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今年教师节期间,一批长期扎根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小 学优秀教师受到了教育部的表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无数像他们一样优秀 的教师,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支撑着中国的农村教育,为了使农村的孩子们也能 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着。农村教育决定着农村孩子的未来,也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而农村中小学教 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农村教育的关键。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抓住了农村教 育工作的“牛鼻子”。日前,记者就如何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采访了教育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卫红。
意义重大 李卫红介绍说,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把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确 立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和农村教育在教育工 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农村教育工作的三大目标和五项重大举措,其 中一条就是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温家宝 总理在讲话中也强调,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的四项重点任务之一。他明确指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为今后农村中 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 定》,人事部、教育部印发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配套文件《关于深化中小学 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问题尚存 李卫红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在已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还 存在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按国家编制标准测算总体超编,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
二是“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尚未完全落实,尤其是县教育行 政部门统筹管理中小学教师的职能仍需进一步理顺;
三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考核制度尚不完善,用人机制不活,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
四是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机会少,其知识更新与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 要求不相适应等。
举措出台 同城市相比,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更多的困难和不利因素。
李卫红介绍,针对以上问题,教育部提出了一手抓人事制度改革,一手抓培训提 高的工作原则,并且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快推进。当前 的主要举措是:
一是要尽快建立健全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进能出、富有活 力的教师管理制度。各地要继续抓紧做好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工作,加快进 度。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注意向农村和 边远地区倾斜,保证这些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防止“一刀切”。要严把教师 队伍“入口关”;
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
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 任制。
二是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 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 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要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 动。各地要认真落实促进和引导教师交流的政策,如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 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政策;
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 服务期制度;
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 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为乡村 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职务创造条件。要重点组织好三个层次的教师交流工作, 一是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县内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 村中小学任教;
二是地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 定期交流制度,促进区域内教师的流动和学习;
三是在教育对口支援计划中增加 选派东部地区教师到西部地区任教、西部地区教师到东部地区接受培训的数量。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构建农村教师终身 教育体系,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 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事关农村教育发展全局、事关每个教师切身 利益的大事。对此,李卫红强调说,各地务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 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紧紧抓住贯彻全国农村教育工作 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把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摆上更为重要的工作日程,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工作组织好、落实好. 把人的事解决好 2001年深秋,笔者在海南岛国家级贫困县白沙县采访农村教师时,听那位 黎族教育局长叹“苦经”,其中就有教师编制这一“苦”:“新的编制规定农村小学 的生师比是1∶23,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这很难办到。”他举当地一个乡的例子 说,黎族百姓都分散居住在大山里,全乡一年出生20来人,不够一个班,但乡里 几所小学相距都很远。学生从最偏远的黎村到乡中心校读书,要翻几座山,几十 次趟过河流。“如果再撤点并校,很多黎、苗家小孩子就上不了学了。”回到海口 和省教育厅一位女副厅长谈起这个话题,她也面带忧色。
这样的情况在海南全省以至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并不是个别的。但是从今 年9月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这些地方的教育行政干部舒展了紧锁的 眉头。因为会议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到在 制定学校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 要保证这些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
各省(区、市)应声而动,在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 斜。福建省为农村分散办学点专项增加了8200名教职工编制。湖南省考虑农村、 库区和湖区人口居住分散、学校布点多的实际,按新定教职工编制总量3%增加 了附加编制。
