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论文
中国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论文 1元分析―――2000-2012年间CNKI文献检索数据分析 1.1总体检索情况分析 在中国知网(CNKI)上,运用高级检索模式,将内容检索条件设置为:乒乓 球,将检索控制条件设置为:发表时间:2000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在运行 检索之后,共检索到7702条结果。1.1.1按年度分组 按发表年度分组,每一年度所发表的与“乒乓球”相关的论文篇数如表1所 示。从2000年到2012年的13年间,每年度的文献发表数量的情况上来看,总体上 呈现上升趋势。2000至2005年间是一个发展阶段,文章数量基本属于持平状态。
2005年是一个拐点,2005至2008年间与“乒乓球”相关的文章数量明显上升,到 2008年度达到顶点,这种情况的发生,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无关联。奥运会的 举办使人们更多的关注体育、关注国球。作为体育工作者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 乒乓球运动的物质、技术和精神等方面。2008年后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这 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从迎接奥运会对体育的全面关注到奥运会结束之后遭遇 “真空期”。2008至2012年间的文章数量虽与2008年当年比较稍有下降,但是其总 体趋势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1.1.2按机构分组 按研究机构分组,本文选取了论文篇数排名前40的研究机构进行了数据统 计,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分析出,2000至2012年间,对乒乓球进行研究并公 开发表论文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19个省份,分别是:北京、湖北、上海、广 东、辽宁、江苏、河南、陕西、天津、河北、湖南、山东、广西、陕西、福建、 吉林、四川、浙江、哈尔滨。专业体育院校,尤其是本省乒乓球运动发展较好的 专业体育院校所在省份排名均比较靠前。
1.1.3按作者分组 按作者分组,本文选取了发表论文篇数排名前40的作者进行了数据统计, 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关于“乒乓球”方向论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12个省份, 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辽宁、武汉、广西、湖北、河北、天津、河南、重庆,其省份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1.2博硕论文检索情况 通过中国知网在限定“2000-2012年博硕论文”的基础上输入“乒乓球”共查 询出博硕论文683篇,除去与乒乓球间接相关的论文248篇,剩余直接相关论文共 435篇,其中博士论文14篇,硕士论文421篇。在这435篇博硕论文中,“体育竞赛” 方向的论文124篇,占28.5%;“体育教学”方向的论文97篇,占22.2%;“社会体育” 方向的论文78篇,占18.0%;“体育管理学”方向的论文61篇,占14.0%;“体育产业经 济学”方向的论文43篇,占9.9%;“体育价值文化”方面的论文12篇,占2.8%;其他方 向的论文20篇,占4.6%。其中与“乒乓球文化及价值”直接相关的10篇博硕论文中, 包含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9篇。
1.3中文类核心期刊论文检索情况 1.3.1乒乓球文化及价值的相关研究 在中国知网中利用“高级检索”模式,在限定年份为“2000-2012”、主题分别 为“乒乓并含价值”或“乒乓并含文化”,并在“核心期刊”中进行“模糊检索”后,共 找到与“乒乓球文化及价值”直接相关的中文类核心期刊论文15篇,涉及社会价值、 教育价值、组织文化、外交文化、技术文化等,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从博硕士 学位论文和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的检索情况可以看出,乒乓球文化及价值相关的论 文主要涉及技术文化、组织文化、教育价值、健身价值等层面,而并无立足于乒 乓球运动项目本身所展示出的文化现象以及其发展和传播的综合性论述,而针对 于在现实情况下乒乓球运动文化的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更是较少。
1.3.2乒乓球发展及其传播的研究 在中国知网中利用“高级检索”模式,在限定年份为“2000-2012”、主题分别 为“乒乓并含发展”或“乒乓并含传播”,并在“核心期刊”中进行“模糊检索”后,共 找到与“乒乓球文化及价值”直接相关的中文类核心期刊论文27篇。(1)从国内国外 角度来看,涉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9篇、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8篇、综合发 展的10篇。(2)从研究内容看来,涉及综合性论述乒乓球运动项目本身发展的10 篇、运动技术及技术文化发展的5篇、规则及规则文化发展的4篇、外交文化发展 的2篇、联赛与俱乐部及相关产业发展的4篇、内涵文化发展的2篇。从对核心期 刊论文的检索分析中可以看出,关于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论文有几条清晰的研究主线,包括规则及规则文化发展、技术及技术文化发展、联赛产业发展以及难以做 明确区分的,我们所谓的“综合性”的发展。从时间轴上来看,08年是一个分水岭, 08年之前关于规则和技术的发展较多,而在08年之后,关乎乒乓球运动项目本身 的发展以及其文化发展的论文逐步增加,但也并没有专门从文化角度谈乒乓球运 动发展与传播的论文。
