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论性道德的发生机制
论性道德的发生机制性本质是指作为男人和女人存在的根本意义。性本质的确认通俗地讲就是 爱与被爱的心理要求。作为有性的人,任何单个的男人和女人都是不完善的,他 们需要在异性身上确认自己独特的性本质,实现自己作为有性人存在的价值。而 这种确认只有在爱与被爱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得到异性的真爱,同时付出自 己的真爱,人们才能获得作为有性人的心理满足。黑格尔用哲学的语言阐明了男 女性本质的确认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就只在对 方身上活着,双方在这种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自 各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一里。http://www.51uc.net.cn性本质的确认心 理,蕴含着深刻的性道德基因。这种要求全部承受爱和全部付出爱的心理,使性 爱目标具体化、对象化,产生了性爱专一性、排他性的道德内涵。值得注意的是, 现实生活中有人曲解作为有性人的性本质,把滥爱、泛爱、甚至性欲发泄等同于 挚爱、真爱,结果使人的性本质堕落为动物的性本能,使性道德脱离了人类精神 文明的轨道,失去了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的感情心理内涵。第四,互相愉悦获得长久幸福的心理。
人们在选择配偶时,总是要求外貌体态上互相欣赏;
社会地位上互相接 纳;
感情心理上互相愉悦;
思想精神上互相合拍;
最终希望两人白头偕老获得长 久幸福。这些性心理要求也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要求。它对性道德的激发作用 表现在:促使人们对异性的追求,从外在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转化为 内在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追求;
促使人们对异性的追求,从外在的欣赏和愉 悦,转化为内在的吸引和难以割舍。两性间互相愉悦希望获得长久幸福的心理, 可以淡化金钱、物质等物化因素在性选择中的权重,促使人们追求两性在人生态度上的一致,生活理想上的合拍,道德观念上的契合,思想感情上的互融。这些 都有助于两性关系中道德精神素养的生成,有可能产生出两心相愿、两情相依、 忠贞不渝、白头偕老的道德情感来。
第五,两性关系中维护尊严和名誉的心理。
两性关系中的尊严,是指人们对自己性存在的价值、意义和独立性的自我 意识以及要求他人和社会对自己性存在的价值、意义、社会地位的尊重和肯定。
两性关系中的名誉感是基于一定的荣辱、善恶观而产生的对自己名声节操的珍视 以及要求社会和他人对自己名声节操的珍重和保护。维护自己尊严和名誉的心理, 是性心理中具有积极能动性的激励机制,它以强烈的情感和情绪激励人们树立正 确的善恶观和荣辱观,促使人们形成自尊、自爱、自珍的道德心理,激励人们无 论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抵御诱惑坚守节操。维护尊严和名誉的性心理是性道 德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坚实的情感和心理基础,在性道德教育中应特别注意强化这 方面的教育,使人们获得性道德发生的深刻强烈的内在动因。
丰富多彩的性心理活动表明,人类性关系早已脱离了动物界变成了人的一 种高级复杂的感情和心理活动。这种感情和心理活动是性道德发生的内在精神动 力机制。健康正常的性心理及其满足,使性道德健康发生发展;
而不健康的以及 被压抑的性心理,如:性需要缺失、性心理饥俄、对异性的占有欲、玩弄异性心 理、缺乏自尊自爱、性心理封闭自锁等都破坏性道德的正常发生,甚至使之产生 畸变。从性心理角度入手加强性道德教育,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性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 性的社会存在状况是性道德发生的外在客观条件和社会机制。性的社会存 在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经济基础、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性角色规范的综合 作用下所显示的性的状况和特征。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任何人的性道德都是以 性生理、性心理活动为基础,在具体的性的社会存在中形成的。性的社会存在方式有多种,其中对个体性道德发生起重要作用的有三种:社会性道德环境、家庭 性道德状况、同龄小群体性道德氛围。
(一)社会性道德环境 社会性道德环境的作用是个体性道德发生的重要社会机制。社会性道德环 境对个体来说是一种既定的、先在的、不可超越的客观存在。性道德作为一种社 会规范,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社会必然性和规约性。这种必然性和规约性从现实 的角度看,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婚姻制度、道德体系的性质 和要求,就是说性道德作为一种道德意识现象和上层建筑中的一个成分,它的本 质和内容首先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不 可避免的受到上层建筑其它因素,如政治制度、婚姻制度、道德体系、法律制度 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必然性与夫约性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反映了一定国家和民族 在性关系、性问题上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心理、行为惯例的历史积淀和 传统承袭,就是说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风俗和传统习惯,是一定国家和民族的人 们在长期的性活动历史过程中,关于两性关系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行为习惯的承 袭、社会心理的沉积。性道德具有鲜明的民族习性特征和文化传统特征。性道德 所具有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经由一定社会和阶级思想家的抽象和概括,便形成 了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主流化的社会性道德。这种主流性道德以道德责任、道 德义务、道德指令等他律形式和官方道德价值导向存在于整个社会生活中,并凭 借官方宣传机构,通过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广为传播,从而对每个社 会成员性道德的形成起到正面的引导、教育、熏陶、感召、约束和限定作用,有 力地促进个体主流性道德的形成,维护着婚姻家庭关系的秩序和稳定。
