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高职课程改革剖析
高职课程改革剖析 关键词:高职 课程改革 教学质量 摘要: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之一。高职教育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课程改 革措施。通过改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文章就有 关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 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我国的高职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 开始兴起,大部分没有摆脱“本科压缩型”和“中专放大型”的束缚,制约了高职教 育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高职教育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课程改革。高 职的课程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 不但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而且要包括素质教育体系,使知识、能 力与素质的培养三者有机地结合成一体。
1.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弊端 1.1课程设置缺乏整体协调性 高职学生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普遍表现出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公共课 兴趣不高。课程设置的时候,为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牺牲了公共课的课时。高职院校为了便于日常管理,选修课的开设门数在总课程 设置中的比例较低,学生在选择学习课程上没有了主动权,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抑 制了学生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多采用的是传统的“三段式”的课程模式,即先开设 公共课(文化基础课),再开设专业基础课,最后开设专业课和实践课。这种模式 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导致三个部分相互脱节。
1.2课程设置不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缺乏对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深人 的调查和研究。我国的高职院校是通过“三改一补”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中专学校升级或合并而来,专业计划中的课程缺乏自身特色。现行的课程有的是对中专 课程简单修改后的播用,有的是对本科课程的模仿和照搬。有的是把原来中专的 课程简单地组合起来。例如高职机械类专业把原来中专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四门主要专业课简 单合并为一门新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学生学习没有一个侧重点,在企业不能 满足生产一线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出现学生刚进厂时把拉刀误认为是古代兵 器“狼牙棒”的笑话。在专业计划中,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的课程相对甚少, 与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脱节,难免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的技术型人 才。
1.3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比较差 教师的能力评价对教师的业务发展具有导向性。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局 限在论文发表情况和学年总课时量的完成上。教师的练功比武大赛也大多选择传 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比赛、粉笔字比赛、普通话比赛、教案和课件比赛。能彰显高 职教育特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的比赛受到忽视。
高职院校只有一部分教师有过深人生产第一线的经历,大部分教师缺乏实 践动手能力,教授的内容与实际生产情况和工作过程脱节,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 研究、调查、体验,将企业运用的最新技术、工艺、方法和工作过程引用到教学 中来。HttP://wWw.GWYOO.Com 1.4教材的内容陈旧、质量差 教材是传播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教学的 重要工具。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日常的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选定教材以后,教师 的备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的处理、加工和再创造。教材是否能及时更新直接影响 了教学效果。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社为了抓效益,没有认真把关,粗制滥造, 新出教材错误百出,严重影响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2高职课程改革的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实施 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实现高职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 践性。为此,要切实抓好以下几点。2.1共研“岗位课程”目标任务 融“教、学、做”为一体深化课程改革,首先应明确毕业生在企业专门岗位 上做什么和怎么做,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学校组成专兼结合的课程 教学团队,共研“岗位课程”目标任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 应根据就业岗位来设计,即设计“岗位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课程教学团 队,根据学生专业所涉岗位,共同深入细致研讨该岗位的目标任务,进而形成课 程的知识和能力点,最终构建“岗位课程”目标、任务、知识和能力体系。
2.2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方案 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而实现课程“教、 学、做”一体化首先需要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 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对本课程所要求 的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高职高专毕业生课程岗位 目标、任务、知识和能力,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融“教、学、做”为一体, 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将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作为课程的设计思路,在“教” 中体现任务驱动,在“学”中体现项目导向,在“做”中体现工学结合。
2.3开发“双堂双标”教学标准 课程教学方案的执行需要课程教学标准。如果说制定课程标准是为了规定 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标准,明确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课程实施建议学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等,那么执行课程教学标准就是实施课程 标准的手段。专业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案,交融“课堂”与“店堂”、 理论与实践,为实现课程目标就需要开发“双堂双纲”教学标准,包括在校教学和 在企业教学标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标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教、学、 做”一体化设计方案,专兼职教师共同努力、学校企业密切配合,开发“双堂双纲” 教学标准。
2.4加强“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能规划改革方案、开发教学标准、实施课程教学的高素质、高技 能、企业岗位一线的教学团队,是专业课程改革的第一要务。高职高专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校企合一、专兼结合、双职双师、结构合理”,核心 是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专业职业资 格和能力,兼职教师既是企业岗位实习教师,又是学校项目实训教师。
2.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课程改革方案,必须营造“校企合一”的教学 环境。在校内,要按企业环境和专业课程岗位的操作流程,建设校内生产型实训 基地,力求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 实训过程的岗位针对性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在校外要按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 和专业课程所涉及工作的内容成立实训基地。“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 合作型”和“顶岗实习型”两种类型。
2.6实施“专兼双考”评分机制 突出课程教学改革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融“教、学、做”为一体改 革,还应冲破学习团队成绩评价的一贯性,实施“专兼双考”评分机制。专业课程 设计的关键是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评价学生成绩和能力 应实行专任老师和企业师傅的“专兼双考”评分机制。职业性成绩评定由专任教师 把握,实践性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把握,在专兼职教师双考评机制下正确评判学 生的课程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