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研究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研究论文 1关于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 在讨论中,不少观点的争论实际上都可上溯到这个层面上来,它涉及到为 什么要制定标准?以什么制定标准?所制定标准需要体现的核心思想或观念是 什么?这些问题实际上关系到标准研制的基础,也是需要在研制过程中不断深入 研讨以形成共识的。1.1应首先以时代性要求作为标准研制的依据 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当然应该从 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出发,反映出数学课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变化和应达到 的目标,诚为G.豪森在《数学课程发展》一书中所指出的:应该将数学课程发展 放在历史的,以及更普遍的社今的、教育的背景中去加以考察。"从这一角度出 发,至少如以下几个方面是应该考虑的:
(1)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如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对教育及数 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变化(如技术性特征的凸现、应用环境的拓展、以 数学理性精神及数学语言、思想、方法为核心的数学文化与人的生存更紧密的联 系等);
(3)数学教育观的新发展(如数学教育功能、价值的变化;
对数学教育过程、 本质的新认识等);
(4)数学教育改革的国际、国内时代背景(如怎样适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总要求以及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势等)。
应该说,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已敏锐地关注着上述时代 发展要求所赋予的数学教育新的时代特征。如在ICME-8上,我国学者提出了"中 国数学教育的范式革命",引起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关注。之后,文[2]进一步从数 学教育价值观、认识论观、数学观3个维度组成的框架来描述这种观念的变革。
文[3]从"数学素质教育的建设是一项深刻的教育思想改革"的角度对上述观点予 以支持。20世纪末连续两年・。在上海举行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不仅对20 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的成就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国际比较,还对改革的目标和未来10年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作了展望,作为参与者,深感数学教育的新观念、新思 维已成为问题研讨的基础;
而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师数学教育年会上,主题报告 《数学教育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鲜明反映出在知识经济理念之下对数 学及数学教育的新认识。这里还要提及的是以青年学者为主体的"21世纪中国数 学教育展望课题组"围绕"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长达6年的实验研究,专 家鉴定意见指出:该课题"在数学教育观和数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 和原则、理论依据方面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新思路"。其主旨报告从重新认识 数学、重新认识学生、重新估价我国数学教育现状、把握国际数学教育新方向等 方面论述了其研究在未来义务教育中"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思想和实践体系"。
上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活动集中地反映出这样一种共识,即:应该以 一种基于时代发展要求之下的全新的理念来推进数学教育改革,而这也就成了标 准研制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
1.2关于《设想》所提出的改革的基本理念 它主要涉及到如下层面:(l)数学观,从数学是模式与秩序的科学,是普遍 适用的。技术,是一种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等方面去反映对数学发展的新认识。
(2)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从中体现出数学教育与国民素质、人的 理性思维、自我情感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关系,体现出平等教育、终身教育 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3)围绕"学习的建构",从数学学习的本质、方式、教师 作用等方面形成一种新的学习认识论观念。(4)基于以上观念变化,提出新的教 育评价观,即建立一种注重过程的、动态的、多样化的数学教学评价机制。
应该说,上述理念基本反映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共识,反映了未来发展的 时代要求,为前期研制奠定了必要的思想认识基础。随着研制进程的推进和讨论 的深入,研制者对上述理念也作了一些调整和补充,我们不难从文[5]及《义务 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发现一些变化。
1.3关于标准研制的核心思想 文[6]认为"一个好的数学课程标准还应其有明确的指导思担",它应该有一 个核心的思想予以表述,它"事实上构成了新的改革运动的主要特征,或者说, 是次之改革运动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赞同这样的成点,只是认为这种核心理 念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本身也是研制的一个成果),它 需要对诸多层面的理念予以梳理、贯通、整合及提炼,需要以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基础,它也不仅仅是一种理性思考的产物,更应该能通过课程载体落在实 处。
综合研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种种观点,比较趋于共识的是:新课程标准应 注重在素质教育的目标下实现"人的发展",有鉴于此,就必须实现如下转变,即:
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
从强调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 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从数学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数学 活动中的建构性学习;
从仅于数学内部学数学转变到更多地联系数学外部(社会、 生活、其它学科等)学数学;
从追求特定时限学习目标的实现转变到着眼于学生 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养成。
2课程标准研制需要注意的几个策略 由于"标准"的研制在我国尚属首次,加之涉及面广,需解决的问题多,且 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研制实验过程,可以说是一项数学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为有 效地实施这项工程,应该注意方法、策略问题。笔者曾在1999年10月份召开的北 京会议上就此问题发表过意见,现在本文着重就几个问题再谈点个人意见。
2.1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建国以来,我国数学教育经过若干历史 发展阶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厚重的历史底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数学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应 该充分肯定的。但也应该看到,基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数学教育也出现了许多 值得认真研究、加以解决的问题。而如果从前述时代发展的要求看,数学教育在 某些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更应该加快改革进程。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分析,决 定了"标准"研制的基本态度应是扬弃加变革,即采取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 义态度对数学教育的过去和现状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正视问 题,更要以改革的姿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应该说,研制者所采取的态度是 严肃而科学的,除了注意历史总结,现状剖析和未来需求设计这三者的贯通外, 其着力点放在了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上,这也表现了"标准"是一个适应未来的向前 看的标准目前有人对标准研制是否充分肯定了我国数学教育的成绩以及目前改 革步伐是否迈得过大所表现的忧虑是没有必要的。
