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康有为”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康有为” 近代史人物论文“康有为”篇一:《论康有为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 献》 [摘要]康有为,他不仅同戊戌变法这一政治运动相联系,更是我国资 产阶级报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创办和领导了数十种资产阶级改 良派报刊,进行了救亡图存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宣传教育,冲破了封建言禁, 掀起了中国人自己办报的第一次高潮,成为促进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领头雁”, 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关键词]康有为;近代新闻事业;贡献 提起康有为,人们总是把他与戊戌变法联系起来,把他作为政治家、 思想家、教育家来研究,却很少有人把他的名字同新闻事业联系起来。其实,康 有为还是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前期办的报刊能站在时代前列, 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开创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国人办报高 潮的第一次,成为促进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康有为的报业活动和新闻 思想在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我国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一)冲破封建言禁,开设报馆 康有为把近代的报纸当作古代的“乡校”。“乡校”是春秋时代郑国的一 种公共场所,它既是学校,又是乡亲们聚会的地方。《左传》中记载了子产不毁 “乡校”的故事,通过“乡校”这个地方可议执政者的是非得失、交换评论意见。因 而,康有为把报馆比作“乡校”,说明他已经认识到报纸是一种议论时政的舆论工 具,看到了舆论对于政府的监督作用,为以后梁启超的报刊两大功能“向导国民、 监督政府”的推出打下了伏笔。并且康有为将“乡校”运用于实际,希望清末的封 建统治者学习先王,开放言禁,提倡办报。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二书》和《上清 帝第四书》中都提出了开设报馆的建议,他在《上清帝第二书》中写道:“《周 官》诵方训方,皆考四方之慝;《诗》之《国风》、《小雅》,欲知民俗之情。
近开报馆,名日新闻,政俗备存,文学兼述,小之可观物价,琐之可见土风。清 议时存,等于乡校,见闻日辟,可能政务……宜纵民开设,并加奖励,庶裨政教。”这是康有为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办报主张。在这里谈到了近代报纸的渊源、报纸内 容和作用、政府对报纸应取的态度等问题。
在《上清帝第四书》中康有为提出“设报达聪”,在各省城镇都设立报 馆以及翻译外国报纸等建议。他的这些办报主张,没有脱离封建思想体系的藩篱, 也不见得比早期维新派报王韬、郑观应等的办报主张高明,但王韬等人的办报主 张只限于在报纸上清谈,康有为则直接向皇帝提出了建议,要求付诸实践,这是 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在当时局势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当时,清朝统治者 在国内实行的是阶级和民族的双压迫,言禁特别严厉,民办报刊一直被视为非法。
腐朽没落的清末王朝根本不理会王韬、郑观应纸上谈兵的呼吁,但康有为吸取了 前人的教训,不再作空头的呼吁,而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直接上书皇帝;一方面 着手办报、制宪既成事实。在上清帝书的同时,他在北京、上海创办了《万国公 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他的上书在当时一千多名举人中广为传颂,并 传播到全国,使各地维新派志士受到了很大鼓舞,迎来了报刊发展的繁荣期。虽 然他办的三种报纸不久即被封禁,但它们毕竟破土而出,而且出现在首都达官贵 人的府第中,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了。接着《时 务报》在上海创刊,各地维新派在康有为的支持下,办起了数十种报刊,这些报 刊在宣传变法维新的同时,要求解除言禁,给资产阶级以出版报刊和发表言论的 自由权利,使得一些支持维新派的官员也纷纷上书皇帝要求设设立报馆,广开言 路,由此光绪皇帝发布上谕,解除言禁,允许“官绅士民”有出版报刊的自由,并 且要求官府加以劝办,还给梁启超出版的书以“免税”的奖励,从而为民办报刊获 得了合法地位和权利,也是维新派多年来为报刊而奋斗取得的重大胜利。
(二)推动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个浪潮 如果说中国人办近代化报纸兴起于1858年伍廷芳在香港办的《中外新 报》,那么从1858―1895年的37年里,中国人办的报刊,满打满算也不超过30 家。可是,自从康、梁开始办报以来,风气大开,从1896―1898年的3年内,中 国人创办的报刊达72家,超过过去的37家的一倍以上,形成我国近代历史上中国 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和国人研究西方新闻学的第一次高潮。
