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德宏州公共文化建设论文
德宏州公共文化建设论文 一、德宏州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 1、加大投入,夯实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德宏州以州级博物馆、图书馆、 文化馆建设为中心,全力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并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心下移。第一,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州级文化惠民示范村和农场文化大院的建设。“十 二五”期间,德宏州共建了8个州级文化惠民示范村,6个文化大院。第二,推进 文化活动室恢复重建项目,已完成投资550万元,27个活动室已建设完工23个,4 个进入扫尾阶段;
盈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总投资700万元,景颇文化 园、傈僳文化园和其他宗教活动场所修复加固项目已完工验收,重建玉佛寺主殿 总投资280万元,已完成投资180万元;
重建平原镇沙波佛寺总投资100万元;
已 完成国保文物单位允燕塔抗震抢险修缮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完成投资700万 元。2、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公共文化内容。第一,从2011年起,德宏州每 年投资800万,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同时,各县市设立相应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 和文化事业建设费。在“十二五”期间,将切实落实文化惠民活动补助经费列入每 年财政预算,即按照全州农民人均0.3元的标准执行,以完善农村文化惠民服务 体系。第二,重点推进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 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加快规划实施州博物馆、州图书馆、州文化馆、 州民族剧院、德宏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译制传播中心、边境国门书社示范区和中缅 边境沿线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等一批重大文化工程建设项目,以提升地方和城市文 化形象和文化内涵。第三,深入开展文化大篷车送戏送图书、展览下乡等公益性 文化活动,开展企业文化、乡镇文化、村社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活动,不 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实现全州农民每年能看上一本书,一季度能看上一 场戏,每半月能参加一次文化活动,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繁荣发展带来的实惠。
3、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立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德宏州开展了一系列“全民阅读 活动”,第一,根据“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山区”的工作原则,全州图书馆 坚持送书、送知识、送科技到学校、警营、农村,共建有358个流动书箱。第二, 举办以“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为主题的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共有13156人 次参加活动。第三,举办了65期民族团结月‘读好书好读书“图书阅览活动。第四, 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傣族和德昂族传统文化资料,翻译出版了傣文古籍《京省 勐晃》、《莎缅帕拉乌》和德昂族古籍《达古达楞格莱标》,对傣族和德昂族传 承与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0~2013年,德宏州53个乡镇(含姐告区、1个 街道办事处、1个农场管委会)366个村(居)委会都建成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 学校,每个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配备电脑和数字播放设备,并给全州366个行政村各配备1台电脑,使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覆盖到每个乡镇及行政 村,覆盖率达100%。4、创建文化惠民示范村,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第一“, 十二五”期间,德宏州创建省级“文化惠民示范村”11个。2013年德宏州安排了142 万元,建了8个州级文化惠民村(每个村6万元),6个文化大院(每个大院4万元)。
例如,瑞丽市喊沙村利用优势,长期开办农民画培训班和孔雀舞培训班,目前已 经培养出30多人的农民画艺人,创作出诸多作品,孔雀舞培训班也初具规模,已 有学员82人(其中缅甸12人)。芒市的风平弄么村充分发挥“傣族剪纸”艺术传承 人的作用,剪纸艺人定期到学校给孩子们授“剪纸”课。第二,结合各村特点,成 立了傣族剪纸、傣族织锦、傣族竹编、阿昌族制刀工艺、梁河葫芦丝等文化产业 合作社。通过“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挖掘本村文化资源,组织村民 开发文化产业项目,逐步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村组的支柱产业,以此实现“文化富 民”的目标。例如,陇川县户撒乡项姐村充分利用阿昌族制刀工艺技术,积极打 造以阿昌族手工制刀为特色的文化产品,全村大多数农户都从事传统手工制刀的 生产,利用“娄一刀”品牌,仅制刀一项每户每年平均收入8千元左右;
芒市风平 村深入开发具有傣族传统技艺特点的竹编文化产品(竹编工艺品、竹编造型饰品、 竹编生活用品等),从事竹编的农民每天手工费在50元左右,仅此一项年均收入 可达1万元。德宏州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制度化规模 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乐民”服务活动。举办四届“中国德宏国际泼水狂欢节”、 “中国德宏国际目瑙纵歌节”等节庆活动,活动中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万人 象脚鼓舞”、“万人嘎秧舞”“千人孔雀舞”和“景颇族万人目瑙纵歌舞”、“千人刀舞”、 “阿昌族世界最重的钢制长刀”申报为世界纪录,加大了德宏州民族文化的宣传、 推介、传承、保护工作;
举办各种文化活动1650场。全州文化馆定期举办各种节 日文化演出和民俗活动、业余歌手大赛、广场文化大家乐、群众文艺精品巡演展 演、我的“中国梦”文化体育进万家活动等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与的城乡基层文 化活动,丰富城乡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州各国有文艺院团及各级文化馆 (站)积极组织编创人员创作出一系列反映时代生活的各类小戏小品153个,开 展送戏下乡480场。5、深挖优秀文化资源,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近年来, 德宏州积极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挖优秀文化资源。第一,摸清了文 物“家底“。全州公共布铁城佛塔等不可移动文物354处。其中古遗址81处、古建 筑126处、古墓葬5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处、石窟寺及石刻11处、 其他1处;
编制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第二, 建立了文物保护体系,完善了文物保护机制。德宏州通过完善州级文保单位的“四 有”(即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工作,对全州范 围内的州级近20余处保护单位、文保点制作并树立标志牌。第三,完成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州国有单位登记表的发放及回收工作。第四,出版了《德 宏文物保护工作论文集》一书,系统展示了近10年来德宏州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效, 推动文物研究工作。第五,积极开展文物征集与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先后开展 瑞章高速320国道改扩建、龙瑞高速、芒市机场跑道滑行道改扩建等州内重大工 程的勘查工作。第六,文物保护修缮力度进一步加强。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实施 科学保护管理。在对全州164处文保单位(点)进行专业测绘的基础上做好部分 州级以上文保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真正做到规划先行,使文物保护工作纳 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第七,做好文保建筑的保护维修工作。“十二五”期间, 德宏州文物管理所指导各县市所认真开展了对盈江允燕塔、芒市菩提寺、中缅联 欢大会楼旧址、中缅勘界楼旧址、户撒皇阁寺等国家、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工 作;