另一个需要处理好的是坚持自我特色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数学教育研 究历来具有国际协作的传统,而数字化社会的到来,使"地球村"更加成为现实,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使得各国的数学教育更加走向开放和交流。值此世纪之交, 各国数学教育研究异常活跃,反思过去、调整现在、思考未来已成为共同的主题。
数学教育在这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也呈现出更多带普遍规律性的特征,这无疑为我 们提供了进行国际研究的大好时机。中国作为世界上学习数学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研究应该更多地融入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潮流,一方面吸取别国之长;
另一 方面也为国际教育界提供自己的经验。正是从局这双向目的出发,在标准研制中, 加强国际比较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研制组除了进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最新 进展"的专题研究外,还广泛收集了各国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国别研 究和其它方面的专题研究。事实证明,这种比较研究对于认清自己国的长处和不 足,把握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深入下去。
在研讨中,还涉及到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问题。比如,关于计算 机(器)的普遍使用能否实现,某些现代内容(如概率统计)的增加是否会造成地区 间新的水平差异,在义务教育阶段,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否能落到实处,师资水平 能否保证标准的实现,等等。笔者认为,在标准研制中,注意我国国情和现实可 能性固然重要,但这种现实可能性一定是放在21世纪发展的背景下加以考虑的, 一定是以时代需要为前提的。所谓目标既定,行动使然,课程标准应该在这个意 义上体现它的先导性。
2.2吸纳各方力量参与,增强研制工作的开放性 应该说研制工作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一点。除就《设想》在全国普遍征求 意见外,还先后召开了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北地区的座谈会,并通过多 种形式,分别听取了数学家、数学教育家、高师研究者、教研员、一线中小学教 师及其他各方人士的意见,并调动国内、境外有关学者的力量,进行了5个方面 专题的调研,研制工作及有关会议也考虑到了地区性和各个层面的代表性。考虑 到标准研制及具体实施、实验还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更需要各方参与、通 力合作才能收到实效,因此在研制的开放性上还需加强。应鼓励针对研制及实验 有关各层面课题的立项研究,更提倡多方联合对重点问题进行攻关研究。
2.3提倡学术论争,增强研制过程的活力 围绕着标准研制,一段时间以来,在各种期刊上出现了不少文章,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其中多有观点碰撞。事实上,数学教育研究的多元化格局已是当 前发展的趋势,更何况我们是在做过去从未做过的事,如果众口一词,循之一径 那才是不正常的事。学术论争必然带来学术繁荣。笔者参加的几次会议,尽管时时感到"火药味",但同时更感到言者的坦诚和成就这一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因标 准研制所引发的学术论争是一件大好事,它必然为这一工作灌注强劲的动力。
3关于课程标准的设计 3.l标准水平的定位 此问题曾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引发出应是高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争论),这里 要解决好4个方面的问题:(1)要以反映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即普及 性、基础性、发展性)为定位的依据;
(2)从上述依据出发,标准应首先是对全体 学生的基本标准,但正如它是致力于"人的发展"的标准,所以这一标准又不应理 解为基于当前现状的低标准,而是着眼于21世纪发展要求的高标准;
(3)标准在 确立规范性要求的同时,应体现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能为标准的实施(教材编 制、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手段及地区实际情况差异)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4)3 学段(9年级)之间的水平划分也应体现科学性和学段水平之间的递进发展关系, 即通过阶段性与发展性的有机结合,来刻画标准的完整水平定位,而这些又是需 要一定的研究来予以确定的。
3.2标准的内容与结构 《设想》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反映出如下特 点:(1)以基本理念阐释标准制定的时代背景与指导思想;
(2)将目标体系分为发 展性领域与知识性领域,"虚"实结合、内容与活动结合、知识与素养(能力、态 度等)结合、认知与情感结合,通过两个领域的交融、互动,来实现课程的总目 标;
(3)进一步对实施课程目标从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提出了思路,按 此思路可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性意见。这样。目标 体系、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就形成了一个相互贯通,有机结合的体系, 应该说这是值得肯定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这之中,目标体系的设计特别是知识领域内容的设计是重点,也曾引发出 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关于平面几何的改革,关于小学是否引入方程,关于计算 机(器)的进入?关于四则运算的要求以及一些具体内容的增、舍等等。此外,关 于如何看待数学能力;
如何贯穿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关于 "证明"限制的程度怎样才合适;
在3部分内容(数与式、空间与图形、概率统计) 之外如何反映数学的联系(内部及外部联系);
发展性目标对知识性目标的导向如 何落在实处;
如何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与呈现之间的关系等也是引起关注的问题。
3.3对案例的重视 课程标准研制应该把典型案例的设计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一个好的案例 应该体现如下功能:(1)示范性,即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示例。(2)过程性,通过 案例反映出动态活动特征。比如,通过"问题情境一一模型一一解决与拓展"的过 程展示、呈现一种基本模式。(3)综合性,通过案例,浓缩与融合课程要求的诸 要素,以期对课程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作整体反映。(4)可实现性,即能行 性,以案例为载体,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把课程标准落在实处。无独有偶, 在1999年底上海举行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讨论"数学教师培训课程计划"时, 大家极力主张"案例+反思"应作为教师培训的基本方式。而王长沛先生所提供的 几个案例录相曾在多个场合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评。我们应该将这一工作视为一 项基础性的工作,围绕课程标准的研制,广泛收集、整理、设计各种层次的丰富 多彩的案例就显得很有必要。
摘要:探讨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指导思想及策略,并对课程标准的 内容及设计中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