22000-2012年间CNKI文献检索文本分析 1964年徐寅生先生对中国乒乓球女队所做的报告《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 一文成为关于乒乓球文化研究的始动文章,被誉为依据唯物辩证主义研究乒乓球 运动文化哲学的典范。刘曾维和郭少安(1974)的《对乒乓球旋转规律的剖析》、 沈守仁(1978)的《对我国乒乓球几种主要打法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刁文元 (1979)的《对进攻与防守理论的认识》、谢琼桓(1982)的《文明孕育体育,体育 促进文明》等文章也是乒乓球运动文化研究的前期铺垫。九十年代之后,关于乒 乓球运动文化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邱钟惠和吴焕群等(1991)的《世界乒 乓球技术和打法演进过程及其规律》、张志杰(1993)的《概论中国乒乓球运动》、 PeterVanSch-ie(1993)的《国际乒联关于乒乓球魅力和有关训练调查报告》、黄志 玲(1998)的《论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社会价值》、杨李丽和房欣(1999)《试论 中国乒乓文化》等,关于中国乒乓球运动文化的研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研究取 向也由九十年代之前的技术文化向社会价值等方面转变。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 之后,关于乒乓球运动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增多,更多学者关注乒乓球运动项目文 化以及乒乓球运动项目本身的发展。
2.1乒乓球文化及价值相关研究的文本分析 2.1.1文化内涵的研究 文化内涵是文化载体所承载的人类精神、思想等,是载体的精神实质在文 化关照下的体现。目前我国学者关于乒乓球运动文化的衍生过程的研究多是以文 化的内涵为逻辑起点进行分析的[1],其中包括:在有关建国初期的“全民乒乓” 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体育英雄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等精神 文化内涵(陈启湖,2009);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剖析的如传统文化中刚健有 为、自强不息之国民心理等;乒乓“举国体制”与传统文化中儒家的社会本位群体 意识(王阳春、何元春,2007);项目制胜规律与刚柔相济、取法中正的中庸之道观 (吴焕群,2009);打法的多样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等(何元 春、苏丕仁,2006)。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乒乓球运动的意义已不再仅仅限于体育与游戏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现代社会 文化之中[2],也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重要的消费品。
2.1.2分支文化的研究 在与分支文化相关的研究中,近13年来关于乒乓球运动文化的研究脉络主 要体现在地缘文化、外交文化、组织文化、技术文化的研究上。多数研究主要是 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待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的发展,如以地缘文化为视角的乒乓 球运动文化传播的地理影响因素研究(于文谦、荆雯,2012)、以具体历史事件为 视角(李永安、张瑛秋,2012)和从政治博弈为视角(韩玉娟、刘佳海,2012)的乒 乓外交文化的历史发展研究、以心理文化为视角的乒乓球运动心态和价值认知等 心理因素研究(何元春、苏丕仁,2011)、以社会团体的行为为视角的乒乓球运动 队组织文化研究(白杨,2011)、以技术文化构成(技术手段、技术制度和技术观念) 为要素的乒乓球运动技术文化发展研究(唐建军,2005)、以哲学为视角的乒乓球 运动发展中蕴含的哲学范畴(钟宇静、王大中,2008)和乒乓球队技术进步的哲学 思辨分析(肖天、梁晓龙,2006;梁波,2009)研究等。
2.1.3文化价值的研究 价值在很多领域有特定的形态,如社会价值、教育价值、个人价值、经济 学价值、法律价值等等。这些价值的存在是人在不同领域发展中的范畴性、规律 性的本质存在。在乒乓球运动文化教育价值的研究中通过结合“健康第一”、“终 身体育”的学校体育目标,参照培养完善人格以实现“育人”的教育根本目的,用 乒乓球运动文化的教育价值为我国体育教育价值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周成、王乐, 2011)。在社会价值研究方面,主要是关于乒乓球运动具有世界运动语言并体现 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个性特点的张扬与人格精神的塑造、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并体 现大众文化状况的社会文化意义的研究(谢诚,2004)。也有学者提出,在目前的 世界乒坛上,一边是中国的强大,一边是昔日乒乓强国的衰落。这都是因为乒乓 球有运动、有竞技,无文化、无专门的乒乓球高等学府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缺乏 乒乓球理论研究,缺乏乒乓球文化和乒乓球精神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所致(王 杰恩,2008)。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文化价值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中国乒乓 球文化“本土化”现象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分析上,并提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 化应走“本土化”与“全球化”和谐发展之路,并在更新观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制定传播措施三个层面提出建议,旨在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和谐发展提 供一些启示(兰彤,2009)。2.2乒乓球文化发展及传播相关研究的文本分析 发展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事物的 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 因。而传播则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 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 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关乎乒乓球运动发展与传播的研究不在少数,乒乓 球运动的发展是乒乓球运动保持生命力的必要条件,而传播则是乒乓球运动延长 生命力的必要手段。近13年来,中国知网上关于乒乓球运动发展与传播的研究集 中在两个维度,一个是国内外视角的不同,另一个是针对某一具体乒乓事件进行 的文化发展传播研究,如以文化为载体的初级萌芽形态发展、运动技术文化发展、 规则文化发展、综合性发展等方面。