积极争取资金对陇川贺姐奘寺、陇川宣抚司署、遮放毛主席请示牌等州级文 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改善了部分文物保护建筑的安全状况和外部环境。
第八,加强文物保护宣传的力度。以德宏州重大民族节庆、“国际博物馆日”和“文 化遗产日”为契机,采取咨询、布置展板等方式进行宣传;
以德宏州第三次全国 文物普查新发现为主题,专题制作宣传展板,扩大宣传面;
编印《文物保护法律 法规》宣传册,系统宣传有关文物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强化全社会的文物保护 意识。
二、德宏州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省 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德宏州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展态势良好, 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甚至盲 区。较为突出的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没能跟上群众的需求和时代的节拍,发展极 不平衡。事实上,德宏州需要的不仅是用一组数据来说明在农村新建了多少图书 馆、文化站、活动中心,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以及在文化建设 中所发挥的作用。这需要考虑到不同县市、乡镇、村社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那些经济发展较慢、人均消费水平较低的县市、乡镇、村社,如果也一味地在文 化设施建设上求大求全,往往会造成文化设施利用率低下,运作费用难以为继等 问题。2、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时至今日,德宏州 仍有部分县市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措施不 力。第二,公共文化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诸多原因,德宏州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专 项资金不到位、拖欠现象非常严重,国家和省补助文化专项资金有的县市全年到 位率为30%,严重影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加之州、县级两级人民政 府对文化站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各乡镇文化站基本上只有免费开放资金,无图书购买经费和设备的更新、维护经费,致使各项工作的开展非常被动。第三,发展 差距拉大。由于村级和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不在免费开放政策范围内,德宏州大多 数行政村基本上拿不出钱来开展村级文化活动,导致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不同 群体之间的文化生活差距逐步拉大。3、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发展后劲不 足。第一,乡镇文化站队伍不稳定,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需 要。从2012年8月28日起,德宏州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物管理所、 文化站全面免费开放,但由于德宏州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偏少,乡镇文化站 干部队伍不稳定,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观念相对滞后,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 新时期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以致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第二,乡 镇文化专干不专职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德宏州的乡镇文化站,文化专干不专职、 不专业、变动快的问题比较普遍,大部分乡镇文化宣传服务中心的编制,被乡镇 党委、政府占用;
许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都无人管理,造成文化资源闲置,文化发 展后劲不强。第三,基层文化人才缺乏。尽管省、州、县各级文化部门一直坚持 对农村基层文化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培训,但是,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基层人员 很难掌握相关技术,以致开展的文化活动质量不高,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加强德宏州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 1、切实提高对公共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德宏 州公共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内容,是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维护社会稳定、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德宏民族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德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 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德宏民族精 神文化家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德宏州各县市、各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相关 部门要把公共文化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建 设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来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推进德宏州公 共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2、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第一,德宏州要 从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 化事业、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措施和办法,为文化改革 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要制定实施文艺创作和文化管理的激励政策,营造有 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第二,要把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 算,切实保障并逐步加大文化投入。要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各级财政对文化投入 的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把重大公共文化民生工程、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重要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提高 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各县市应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 纳入城市规划,州住建局、财政局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落实好中央关于从城市 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3、制定规划,抓好 培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德宏州各县市乡镇及相关部门,第一,要明确文 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重点、路径和保障措施,以现有文化人才队伍为基础, 根据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功能设置和服务人口,适当增加编制,同时发展文化辅 导员、文化志愿者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总量。