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探讨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论文
探讨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论文 探讨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论文篇一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探索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必须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使之协调共进、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关键词:职业教育;经济发展;互动关系;对策 一、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一)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对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 经济发展水平对就业率的影响是很大的,也可以说就业率的高低是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标志之一。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多, 其中需受职业教育的就业机会也就增加了。社会能否给受职业教育者提供就业机 会,是职业教育能否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既为职业教育 的发展提供条件,又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 本性的社会动力。由于科学的进步、技术的更新、就业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将促 使人们主动地接受职业教育,这样就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生源与时间。只有在 现代生产水平下,才有要求又有可能使每个人能在人生的一段时间内接受教育。
(二)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保障 无论是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还是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的加快,都必须 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这些投入来自自身的办学收费和其他收入, 或来自政府的财政拨付,甚或来自企业的投资和社会的捐赠,这些无一不与国家 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有关。因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财政状况的 好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较大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 资明显多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好,社会对职业教育投 入不够或无力投入时,就必然会导致师资来源困难、设备紧缺等现象,从而影响 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下降,培养的劳动力素质的下降,势必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三)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 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 是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明显突出。职业 教育应紧密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变化、技术结构的要求建立与之适 应的层次结构,满足生产管理第一线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社会生产力系统对 劳动力的要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层次、多种规格、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发 展通过影响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三大产业结构在劳动力人 数上的比例关系是就业结构的基本比例之一,其比例关系和发展趋势对职业教育 培养专业和层次的比例关系和发展趋势具有引导和参照作用。职业教育培养劳动 力有较长的周期,这一周期产生了职业教育的滞后现象,要求在确定职业教育在 各产业中的配置时,对未来数年内劳动力的需求进行预测。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 受社会生产的分工状况和社会职业结构制约,由于社会生产的分工状况处于不断 变化之中,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
(四)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改善体制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打破国家包揽办学的 体制,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 同发展的办学体制。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了职 业教育原先的运作方式。职业学校招生的指令性计划逐步减少,指导性计划逐步 增多,计划外招生的比例也有所增加。毕业生就业几乎已没有指令性计划,由劳 动力市场配置,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择优录用。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 这一根本性变革,带动了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同时,财政体制和国民收入分配 状况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职业教育是实现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发展需要一支懂生产、能使用现代生产工 具、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技术人员队伍。若没有这样的队伍,即使有先进的生产 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不可能构成现实的生产力,现代化的管理也不可能有效地实施,而要形成这样一支队伍,职业教育是必需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社会活动的长期实践,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 识。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力,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越高,劳 动的技能和方法越熟练,他创造的财富就可能越多。但劳动者的素质需要通过后 天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劳动活动日益复杂化、知识化, 要求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了劳动 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益的重要方法 职业教育,尤其是适当的职业指导,能将不同能力倾向、兴趣、爱好 的人导向相应的职业岗位,使个性特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从而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由于现代社会的职业结构越来越 复杂,劳动力配置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个体来说,了解职业情况及就业要求, 成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的要求都是 发展变化的,如何根据个体在职业方面心理发展的规律,有效地施加影响,合理 地将个人导向他们合适的岗位,构成了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用人单位来 说,需要各种各样能胜任工作而又与职业的发展相适应的劳动者。如果个人的兴 趣与社会的需要不能很好结合,很可能引起个体在工作岗位上不安心工作,降低 工作效率,引发劳动力的非必要再次流动、再次培训和职业角色的重新塑造,这 样会降低整个社会生产的效率,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专 业结构、层次结构的调整以及在职培训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三)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 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劳动力的专业素质、发展劳动力的智能、塑造其思 想品德、人格,传授生产技术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生产由简单 劳动密集型向复杂劳动密集型即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职业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 用。职业技术教育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训练科学的生 产技能,循序渐进地开发个体在职业方面的潜力,从而使个体获得职业所需要的 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个体在职业岗位上提高劳动生产率。职业 教育与生产的关系紧密,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使劳动者提 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并能使劳动力有更多的技术革新和生产 创新。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劳动力的安全意识、设备保养和维修能力来减少生产事 故,降低生产工具和设备的损坏率。积极进取的劳动态度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通 过职业教育塑造劳动者的政治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影响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从而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四)职业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化生产和经济条件下,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对于 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组织既可以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技能培训 等方式加强已有的经济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又可以为企业建立一支 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提供人员。经济组织中是否能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管理的有 效程度大小,又都是与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的。职业教育通过塑造劳动者的现代人 格,实现劳动力的现代化,从而使劳动力能认同组织文化,能与现代管理要求相 一致,积极配合管理施行,提高现代管理的效能。经济管理者的来源一是从生产 服务第一线的人员中提拔,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通过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 内的学校直接培养。职业教育还可通过对社会政治、文化、职业道德等因素的影 响,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间接作用。在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只有人的素质全面 提高,特别是劳动人员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和创造性,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要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自身发展必须适度。其规模要与经 济发展要求相一致,要与经济发展的承担能力相符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 加强职业教育规划与预测工作,提高职业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引入市场 调节机制,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实现对职业教育规模的调节。
三、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提高认识是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前提 解放思想,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政府作为政策、法规 和战略的导向者、设计师,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职业教育 的投资力度和对社会民众的宣传,加强对职业教育相关法规的立法工作,引导社 会和个人转变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我国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现 实生产力的理念,真正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职业教育工作 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克服那种讲起来重要,做 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从各个方面给予职业教育应有的关注和高度的重 视。职业教育办学机构要端正办学方向,提高职业教育的市场意识。职业教育就 是职业第一的教育,如果按照普通教育的理念来发展职业教育,就会扼杀职业教育的生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市场性、多样性、实践性和生产岗位对应性的统一。