2.2.1关于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研究 除中国之外,目前世界上乒乓球运动发展较好的国家还有亚洲的中华台北、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欧洲有德国、奥地利、丹麦等。其中,日本在1964年东 京奥运会开始将体育运动的重心转向群众体育,对于日本乒乓球运动的研究主要 是日本大众体育乒乓球运动文化或大众乒乓球俱乐部发展策略对我国群众体育 乒乓球俱乐部的启示上[3],而关乎德国的乒乓球运动发展与传播研究则主要 在职业联赛的目标制定、职业化发展价值取向、管理机构的制度化设置、俱乐部 运营理念、职业联赛产权、球员管理制度等方面[4]。在国外乒乓球运动的发 展上,“海外兵团”也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海外兵团”这一特殊的乒乓球 组织文化现象,暂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人才过剩的现状、以非正常手段从某 种程度上活跃了世界乒坛,但是其目前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境[5]。在对世界 乒乓球运动优势转移规律的研究(张秋芬、杨改生,2010)上,有从地理角度展开 的地缘文化发展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也有竞技技术转移规律的相关研究。在对世 界乒乓球运动综合发展的研究方面,始终不能离开乒乓球核心国家―――中国的 重要作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对乒乓球运动文化的影响也是可见一斑,“独 乐乐,不如众乐乐”、“物极必反”等哲学思想也影响着国人对于世界乒乓球运动 发展趋势的思考。关于目前世界乒乓球运动的非均衡发展的研究、乒乓球人口锐 减的研究、乒乓球比赛观赏性降低的研究较多。而关于解决当前世界乒乓球运动 发展不平衡[6]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变认识,改变心态;国际乒联应完善规 程,全球推广;其他各国应加大力度,精心培育[7]优秀的本土乒乓球运动员, 变“限制中国”为“世界学中国”,通过文化发展来从意识形态上渗透乒乓球运动文化的影响力,在充分挖掘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魅力的基础上,发挥中国在世界乒 乓球运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2.2关于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初级形态研究 对任何一种文化发展传播初级形态的研究是该项文化研究的初始动力,在 关于乒乓球运动文化传播初级萌芽形态中,关于英国乒乓球运动起源的文章。关 于乒乓球在萌芽期的具体传播方式和特征的研究如英国乒乓球广告、专利与商标、 音乐、报道、期刊、书籍、集邮、艺术品等较多。萌芽期的乒乓球传播具有极为 特殊的社会价值及导向作用,促使乒乓球运动全面进入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为乒 乓球的现代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历史基础(李荣芝、肖焕禹,2012)。而对乒乓球传 入近代中国的具体考证的研究中,则主要体现在关于乒乓球传入近代中国的时间 和地点的关注上(李荣芝、肖焕禹,2012)。在进一步对近代报刊中有关乒乓球运 动的报道进行系统梳理之后,则可以归纳出关于近代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乒乓组织、女子乒乓、乒乓赛事、乒乓规则四个方面(李有强, 2011),为当今我国乒乓球事业打下了初步的历史基础。
2.2.3关于乒乓球运动规则及规则文化发展的研究 规则引导技战术发展方向,技战术不断适应新规则,又反作用于规则。只 有加强规则的前瞻性研究,厘清当今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脉搏,才能正确指导乒乓 球运动员日常竞赛与训练,才能实现国家相关资源的最合理配置。目前我国学术 界近13年关于乒乓球运动规则改变以及种种改革对运动技术的影响的论文不占 少数,其观点主要体现在:现代乒乓球技术已处在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 术发展已几近极致,要想有新的突破恐怕较难;击球工具虽有所变化,但其作用 甚小,唯有竞赛规则的改变才能控制或引导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方向(陈小华、黄 莉芹,2002);关于胶皮颜色、海绵胶皮以及粘合剂的总厚度、长胶、乒乓球直径、 无机胶水、无遮挡发球、11分制、7局4胜制等的规则改革的研究,主要是是出于 对实现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考虑[8]。而规则的修改也体现了乒乓球运 动项目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的某些方面。而规则修改的同时所带来的技术改革则更 渗透着文化因素。
