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证券投资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期货市场论文
  • 债务市场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保险学论文证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证券金融 > 期货市场论文 >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正文 2019-11-07 07:36:47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中国人口素质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四、人口素质存量测度的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看,南京大学人口所已故的马淑鸾教授可能是国内最早采用 PQLI(直译为"生活的物质质量"或"物质生活质量",移译为"生命素质指数"或" 人口素质指数")来测度人口素质存量的人口学家。马淑鸾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 口普查资料进行计算并与国外比较,结论是:1982年中国的PQLI为77,印度为 43,美国为94;
    而且198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在全国的 排序与其人均GNP的排序基本一致(马淑鸾1986)。王俊改等对1982~1990年中 国人口生命素质指数的变化进行了时序比较,结论是:1990年中国的PQLI为83;

    从区域差别看,PQLI达到80以上的高素质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81.24%,PQLI 在60~80之间的中等素质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18.57%,唯独西藏只有51,属于 低素质人口。并且再一次发现PQLI与人均GNP存在着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王 俊改,谢韦克1997),即人口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函数,二者同时也相辅相成。

    笔者本人也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1990年的PQLI值进行了国际比较,结论是:
    世界平均为65,发达国家为94,欠发达国家为53,中国约为80,印度为57.结合 人均GNP来看中国人口素质的综合发展水平,至少在现象的层面上可以认为中国 人口素质的发展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穆光宗,许金声1991;
    朱国宏1994) 对这种怪异的现象主要有二种解释:一种认为,上述的"超前"现象或许在一定程 度上表明了中国人口素质潜能转化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较低;
    换言之, 中国的人力资源还有待于更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似乎与我们所观察到的社 会事实是吻合的(穆光宗1996)。另一种认为,"超前"可能是一种假象(冯立天 1992)。

    虽然PQLI方法有很多优点,如3项指标达到较高水平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3项指标具有泛人类色彩并反映的是"产出"的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 人口的福利状况,计算比较简单方便等;
    但也有不少的学者认为,这种方法有不 少的局限性:首先,在PQLI的3个构成指标中有2个是反映健康状况的,而只有1 个是反映教育状况的;
    仅用识字率来反映发展中国家人口对文化的需求似乎太 粗;
    仅从健康和识字两个方面来反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生活质量显然又过于简单 等。据此,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办法,用"0岁平均预期寿命"这一指标来 代替婴儿死亡率和1岁预期寿命,用"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来代替识 字率(冯立天,1992)。还有的学者用"25岁以上人口受过中等教育以上人口的 比重"来代替识字率,并用实际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朱国宏1994)。也有一些学者另劈蹊径,用新创造的指数来衡量中国人口素质的存量。首 都经贸大学人口所陈再华(1992)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来处理各因素指标,利用模 糊隶属函数使各因素指标成为无量纲指标,并且具有横向可比性,建立了人口素 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发现:无论是综合来看还是分因素来看,中国人口素质都 是呈递增的趋势。从结构来看,问题主要出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区域之间的差异也主要在这些方面。陈再华的方法一个最大的缺陷是过于复杂, 不利于推广。南京大学人口所夏海勇(1992)也提出了一种"人口素质综合指数", 他考虑了人口结构因素,但舍去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最终他选择了9个指标 来构造"人口素质综合指数",即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残疾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总和生育率、男性成人识字率、女性成人识字率、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占 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比重、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计算方法是借助于系统 聚类分析等方法,组成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的取值阵,求得基点数据,并进行同度 量处理,再计算出"人口素质综合指数",从而获得评价概念。根据作者自己的评 价,此方法效果较好,反映面广、灵敏度高等。但主要问题还 欠椒ú还患虮悖  焕  谕乒恪4送猓  本┥缁科学院社会学所许金声991)和江苏计生委陈友华等 (1998)也探讨和提出过"人口素质指数"。

    由于人口素质本身是相当复杂的现象,试图用一种方法就揭示清楚是不太 可能的。综合上述,笔者以为:PQLI方法的生命力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国内的 一些探讨还没有达成共识,还没有一种新指标可以替代PQLI的位置。因此,继 续探求新指数无疑必要,但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要注意数据的易得性和操作的便 利性。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改进PQLI方法使之更加实用和准确比较现实。

    五、人口素质问题的理论探讨 1992年,刘铮教授重提"人口现代化",在人口学界和实际部门产生了较大 的影响。在"人口现代化"的框架中,"人口素质的现代化"被摆上了关键的位置(刘 铮1992;
    穆光宗1995,1999;
    陈友华1998)。目前,国内提的"三优系统工程"正 是实施"人口素质的现代化"的具体措施,所谓三优,是指优生、优育、优教。

    为了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人口素质"问题,笔者于1991年上半年撰文提出 了"人口素质木桶理论"。与此同时,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许金声也提出了 相似的理论。所谓"人口素质木桶理论"是从科学哲学常讲的"水桶现象"中获得启 发的,即一个水桶的容量受制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假定水桶的周边是参差不齐的 话。笔者认为,人口素质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人口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分属两个层面的。也就是说,一是人口素质存量水平的高低问题,二是人 口素质潜能开发水平的高低或转化程度的大小问题。中国人口素质的"短板效应" 主要表现在非智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建立正确评价人才和合理开 发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机制,中国才能塑造不断克服"短板效应"的机制,让人口 素质潜能不断喷发出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口质量投资唯有相辅相成才能形成 良性循环,人口质量投资则大致包括了优生优育投资、文化教育投资、健康卫生 投资和环境(生态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优化投资。

    赵功民。1992.遗传学与社会。辽宁人民出版社 郑祯诚。1986.论人口范畴和人口属性。社会科学评论,(1) 中国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课题组。1992.中国人口素质(生活质量)问 题科学研讨会会议综述。人口与经济,(4) 中国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课题组中国人口素质(生活质量)问题科学研 讨会会议综述。1992.人口与经济,(4)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组。1995.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经济 社会持续发展。人民日报,(8.2) 周孝正。1991.论人口素质的逆淘汰。社会学研究,(3) 朱国宏。1988.人口素质的人口学意义。西北人口,(2) 朱国宏。1994.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美]朱利安。林肯。西蒙著,黄江南、朱嘉明编译。1985.没有极限的增长 (英文原名TheUltimateResource)。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献 □陈卫孟向京: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 □于学军: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 □杨云彦: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集体合作: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 □杜卫华:民族地区人口与生态经济发展初探 □课题组:农牧交错带人口承载能力胁迫理论与对策研究□穆光宗陈卫: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 □穆光宗:"适度人口思想"的反思和评论 □白冰冰: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 □周运清:都市农民的二次分化与社会分层研究 □吴忠民:城市居民的社会流动--来自山东省五城市的调查 □魏津生:中国大城市的贫困人口问题研究 □黄荣清:中国人口死亡问题研究 □张纯元: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 □李成瑞:"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 □张孝直:当代中国户口制度的历史及现状 □何清涟程晓农:中华民族的创口:人口压力 □项飚:传统与新社会空间的生成:--一个中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历史 □项飚:开放下的聚合--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 □曹新:当代中国流动人口研究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中国人口素质》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