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形势与政策经济发展形势论文
形势与政策经济发展形势论文 形势与政策经济发展论文篇一:《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减速,物价涨幅继续回稳,国际收支状况有 所改善,就业形势总体良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随着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 的预期有所改善和我国经济政策的微调,今年下半年,国民经济有望改变下行的 状况出现企稳态势。宏观经济政策应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主基调下,加大结 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求进”的政策力度。当前国民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工业回落速度有所加快,投资、消费、出口三大 需求继续收缩,物价涨幅收窄,外贸基本平衡,失业仍在正常区间之内。经济放 缓既有外部经济减慢的影响,也有我国前期刺激经济增长政策退出的影响;既有 短期库存周期调整的影响,也有过剩产能调整和制造业更新投资缓慢的影响。
经济增速继续下行,但仍处于合理区间。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 长继续回落,第一季度GDP增长8.1%,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同比增长11.6%,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受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工业品价 格增幅回落尤其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同比回落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下降,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就 业岗位继续增加,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32万个,外出农民工人数比上年 末增加508多万人,同比增长3.4%,从经济增长和就业看,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 仍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
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轻,但仍处于高位。总体上看,通货膨胀继续延 续了2011年7月份以来减缓的势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8%,同比 回落1.2个百分点,但涨幅仍处在高位,尤其是对CPI走势影响较大的肉禽、鲜菜 等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年全年和上 年同期分别回落5.9个和7个百分点;如此同时,价格环比出现了上涨的趋势。房地 产价格继续回落,按照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 平均价格下降1.2%,其中住宅价格下降2.4%。
需求有所减缓,去库存化过程仍在继续。消费增速降幅超出预期。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8%,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实际增长 10.9%,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餐饮、文化、娱乐、体育等增幅同比放缓,房地 产与汽车两大主要消费市场表现欠佳。受刺激政策退出影响,家电零售额基本零 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平稳,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9%,同比回 落4.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8.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保 持较高速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慢。进出口结构趋于平衡,第一季度出口增长 7.6%,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6.9%,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 基本平衡。纺织品、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呈现负增长。原材料和部分重工 业产品处于去库存阶段,对经济下行起了重要作用。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投资品和 中间投入品,轻工业品主要是消费品,因此如果投资增长超过消费和出口增长, 往往带动重工业增长超过轻工业增长。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尽管投资保持较 快增长,消费和出口增速减慢,但重工业增速却在放缓,今年第一季度重工业增 加值同比增长11%,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3.2%,同比加快0.1个百 分点,这表明重工业产品处于去库存阶段,并大大拉低了工业增长速度。
中西部地区加快崛起进程。我国东部地区在部分产业转出、出口下滑、 住房限购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步伐逐步放慢;中西部地区由于承接产业转移与 工业化加速,经济快速增长。从工业生产看,东部地区部分产业转出进程加快, 但新的产业增长点尚未形成,第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8.9%,低于全国工业增速 3.7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扩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分别增长 16.9%和14.5%。从投资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18.9%,低于全国投资增速2个百 分点,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27.1%和26.9%。从出口看,东部地区由 于外需减少、基数偏大及部分外需产能转出等原因,广东、江苏、浙江省等重点 省份出口普遍减速,中西部地区出口则呈现快速增长。
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出现了一些 新情况和新问题。