按照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要求,我们所期待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 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并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职业教育。为 达此目标,学校必须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强化自己的市场意识。
(二)深化改革是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点 首先是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 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政府 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扩大 职业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要强化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 发展的职责,尤其要强化市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加强职业教育在布局 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改革职业院校的学制 和办学模式,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统筹、协调与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 业组织、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 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加强地方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促进。
同时要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作为学校和其他办学单位要认真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 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充分就业为引导,健全职业教育的 政策体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工业和新型 服务业的专业,拓宽专业服务范围,增强适应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广泛 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到职业学校担 任专、兼职教师,同时还要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 重点的全员培训。在教材建设上,要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 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加强实习实验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的条 件。要加强同企业的联合,走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使企业成为学生实习就业场 所,学校成为企业职工的培训基地,实行订单培训,互惠互利。
(三)完善体系是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关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 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 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在满足广大群众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同时,从合理配置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加强其内部各层级的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加 强其外部与普通教育的双向沟通,使来自不同源流的人们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 和能力选择不同层次和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培训,实现各类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 高效益。
高等职业学校要重新定位,转向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并 做好与中等职业学校衔接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改革,使高职在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的同时,适应中等职教重心转移的趋势,有力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 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中等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结 构的升级和技术结构的改变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范围,城市 职业学校也应面向转移农民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要在全面提高学生基本职 业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的工作 变换和继续升学奠定基础,对于转移农民,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 规范教育,促进转移农民顺利完成“市民化”转变。
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积极鼓励和吸引民营资本设立非营利性的民 办职业教育机构,支持开办各类营利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民办职业教育 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和运行高效的特点,促进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探讨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论文篇二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教育》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备受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之一,党和国家 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积极探索可行的、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在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促进农村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 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整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快城镇化进 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民的市民 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农村经济 农村教育 原因分析 对策措施 谈到发展,我们必须先了解何为农村经济所谓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 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 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 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农村经济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分析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显得十分 重要。在此背景下,分析发展农村经济对策,更具现实意义。“百年大计,教育 为本”,从教育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尤其对农村经济发展更具有重要价值,因 此,从农村教育角度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具有意义。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 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 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 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 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 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 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农村教 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农村教育可以影响农村人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的发展, 会促进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农民少生优 生。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人口过多,农村土地 偏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
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要 发展,必然需要促进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而要发展现代农 业,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要大 量的农村人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 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首先,大部分农民沿袭的仍是传统的耕作思想和技 术经验,几乎没有科学技术方面的学习和投入:其次,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 仍然严重,封建迷信活动泛滥:最后,农民法制意识淡薄,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 暴、方法简单,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民却不知道去维护自身的合法 权益。这些现象,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要顺利解决这些影响新农村建设 的问题和矛盾,既要靠党和政府的政策帮扶,又离不开农村基础教育的渗透和影 响。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改变农民思想,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安定、和谐、健康地发展,是新农村建 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于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增加政府投入,积极探索筹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新路子,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 督管理,努力解决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增加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 缓解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关键所在。国家可以向经济困难的农村中小学生提供义 务教育补贴,减免学杂费,帮助其完成学业,充分履行政府应尽的法定义务教育 责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师资管理。一方面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特别 是贫困和边远农村地区教师工资待遇,对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合格师资到 农村任教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 口关和质量关,建立合理的农村师资输入与交流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城乡教 育差距扩大的原因,其根本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种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在城 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和农村在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差别很大。因 此,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 距、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本存量。
总而言之,国家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 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 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 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 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