2.2.4关于乒乓球运动技术及技术文化发展的研究 关于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研究的取向主要有两个:社会学取向和统计学取 向。社会学取向下的乒乓球运动技术文化呈现的较为明显,而在统计学取向下更侧重于的乒乓球运动技术统计,从统计数据结果中寻求其文化存在的脉络。社会 学取向下的社会控制视角对乒乓球技术发展与规则限制问题较为突出,发展问题 是规则理性中合法性和公平性的核心。目前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市场取向,决 定了规则理性中合法性和公平性在比赛双方技术的运用上不仅要保证机会公平 还要保证游戏公平,以便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9]。在统计学取向下关于乒乓 球运动技术发展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录像观察、三段分析法对实行新规则后的世 界优秀男选手的比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所得数据与各评估指标进行对比分 析[10];或是对某一特定运动员参加某几届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比赛的技术指标 的比较分析,揭示其技术的发展变化趋势[11]等。作为乒乓球运动打法的重要 组成部分,削球这种以“削”为主要技术形态的乒乓球运动技术文化,在近50多年 来却一直在走下坡之路,对削球打法落后的现状和原因、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统计、 分析与研究[12],亦或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削球打法的特征的 研究[13]的学术论文也较多。规则的频繁改革使运动技术的改革亦步亦趋,世 界优秀男乒选手在三段使用率上发生了新的分配形式,三段的使用率有明显的 “向平均数回归”的趋势,在前三板的争夺更加激烈。而与国外运动员相比,中国 选手在接抢段的使用率更高,能更好地适应了新规则[10],这与中国文化中“不 通,则变;变,则达”的文化理念相通。而削球打法在前4板的争夺中,得分能力 不强,发球抢攻段和接发球抢攻段的抢攻使用率和得分率与进攻型打法相比较仍 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削球打法在相持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较高,相持段的技战术 非常重要;正手削球的稳定性亟待加强等等[14]。
3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对2000-2012年间中国知网(CNKI)上关乎我国乒乓球运 动文化发展与传播的论文,通过简要的元分析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中文体育类核 心期刊论文进行文本分析,进而呈现目前我国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研究 进展状况,得出的主要结论有:首先,从简要元分析中可以看出,年度篇频体现 2008奥运会的影响作用。2000-2012这13年是中国体育发展非常重要的13年,尤 其是处在时间中游的2008年,是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北京奥运会为我 国体育事业再创辉煌提供了良好契机,从元分析的年度分组中可以清晰看出, 2008年的文献数量达到峰值,并在2008年之后形成“真空效应”,在2011年后有所 回弹。其次,研究机构和作者所在省份均与乒乓球运动发展强弱相关。在研究机 构和作者分组的元分析中,专业性体育院校中以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的关于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与传播 的研究较为集中,其所属的北京、湖北、上海、辽宁、广东等几个省份也是乒乓球运动综合实力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个省份。再次,博士阶段论文涉及文化较少。
在对硕博论文的元分析中,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硕博论文共435篇,其中与文化 与价值直接相关的硕博论文共10篇,其中,硕士阶段9篇,博士阶段一篇,可见 在博士阶段对于乒乓球运动文化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这种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界 对于文化的界定莫衷一是,而相关乒乓球运动文化界定的论文则更是少之又少, 有很多硕士、博士为了避嫌而绕开文化避而不谈。在进行文本分析之后可以看出, 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研究中,关乎乒乓球运动的文化及价值研究倾向主 要在项目文化的内涵、分支文化和文化的价值上。而关乎文化发展及传播研究倾 向则主要是通过以文化为载体而进行的例如初级萌芽形态发展、运动技术文化发 展、规则文化发展、综合性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上,其中也不乏单纯的运动技术要 点以及技战术的权重统计学研究。可以看出的不足是,目前我国乒乓球运动文化 发展与传播的论述关于乒乓球运动文化内涵、文化价值的研究中,之于现代生活 的乒乓球运动文化研究过于陈旧和呆板,没有体现出乒乓球运动文化与现代文化 的结合,如传统乒乓球文化在青少年一代上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在国球情节 的影响逐渐变弱的情况下所遗留的国球文化内涵等;关于乒乓球运动分支文化的 研究不够系统,过于零散的研究使乒乓球运动分支文化的研究各执一词,没有层 次性。文化的分类有很多种,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三分法和物质 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文文化的四分法等,针对乒乓球运动文化研究的 层次性的混乱,导致了分之文化研究的杂乱无章;而关于乒乓球运动文化价值的 研究脉络主要是在乒乓球运动文化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上,对教育所遵循的生 存、发展、享受三个不同时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在对中国乒乓球运 动的价值追问上,过多地注重于对外在技能价值的追求,对人本位的教育价值关 注度还有所缺失。关于乒乓球运动技术及技术文化的研究中以数学逻辑思维为基 础的数理统计研究在近几年有减少的趋势,而乒乓球运动的文化内涵、文化发展 路径等文化学分析的论文有逐步增多的趋势,自然科学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社 会科学则是把握方向,只有动力足、方向对才能推动事物的真正发展,乒乓球运 动文化的发展亦是如此。
作者:荆雯 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