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一:国学启蒙教育与小学教育研究 摘要:90年代逐渐开展起来的“国学热”遇上了21世纪的全球化背景, 保存本土国学教育的内容,结合西方的思维训练和现代化学习方法,使之融入语 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教育中来,才能够保护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 化,迎接全球化趋势影响下文化领域的挑战。关键词:全球化;国学;小学教育 随着“地球村”的建立,全球化的潮流不光发生在政治、经济领域,也 发生在教育领域。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在带给我们全新启示的同时,也带给 我们一些担忧,比如西方的文化影响力是否会高于本土它的流行是否会影响中国 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从教育入手,从教育着眼,以小学教 育为切入点,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增加文化软实力靠 的是人才,而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对从小形成传统文化信念、培养爱国情感有帮 助。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理应随环境而变,不断修正,以达到教育目 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多元、有竞争力同时又有传统文化功底和现代 技术运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进入小学教育意义重大。通常意义上 的国学启蒙教育,是指用国学经典来启蒙孩子的教育方式。包括《论语》《大学》 《诗经》《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书籍,影响孩子的 年龄层可以从幼儿到少儿。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举例书籍为 《三字经》。
一、道德教育的启蒙角色 国学启蒙教育应用到小学教育中应该是一种德育实践,也就是一种 “做人的教育”,对小学时期的孩子品德具有奠基作用。比如《三字经》中会教孩 子怎么对待家人、师长、朋友、上司,比如“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 告诉孩子们要孝敬亲人、恭敬兄长、友爱兄弟姐妹,通过讲故事、讲道理这样循 循善诱的方式,规范孩子的品行,健全孩子的人格。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和心理 特点是好奇心强,内心纯真,接受力和想象力特别强。比如在教学实践课给孩子 们讲《三字经》时“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 载,至纣亡。”这一段的时候,提问孩子们“夏代为什么会灭亡呀”会听到“因为他 们朝代的君主不好,所以就下岗了”这样孩子气又成熟的答案。然后追问“那什么样的君主才算好君王呢”有的孩子就抢答说“受人们爱戴的,德才兼备的人就是好 君王。”这说明,孩子们的思想和理解潜力都超过成人想象。所以我们应该意识 到国学经典读物可以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并且是修正他们道德观的好机会。比如 “首孝悌、次见闻”强调“百善也要孝为先”,“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写出了应该遵守的道德顺序,在这样的讲解中,把好的道德价值观树立起来,让 孩子们在朗读和思考中潜移默化的习得,就会起非常大的作用。从上面的实践案 例可以看到,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从近处说,可以帮助孩子们读书识字,提高记 忆能力和文学接受能力;从长远看,可以协助他们培养福德,增长智慧,求取人 生幸福,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神圣使命。这种国学经典的熏陶能“养正气,养心”,启发孩子心里“真善美”的 本性,使他们成为道德价值观端正、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人。通过几千字的精 炼概述来“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 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二、通识教育的传递角色 国学启蒙教育从知识的层面上看是一种通识教育。因为《三字经》写 于宋代,历经了数个朝代的更替,帝王君主的治国兴衰,囊括了很多内容,人文 自然都有,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很多知识和故事;对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地理都有 铺垫,同时也没有遗漏地渗透了生活常识,如五色五味五行、六谷六畜、七情 ……首先是典故多,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 机杼”,把孟母为了教导儿子,三次搬迁,为了督促儿子学习,用剪刀剪断机杼 上的织布的例子,用十二个字概括,简洁明了,好理解,也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 母亲劝学的用心良苦,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武王伐纣的故事“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刻苦学习的囊萤读书,程门立雪的典故———“如囊萤,如映 雪,家虽贫,学不辍”。诸多典故的作用,一是传递知识,告诉孩子们历史上出 现过的经典人物;二是说理授课,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故事背后的道理。上到为人 处事“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下到朝代更迭,“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从天地到人到四时到万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都是怎么发 展变化的。其次是地理知识的讲述。比如“曰春夏,曰秋冬”,让孩子们知道四季 是什么,“此四时,运无穷”进一步说了,四季是循环往复的,“曰南北,曰西东” 展示了地理方位。
三、语言能力的培养角色 语言功底是进行所有学习的基石,包括积累和表达两个部分。根据科学实验,孩子的语言能力养成,14岁前是关键时期,也就是小学毕业之前的时期。
那么这个阶段培养语感就显得非常重要。《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样 的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大多是三五成组,易诵读易记忆,朗朗上口。经常听到和朗 读“融四岁,能让梨”的孩子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谦让的意识,而语言词汇和 故事积累的丰富,也会使孩子在向他人讲述时能够“引经据典”,博学多识。
四、思维能力的训练角色 通过诵读传统文化典籍,不光是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了解他们的故 事,同时也是锻炼思考能力的一种途径。比如夏是怎么由“禅让制”变成“世袭制” 的商纣王为什么成了亡国君他的贡献又是什么周武王是怎么维护八百载的统治 的被任用的贤才譬如姜尚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从做中 学”,结合到思维领域就是从思考中成长。通常思维的理解习惯是按顺序,按逻 辑,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三字经》这样朗朗上口的浅近教材入 手,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生活习俗、传统礼仪、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进而理 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情感,思考事情发展的线索和变迁规律,对小学阶段的 学生思维建构,确是一种有效的锻炼。以上几种角色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学启 蒙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过去就有的、好的德育启蒙功能和通识教育传递功 能应该保留,新的多媒体形式也可以适当采用,诸如听书、PPT文档展示、电子 书等形式……也就是说,传统国学的内容+现代科技的手段。当然我们也要辩证 的考虑问题,比如不能过度扩大化国学启蒙教育的德育功能,不能忽视先进设备 把有温度的文化变得冰冷,失去它原本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