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度加大。房地产一头连着投资,一头连着消费,是 当前我国经济中最主要的产业。我国业已形成地方财政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高度 依赖土地和房地产的格局,银行和民间信贷也深深介入了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 也是我国最敏感的产业。如果限购政策放松和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房地产 调控效果将前功尽弃,还会带来房地产泡沫,最终引发经济危机;但短期内,如 果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也会打破财政、金融的脆弱稳定状态,形成系统性的经济风险。目前,我国房地产正处于胶着状态,房地产价格既不能大 涨,也不能下跌过快,需要在挤压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和防范房地产风险中找到 平衡点。但当前房地产业运行恰恰存在短期内价格急跌和中期内价格回落基础不 稳的问题,自2010年5月份以来,我国房地产施工面积增速连续高于商品房销售 面积,房地产施工面积是销售面积的5倍。2012年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约 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5.5%,显示出目前楼市的供应量较大,待售房销售压力和 房价下行压力增加。同时,2011年5月份以来,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呈现出 大幅回落走势,土地购置面积急剧下降,这不仅预示房地产投资将减慢,也意味 着未来住宅供给减少。
企业贷款需求趋弱。今年年初以来,微观领域出现由融资难、融资贵 现象转向融资意愿下降的局面。中央银行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第一季 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9.6%,低于上年同期5.6个百分点。票据利率与民间借贷 利率均有所下行,2012年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58%, 比上月低0.80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66%,比上月低0.92 个百分点。一些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实体部门大部分利润被转移到金 融部门,同时,一些中小企业用工成本上涨较快,对实体企业形成极大的挤压。
实体企业利润下降,企业盈利预期不高,贷款需求也相应趋弱。
产业发展缺乏增长引擎。短期内,需求降温导致相关行业工业品需求 和价格下降,工业企业面临去库存压力。中期看,前期企业为房地产、外需配套 与服务的产业体系与生产能力扩张过快,钢铁、建材、家电、纺织等行业产能过 剩,部分企业处于去产能化阶段。同时,由于技术、体制等因素影响,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部分企业为节能减排和降低劳动力成本,开始 更新设备和用机器替代劳动力,但全面的设备更新投资周期没有出现,制造业发 展缺乏新的增长引擎,仍将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就业需求结构也反映产业结构 性问题突出,我国青壮年农民工、劳动密集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加工型企业存 在招工难现象,而大学生、资本密集型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表现为就业难, 说明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性调整,企业内迁的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
经济增长的主要态势 今年第二季度,企业仍在消化2011年第四季度前的原材料库存,工业 生产者出厂价格基本稳定,企业利润会继续下滑,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会有 所减慢,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减速态势。初步预计,第二季度经济增长8%左右, 上半年为8%左右。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物价保持温和上涨。2011年12月和2012年2月,我国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释放流动性。
3月末,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3.4%,狭义货币同比增长4.4%,人民币贷款同比增 长15.7%,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货币供应 量增速、贷款余额增速等金融指标连续两个月出现反弹,表明2011年以来货币政 策持续收紧的状况开始有所缓解。一系列的货币预调微调政策措施会逐步见效, 基础设施投资会稳中趋升,但受房地产投资减慢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稳 中趋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8%左右,实际投资增长14%左右,增幅同 比减缓2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分别增长9.8%和12.7%,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增长会 拉动消费相应增长,预计消费水平将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 长16%左右。今年年初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所缓解,美国、欧洲经济发展 好于预期,我国的出口增速有望温和回升,预计全年出口增长11%左右,进口增 长13%左右,贸易顺差为1300亿美元,同比下降15%。企业去库存化将在今年第 二季度基本结束,下半年库存稳定或适度补充库存会拉动重工业生产增加。初步 预计,全年GDP增长8.3%左右,较上年减缓0.9个百分点。
经过2011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发生了变化。稳健的货 币政策改善了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社会总需求放缓会缓解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
