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饮水水建设安全工程论文
农村饮水水建设安全工程论文 1工程建设背景及区域饮用水概况 1.1工程建设背景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的惠民工程,是今后一段 时期重点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国家“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工程的提出, 可以彻底解决盘山县部分农村群众长期饮用苦咸水的问题[1]。全县在建设和 管理方面采用了独特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模式,被称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胡家” 模式。工程位于盘山县西部胡家镇、305国道以南的6个行政村。南部濒临辽河, 属沿海平原海水入侵地区,面积40.6km2,人口18320人。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633.6mm,全年雨量分布不均,汛期(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并呈短 历时暴雨特征,降雨量年内、年际变化均较大,年均蒸发量1612.3mm。1.2区域饮水概况 盘山县地处辽河平原的南部,地面高程多在2.5~5.0m。根据地层形成时 代,分为上第三系地下水和第四系地下水。因境内第四系地下水(浅层)大部分为 苦咸水,无法饮用,盘山县现状饮用水源为上第三系地下水(深层)。水源以每个 乡镇开凿1~3眼上第三系水源井为主,每个乡镇独立供水。由于最近几年受气候 干旱、辽河油田集中开采、工业、生活用水量逐年加大的影响,该区域地下水呈 逐年减少趋势。根据2001年水位资料,上述水源共开采馆陶组地下水19.15万m3/d, 明化镇组地下水11.69万m3/d,盘山县上第三系开采量总计为30.84万m3/d。而经 计算的地下水补给量仅为1.19万m3/d,已超采量达29.65万m3/d,上第三系地下水 流场已形成以兴隆台区、盘东水源等几个水源地为中心的大型降落漏斗,漏斗中 心水位最大达-39.61m。如果水位约束条件以60m计(一般深井水泵下潜深度), 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以1.50~2.00m/a的速度发展,照此发展速度,30a后,全县生 活用水,依靠现有的取水设备将无法取水,人民生活将处于无水可饮的尴尬境地, 而且地下水位下降,极易造成区域地质灾害。这是因为上第三系地下水,因补给 量不足,开采地下水以消耗储存量为特点,随着开采量的增加而使地下水位下降, 这是必然趋势。
2胡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2.1设计阶段方案选择2.1.1供水水源 盘山县以北胡家镇一带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孔隙―裂隙水。该明化镇组下 段大部分泥质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断裂构造孔隙―裂隙水不发育,地下水径流条 件差,富水性弱。在胡家镇单井出水量为200~500m3/d,单井水位降深达-32m。
由此可见,从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不能采用当地打井取水的方案, 只能考虑远距离调水的方案[2]。在胡家镇西部13km距离,甜水镇以北(北镇县 沟帮子南部),属黑鱼沟河冲―洪积扇的前缘,有丰富的第四系地下水,第四系 地层厚度为90~100m,含水层厚度40~50m。根据辽河油田、地勘等抽水试验资 料,当水位降深达8m时,单井出水量为3402m3/d,渗透系数为13.43m/d,影响 半径288m。地下水化学特征为重碳酸―钙钠型水,pH值7.38,总矿化度252mg/L, 偏硅酸含量为34~37mg/L。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该地区地下水除降水 补给之外,还有由北向南地下水径流补给(闾山山脉补给)、稻田水渗漏补给、黑 鱼沟河、鸭子河渗漏补给。在此处,开凿一处水源井,一处水源备用井,既可达 到了供水量和水质要求,又保证了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
2.1.2水源井、加压设施及管材选择 由于原供水系统已经完善,只是因为水源问题。因此只要在甜水镇开凿一 眼水源井、一眼水源备用井,并建一加压站,将水引到胡家镇自来水公司的加压 站,一切问题就全部解决。该工程共需开凿第四系水源井2眼,井深95m,采用 直径300mm铸铁管。加压站为2台离心泵,水泵流量为80m3/h,水泵扬程为60m。
供水主管路采用直径300mm的UPVC管材,管长15km。
2.2工程建设及管护工作 2.2.1积极宣传,保护水源 上第三系地下水是我县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由于多年来的乱开采, 地下水已呈区域性下降趋势。为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我县应逐渐消减上第三系地下水的取水许可量,研究利用第四系地下水。“十二 五”期间,盘山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源将从以前的主要依靠上第三系地下水源,过 度到主要依靠第四系地下水源。
2.2.2资金筹措项目采取中央、地方和受益单位群众共同负担,并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 会资金,监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逐年增加投入。各水厂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 制,提取设备折旧费,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管理体系,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可持续发 展。
2.2.3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实行“四制”,即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同时 加强水源工程管理,对施工单位资质提出明确要求,并对新凿水井的井管材质做 出具体规定,这样可以加强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和凿井施工队伍的管理,而且可以 提高成井质量,有效防止地下水源的污染。
