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大学生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大学生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大学生的论文篇一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试对策》 摘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在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 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使自己能够以一个健康的身心学习生活,成为了现代社 会所关注问题。大学生心理咨询业应运而生,在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疑惑和心理 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要求当代大学生,能以一个健康的心态看待自己了解 自己。遇到问题及时的像心理咨询师咨询争取自己能够以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完 成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早日踏入社会。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调试方案 说到大学生心理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心理健康吧。那什么叫心 理健康呢有一种一般性的回答: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 心理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向上 的、良好的状态,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外界环 境相协调。
根据上面的定义,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的特定社会角色和环 境特点,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符合以下几点。
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作出恰当的、 客观的评价,给自己确定的理想目标较为适合实际情况。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 也能理智地对待自我,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变换中达到平衡。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往往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纳自我而且也能 接受别人,能够认识到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被其他同学理解和接受。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能够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
4.具有顽强的意志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在大学生 活中,能够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遇到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是能够很快的调节好自己,时刻保持愉快、 乐观、开朗等积极向上的情绪。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 念、兴趣等各方面都能够合理的平衡发展。
1998年北京市的一份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大学生中可能存 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51%。可见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面临 着多么严重的考验。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生活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新入大学的新生中比较常见.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往的 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同学交往、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来到大学 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一切都需要自己处理。由于自身自理能力较差、适应 能力和 调整能力普遍较差。
(2)学习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 显著的。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 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 所以会存在很多的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3)人际关系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 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 一个重要问题。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时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 可回避的。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对性发育成熟缺乏心理准备,对异性的 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尤其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产生心 理障碍。
(5)性格与情绪问题 性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也较 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猜疑、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 等。例如,有的同学或者认为自己其貌不扬,或者认为自己能力比别人低,或者 认为自级的知识面低,用“有色眼镜”看自己和周围环境,影响了正确的“自我认 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一种理想尺度,他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 的标准,也为人们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因此大学生要树立 科学的健康观,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发挥自身潜能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自觉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需要遵循一 定的原则,大致归纳如下:
1、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2、人与环境的协调原则 3、身心统一的原则 4、个体和群体结合的原则 5、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心理咨询师给了我们很好的解决方案。学生在 交往过程中首先要客观的进行自我分析。不仅要看到自己短处,还要看到自己的 长处。在交往中学会体谅他人、不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有意识的加强与性格开朗、乐观、豁达的人交往,学习他们的一些为人处世的优点。
(一)、积极参加心理健康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选修有关心理健康教 育方面的课程,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 问题,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和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
(二)、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社团等实践活动,丰富生活体验,增 强生活体验,增加社会阅历,从而不断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挫折承受力合社会适 应力。
(三)、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积极参加心理普查,发现 有心理困扰时,主动、积极及时地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 询和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大学生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趋于更高的水平,然而, 各种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教育难、医疗难、就业难等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 一个特殊群体,是所有问题的面对者,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受到学 业、恋爱、人际、择业、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的冲击,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 了极大地挑战。作为一个心理危机高发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我 们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更好地维护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大学生的身心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及国家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心理学上称此年龄段为“青年中 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 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也不是 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标准给予着重考虑:
一是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 力、创造力以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 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对新情境作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 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时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
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准时情绪稳定和心情愉悦。包括:愉快情绪多于 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 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 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 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反应的情境相符合。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室进行的选择、决 定与之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 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地目的 性;能随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 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并言而有信,而不是盲目行动、 畏惧困难、顽强执拗。
四是人格完善。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 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 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 统一起来。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忍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 其分地而那时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 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二自卑;能接纳自己,自尊、自强、自爱适度,正视现 实,积极进取。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 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 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 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 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地方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 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以适应个体需要, 或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 特殊群体, 应具有与年龄及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 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全协调 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 保持一种良好心理功能状态。
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个体心理 在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良好心理功能状 态的相对性包含两层含义:意识个体的心理与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 的;二是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级,是一种相对关系, 并不是一种非彼即此的关系。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祖国明天的栋梁,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 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平均每半年发生近18起。大学生本作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然而,为什 么会有如此高的事件发生率呢 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学业上的压力 结束完高考,结束完多年的繁重学习生活,在亲戚朋友的(二)来自人际上的压力 大学校园充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他们存在着不同的语言习惯、 风俗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等。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娇生惯养,在家倍受家长的保护 和呵护,当独自面临大学校园各色的人际关系时,他们无从着手,只能步步退缩,直 至不与人交往,最终造成孤僻。
(三)来自家庭期望的落差 作为一名大学生,家庭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 成凤,然而,大学是一个人才筛选的中介,不论你曾经有多么地优秀,当你在同你一 样优秀的人群中时,你不再金鸡独立,而是平平凡凡,甚至可能更沉默,这就使大学 生自身和家庭在期望与现实之间产生距离感,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 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来自恋爱上的压力 大学生,一个刚跨入成年的群体,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 他们存在一种心灵上的孤独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呵护。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恋爱 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甜蜜的爱情是幸福的,但当他们遭遇失恋时,由于心理尚未成 熟,就容易冲动并走向极端,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中自杀和谋杀事件的发生。
(五)来自择业、就业上的压力 大学,是阶段性求学路上的一个抉择点,它是学校与社会的过渡。临近 毕业,大学生面临着选择职业和就业的压力,他们中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这就造成了他们就业难。而恰恰就是这种难就业的现象,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 产生质疑,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迷惘,在压力的综合下,就易走向极端。
三、对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这也使我们不得不去注意这一 特殊群体,并采取可行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坦然面对生活。对于如何处理 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不仅要抓好专业知识上的教育工作,而且也要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不但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在心 理上也能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高校要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但往往自己沉浸在其中并不会去注意。学校作为 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可以设立各级关注体制,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 及早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家庭配合关注学生 家庭对学生来说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要做好与孩子之间的沟 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及时留意孩子出现的异常,与学校做好配合,早发现、早 纠正,以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锻炼 大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于自己身体上的锻炼,同时,可以在大学期间通过 参加各类活动和实践,使自己的身心均得到锻炼,使自己具备更好的承压和抗压的 能力,来达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目的。
(五)社会为大学生减压 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跨入社会的新群体,他们可以为社会的建设添加新 的活力,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以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