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上慢于上年,铁矿石、谷物等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不 会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大。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更多地表现为成本 推动,也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粮食紧平衡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升以及国内能源 和资源价格的调整。初步预计,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左右,基本保持温 和上涨态势。
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未来 宏观调控政策应在“稳中求进”基调的指导下,把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和中长期结构 政策结合起来,在适度鼓励房地产需求和适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支持力度的同时, 下更大气力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
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一是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任务,国家预算 内资金应重点支持农田水利、保障房、民生工程以及节能减排项目等领域。二是 正确处理好税收与税源的关系,切不可因税收增速回落而对企业收“过头税”,并 大力清理不合理行政收费,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防止出现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中增加企业税负的现象,抓紧研究更大力度 的结构性减税方案。
保持适度的社会流动性总量。在通胀较为温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 背景下,应保持社会流动性总量微松,保证广义货币供给增长14%左右,加大金 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是要根据外汇占款增长变化,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 率,保证适度的社会流动性总量。二是实行非对称下调利率政策。当前生产者出 厂价格走低相应抬升贷款实际利率,使得实体经济有效贷款需求趋弱。可考虑下 调贷款基准利率或适当放宽贷款利率下浮的幅度限制,并着力清理和规范银行贷 款各种收费,大力缓解企业过高的融资成本。同时,目前居民消费价格回落的基 础并不稳固,为稳定居民通胀预期,保持现有存款基准利率水平。三是实行差别 化金融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小微企业、 民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并给予优惠利率。与此同时,要继续控 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避免 资金“脱实向虚”。
加大对产业技改项目的财政、信贷扶持力度。当前,企业为应对劳动 力、能源、环境成本上升压力,在采用工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取代人工和采用先 进节能减排设备取代高耗能高污染设备方面有巨大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需求,商 业银行要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重点予以信贷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 对技改投资的支持力度。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对于相关行 业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国家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同时辅以信贷、利息优惠 政策,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等项目,尽快培育产业 发展新引擎。
支持相关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建设。一是对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续建资金需求要予以保证,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对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重 点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项目要力保按时开工。二是对购买首套住 房的自主性购房需求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设要从土地、资金各 方面给予支持,地方政府要优惠地价供地,商业银行要以基准利率提供信贷资金 并实施封闭管理,达到短期稳定经济增长,长期防止房价反弹的目的。三是重视 消费需求相关产能建设,增加并鼓励扩大适应新时期的消费生产能力投资,积极 推行新型商业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形势与政策经济发展论文篇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引言 2013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方案中 明确要求到2015年末我国新建建筑达标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超过20%,新建建筑 至少完成1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这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对绿色建筑的重视,也预示 着绿色建筑经济将是建筑经济今后发展的重点。1972年,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该概念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材料、设计要符合节能的 标准,在不同的国家绿色建筑也称环境工程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等。我国 绿色建筑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学者孙大明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划分为浅 绿、深绿和泛绿三个阶段,浅绿阶段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消化吸收;深绿阶段 是将绿色建筑具体应用到建筑当中,是时间阶段;泛绿阶段是绿色建筑的理念已 经深入人心,已经是衡量建筑的标准之一,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就处于该阶段的初 期。