另一个老大难问题——引导教师向农村流动,也随着政策的导向而曙光初 现。《决定》提出,要“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 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山西河曲县采取教 师上山轮岗支教,师专学生顶岗实习,将当年师范院校毕业生全部分配到山区任 教等办法,解决了贫困山区教师不足的矛盾。湖北江陵县的一项“三不变两优先 一增加”政策,即户口不变、住房不变、工资关系不变,优先评奖表彰、优先晋 升职务,每月增加工资150元,使180余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一个个局部的悄然变化,揭示着我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正坚定不移地向 前推进。当然与此同时,这一深层次的变革也面临着重重考验。中小学人事制度 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又事关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在改革中必 然会遇到许多困难,产生许多矛盾。但是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教师的利益放在第 一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公道 正派办事,就能够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同和支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先。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做好人 的工作、解决好人的问题是第一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农村教育 工作的关键。我们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扎扎实实地做好核定编制、 合理设岗、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和校长聘任制、严格管理科学考 核、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等一系列工作,才能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的竞争机制 和制度保障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 让人民群众满意和信赖的教师队伍,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符德新) 【亮点】 山西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 山西省在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中采取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办法,稳步推 进。河曲县委、县政府针对城镇平川学校教师超编、贫困山区合格师资严重不足 的实际,采取教师上山轮岗支教,师专学生顶岗实习,将当年师范院校毕业生全 部分配到山区任教,择优录用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山区任教等办法,解决了贫困 山区教师不足的矛盾,270名代课教师全部辞退。他们在河曲县召开了全省中小 学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总结推广河曲的经验。晋中市紧紧围绕科教强 市的战略目标,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先后制定了10 个配套文件,60多条改革政策,全面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取得 突破性进展。山西省在晋中市召开了带有现场会性质的全省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 改革工作会议。晋中会议之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范围内铺开。
甘肃省:编制核定助队伍优化 在申报编制方案时,甘肃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县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 宜,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要通过核定编制工作,辞退代课教师、压缩非教学 人员、清退临时工勤人员,并注意引导教职工从城镇学校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学校 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在编制分配工作中,他们切实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把定编工作与全面实 施教师资格制度相结合,严把教师进口关。二是把定编工作与教师聘任制相结合, 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
三是把定编工作与优化教师队伍结 构相结合,精简非教学人员。四是把定编工作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鼓 励有条件的地方以乡镇为单位或几个行政村联片办小学;
五是把定编工作与保证 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相结合,保证教师工资的统一发放。
江苏省徐州市:抽掉椅子搞竞聘 徐州市的校长竞聘制改革,根据城乡学校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突破 口。县区学校从竞聘校长开始,所有管理人员“抽掉椅子,全体起立,重新洗牌, 竞争择优”。丰县下发文件,免掉全县460多个中小学校长;
市区学校则以中层干 部竞争上岗为切入点,不论学校的行政级别高低,中层干部管理权限一律下放到 学校,实行公开选聘,竞争上岗,同时,推行校长选聘制,副校长在群众推荐基 础上,实行竞聘,再由校长聘任。
在竞聘上岗中,邳州市有近千名普通教师报名参加竞争,其中153名年轻 教师脱颖而出,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原任250多名完小校长以上职务的人员在竞 争中落马;
丰县落聘校长126人、中层干部148人,105名中层干部和教师走上校 长岗位,162名教师走上中层干部岗位。睢宁县168名中小学校长、主任让贤或落 聘,178名年富力强的同志走马上任。
2002年全市2700多所中小学实行了校长竞聘制,占学校总数的90%以上。
4000多名学校中层干部和教师通过竞争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860多名正副职校 长在竞争中落聘。
湖北省:政策引导教师顺向流动 湖北省明确规定将教师是否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作为评聘职务和表彰奖励 的条件之一,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宜城市规定,城区学校的教师,凡是主动申 请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支教期为一年,每月增加补贴100元;
凡是本校落聘后经 组织安排支教的,支教期为三年,每月增加补贴50元。18所城区学校共有872人 报名,占城区教师总数的47.3%。江陵县制定了“三不变两优先一增加”的优惠政 策,即户口不变、住房不变、工资关系不变,优先评奖表彰、优先晋升职务,每 月增加工资150元,组织了181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9名。由于加强了政策导向,发挥编制的补充调节作用,湖北省教师顺向流动的机制基 本建立。截至9月30日,全省由城市支援农村的教师有2.1万名,强校支援弱校的 教师有1.4万名,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和薄弱学校的师资结构。
重庆市:资格制度严把入门关 在资格认证工作中,重庆市专门聘请了有关专家,认真研究、反复讨论修 改,制定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六个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试办法和操作性较强的测 试方案,发布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题库。针对如何把 握测试工作的各个环节分别召开了各级认定机构、专家审查委员会成员和被测试 人员的培训会;
在互联网上开启题库,各区县随机抽题,进行测试,保证了教育 教学能力测试严格、顺利、高效率地进行。2002年,在重庆市首次面向社会人员 认定教师资格工作中,共有申请人员9857人,经过政审、体检、教育学心理学考 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有6998人获得教师资格,合格率达到71%。2002年面向 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后,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500多名取得教师资格的社 会人员在教师岗位上聘用。
吉林省四平市:“一评三考”探新路 在建立起一个以全员聘任制为核心的学校用人机制同时,必须建立起一个 科学的考核体系,对教师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今年开始,四平市在全市 范围内实施了以“一评三考”为载体的考核新机制。“一评三考”的主要内容是:全 面评价教师的师德状况;
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行考试;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进 行考核;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师德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的思想政治 素质,着重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专业素质考试、教学过程考核和教学实 绩考核主要着眼于教师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适应实施 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创新的需要。
在师德评价中,他们采用“五评价”的方式来评价教师:教师评价教师、领 导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社会各界和行风监督员评价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