第二, 要拓宽思路,建立文化服务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评价制度,专兼结合,充 分发挥乡土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离退休文化工作者、大中专学校学生和文 化活动积极分子的作用。第三,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 文化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对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管理人员实行上岗 前培训的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培育和发展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文化中心户、 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员;
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
要 定期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 关心支持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4、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增强公共文化 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德宏州公共文化建设要通过完善广播电视服务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第一,要加 大整合力度,加强对已建基层点的管理,发展完善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第二, 要大力建设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优化资源组合。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工程,强化文化惠民意识,不断探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新路子;
要将文化乐 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有效结合起来,培育新型农民,初步形成面向基层的文 化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第三,要加强流动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单位因地制宜地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建立起灵活机动、方便快捷的流动文化服务 网络,形成免费开放、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的公共文化供给新模式;
要鼓励扶持 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鼓励各类文化企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县 市民族文化工作团队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同时,要将下乡演出补助纳入各级财 政预算。每年组织翻译一批小戏小剧小品节目,制作成民语碟(册),免费发送 农村群众文艺演出团(队)使用。5、加快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广泛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第一,要做好“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试点、推广工作,有效解决边 远山区老百姓看电视难、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
要积极实施农村阅报栏工程, 满足农民群众对时事、科技、法制、卫生保健和文化生活等各类信息的需求。第 二,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唱响和谐文化、滋润和谐心灵”为主题,广泛 开展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抓好“文化广场”和“大家乐”活动;
鼓励城乡文化交流互动,提高城乡文化品位,打造具有特色的村镇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等;
把民族团结和廉政文化有机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寓教 于乐,有序推进;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倡导多锻炼、多运动,提高全民的文化娱 乐水平,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第三,要抓好文艺创作和演出,不断繁荣文化市 场。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文艺节 目,采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大家乐”群众文化 广场等形式,深入到农村、社区开展巡回演出活动;
党委宣传部门通过定期举办 广场主题文化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营造浓厚 的广场文化氛围;
文化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对民族歌舞、民间艺术进行挖掘弘扬, 积极编创各种少数民族健身舞蹈并进行推广;
各县市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对民 族传统文化活动进行系统的整理编排,推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系列歌舞节目, 录制成音乐带分发到社区、学校,使广场文化活动覆盖各县市、社区和乡村;
深 入开展文化体育先进县市(区)、乡镇和“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创建 “社区文化沟通协会”,加大对县级民族文化工作队的扶持,配置更新演出必需的 设备和交通工具,充分发挥文化大篷车和文艺演出小分队送戏下乡的作用;
充分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大家乐”群众文化广场活动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热情。6、建立公共文化建设考评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第一,建立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 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和绩效评估体系并实施;
要把文化惠民工程纳入重要 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纳 入年度重点督查事项,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和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 作机制,确保文化惠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第三,德宏州各县市和有关部 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扶持公共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和鼓励对公共文 化建设事业捐赠的经济政策,对捐赠者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 本参与公益性公共文化建设,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 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和促进各种所有制公共文化单位的发展。
第四,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的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引入市 场竞争机制,调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第五,建立公共文化建设志 愿者选拔、培训和激励机制。
作者:郑颖 单位:中共德宏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