管理化需求,不断组织和团结广大学生文学创作者共 同为研究、创作寻找思路;
同时及时为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信息、交流情况、加强 大家的联系,为频繁往来、紧密合作形成条件;
此外,这也是进一步繁荣壮大山 区文学仓造队伍提供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大学生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的重要 保证。3.结合本土文化,力出独具风格的“稿子” 温州模式已享誉全国,不仅在于其模式的优质,更在于其研究的成果和宣 传的力度。我市山区文化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如何利用这一不可多得的资源, 使之走出山区、走出温州、乃至走出中国,要靠更多的人去关注,去创作;
大学 生作为高知识团体,理应担负起这个责任,而我们高校更要以此为锲机,将大学 生的文学创作推向另一个高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圈子不应被隔绝在城市的钢筋 水泥里,更不应仅仅局限于追逐潮流和时尚,随波逐流,奉行“天下文章一大抄, 关键在于你怎么抄”的原则。大学校园需要通过自身的文学创造作品、本土文化、 独具风格的创新文学建立良好的文化气息,重塑大学精神所在,大学生们更需要 山区本土文化的熏陶,增强创作的能力,提高认识和能力。在这里关键的就是我 们要认真分析新时期山区文化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生活的特点,用大学生的跟光 进行揣摩,致力于从生活中提炼“营养”,积极发挥山区文学仓作优势,力求在创 作上达到“源广而流畅”。
其次,因地制宜,挖掘和张扬地域文化特色。山区人性格开朗、豪放,其 创作主题的气氛大多体现乐观向上、昂扬奋发的情绪等。这种地域文化的特色正 是大学生文学作品所特需的,迎合、适应大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和心态。基于 此,我们要适时确立山区文学的创作研究课题,力主拓宽宏观视野及追求,努力 使大学生的创作理念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的同时,加上时代和时尚的元素。例如, 文成县民俗节目颇多,我们就可以引导大学生充分尊重、利用、改造、创新其, 包括木偶戏、花鼓戏、“养根马灯”等等民间活动,都可以成为创作的良好养料, 赋予作品以浓郁风土人情、乡俗习惯、审美情趣及温馨、明净的村庄格调。同时, 要充分挖掘文化、老区文化、侨乡文化、畲乡文化的精神特质。例如深居穷乡僻 壤的畲族人民以“唱山歌”为普遍习俗,我们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接触这种“山野文 化”,可以与该乡联合建立实践创作基地,在每年举行的“赛歌会”上专设“创作赛 场”。此外,我们还可以将文学创作与各县市的发展主题相挂钩,如文成县,我 们就可以与该县政府相携相成,将学生的文学创作工作纳入其“旅游业”加以同步 开发,与“山水乐园”建设互渗互溶,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使之内容更加饱满, 在独辟蹊径中发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可贵“矿藏”,这样不仅有 利于大学生文化创作的发展,同时也使其增加了现实价值。
第三,结合本土方言,注重发挥优势。温州语言复杂丰富,方音醇浓,贴 近生活,其“融腔”与“创腔”有文化和区域文化形成的深厚根基,色彩鲜明。如方 言“天光”(上午)、“起先”(刚才)、“晚界”(下午)、“光生”(干净)、“落事”(合心意)、“新安主”(新娘)等等。大学生在文学创作中也可以适当加入本土方言,特别是在 儿歌创作上,更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增~IJL歌的亲切感和接受度。如儿歌《牧歌》 中就有词:“牧牛有好嬉……嗨哟,牧马有好骑……咿哟;
牧羊踢破脚丁皮…… 嗨哟,牧猪儿哭啼啼……咿哟”。大量方言、地方腔调的注入,使作品的语言通 俗易懂、俏皮幽默并富有地方特色。当然,这种度在创作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在 没有一定创作根基文学素养时,很容易使作品因地方语言造成“单调”、“平白”、 “俗确化”。在这一方面,指导教师必须要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搞好创 作,力求在简约、浅易中蕴涵着丰赡、深广的思想理趣。在向正确、传统的方向 发展时,加以变新的增华,让大学生创作的山区文学这片独放异香的花蕊去点缀 百花园圃,增加大学校园文化的厚实度。
总之,对大学生山区文学创作工作的关注本身就是对大学生成长的关注, 对校园人文发展的关注,对大学精神建设的关注,这不仅是校园文化发展、大学 生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性发展也是有极大裨益的。我们,作为院校, 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文学创作的深远意义,摆正方向, 用“21世纪国际人”的眼光及明确的共产主义教育方向性,着眼予校园文化建设, 为在大学生文学这片领域开辟崭新、纯净的天空共同努力。笔者深信,“只要月 亮追随着太阳,即使缺了,它还是会圆起来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