一、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复杂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建筑条件差异性比较大,在全国很难形成 一个统一的绿色建筑的行业标准,国家只能宏观上指导,微观上则由各地区先关 部门管理,使跨区域合作变得不易。各种先进的技术产品也由于地区的差异导致 很难推广,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绿色建筑的成本高 虽然绿色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很少有人愿为此多付出成本。开 发商开发绿色建筑产品需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这都将导致建筑成本的大量增加, 同时,绿色建筑的相关部门的认证也是成本增加的来源,多方面原因导致目前绿 色建筑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建筑的成本高出很多,绿色建筑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增 加了绿色建筑的经济风险。
(三)政府的相关政策不到位 绿色建筑是应积极推广的建筑形式,是建筑未来的趋势,政府相关部分应给予充分重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然而目前政府部 门对绿色建筑的意识明显不足,相关扶持政策大多停留在口头上,缺乏行动,相 关的评价标准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主要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细 化、完善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绿色建筑的建造涉及到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项 目管理问题,首先,提高绿色意识,转变施工模式,通过培训、宣传教育将绿色 建筑的理念深入到每个项目参与方,提高其绿色意识,促进绿色建筑按要求完成;
其次,鼓励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绿色建筑的具体体现就是新的节能技术和节能 材料的使用,应加大推广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力度,尤其是对绿色建筑的具体建造 施工企业的培训和相关扶持,使其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施工中能够合理的使 用;最后,鼓励建筑建造的工业化生产,建筑建造的趋势是工业化生产,即建筑 所需的原材料都有工厂直接生产,到施工现场仅仅完成装配,这种全新的建筑建 造方式给绿色建筑的建造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 障。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一是政府的各种关于绿色建筑的规章 制度,如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监管体制,参与方职责,地方政府职能等等;二 是绿色建筑扶持政策的实施,绿色建筑经济是建筑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了避免我 国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掉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扶植绿色建筑经济 的发展,就像推出工程量清单计价一样,政 府可以强制性推行绿色建筑并提供相应扶植政策,鼓励企业向绿色建 筑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结语 我国建筑经济发展到今天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的高消耗型的建 筑经济遇到了瓶颈,高效节能的绿色建筑将是建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契机。为此, 本文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存在的现实背景、成本和政策三方面的问题,并给 出了细化、完善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和完善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两方面的建议。形势与政策经济发展论文篇三:《试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建议》 摘要:2013年中国工业及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房建市场交易相对 活跃;生产价格与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新增就业人数增多;内需有所不足。认为经 济需求不足与金融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对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发达国家 经济增长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将影响出口、投 资规模下降将、消费增长将保持平衡、通胀压力有所减轻、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等。
建议应该抓住现在经济有较快增长的潜力的时机,尽可能挖掘这个潜力,使经济 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同时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与结构;适当放 慢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大国际热钱的审查力度;调控目标至合理区间等。
关键词:宏观经济;人民币升值;金融风险;合理的调控目标 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主要数据,本 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做分析与判断。一是当前的 经济形势;二是关于金融形势;三是对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四是对 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通常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主要由四个方面反映,即宏观调 控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从这四个方面来看, 我国经济确实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应该说,2013年在面临外部经济环境 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实现了宏观经济整个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绩来之不 易。
