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研究采用SCL-90对吉林省某高职院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以求掌握学生 心理发展状况,探析其主要心理困惑,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提升学生心 理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说明:大学新生中以人际关系不和谐为原因引发的心理问 题居多,排列依次是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民族 这两个因素上差异并不显著,家庭来源因素上呈差异显著。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SCL-90;
大学生 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地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提 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引导新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在新生入 学三周后开展心理普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心理普查测试的结 果分析,构建以“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某高职院校新生参与测试共计2023人,回收有效问卷2012份。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目前SCL-90是国内外 常用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一共由10个因子组成,涉及到多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包含了较广泛的心理疾病症状学内容,诸如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 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等,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和变 化,是当前高校新生心理普查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自评量表。
(三)统计方法 数据回收录入后,统计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 (一)总体情况 在2012人中,测查结果表明,表现为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有122人,占测验总学生数的6.02%;
表现为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有121人,占测验总学生数的 6.01%;
表现为重度症状的学生有27人,占测验总学生数的1.34%。按照全国常 模结果比较可知,SCL-90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 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一般规定,9 个因子中的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分为阳性,表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二)分布情况 从总体数据来看,所测学生中,达到中等症状水平以上的学生有148人, 其中,男生47人,女生101人。以下是所测学生在SCL-90各项阳性因子上达到中 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分布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百分比显示,人际敏感这一因 子在所有因子分中占有比例最高,说明大学新生中以人际关系不和谐为原因引发 的心理问题居多,排列依次是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等这几个因素也是心理问题 的重要表现因素,这与这批新生(90后)的成长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 关系。
(三)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将学生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大学生代表团体测试结果相比较,详细情 况。
(四)差异比较从表 4中可以看出,学生男女之间、民族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但 是,心理健康水平在家庭来源这一因素上,表现为差异显著(t=14.964,p0.05), 即城市和农村的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村来的 学生SCL-90的测试结果分数要相对较高一些,说明心理问题症状呈现越多,即 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比来自城市的学生会更多地出现心理问题症状,比如:自卑、 抑郁等心理问题。
(五)3分以上常见的十大症状 测试学生中选择“症状中等及以上”最多的10个症状:
三、讨论与分析 (一)测试整体情况从统计结果的整体状况来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大部分学生有良好 的适应环境、自我调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但是仍有13.4%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 面可能存在着或轻或重的问题,对于这13.4%有或轻或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 心理部门将主动与其联系作进一步心理评估,进行约谈、追踪后根据具体情况开 展心理咨询或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与往年的测试结果相比,这批新生心理健康水 平明显优于上一级学生。这与这批新生自身成长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这批学生大 多是“90后”,个性张扬,他们对于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有着较开放的思 想,但是心理年龄发展较为缓慢,处于生理年龄超前、心理年龄滞后的状态,处 事欠缺成熟,人际交往方面还有待提高;
面对困难和挫折,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抗 挫折能力及应变能力。
(二)SCL-90各项因子分析 从测量的SCL-90的各项因子分析来看,新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 题状况,比如: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焦虑、偏执和抑郁等症状。对于大 学新生来说,入大学后,他们就面临着要适应陌生校园的问题,一系列的环境的 变化、教学模式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等等,这所有的一切, 都使新生感到生疏和茫然,一时难以适应,不知所措。究其原因,这与“90后” 这些学生的成长经历有关,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在溺爱的家庭教育中长大, 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极为注重自我,刻意标新立异,普遍对他人不信任,这样 很容易产生人际敏感、敌对、强迫、焦虑、偏执的种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出成长环境、中学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所以,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 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 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势在必行。
(三)构建以“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大学 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工作及主动心理干预的工作机制,对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升 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学生心理困惑与冲突、排除心理疾病与障碍、减少因 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具有显著的效果。要构建以“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 康教育模式,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内容:1.学生约访。测查结果反馈回个人,使学 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人格特点。对中重度类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和心理辅导。
2.主动干预。根据普查结果和面谈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回访追踪,必 要时与院系辅导员沟通,使他们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地关注少数学生, 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3.积极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心理健康课程或专题讲座;
进行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
开展多种形式――电话、作业、 网络咨询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以预防危机事件的出现。4.多渠道 宣传。利用宣传板、网站向学生普及心理知识,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对具有 共性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性的教育与宣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保证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的“五级网络――学院、心理部门、系部、班级、寝室”实行有效监 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深入学生内部,使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深入到每个班级,关注到每个学生。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以新生心理普查SCL-90测查结果为依据, 才能确切地掌握新生心理状态发展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 此,构建以“心理普查”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必然趋势。在日常心理课堂教学授课的宣传教育及定时定点加以辅导的基础上,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促进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于丹丹 赵海楠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