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谈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论
谈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标准 的融合论 谈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全文 如下:【摘要】:为了培养出企业满意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 能型人才,构建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文章调研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分析了岗位能力要求,并探讨了满足这职业能力的高职计算 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岗位 群 引言 全国108 高职院校中,设置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简称“计辅专 业”)的院校有84 所,江苏省有8 所院校开设“计辅专业”,每年都为社会培养了一 大批专业人才,但是在质量上还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麦肯锡公司2013 年 报告,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1/3 称很难找到高技能人才,61%的企业将此归因于 应届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就业训练,“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 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高等教育和市场 需求的不匹配造成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符合条件的 人才。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尴尬已经十分明显。构建适应先进制造业的新型 课程体系,是提高计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常州机电职业技 术学院(以下简称“该院”)计辅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双证”融通,对计辅专 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探讨。
1 目前计辅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84 所高职院校计辅专业由于各自所处的 地区和行业不同,所需要的人才规格也是不一样的,计辅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多数院,一般都将其定位于两个 发展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数控技术应用,但一般院校会同时开设数控应用技 术和模具设计设计与制造,使得计辅专业与数控应用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明显的区分度,课程体系缺乏特色。1.2 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没有相容由于先进设备的急剧增 加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旺盛,企 业需要的是集设计、加工、调试、检测等技能于一体的CAD/CAE/CAPP/CAM 复 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到岗后,适应期尽可能短。而当前教育在教学机制、 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单方面 的行为,没有充分与企业沟通、合作,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用人标准不符,学生 能力达不到企业岗位要求。
1.3 课程内容陈旧从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看,25.5%的企业最需要创 新型人才,24.1%的企业需要专业型人才,20.4%的企业需要技能型人才,另有 19.7%和10.2%的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和通用型人才。许多学校计辅专业的专业 技能还停留在二维CAD 和三维造型上,CAM 能力停留在数控操作和3 轴编程 上;对多轴加工、产品正向设计、逆向设计、虚拟现实、CAE 分析等都较少涉及, 难以满足现在用人单位需要。
1.4 岗位能力培养难以落实目前,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企业的短期行为,学校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使校企合作机制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运 行中。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 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 少而又少,企业参与度不高,工学结合难以落到实处,实施较为困难,在教师配 备和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上,不都能体现以企业为主的要求,岗位能力培养难以 落实。
2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辅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 2.1 根据服务对象定位专业人才目标麦克斯公司自2006 年起就对该 院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调研显示,该院学院毕业生就业集中在江苏地区,占总 人数的96.15%,其中在常州就业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47.06%。在苏锡常地区 就业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3.37%;省外地区(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的就业人数 比例为3.85%。现在3D 技术人才在常州的加工制造企业已经是标配,基本上只 要上点规模的加工制造企业,每年对3D 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都在20 到30 名左右, 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企业在产品外形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等方面都需要 熟练的3D 技术人才来完成。该院将计辅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长三角地区的 装备制造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即机械产品的三维数字化 设计、产品的逆向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多轴加工)、三坐标测量、车间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或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等工作。
2.2 根据专业人才目标确立就业岗位,提炼职业能力在进行充分的市 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计辅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明确适应的就业岗位,并 对这些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根据麦克斯公司对该院7 届毕业生跟踪调研,该院计 辅专业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主要是机械设备制造业,从事的主要职业为机械 绘图员、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机械工程师、逆向设计及快速成型等,通过分析 得到各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2.3 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岗位职业标准,遵循人才培 养规律,以“按行业要求重构知识、按就业要求突出能力、按专业要求突出特色、 按企业要求培养素质”为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本手段,从工作结 构中获得“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四合作、三层次、五融合、项 目化”校企合作共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该专业课程体 系由学科体系到工作体系的转变。
2.4 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内容相容在课程内容上,以综合学 科知识、贯通专业课程为目的,整合专业知识。教学设计凝练职业岗位的要求,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内容融入到项目中;以项目为导向, 凝练每一项目、每一工作任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指明如何以任务为中心, 展开所需要的相关理论、实践知识教学;通过相关的拓展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
最后通过综合练习与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完成岗位能力培养。把计算机辅助应 用工程师认证大纲要求融入到机械产品CAD 课程中,得教育部信息化中心认可, 学生期末考试合格,可取得计算机辅助应用工程师资格证书。
2.5 工学结合落实职业能力养成我院联合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培训 中心共建“三维数字化技术基地”;与上海博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建有校企合作平 台;与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联合博世力士乐(常州)有限公司建有 “厂中校”。通过建设“校厂一体、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引企入校、工 学交替”的实施提供保障。该院每学年除正常的第一、二学期外,增加暑期1 个 月作为第三学期,以提高学制安排的灵活性。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在“校中厂” 安排职业认知实习,并在校内各实训中心、项目教学室培养专业基本能力;第二 学期在校内各实训中心、项目教学室培养专业基本能力;第三学期在校中厂、厂 中校等完成机械加工岗位操作实习。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在项目教学室、校内实 训中心、“校中厂”以及“厂中校”等培养专业专项能力;第二学期在校内实训中心、 项目教学室、“校中厂”以及“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培养专业专项能力,第三学期则在“校中厂”以及“厂中校”组织岗位工艺实习。第三学年:主要在“校中厂”、 “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毕业设计、顶岗教学实习等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三学年不同学期、分阶段在不同情境中实现“工学交替”,实施“三 层次、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实现“课程教学进车间,能力提升到岗位”,学做 结合,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促进职业能力培养的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