一、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中国经济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比较显著:一是工业及实体经济 部门稍显低迷,房建市场交易相对活跃;二是生产价格与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三 是新增就业人数增多;四是内需有所不足。
(一)工业及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房建市场交易相对活跃 相对来说,我国整个工业、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而房建市场交易 比较活跃。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消费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2013年全年上 涨2.6%,工业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因此,结构上体现的一些运行状况特点, 带来了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率问题的一些争论,这种争论年终前后较多。中国现在增长率是否偏低当然,和以往的增长率相比,显然偏低。但现在整个经济处于一 个换挡期,不太可能维持过去接近10%左右的高速增长。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 当前形势,参考意义已经不是太大。但是,根据近两年经济形势的变化,笔者仍 坚持现阶段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还在8%或更高一些的水平。2013年7.7%的经 济增长,包括2012年这两年的增长速度可能还略微低于潜在增长率。受需求扩张 步伐不足够快的影响,还略微有一些偏低。这也反映在目前面临的通胀压力不是 很大。如,消费价格全年上涨2%以上,工业品生产价格和供应价格,实际上就 是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这两个价格全年还是延续了2012年一季度同比下降的态 势,这更多反映的是对于工业品、对于生产资料的需求还不够旺盛。
(二)生产价格与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1995年我国开始有工业品的生产价格和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历史上 曾出现三次下降的情况。2012年二季度开始至今已是第四次下降。这对于判断我 国是否出现总需求不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因为此处有一个重要的、明显 的对比。我国从2012年二季度开始至今,将近两年时间的两种主要产品价格指数 均处于下降的情况。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欧洲,欧洲形势在同期 两个价格指数都没有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价格出现下降的情况,更多的可能 需要从国内去找原因,主要原因是对于实体经济方面的需求不足。当然,还有人 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方面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判断是比较重要的依据,是判断 国内经济形势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新增就业人数增多 从就业方面来看,我国整个就业指标统计不是全口径的。如登记失业 率、每年新增就业人数等,均不是全口径指标。因此,从数据上看,2013年较早 地超额完成了新增就业人数的年度目标。但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就业形势, 这还要看就业指标背后所反映的情况。就业形势的好转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在增长 态势很好。一些经济学家依据我国现在的新增就业人数超额完成的指标说明现在 经济增长情况与经济增长的指标是相对应的。但是,笔者认为,近两年新增就业 人数增加较多的原因如下。一是我国近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更多的人进入退休 年龄阶段,实际新增就业人口弥补了原来到龄的退休人员工作岗位。二是与增长 结构发生变化有关。过去都是工业部门增长最快,服务部门增长慢于GDP增长, 这两年服务业增长往往快于GDP增长。可以说,增长结构变化对于就业形势的好 转起到了支撑作用。(四)内需有所不足 内需还有所不足与我国贸易顺差变化有关系。近两年,整个经济都是 在8%以下的区间运行,但是2012年和2013年每年贸易顺差增长几百亿美元,2012 年比2011年增长700多亿美元,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400亿~500亿美元的规模。
现在全球经济还十分不景气,我国出口也面临比较严重的困难。顺差明显扩大,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贸易顺差是由于国内需求不足造成的,这和我国改革开放以 来每逢经济处于周期性谷底的时候外贸顺差增加的规律相符。因此,2013年我国 经济外部环境不确定,国内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实现7.7%的增长,价格上涨的压力 不大,就业形势按照统计指标来看,还有所好转,成绩是来之不易。当然,也存 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整个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充 分地发挥出来。经济增速下滑,一是与产业增长率下降有关,另一方面即使是增 长率下滑,但笔者认为仍应该维持在8%甚至略高一些。7.7%的经济增长率略微 低于潜在增长率,这主要和需求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二、经济需求不足与金融结构变化密切相关 2013年经济需求不足,与金融方面的变化有较为明显的关系。经济平 稳较快增长,但全年股市波动的幅度比较大。出现了几次起伏,年初上涨,年中 下滑,三季度又出现一波上涨,四季度出现一波下滑。2013年总体上呈现一个小 幅下降的情况。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所计算的人民币有效汇率,2013年12月份和 2012年12月相比较,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一年期间升值了7%以上。变化幅度较 大。2013年年内两次出现的“钱荒”现象不仅和金融市场波动有关系,与整个宏观 经济形势出现了小幅波动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013年年初,公众更多地还在在 讨论中国流动性泛滥问题。2012年底,中国货币与美国货币相比较,中国M2规 模是美国的1.5倍。但是,2013年中期,中国出现了“钱荒”现象。经中国人民银 行采取措施后,有几个月出现了缓解情况,但是年底又一次出现了“钱荒”现象。
