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流程管理运用于急诊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急诊脑出血患者44例进行研究,按照入院先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用护理风险流程管理的模式,对比护理满意度和患者在参与急救中各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急救中各时间段的情况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流程管理运用于急诊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急诊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风险流程管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837(2018)06-0027-01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护理风险流程管理运用于急诊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中的效果。采用的方法如下:随机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急诊脑出血患者44例进行研究,具体情况见入校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急诊脑出血患者44例进行研究,按照入院先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纳入标准:急诊脑出血的情况、接受MRI和CT检查之后确诊为脑出血患者[1];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字;排除标准:硬膜外的血肿患者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患者[2]。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52至70岁,平均年龄(63.25±7.5)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年龄50至70岁,平均年龄(61.25±7.2)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无差异(P>0.05),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有:参照急救流程开展工作,并及时为掌握患者的情况,同时积极收集患者的信息等;观察组采用的护理风险流程管理方式,具体如下:第一,控制风险环节和形成的诱因,能够针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第二,优化接诊的流程,能够使得确诊时间缩短,即大约在一分钟中完成;第三,掌握患者的意识情况、呼吸情况以及意识情况,积极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第四,针对突发状况需要采用应急方案,并及时和家属联系。
1.3评价指标
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总分为一百分,其中八十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六十九至七十九分为满意,低于六十九为不满意,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率加满意率;结合患者在急救中的情况统计急救中各时间情况。
1.4统计学统计
研究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运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百分号(%),用X2表示,将P<0.05视为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5.45%,对照组是54.5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2.2对比两组患者急救中各时间段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1.67±3.2)min,接诊时间为(16.67±3.4)min,确诊为(22.60±4.8)min;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8.87±3.6)min,接诊时间为(18.27±5.4)min,确诊为(26.80±5.3)min,观察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发生急诊脑出血的情况非常紧急,而且患者在接受治疗中会出现许多风险因素[3],为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开展良好的护理方案,其中采用护理风险流程管理的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4]。在本文中,随机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急诊脑出血患者44例进行研究,分析护理风险流程管理运用于急诊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中的效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急救中各时间段的情况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护理风险流程管理运用于急诊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运周,高冉,高岱佺,刘刚.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天病死率的预测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06):564-566.
[2]武英,张雪梅,韩丽丽.急诊脑出血患者24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33):17-18.
[3]张群.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在急诊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0):56-57.
[4]郑瑞申,刘翠霞,李红,郭庆飞.两种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急诊脑出血患者血肿病情的关系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6):2238-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