这次办报高潮,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从时间上看,一年比一年多, 1896年有9家,1897年有29家,1898年1月至9月,达到了34家。第二,从办报地 区看,已由广州、香港、上海等沿海城市发展到汉口、长沙、桂林等内地城市, 甚至内地一些中小城市也办起了报刊。第三,从品种上看,有官办报刊,也有民 办报刊;有综合性报刊,也有专业性报刊;有政治性报刊,也有游艺性报刊;有文言报刊,也有白话、俚语报刊;有以普通读者为对象的报刊,也有以青年、妇女、 儿童为对象的报刊,这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报刊。第四,从政治倾向上 看,这些报刊绝大多数是宣传维新戊戌变法的改良派报刊。第五,从办报人员看, 这些报刊的主笔大多数是维新派人物,其中各地维新派报刊的主编往往就是当地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他们奉康、梁为领袖,无形中形成一支由康有为统一指挥的 宣传队伍。第六,从办报方式看,维新派从“开民智、育人才”的总体思想出发, 把办报同办学会、办学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
在第一次办报高潮中涌现出来的以维新派为主的报刊都以相当多的 篇幅介绍西学和西方情况,把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近代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来, 掀起了学习西方、学习西学的热潮,并且用这些“新学”去向传统封建文化挑战, 从而使中国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出现了“智慧骤开,如 万流谲沸,不可遏制”的生动局面。这种局面对以后半个多世纪的社会政治生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以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康有 为作为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导者和第一次办报高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确实 为我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大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开政治家办报之先河,培养了人才 在康、梁办报以前,我国报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科场失意的落拓之人, 他们办报的目的多半是为了牟利。因此,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缓慢。康、梁出来办 报,开我国政治家办报的先例。政治家办报这一中国新闻史上的主要传统是从戊 戌变法时期发端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家们几乎都参加过办报活动。在整个 维新运动期间,每家改良派报刊的主编往往就是当地维新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通过维新派的办报实践,涌现出像梁启超、严复、徐勤、麦孟华、欧榘甲、何树 龄等改良派报刊宣传家,这就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这些维 新派报刊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大发展培养了人才。
(四)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甲午战争前,大多数近代报刊都是外人出版的。戊戌变法时期,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比战前有所发展,却依然还很弱小,还没有大量出版商业性报刊的 迫切需要。但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以政治界为主体的而不是以工商界为主体的 维新派创办了一大批政治、文化报刊,使报刊宣传这种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领域的东西走在了经济基础的前面,出现了国人争相办报的热潮,不仅基本上打 破了外报的垄断,而且使政治报刊成为近代报刊事业的主角,在各类报刊中长期处于领航地位。同时,维新派报刊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新颖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 识性,大大提高了近代报刊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使近代报刊成为近代思想文化的 重要载体,读者从商界扩展到政学界,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从此不再埋头经史、 醉心八股,而注意从报刊中吸取精神营养。所以,尽管封建顽固势力在戊戌变法 后摧毁了大部分维新报刊,但近代报刊利国利民的作用已基本为社会所公认,这 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的一大功绩,也不能不说是康有为对近代新 闻事业发展的积极贡献。