社会性道德中除主流性道德外,还有非主流性道德存在。非主流性道德往 往是与主流性道德异质异向的性道德,常常是作为主流性道德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它对社会具有逆动性,对婚姻家庭具有破坏性,对社会成员的主流性道德具有瓦 解性。当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社会主义性道德是主流性道德,它反映了社会 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本质要求,是促进社会文明、婚姻家庭美满、个体 道德完善的美好性道德。与之相对立的则是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性道德。这些以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以性保守、性愚昧为核心的腐朽性道德强烈冲击着社会主义性道德,污染社会道德风气,严重腐蚀人的思想和灵魂,造成了一 些人性道德上的迷惘误识,甚至沉沦堕落。因此,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性伦理观, 坚决批判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腐朽性道德,努力净化社会性道德空气,是性道德 教育中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二)家庭性道德状况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性道德水平、 善恶荣辱观念以及行为举止、生活作风无时无刻不作用于子女的感官和心灵,影 响着子女性道德的发生。父母性道德水平和家庭的性道德状况对少年儿童性道德 影响的特殊作用在于,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耳濡目染中,在潜移默化中,在无 意识的示范和模拟中进行的。它具有持续深入、具体细微、渗透性强、示范性强 等特点。家庭性道德状况对少年儿童的性角色意识、性个性心理、性的是非、善 恶、荣辱观念的初始定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关于性的开蒙和奠基作用, 会在少年儿童的思想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直接影响着他们性道德的形成和行 为的选择,有的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性道德状况,是少年儿童性角 色社会化的最佳场所,将有利于他们性道德的健康发生和发展;
而不良家庭性道 德状况,会造成少年儿童性角色社会化的家庭缺失,必将对他们性道德的生成产 生负面影响。因此,重视家庭中的性健康教育,提高父母的性道德水平,营造家 庭中良好的性道德氛围,是社会性道德教育中重要的任务。
(三)同龄小群体的性道德氛围 同龄小群体是指由于生理年龄、思想观念、志趣爱好、行为习惯、人生理 想、生活态度等方面的一致或趋同,自然而然形成的以居住地和职业行业为依托 的非正式小团体。它具有自发性、心理相融性、流动性和有核心人物等特征。同 龄人小群体的成员,在心理上有强烈的依附性和归属性,在感情上有很高的亲密 性和稳定性,在道德价值取向上有深厚的情感性和趋同性。小群体中不成文的道 德信条,对其成员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同龄小群体由于年龄和发育阶段的同步或相仿,性问题、性关系成为他们 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而形成了小群体内部特有的性道德价值取向和舆论氛围。
由于同龄小群体形成的特殊原因和内部特点,使得他们极易受社会上腐朽性道德 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小群体内的不良性道德舆论和氛围。这种不良舆论氛围 对小群体成员性道德的形成具有极http://www.51uc.net.cn大的影响和作用,其中 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性道德观对其成员有很强的辐射力和控制力;
各种淫晦光盘 黄色书刊所宣扬的腐朽性道德对其成员有强烈的诱导诱惑作用;
小群体内部成员 的性道德状况使其互相之间有深刻的渗透和同化作用。有时小群体中的性道德观 念并非代表每个人的意愿,但是个人对小群体从心理上的依附和从属,从感情上 的亲密和稳定,特别是哥们义气的偏颇情绪,常常使他们服从小群体的性道德舆 论,认同其性道德价值,长此以往小群体的性道德价值标准便内化为每个成员的 内在性道德观。
同龄小群体中的性道德舆论是一种强化和放大了的舆论,对其成员性道德 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常常超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因此从不良小群体中获得的性道 德观念,教育改造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对同龄小群体的性道德教育,应该从他们 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导他们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娱、体育、和社会活动;
引导他们 学习文明科学的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学;
引导他们进行专业和科学文化的学习 研究,促使他们走上性健康之路,培养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性道德来。
综上所述,个体性道德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过程, 是性的生理机制、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交错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性道 德教育不应该是单一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应该从性道德发生的诸种机制入手,多 层面、多角度地进行综合教育和系统教育。唯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促 进当事人性道德文明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