对于这个现象怎么看在这种形势下货币供应是宽松还是紧张 (一)钱荒与货 币供应是否充足的讨论 中国人民银行与一些金融机构认为,现在整个货币供应增长态势包括 信贷投放量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额和信贷投放的规模都是比较大 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出现货币供应紧张而导致“钱荒”的现象。但是,有一 些情况仍可反映目前投资规模和信贷情况并不充足,至少在某些时段上不充足。
比如,过去通常会依据一个经验公式,在GDP的名义增长率上略加几个点考虑货 币化进程。因此,将GDP名义增长率再加上2~3个百分点与货币M2的增长率做比较,如果差不多相等,一般即可以满足整个经济运行的需要。2013年名义GDP 增长率是10%或略微多一些,加上三个百分点,即全年M2是13.6%。从经验角度 来看,不应该造成货币供应紧张而屡屡出现“钱荒”的现象。
(二)M2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导致经验估算发生偏差 笔者认为,以上述经验来判断我国整个金融形势发生了变化,认为 M2达到13.6%的增长表明货币供应量宽松并能够满足当前经济运行需要,存在问 题。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开 始将住房准备金、公积金、一些微存款金融机构和存款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M2 的统计口径中。M2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将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的M2代入上述 原有的经验公式中,不能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三季度货 币政策报告中提到,6月由于“钱荒”的出现,由于同业存款的下降,使得当时的 M2的增长率有15.8%降到12%左右,在报告里显示同业存款下降是造成M2增速 下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三)同业存款变化是M2波动的主要因素 近两年,同业存款的增长对M2的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从中国人民 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资产信贷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到,从2011年底至今,中 小金融机构同业资金量从三万多亿增加到七万多亿,约翻了一番。这部分增长的 数据纳入M2的统计口径中,成为带动M2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经验估 算,目前同业存款增长对M2的影响至少达到2%。如果将中国人民银行13.6%左 右的M2增长率减去2%,实际上M2的增长率在11%左右。从这个角度分析,货币 供应量并不宽松,甚至有一些紧张。
在整个货币供应略为紧张的情况下,企业的贷款需求相对旺盛,造成 从中小银行贷款资金量增大。近年来,中小型银行资产运用增长快,但自身吸收 存款的能力很弱,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吸收资金,否则无法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
(如存贷比)。因此,吸收资金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吸收同业存款将其存款规模 扩大,才能放贷,使得同业资金的需求比过去旺盛很多,而同业资金的供给方主 要是大银行。大银行没有明显的增加或者说增加并不明显,使得整个货币市场资 金供求非常紧张,一直处于紧绷状态,遇到一些短期因素,“钱荒”现象就出现了。
2013年中发生钱荒时,金融结构变化剧烈。2013年1~5月我国全国性 的中小型银行新增存款是2.2万多亿,比国家大型商业银行新增规模大;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的增长也很快,而且在结构上变化也很明显。中小银行 将大量资金投向有价证券,甚至比贷款数量都大,比2012年同期增长超过2倍。
另外,中小银行股权投资增加了7000多亿元,也是2012年全期的5倍。来源方与 资金运用方同时发生变化,使整个金融机构由大银行向中小银行转移,而同业存 款是最重要的转移渠道。
近两年,“工(中国工商银行)、农(中国农业银行)、中(中国银行)、建(中 国建设银行)、交(中国交通银行)”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六大银行给其他银 行提供的同业资金,实际上增加并不多。但是,中小银行同业资金来源由3万亿 增加到7万亿,资金源主要是过去的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等一些小型金融机构与 信托机构等等。将这些资金通过同业市场聚拢后,从事贷款和投资等。这样,就 出现了前文所述的整个同业市场资金供应量增加不大,处于紧绷的状态。
(四)资金拆借减少导致中小银行资金短缺 2013年下半年的情况比上半年有了好转。虽然增长势头不及上半年快, 但是,存、贷、资金运用、资金来源等各方面向中小银行转移的趋势仍在延续, 全年来看,全国性中小银行吸收存款超过3.7万亿元,6家大银行4.8万亿元。全国 性中小银行新增贷款2.8万亿,大型商业银行新增贷款4万亿元。2013年两次“钱 荒”的出现,第一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银行要上交半年度税收和外部监管加强, 且有一些虚假的外汇资金通过贸易渠道流入到国内。为了防止外资以虚假贸易的 形式流入,加强了外汇贷款监管。使原来作为一个资金重要牵头方的大型商业银 行减少了资金拆借。2013年6月拆借成交量不足正常月的40%,不足3万亿元。7 月份之后有所恢复,达到4万亿元左右,但仍没有恢复到以往正常状况。以往的 拆借资金量约为8万亿元/月。此时,整个货币市场需求很旺盛,供给不足,造成 拆借利率、回购利率比利率水平高的状况,年底再一次出现了飙升。
