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大学心理教育优秀论文|985大学 正文 2019-09-20 09:52:13

    大学心理教育优秀论文|985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心理教育优秀论文

    大学心理教育优秀论文 大学心理教育优秀论文篇一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和探讨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心理健 康教育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266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高职大学生中17.3%个体心理健康问题症状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男女生在强 迫症、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 生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倾向(p=0.05),农村生源与城镇生源之间心理健 康状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受性别、生源 地、独生子女与否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5312(2013)21-0216-02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 泛关注,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将决定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程度。与普通高校生相比,高职生在生源和教育环境上都有 所不同,这注定两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开展工作时必 须区别对待两个群体,不能将普通高校生的研究结果照搬套用到高职生上。以往 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大多处于思辨性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实证性研究较少。

    本研究将着眼高职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和验证高 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从西安两所高职院校抽取300名大学生,回收 有效问卷266份,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66名。(二)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该量表 共90个项,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 精神病等9个反映突出心理问题的因子。采用1至5的5级评分,分值越高,说明症 状与严重。

    (三)实施与数据处理 采用集体施测,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要求组织实施,要求被试就“现 在”或者“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感受进行作答。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9个因子中任一因子得分大于等于3分的学 生共计46人(其中以强迫症状20人次、敌对19人次、人际关系敏感14人次三个因 子尤为突出),即心理问题症状达到中度以上的个体占总人数的17.3%。但总量表 分大于等于160分的则有95人,即需要进一步筛选阳性的个体数约占被试群体的 35.7%。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为进一步考察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对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 进行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与否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
    1.性别的差异性比较 通过对量表各因子得分进行性别的差异性检验,发现男女生在强迫症 (t=-2.04,p=0.04)、焦虑(t=-2.14,p=0.03)、恐怖(t=-2.77,p=0.01)三个因子上存 在显著差异,且三个因子的均分女生均高于男生。虽然其他因子和总分的差异不 显著,但都存在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2.生源地的差异性比较通过对量表各因子得分进行生源地的差异性检验,发现城镇生源和农 村生源大学生在各因子和总分的差异均不显著,但存在农村生源得分高于城镇生 源得分的倾向。

    3.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性比较 通过对量表各因子得分进行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性检验,发现独生子 女与否在恐怖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的倾向(t=-2.00,p=0.05),且除了敌对因之 外,非独生子女得分都要高于独生子女。

    三、讨论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从研究结果可知,大部分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正常水平,但心理 问题症状达到中度以上水平的占到17.3%,而且仍约有18.4%个体处于心理的亚 健康状态,需要自身努力或在他人帮助下来进一步调试。其中以强迫症状、敌对 和人际关系敏感三个因子最为突出,与吴松等(2011)的研究结果相似。出现这一 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由高职生自身心理发展阶段特点所 决定。个体心理处于从青春期的“疾风怒涛”向“相对稳定”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 波动,且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两极性,即投入又旁观、既亲密又冷淡等等;其次, 高考失利。高职生进入大学时或多或少带有因高考“失利”所产生的“自卑”、“挫 折”等消极情绪;再者,理想和现实巨大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即失望感。残酷的 现实环境(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就业环境等)击碎了大学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无疑也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 1.性别差异比较 研究发现,SCL-90各因子得分中,女生在强迫症、焦虑、恐怖三个 因子上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因子和总分差异虽然不显著,但都存在女生得 分高于男生的倾向,这即说明高职生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男生。这可能与 女生特殊的心理特征有关,如依赖、细腻等,比较敏感,易内省,易产生心理矛 盾。此外,还有可能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关,高职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 目标,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强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这无形中增加了 女生的困难和压力。2.生源地的差异性比较 研究发现,虽然农村生源和城镇生源大学生在SCL-90上的得分差异 不显著,但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得分有高于城镇生源的倾向,说明农村生源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城镇生源大学生。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地缘差异,如 受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影响,较之城镇生源,农村生源知识结构有限且狭窄, 因此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压力也比较大;二是生活压力不同,较之城镇生源, 农村生源大学生除了解决学习问题外,可能还需要考虑生活费、学费等生活压力 问题。

    3.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比较 研究发现,非独生子女在恐怖因子得分有显著高于独生子与的倾向, 且除敌对因之外,非独生子女得分有高于独生子女的倾向,即独生子女的心理健 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与人格特质的差异有关,张小远等(2007)研究发 现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具有高稳定性、高兴奋性、高恃强性等特点,这 些特征更有利于维护个体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此外,这种差异可能与两者的成 长条件和父母培养方式不同有关。如独生子女享受的家庭资源要优于非独生子女, 优越感更强,而较为民主的教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得到支持,利于自身心理的健 康发展。

    四、结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 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一般水平,受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与否的 影响。具体而言: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处于正常水平,但仍存在一定比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女生;城镇生源大学生心理 健康状况有好于农村生源大学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有好于非独生子女的倾 向。

    大学心理教育优秀论文篇二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建议, 主张在大学开展心理调查和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 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原因;建议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 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 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 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 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强的调解和平衡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 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的心 理矛盾无法排解。尤其是到了大学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在 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在个人成长过程存在 的心理问题,统统表现出来。不少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 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 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 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 自我调整,健全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一个心理健康、 心态良好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增强内在 自信,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一些 人本身在中学的成长阶段就没有培育起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问题就突显 出来,有的人孤傲离群,有的人畏首畏尾,有的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则因对自 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 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 嫉妒等。

    2、情绪管理方面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相当关键的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 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 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中。

    有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抑郁、焦虑和恐惧,整日不安;
    有人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有人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 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 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这些表现已经表明这些人在心理上已经处于不健 康状态。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了解或缺乏控制的能力,使得这种不良情 绪不断加强,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就可能成为某些极端校园事件的制造者,比 如:现今发生的大学生投毒事件,或因恋爱受挫后自杀、他杀的恶性事件。而一 旦情绪稳定下来,多数人为自己的冲动是后悔不已。

    3、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我 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增强过程,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究竟 是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学习,向高峰攀登,还是取的一个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 有多少人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各种心态与思潮在大学汇聚。现实与理 想的矛盾交织、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

    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佼佼者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 化组合的局面,一些学生为不挂课而学,对未来陷入迷茫;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 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使的紧张的心态得不到及时的 调整,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

    三、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问题 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被家 人和自己所了解,导致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并因此引起更严重 的心理问题。

    2、因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往 往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变化,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当班集体和宿舍成 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学 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周围的同学大 都来自不同地区,同学间需要重新建立熟悉关系,这也是一个心理发展和学习的 过程。同时,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习参与社会活动,担负一定的社 会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有些同学来讲,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 不知如何去适应社会,感到压力大,造成新的心理缺失。

    3、情感依赖性与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 由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大多盲目自满、自我陶醉与失望感 并存。或生活单一,会在情感上产生依赖,比如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情 感矛盾和情绪不安,这方面的恶性事件发生很多,在学业上的不良竞争而导致的 事件,或内心的受挫,转而产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错误认识,使自己陷入心理的 不健康状态中。

    四、开展健康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 学院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 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理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 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心理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 卷”调查,可以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使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 面谈分析诊断,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 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实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对学 生的心理帮助、优化在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开设的各个科目中,其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 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的中,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在深入挖掘知识、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自己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 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 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系 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 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5、在校园文化中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 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 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快 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动荡,地球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将经受 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 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更新观念,悦纳自我,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人生的成长!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大学心理教育优秀论文|985大学》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