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工程观理念下艺术素质教育
大工程观理念下艺术素质教育 大工程观的核心其实是“工程系统学”,这个系统既是工程技术本身所形成 的系统,又是工程与其相关的非技术因素所形成的系统[1]。“大工程观”的性 质是以责任意识为导向的价值综合、操作综合和审美综合的统一。其中的灵魂是 责任意识,价值综合、操作综合和审美综合分别是大工程观在社会、经济、文化 三个方面的体现,三者的统一则是大工程观的系统性的全面展现[2]。“大工程 观”所包含的技术系统和非技术系统要求工程师所具有的工程专业性和工程文化 性是相辅相成的和谐要素,我们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育活动中,不但要注重工 程师的专业能力培养,而且要加强工程师的艺术素质教育,以培养出合格的现代 工程师。艺术素质作为工科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置于大工程观 的理念下进行研究。一、加强艺术素质教育是大工程观的内在要求 1.大工程观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的结果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是现代工程理 念的体现。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工程师理性地认识和合理改造 自然,追求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大工程观较好地反映了现代工程教 育实践化、宽泛化、整合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指导 理念。这就要求工程师要从认识自然和合理改造自然的哲学层面上去反思自身的 工程价值取向,树立“天人合一”的现代和谐工程理念,使工程与人、社会、自然 之间达到和谐状态。大工程观与现代工程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大工程观也是追求 人―――自然―――社会之间和谐的教育价值观,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2.提升艺术素质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艺术素质是履行好工程 师职责的重要前提。工程师是工程活动的多元主体之一,是工程的主要创造者、 创新者。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工程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综合 素质为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工程活动的过程中能 够展现出良好的艺术修养,能够展现出道德、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成为在才 智和社会成就上的佼佼者。近年来,我国的许多理工科院校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强 了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工程艺术素质。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现代和谐工程理念 的内涵、作用和意义,树立先进的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工程文化观、工程 生态观、工程伦理观,弘扬和落实现代和谐工程理念,提高大学生的价值综合能 力,是落实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不难看出,加强艺术素质教育是大工 程观的内在要求,提升工科学生的艺术素质是大工程教育理念下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
二、加强艺术素质教育必须构建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工程教育中不仅关注工程学科知识体系,也要关 注工程的文化内涵;教育不再以工程知识为中心,而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与工程 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不仅关注学生学习和掌握已有的知识,而 且要让学生受到包括工程知识在内的工程文化的全面熏陶,能成为新知识的创造 者。要进一步加强艺术素质教育,必须构建和完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1.构建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是培养现代工程师综合能力的有力举措培养学 生工程综合能力是落实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本质要求。大工程观以系统论为基础, 体现在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上。工程综合能力培养不仅仅强调专业知识 体系内的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更强调人文要素和技术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 性;不仅仅强调工程单元设计与管理的能力,更强调单元工程之间的关联性和整 体性;不仅仅强调工程设计与管理的能力,更强调工程与人类、社会、自然的关 联性和整体性。工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为前提, 如果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可供综合的要素或元素,就谈不上综合。因 此,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打破专业界限,拓宽专业领域,整合课程体系,优化 课程结构,突出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思维训练,培养大工程观所要求的工程 综合能力。在基础学科层面上,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在学科门类的综 合上,开设人文素质类系列课程,拓宽公共基础类系列课程,真正体现融合科学 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大工程观教育思想。在学科专业的综合 上,打破学科壁垒,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整合工程基础类系列课程,建立工程综合 课程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宽厚的工程基础能力。在专业课程的综合上,整合专业 技术类系列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为技术大 综合提供可供综合的技术元素[3]。
2.构建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人文素质教育 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工科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两个层次:一 是具备人文知识。即掌握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学科的基 础知识,理解包含其中的人文思想。二是培养人文精神。依靠人文学科的知识,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和环境熏陶而形成道德、情感、价值观以及 自由、批判的精神。人文精神是主体对精神世界的最崇高的追求,是完美人格的 主要标志,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知识只有内化为人文精神,其价值才能得以 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一个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问题。具体而言,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 关系问题。
三、艺术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 艺术素质教育是基于工程文化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与 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加强工科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把科 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包括工程学科知识体系 在内的艺术文化的熏陶,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大学文 化育人功能。
1.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要确立校级艺术素质教育制度, 搭建校级艺术素质课程平台。构建艺术素质课程体系应放宽视野,把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的统一。课堂教学应做 到“一修多选”。“一修”是指开设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知识及修养的课程作为必修课。
这种综合性的必修课在内容体系上以讲解基本的艺术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艺术作 品的欣赏、分析,并以工程观的角度评价、鉴赏艺术作品。要充分调动学生发表 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将其作为本门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结果。“多选”, 即按艺术门类,根据各工科院校的实际条件,开设各类艺术选修课。如音乐(包 括声乐与器乐、外国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等)、曲艺(包括说唱、相声、评书等)、 美术(包括绘画、平面设计、雕塑、工艺、书法、摄影等)、舞蹈(包括街舞、民族 舞、现代舞、交谊舞等)、电影(包括动画、电视剧等)。课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 补充和完善,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环节。课外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组 织的各类艺术团体和艺术活动都是提高艺术素质的重要媒介,也是艺术素质教育 结果的重要体现。
2.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艺术素质教育的实施涉 及课程设置、教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 多方面内容,这是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单独完成的复杂工作,必须建立起学校党 委、行政统一领导部署,以教务处、二级学院、学工处、校团委为主导,其他职 能部门和教学部门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艺术素质教育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过 程,是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耳濡目染熏陶的过程。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加强大学生人文社团建设, 调动学生自觉提升艺术素质的积极性,以浓郁健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彰显大 学精神,熏陶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 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人,而艺术素质教育是其中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一个方面,不论是 通过哪种艺术形式,都是通过艺术本身的特性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 完善学生的人格,确立正确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