(五)促使华侨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康有为作为改良派华侨报刊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在华侨报业的大发展 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以前,我国华侨报业很落后。首 先是报刊太少。从1854年最早的华侨中文周刊《金山新闻》创刊到1898年康、梁 流亡海外的40多年中,只出现过10来家报刊。其次是内容陈腐、形增,单是康、 梁创办和控制的侨报就发展到30多种。以后,凡是有改良派侨报的地方,革命派 都办起报纸与之对垒,并且在数量上大大超过改良派。两派报刊互相敌对、互相 竞争又互相促进,使华侨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从1898年到1911 年,世界各地华侨创办的大大小小的报刊将近70种,相当于此前40年所办侨报的 7倍。其次是侨报的质量大大提高。以《新民丛报》为例,它的内容已经不再是 什么“清廷谕旨”之类,而是图画、论说、学说、时局、政治、史传、地理、教育、 宗教、学术、农工商、兵事、财政、法律、国际短评、名家丛谈、舆论一斑、杂 俎、问答、小说、文苑、介绍新著、中国近事、海外汇报、余录等25个专栏,可 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第三是侨报的形式大改进。像《新民丛报》的封面套色 印刷,里面有图画和照片插页。其他华侨报刊也运用外国先进印刷条件,逐渐向 现代化过渡。康有为除了对改良派侨报实行统一指导外,还亲自为这些报刊撰写 评论、新闻、通讯和其他多种体裁的稿件。同时,康、梁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 促进了国内报业与海外华侨报业之间的交流。他们把外国报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带回国来,促进了国内报刊的改革,而他们在国内外的报刊,又为海外侨报提供 了丰富的新闻报道内容。
(六)率先提出党报思想 康有为把报纸看成是建立政党的准备,并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同 时,康有为把党报视为谋取一党私利的工具。在他为国民宪政会起草的简要章程 中说:“政党之权利之大与专,实为可骇,若筹款有厚力,各省府县中能开办报 馆支会,则吾党众愈大,将来所得之权利,不可思议。”作为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党报视为谋取一党私利的工具并不奇怪。康有为要求党报要宣传政 党的纲领、方针和党务。他在强学会章程中要求强学会的报刊一方面要向群众宣 传强学会的路线;另一方面要向会员报道会中事务。并且要求对党报实行统一的 领导,做到统一的政治目标,统一的宣传口经,统一的宣传步调,统一的调动指 挥和统一的经营管理。所谓统一的政治目标即要求改良派报刊按照他在不同时期 确定的政治目标来进行宣传:变法前为变法维新而呐喊,变法后为保皇立宪而鼓 吹,辛亥革命后为尊孔复辟而叫嚷。谁要是逾越雷池一步,就要受他的批评和惩 罚,以上五条总的精神就是集中统一,它体现了政党报纸的嚆矢,而康有为对改 良派报纸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则为以后政党报纸的经营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
(七)提出报业管理主张 康有为从他的官报思想和党报思想出发,对我国报业的管理问题发表 了许多意见,涉及了我国近代报业的一些重大问题。他在我国报刊史上第一次提 出党报和制定新闻法律的主张。他主张加强全国维新派报刊的管理,以便控制全 国舆论,推进变法维新事业,对以后的新闻界起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从来没有报刊出版方面的专门法律,到了清代,《大清律例》 中有个别有关书报出版的条款,但都是限制言论自由的,而不是保障言论自由的。
在《中外纪闻》和《强学报》被封后,康有为深深体会到了没有报刊出版法律的 危害性:封建统治者可以任意加以解释律例条款而把不合自己心意的言论斥之为 “妖书妖言”加以治罪。因此,他向光绪皇帝提出了他拟定的报律建议:酌取外国 通行之法,参以中国情形,定为中国报律。但后来由于政变的发生,他的愿望都 没能实现。但他是中国最早的关注保护出版、争取新闻自由的资产阶级改良者。
康有为对加强内部管理来增强竞争能力的主张在办报实践中突现出 来,从而可以引申出现在办报仍需遵循的方针,如康有为要求“会中报必须要有 条例,勿与《时务报》、《知新报》两报有重复之诮”,他这里说的“会中报”是 指广西圣学会的机关报《广仁报》。它与上海《时务报》和澳门《知新报》,都 是康有为参与创办的报纸,虽然如此,康仍要求《广仁报》所定的条例不要与《时 务报》和《知新报》的条例重复。这说明他主张报纸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同时, 康有为已意识到报纸工作人员对于报纸优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把合格的工作人 员看作是办好报刊的第一要义。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先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