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与之配套的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实施了课程改革,并在改革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项目课程;管理机制
当前,各高职院校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不断成熟,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目标培养的项目课程开发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仿真职场氛围中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2007年,我院顺应时代要求,启动了项目课程改革,并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管理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传统学科教育体系下的教学管理
课程内容设置偏重知识 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升格或从大学分离、合并而成,课程内容设置只是简单地压缩本科内容,限于对概念、原理等系统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加之教师对课程的认识缺乏源头性的研究和探讨,对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很少有深入的研究,很难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课堂教学以“填鸭式”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吸收理解的情况,更谈不上师生互动。
课程实施两点式教学 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重理论、轻实践,排课采用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方式,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理论课程大多安排在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里,学生先学习理论,然后在实验室对教师的推理进行验证,所以排课管理也相对简单,习惯性地以两节为时间单位完成一个学习单元,课程内容安排以章节区分,或以某一个概念的学习为单元。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单一 多年来,高等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采用期末一卷定成绩的方式,或者平时成绩占有一定比例,但平时成绩只是根据考勤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而定,而且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虽然掌握了高深的理论,却毕业后到工作单位以后,面对工作却不知从何下手。
项目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机制的要求
高职项目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强调课程内容要结合具体的实际项目进行,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形式、考核方式、对任课教师的资格要求及教学设备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课程内容组织要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培养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内容的取舍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学习场所应由普通教室改为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理念的实训室 高职院校要实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要求有“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文化氛围,模拟仿真职业氛围、生产和管理的模式,按照生产的工作流程设置课程内容,使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二为一,专业实训室既是教室,也是生产车间或业务工作室;学生同时也是企业员工,在实训过程中体现做中学、学中做,以此提高技能训练质量。
课程考核方式要全面评价,充分体现学生技能掌握的水平 课程考核改革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把“重视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先进理念融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改变“期末一卷定成绩”的做法,通过增强考核的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实现课程考核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