(五)其他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除结构性变化是2013年金融市场趋势性的主要因素之外,国际因素、 国内资金供求也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由于上半年存在虚假贸易数据,由于外 贸顺差、外汇占款渠道增加资金少,而中国人民银行未能及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 投放基础货币,造成资金明显短缺。2013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观察到货币 市场上资金短缺、利率明显上升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增加了货币市场的 供给,缓解钱荒状态。到目前为止,应该说虽然情况比2013年6月底和2013年年 底有所缓解,但是一周的拆借利率或者更长期的拆借利率,以及回购利率等等一些指标,实际上与往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仍高,紧张状况仍未完全缓解。
三、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2013年经济运行趋势和金融市场变化对于判断未来走势提供参考。一 是外部经济环境可能有所好转;二是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将影响出口;三是投资 规模下降将影响经济增长;四是消费增长将保持平衡;五是通胀压力有所减轻;六 是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不确定性 外部经济环境可能有所好转,主要是因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美国、 日本经济增长加快,欧洲从衰退转为复苏。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 确定性。香港中文大学刘遵义教授认为,目前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状况与1998年亚 洲金融危机有很多地方类似。印度尼西亚原来就长期存在资本收支和贸易收支逆 差现象。而前两年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状况整体不好,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使资 金进入印度尼西亚、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等等一些主要新兴经济体。但是 现在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体形势有所好转,并且开始缩减量化宽松的规模, 信贷资金开始撤出。因此,原来靠吸引资本流入来弥补贸易逆差的做法较难维持, 整个国际收支情况开始恶化,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股市和汇 市上。股市还未完全止住下降的势头,汇率市场从2013年初至今均有波动。2013 年9月份有一轮回升,但最近一段时间一直贬值,且贬值的幅度很大。贸易逆差 的情况整体没有扭转,资本流入开始减少,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汇 率和股市继续下跌的话,信心越来越脆弱,情况是很危险的。新兴经济体对于我 国经济有比较大的影响。我国近年对东盟的出口增长较快,印度尼西亚是东盟的 龙头,其经济恶化将对2014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这是从外 部环境来看造成2014年中国经济不确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影响之下,人民币汇率还将有大幅度升值。人民 币汇率升值将经历较长时间约半年至一年的滞后期,影响到2014年中国的出口。
因此,2014年上半年甚至下半年,尽管我国的出口受发达国家需求递增的影响而 可能有所增加,但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需求增加。因 此,虽然国外需求形势可能有所好转,但是对整个出口形势来说,改善的幅度并 不大。
(三)投资规模下降影响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投资。2014年投资有可能 略有下降。一是观察现有的在建规模。从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3年底在建项 目规模比2012年同期约增长16%左右,新建项目投资规模比2012年同期增长14% 左右。这两个规模都比现在投资增长的规模要慢,投资增长为16.8%。在建项目 规模小,后续的投资增长潜力就小。当然,这并不绝对。因为现在大概在建的规 模是年度投资完成规模的2倍左右,如果资金供应好,短期内有可能维持较快的 增长。但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贷款收得比较紧,且到目前为止,虽然贷款相 对2012年四季度情况好,但是好转的情况并不太明显。如,房贷的投放仍比较紧 张。
1.贷款收紧影响投资增长 贷款收紧对于整个经济运行尤其对于投资的增长会产生比较不利的 影响。从2013年12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整个贷款增长不到10%,比所有投资性 来源增长慢(所有资金来源投资增长20%左右),贷款增长放慢,还将逐渐影响通 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大多数企业自筹资金也是通过贷款转化的。因此,贷款 增长放放慢对未来总的投资增长会产生影响。
2.利率上升致使贷款收紧 对投资增速有可能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信贷的收紧,因为信贷收紧产 生的影响就是利率的上升。据调研,很多地方企业贷款的利率超过10%,大企业 可能利率偏低一些:7%~8%。高利率致使盈利预期如果并非十分好的项目,推 迟投资甚至取消投资。因此,对未来的投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从目前情况来看, 预计2014年投资增长应该将慢于2014年的投资增长。
(四)消费增长保持平衡 消费的增长将大体保持平稳。首先,消费在三大需求中是最稳定的一 个组成部分。而且近期也没有比较明显的刺激政策出台。2013年曾出台一些对消 费有短期影响的措施,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就产生与2012年基数对比的情况。消 费的增长大体保持平稳,许会略微有所加快。综合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形势变 化情况,2014年整个经济增长的情况与2013年差不多,大概全年还是在7.5%左右 的增长。总体来看可能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201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有可能 保持大体平稳的情况,与2013年四季度7.7%左右的增速相近。(五)通胀压力有所减轻 通胀的压力仍然不大,而且有可能通胀的压力还有所减轻,这整个信 贷收紧是直接关联的,与整个需求扩张的步伐不够快有直接关系。短时期内CPI 的涨幅有可能略微下降。1月份和2月份有可能不发生变化。工业品降幅收窄,而 且环比折年度也在收窄,这对工业部门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从工业品购进情况 来看,环比由下降转换为轻微的上涨,但还不足以扭转工业品购进价格下降的态 势。整个外围的形势还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即便有短期的回 升,力度也不强,对国内有影响,但扭转不了国内整体下降的态势。
