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形势与政策的毕业论文
形势与政策的毕业论文 形势与政策的毕业论文篇一 《探讨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新布局》 摘要:党的之后,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 交领域有许多亮点,这表明着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向世界传达中国外交的一 种新理念,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外交的新布局。本文从这两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理 解。关键词:中国梦 合作共赢 新型大国关系 全方位 宽领域 多形式 一、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 有鲜明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 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中国梦”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 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想,但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中国梦” 的世界含义、“中国梦”作为中国外交新理念的特色越来越凸显。正如主席明确告 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那样:“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 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作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品牌。“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格外引 人关注。简而言之,中国梦”与“世界梦”是互为前提、互为依托、互为机遇的关 系。一方面,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和平发展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另一方面,“中 国梦”同样给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机遇。
中国梦的提出和发展,有力地促进着中国外交理论及实践的发展。中 国梦是非政治性话语,体现了我们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中国梦是党的 执政理念新境界,也是党指导发展对外关系的新要求:它拓展了外交的目标,深化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贡献的宗旨,完善了外交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外交理论。成为中国外交新理念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1.2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
党的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 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 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
我认为,在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 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2的和谐发展,既 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 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30多年来,中国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全方位推进对外友好合作,中 国同世界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同世界的利益交融也在日益加深。中国的和平 发展,得益于和平发展这一时代主旋律,又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日益繁荣做出了 重要贡献。可以预见,在以后的日子里,中国还会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 与世界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以促进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1.3新型大国关系。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是国际局势的导向性因素,也是国际格局的 重要塑造性因素。尤其是最近两年来,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国际社会关 注的焦点。
2012年2月,访美期间,就如何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进一步提出要构 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倡议。2013年6月,主席在美国加利 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双方同意共同努力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可见,在 很短的时间里,新型大国关系从理念变成了推动现实的巨大力量。
在我看来, 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 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 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 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 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相信在中国的倡导和推动下, 新型大国关系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维持国际关系的重要纽带。
二、中国外交的新布局 新的历史起点呼唤新的外交布局,新的外交布局必然呈现新的阶段性 特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全方位。
领导人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一国外交的宏观布局。最近一段时间,主 席的出访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全方位布局特色。主席的首访“路线图”跨越 亚洲、欧洲、非洲三个大陆,涵盖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多重因素、 多个领域,这反映了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我的具体分析如下:
俄罗斯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大国,又是中国最大的邻国,非 洲是发展中国家最典型的代表,金砖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多边外交的机制。中国领 导人外交活动的每一个“点”都是有考究、有思量的,这些点串起来,就是中国外 交的恢宏布局。
中国外交的全方位布局兼顾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兼顾了周边国 家、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兼顾了双边合作与多边舞台,也兼顾了公共外 交与热点问题。有利于为中国在世界上营造更为有力的国际地位,争取到更为良 好的发展环境。
2.2宽领域。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各个 领域。首脑外交既谈政治,也谈经济,既推动经贸合作,也推动人文交流,同样 也会探讨人类共同挑战的应对之方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
例如,主席第一次出访是到俄罗斯。在俄罗斯,双方共签订32项合作 文件,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仅能源领域的合作就涵盖油气、核 能、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行业,贯通上下游备领域产业。双方还就两国地 方合作形成重要共识,开辟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领域。和普京总统共同出席俄罗 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双方商定明后年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大幅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可见,中俄外交不再仅限于政治和军事方面,其他如经济、文化、科教 方面的交流也在稳步推进中。这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2.3多形式。
多形式、甚至不拘泥于形式的外交活动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新一 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外交事务成竹在胸、驾轻就熟,仅仅几个月时间,就通过多种 外交形式,谱写了外交的开篇之作。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特使外交在中国外交中承担重要使命。比如 刘延东同志作为中国领导人的特别代表于今年2月赴韩国,出席了韩国新任总统 朴槿惠就职仪式。今年5月,中国接待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在朝核问题 山重水复的时刻,给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带来了新的转机。
其次,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领导人正积极参与到‘庄园外交“这一新 形式的外交活动中去。6月7日至8日,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 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 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 共识,取得了重要积极成果。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外交新理念和新布局的一点看法,相信在新一届中 央领导集体的指引下,中国外交必将迎来大好局面,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和平发 展谋求福祉。