2.2.4建后管护 由于工程涉及多个乡镇,县级必须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加强政府监督, 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负责农村供水系统的组织、管理、监督、监测、人员 培训等工作。要采取城市自来水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农村饮水事业能够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
2.3工程建设情况及效益 该工程于2010年6月28日开工,于2010年10月30日竣工。工程总投资860 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43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430万元。完 成水源井2眼、加压站1座、主管路15km,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供水覆盖了胡家 镇的6个行政村。目前,当地群众已经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受益农户6023 户、人口18320人。此供水工程的建成,改变了当地群众供水不足的局面,增进 了党与群众雨鱼水之情,社会效益显著。
3“胡家”模式内含 2011年5月4日在盘锦市召开的盘锦市“农村饮水安全汇报工作会议”上,胡 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模式得到了领导和与会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称 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胡家”模式。“胡家”模式的具体内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对我县农村饮用水的重新认识 消减上第三系地下水开采量,符合全市用水管理制度《盘锦市“十二五”期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定。该规定指出:盘山县要积极开发周边 的第四系地下水,“十二五”期间上第三系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1050万m3以内。
全县饮用水一直以上第三系地下水为主,由乡镇自己管理。上第三系地下水开采 历时有近30a时间,因补给量不足,开采地下水以消耗储存量为特点。而第四系 地下水,属浅层地下水,补给量充沛。但第四系地下水只存在于全县的周边部分 地区,即石新、甜水、高升、沙岭四乡镇与外县的相邻地区。要想开采,必须由 县里统一规划。
3.2符合集中供水政策,代表供水管理的发展方向 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供水水质和服务质量,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各级政府城市建设(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实施供水行业统一管理。
广大农村地区的供水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命脉,它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着必需 的条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甚至也构成了关系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由于它的不可代替性、不可选择性,牵动着千家万户每一户农村居民,所以集中 供水是农村首要的基础设施。在农村建设、改造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先加以考 虑。
3.3城乡并网,同网同价 胡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采用2处水源,一用一备,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解除了供水水源不足的后顾之忧。工程建成后,纳入城市供水体系由盘山县水利 局统一管理。盘山县新建县城在太平镇,现状用水为太平镇上第三系地下水,管 理单位为盘山县自来水公司。预计在“十二五”期间盘山县城水源也采用甜水镇水 源。到那时,供水时间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管网相同,费用为同网同价,城乡并 网。
4未来规划 “胡家”模式的推广,将促使群众转变用水观念,促进供水单位创新农村供 水的发展模式,对于实现农村供水工程高效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等问题具有示范效应和战略意义。规划分区:根据全县第 四系水资源条件,地理条件将全县分成四个规划区,即石新镇水源区、甜水镇水 源区、高升镇水源区、沙岭镇水源区。石新镇水源区:石新镇、东郭镇、羊圈子 镇,新县城,农村人口51128人、城市人口60000人。甜水镇水源区:甜水镇、胡 家镇、太平镇、陆家镇,总人口80048人。高升镇水源区:高升镇、德晟镇、陈家乡,总人口68268人。沙岭镇水源区:沙岭镇、坝墙子镇、吴家乡、古城子镇,总 人口25818人。未来的4个第四系水源规划区的建设,可以完全解决全县农村及城 市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胡家”模式的推广价值 “胡家”模式先进、实用,易于推广,不但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保障,而 且为今后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找出了未来盘山县城 市及农村饮用水的模式:即由现状的过量开采上第三系地下水,转变为开采补给 量充沛的第四系地下水,逐渐消减上第三系地下水开采量,对于实现农村供水工 程高效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等问题具有示 范效应和战略意义! 作者:付丽 霍春福 工作单位:盘山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