(六)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2014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金融部门对整个经济运行的 影响。目前整个金融体系运行中出现了期限错配的问题。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往往用短期资金做长期的投资,使得长短期的利率出现倒挂。本来正常的情况下 长期利率应该高于短期利率的规律被打乱了。目前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如, 2013年我国两次出现“钱荒”,每次出现“钱荒”的时候都出现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 率不正常的现象,这种情况需要警觉。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6次倒置的情况, 几乎每次都出现了经济衰退的情况。在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很多国家的历史都 可验证。欧债危机国家如,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些国家都出现了长短期利 率倒置的情况。我国目前只能找到1997年以来的数据,在1997年、1998年经济减 速时,也出现了长短利率倒置的情况。我国在2013年两次出现“钱荒”,两次出现 长短期利率倒置的不正常情况,这揭示着金融系统蕴藏着期限错配等一些金融风 险,值得警惕。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 政策建议 对未来宏观调控的政策的取向有如下建议。一是挖掘经济增长的潜 力;二是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与结构;三是适当放慢人民币增值 步伐;四是加大国际热钱的审查力度。
(一)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一是现在经济增长的态势需求略微不足,进入四季度之后,尤其是更 近的12月份和1月的情况来看,好像经济略微又出现了回落的态势,说明需求不 足的态势还在延续,而且略微加重了。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与微 调政策,把需求扩张步伐保持在较为适度的水平上,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2013年以来国内很多人一直主张应该增强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认为下降 至7%左右也是可以容忍的。笔者认为,还是应该抓住现在经济有较快增长的潜 力的时机,尽可能挖掘这个潜力,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
(二)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与结构 2014年财税政策上还是应该适度加大政策力度,一方面落实结构性减 税政策,另一方面应当适当加大赤字规模。一方面是支持结构性减税的改革,另 一方面是对于经济运行、对于扩大需求起一定的支撑作用。目前的货币政策略微 偏紧,应该把握好力度。目前的情况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应该更好地把握好力度和结构变化对货币运行的影响。在考虑结构变 化的同时,应该将外部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使整个金融体 系的运行较为稳定,避免对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 2013年整个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偏快。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一些我国有 一定程度竞争的国家,其货币在贬值,而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率仍在升值。汇率 的升值步伐太快将使很多传统产品的优势丧失过快。因此,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不 应该那么快。笔者根据人民币汇率、各国汇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的水平 之间的经验关系做过相应的研究,认为实际人民币现在升值的已经有一些略高。
因此,建议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略微可以放慢一些,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双向波 动,出现一定时间的贬值的态势。
(四)加大国际热钱的审查力度 对于国际上的“热钱”还是要继续保持加大审查力度。2013年一季度, 一些外资通过虚假贸易的渠道进入国内,相关机构采取措施后,规模减少。但是 这种现象仍然存在。2013年整个贸易数据月度之间波动非常大,有的月度出现了 负增长,有的月度出现了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相邻月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应当出 现如此大的波动。这表明,监管措施严格一些,资金就不进入,监管措施放松一 些又可能进入。虚假贸易有时候多、有时候少,致使贸易数据忽上忽下。实际上 并不是真正的贸易波动,而是国际“热钱”的流入流出导致的波动。对于“热钱”流 入流出还是应当采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包括必要的时候采取对于资金的流出 入征收一些税费的措施。(五)调控目标至合理区间 2014年调控目标的合理区间应该在7%~8%之间,如果更接近8%的话 可能更为合理。现在有很多省市区都在下调经济预期的调控目标。我们国家处于 经济增速换挡期,而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对换挡期的认识还没有现在这么明 确,那个时候很多地区制定了“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认为处于一个高增长期, 增长潜力比较高,所以当时各地制定的目标都还是比较高的。而现在对于换挡期 的认识更加明确之后,已经认识到原来制定的增长目标过高,因此,很多地方纷 纷将增长目标下调了,这是一个更为符合实际做法,符合目前我国增速换挡期、 经济转型期的实际情况。当然,各个省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一样。个别省市区没 有下调增长目标,甚至不排除有个别省相对2013年还要略微上调增长目标,这都 是根据本省的经济情况而进行的。比如,有的产业增长比较快,有新投产的大的 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