形势与政策的毕业论文篇二 《浅析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及大国关系》 摘要: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 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 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 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 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 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关键字:大国关系 国际形势 全球化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 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 面。“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 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 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 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 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 下降。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G8会议向“G8+5”会议的演变。很多全球政治、经 贸和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在G8体制中得到解决,而必须邀请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 决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议题、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出现尖锐化和长 期化的趋势 美国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对立以及在安全上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中很 大一部分是冷战时期美苏矛盾的延续。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更是根深蒂固, 是植根于文明、信仰和价值观的冲突。现在出现的新趋势就是俄罗斯与伊斯兰极 端势力有可能结合,某种程度上形成对抗美国的合力。如果这一结合出现,必然 导致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国际环境将更加恶劣。
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内部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表现出逆向演变 的趋势 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有两大支柱,即强大国力和联盟体系。美国联盟 体系中欧洲是最重要的部分,北约一体化组织是最主要的机制。冷战结束后,由 于外部共同对手苏联的解体,欧洲对美安全合作的愿望下降,在主要的威胁认知 上与美国的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被布什称为“老欧洲” 的矛盾更加尖锐。另外,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欧盟成为欧洲政治、经济、外 交和安全的主导力量,对美独立性增强。欧盟正面临着东扩后的内部协调和其他 复杂问题,欧洲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事务解决和加强欧盟内部团结上,而不愿意过多地承担北约责任,受美国调遣。另外,美欧经贸矛盾有激化的趋势,欧 元的崛起势必冲击美国霸权的基石——美元霸权,影响美国利益。
总体上看来,国际格局正经历“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 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 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 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 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 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 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 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续着先较量,后合作的传 统,但奥巴马却改变了这一惯例,自上台之后就不断向北京释出善意,强调中美 合作的必要,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出现了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
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把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确立为 白宫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华政策呈现出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中国最 惠国待遇问题上,克林顿坚持与中国的人权状况挂勾,人权问题成为当时困扰中 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1994年,克林顿签署美国对外关系授权法,公然声称要提高台湾的国 际地位。1995年,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访问美国,触及中方底线。中美关系因 台湾问题的冲击出现严重倒退。
从1996年开始,白宫逐渐调整对华政策。时年5月,克林顿宣布无条 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进而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和北京达成协议,中美关系触底 反弹。
1998年,连任之后的克林顿延续对华接触政策,并对中国进行了长达9 天的访问,中美关系进入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白宫一度把中国定位成地区安全的威胁和战略 竞争对手,对华政策再趋强硬。时年4月,他宣称将竭尽所能协助台湾自卫,并 扩大对台军售。而当月发生在南海的撞机事件,更使中美关系再度降至冰点。
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白宫的对华政策。小布什意识到,在全球范围 内打击恐怖主义少不了中国的合作。2002年,中美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小布什明确宣布不支持台独。2005年,白宫把北京明确定位成利益相关者,期待中国在国 际事务中扮演更积极角色,中美关系再度回暖。
相比之下,奥巴马上台后的对华政策有着完全不同的参考背景,金融 危机的阴霾和中国的迅速崛起,令白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
于是,上任不到一年,这位立志变革的美国总统在气後变化,清洁能 源,中美贸易,国际金融秩序,以及地区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寻求与北京对话, 并不断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从上海到北京,不论是与青年学生的互动,还是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 奥巴马的首次中国之旅尽显平和与谨慎。除了在经贸和人权等问题上不愿多作让 步之外,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展现出别样柔情,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发 展态势。展望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下述几个重要方面将会逐渐有较好的提 升和发展:
一、美中两国战略经济对话将继续保持下去,而且会更有绩效,更有 实质性的提升,而不存在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可能被奥巴马政府中止的可能性问题。
二、美中战略(政治)对话,也将会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向前发展, 对话的层级将会仿效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提升到国务卿级别。
三、美中战略军事对话,也将提上日程。可以预料在加强和提高美中 军事交流程度和层级的基础上,势将逐渐过渡到美中国防部副部长级定期对话, 并顺势最终实现美中战略军事对话的部长级层次。
四、奥巴马政府会如奥巴马本人所说的乐见一个强大和平的中国的崛 起。虽然奥巴马也曾说过中国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是竞争者,但是奥巴马 本人及其政府的对华认知和对华政策,势将因上述三大关系的改善及改进,必将 会演变成:中国既不是盟国,也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是可靠的可信任的合作伙 伴。为此,奥巴马政府将会希望、要求、请求中国同美国一道承担更多的世界大 国责任,发挥更大的全球大国作用。
五、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是美中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
奥巴马政府将会在布什政府的台湾政策基础上,回归克林顿政府的“三不政 策”(一、不支持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二、不支持台湾独立,三、不支持台湾加 入需要会员国身份的国际组织)。而且也自然会把对台关系纳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框架内,逐渐减少对台武器供应,并尽力促进两岸和平解决分歧,乐见两岸和 平发展。这一点既是由中国的对美政策、美国国内和国际形势所决定的,也是由 中国国民党马英九执政排除台独后,两岸已经进入良好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所 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 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也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实力地位的显 著上升。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 元。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 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 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第二,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 上升。军事上,20多年来中国海军、陆军、空军等的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 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 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 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发展模式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世界各地 “中国热”持续升温。正确认识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就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胡 锦涛同志在第11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的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 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的深刻内涵和重要 意义,既要正视我国全球性影响日益扩大的现实,同时又要坚持我国是发展中国 家这一基本定位,要坚持承担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 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同各大国的关系总 体稳定。一批发展中大国加快崛起,推动世界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多极化的方向 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我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改革进程 中处于相对主动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建设性作用。在准确把握 机遇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挑战。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一面仍很突出,不确定、 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冲 击不容忽视。不少国家对我国快速发展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我国将长期面临外部 各种牵制,将不时受到“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