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素质教育对策
高校素质教育对策 一、高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对物质追求 的欲望越来越强,而其群体思想道德素质有所下降。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有所加 强,这虽然使他们在精神上和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和独立自主,但也在 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对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漠视、民族感情一定程度的淡化、 集体主义和服务意识缺失等。(二)文化素质缺失 由于基础教育和高考的导向作用,使很多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而 一些常识和通识缺失,比如对地理知识、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生活常识等缺乏 最基本的了解。这一现状不仅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 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
(三)专业素质不强 在高校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沿袭高中的模式,被动学 习,缺乏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导致大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从业能 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都明显欠缺。(四)身心素质欠佳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 心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和承受能力较差,公平正义理念淡化,看 问题容易走极端等。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就业问题、学 业问题、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家庭问题。毕业年级的大学生就 业压力普遍较高。不少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弱,抗压能力也相对不足。再加上大学 生缺乏锻炼,吃苦精神普遍不强,身体素质欠佳,这些都会导致学生适应社会的 能力相对较弱。
二、高校素质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广泛形成,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交流更加便利和密切,各种社会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交锋、冲突,他们的观念意识、思想态度、行 为举止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正是在多种社 会意识和复杂社会关系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从国家层面,政府必须通过各 种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企业方面的原因 企业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接纳方,企业的用人制度和用人理念在一定 程度上指导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向。企业的用人观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过于 关注学习成绩、关注学生考证情况等,这都有可能使学生舍本逐末,对学生的素 质教育提升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管理的原因 学校是培养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所以学校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具 体分析,就是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学内容、教师职业道德、 校风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另外,在大学生群体之间,行为 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良好的班风、寝室风气对学生群体的影响作用很大。在一个 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环境中,学生之间学习竞争的气氛就比较浓厚,势必 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具有促进作用。反之班风不正、 室风不良、纪律涣散、意志消沉,就会形成消极的势头,很容易给其他学生带来 不良影响。由此分析,群体效应成为影响学生素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学校教育 与管理对学生良好素质养成的作用是综合的、直接的、具体的,也是最核心的方 面,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 (一)政府为素质教育掌舵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把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教育优先、超前、加 快发展。具体实施方案为:成立科教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效果。建 立并完善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评估检查体系,逐级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及 其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各级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特别是 主要领导要经常深入学校、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2.确保高等教育投入,促进教育经费稳步增长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 投入力度,逐步提高高等学校的公用经费标准,为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 教育提供有力支持。首先要规范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投资责任,保障财政性教育 经费最低目标占GDP的比例大于4%;其次要确保在教育投入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政 府,落实完成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长的基本要求;第三明确中央财政在地区差 异的协调、困难学生资助、基础性科学研究、公立大学经费以及重大教育工程项 目等方面的经费责任;另外,明确地方财政在承担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时应履行的 责任,包括专项经费、经常性教育经费定额标准与基本建设经费的规模。
3.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政 府应组织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让高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综合开发, 加大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创造条件在高等学校集中的城市建立高新 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科技园区。同时,高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兴办高新技术 企业,使之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条件。
(二)企业参与高校学生素质培养 1.政策引导企业的参与企业作为独立经济组织,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经 济利益的最大化,培养人才只是企业实现利益的手段,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需要 有一定的人财物力的投入,这会增加企业负担和成本,极大地影响企业参与的积 极性。为了促进企业参与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政府不同管理部门应该针对我国的 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通过税收减免等措施促进企 业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2.企业主动参与企业通过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比如通过冠名班、设 立奖学金、共同培养协定、订单培养等形式,参与高校学生素质的引导、培养和 提升,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利于 企业品牌的树立,还很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产生良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1.充分发挥高校导师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要提升大学生 的综合素质,需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为其配备专职的素质教育老师,给予针对性 的、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尽早、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真正做到热爱所 学专业。日前,很多高校正在实施导师制,导师可以从学习、生活、职业发展、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大学、端正态度、明 确目标,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年 级学生的引导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 高尚情操,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 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
2.加强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教师要更新施教理念, 培养施教艺术,规范施教行为,通过认真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坚 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内容改革和 课程建设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和提高其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加入渗透启发式教育思 想,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培养师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的和谐关 系,同时养成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要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包括 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考试评价、教师培训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促进新课程的 顺利实施,推动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摒弃满堂 灌、“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要尊重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
3.加强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不能通俗地认为只是 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真正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 良的新型人才。实践证明,创新不仅需要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也必须有深厚和 宽广的知识面。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综合,才会产生新的思想。在当 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一个个复杂 的系统,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加以解决。因此,广博的文化 知识能为业务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创新和创业需要具有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创新素质教育在学生各种内化的素质向创新素 质转化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多种素质相融合,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 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4.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正是大学生拓 展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之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个人能力和就 业能力,才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才能在大的社会环境中不断进步。学校要 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组织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调 查、访谈等活动,参与到社会服务工作中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专业的认识。同时,就业形势日趋激烈,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显著提升其实践 能力、积累实战经验,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会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能力 储备和良好的心理准备。素质拓展训练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已经 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实现途径,其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拓展综 合素质以及改善学生智能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高校应切实健全素质拓展 训练的保障机制和相关制度,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科学的、实用的大学 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结合自身特色、结合专业,从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平的大学 生的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积极围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 展、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技能培训、科技学术与创新项目、社团活动与社会工 作等方面,组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课程,全面建立 科学的、实用的大学生素质训练项目体系。另外,高校更要重视素质拓展训练项 目中提升性训练层次的建设,通过跨校、跨院、跨班共同训练机制,为阶梯性发 展、大学生素质的高层次提升搭建广阔的平台。为了充分体现大学生素质拓展训 练具有开放性,要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渠道和资源开展校外素质拓展 训练。同时,收集大学生的反馈意见,对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及时调整和完善。
5.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人文精 神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人文精神是一个 人做出合理判断和选择的基础,人文精神缺失是大学生精神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基不稳从而使创新成为天方夜谭,也必然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下。加强校园文 化建设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体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与文化 启迪。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一些社团开展健康积极、格调高雅、内容丰富多彩的校 园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可通过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 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关系到社会 主义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高等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 教育三级人员体系,即心理健康工作小组、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相互 呼应,共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