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实施新课程 注入新理念
实施新课程 注入新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 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 扬民族音乐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 任务和新要求。当前,新一轮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在探索中,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 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本人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当前 音乐教学现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注 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它以突出音乐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 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运用全新的评价机制,根 据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尝试,陈述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教育观念 教育方法以审美为核心 师生互动 以人为本 评价 机制 21世纪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什么?这是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关注的 一个热点问题,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试行稿)的正式出台,以及与之相关的,由人民 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教材(实验课本)的相继问世,这个问题得到了 全面而深刻的解答。那么我们音乐教师该如何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 呢?本人根据一个学期的实施经验得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应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审美为核心。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 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美水平,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 重要标志。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 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
这种“动”一是指身体的运动,二是指思维的启动。传统的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 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技巧的培养。一般教师满足的仅是唱歌教学的标 准化、模式化,要求学生整齐统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学生经常都是一 味机械地模仿,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善于自己独立去理解、去想象,学生的思 维从根本上就得不到开发,能力就得不到发展,教师就看不到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潜在的本能,造成学生智力资源和创造资源的极大浪费。
转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应勇于打破以往的一些常规,把学生 从根本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用 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加上视觉、触觉上的活动去把握,去创造。
教学中,力求以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 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 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情智互补的作用。如《小宝宝睡着了》一课,我抓住作品的音乐美,视像美特征, 紧扣音乐主题展开教学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情 感的体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宁静、祥和而又充满童趣 的画面,再赋以教师优美的语言,一个缀满蓝色星星的摇篮挂在倒垂的柳枝上, 可爱的小宝宝躺在摇篮里微笑着进入梦乡,蓝色的夜空------师生无不为这美妙的 音乐展开遐想,无不为这音乐而抒情,无不为这动人的美而留连忘返,无不为这 诗一般的境界而感染,由此,再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让歌曲升华和再创造。
二、从兴趣入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 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 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失” 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探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积极主 动的参与中获取知识,技能技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 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 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 音乐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 文化的广阔天地。
如:在学习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中,首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 的声音,让他们注意到身边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音乐。然后再让他们进行 模仿,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歌曲《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活泼、跳跃、富有儿 童情趣的歌曲。教学中以游戏为主,让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妈妈,另一部分学生扮 演小青蛙,其余的当观众看游戏,之后请他们说说小青蛙找妈妈时的心情变化, 学生不难说出,由此他们自然地体会出了歌曲的演唱情感。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 生硬的教学说教好多了。最重要的是体现了新课程的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的理念。三、 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不久前,《中国教育报》刊载了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 一道问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 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 赫然写着:“变成了水!”对此,我们不免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叫教育?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有 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 听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惟师是从,惟书是从,只 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 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 的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不仅仅是一 个单纯的教学问题,而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 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当成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 界,才能改变那种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具体体 验的单向方式,才有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勇敢地说“不”——不同意老师的理解, 不同意课本的解释,这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才是学生真正的理解,这才可能实 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 进想象力的发展过程。
四、通过游戏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孩子们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均比平时活 跃。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音乐游戏 与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活跃的思维环境,对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其他各 种能力很有益处。如:在一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四部分《音乐探宝》学习中, 让学生想象正在奔驰的火车的声音,启发学生用体态、律动、拍手跺脚或打击乐 器模拟奔驰的火车的节奏,想象这列火车由远方开来,引导学生用节奏及力度对 比,来体现这一想象中的情节。然后,教师点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各种感觉器 官的活动,充分运用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来体现火车途径各站的情况。经过处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让学 生在游戏中扮演司机、列车员、乘客等各种角色,使游戏更为形象,富有真实感。
最后放手让学生试着把这列“火车”自由地开出教室,让孩子们心理得到满足,达 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情感也充分表达出来了,为学生在“玩”中认识、 体验、创造音乐,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了我们 新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
五、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
“音乐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 首先培养人。”多年以来,音乐教学中 开了或以考唱歌为中心的评价制度,评价一个学生音乐成绩的好坏,看他唱歌是 否走调、节奏是否稳,卷面知识是否得高分。现阶段的评价机制中,虽然又增加 了表演、乐器的演奏等几项内容,但从根本上还是学生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迫使学生一切依照标准答案而不发挥创造力,在评价时,忽略学生 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在考核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还增加了一 项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的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参与成绩平定。在课上,老师指导 学生怎样根据自己的特点,拿出最精彩的节目参加汇报演出,课后大家分头准 备: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有的请爸爸妈妈帮忙------汇报开始了,老师当观 众,有多名学生主持。节目很精彩,有的是课内教的,有的是课外学的,还有的 是自己编的,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渗透了新理念。
总之,只要教师注重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 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 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 那么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将会边的非常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