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篇一 《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教育是一门学问,孩子成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教师应 端正教育理念,多沟通、充分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合理并适合 于学生的教育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营造环境 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都是孩子,生活在一个物 欲横流的年代,身心发展需要教师去呵护和引导。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下面我简要谈谈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个人行为是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两个老师的责任,而是所有老师都应当做的, 老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举止言谈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 要懂得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做到言 而有信,如果教师自己言而无信,许多学生就会觉得既然老师都这样,我们为什 么不可以呢。
过去网上流传出很多关于教师打学生的报道,小学生时期孩子处于比 较敏感的状态,教师对孩子的体罚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同样也对孩子的心理 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对孩子的体罚会让学生失去对周围人的信任和安全感。家 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教师,孩子与教师有依附关系,他们会认为身边的老师最值 得信任,如果最信任的人还以暴力对待自己,孩子就会失去对他们的信任。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学校校风、班风、学风、教风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一流的 教育应当有一流的环境,要注重校园文化风气的建设,可以开展各种文化、体育、 艺术方面的比赛。提高学生的活跃性,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以陶冶情操,改善 师生关系为目的,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健康成长。班级是具有较强特殊性的学校团体。班级气氛如何决定着学生对班集 体是否有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和是否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教师作为班集体的 组织者、教育者和指挥者,应当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健康的团体心理。心 理学家研究指出:独立、理性的人格心理是在一系列的目标要求和实现过程中形 成的,教师应当给学生规定严格的时期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 战胜挫折、磨炼意志的过程。
优秀的心理品质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独当一面处理各种问题的重要 心理素质,是成功教育的基本目标。总之,心理健康对成功教育的作用是客观存 在的。为了培养人才,每个教师都应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学生创造 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成功教育,促进教育成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篇二 《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 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已经成为 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小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心理健康 作疏导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重要性 从一定意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它突出了心理 健康的重要性。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比例越来越大,追溯原因, 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面对当前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 社会能力”的新一代。而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 则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 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 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脆弱,有的学 生性格倔强冲动,有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有的学生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娇生惯养,经受不起一点挫折,更有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 和心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 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势在必行。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 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 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 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 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 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 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 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 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 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工作和生活。
二、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 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 的学生呢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 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 生。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 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在新的教育 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 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 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 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教育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 是师生交往,课堂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空间,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 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有益补充。小学生 天生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 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生理年龄 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跳绳、赛跑、 接力、下象棋、转呼拉圈……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心灵受到了陶冶,能 力得到了提高。
3.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传统的班级管理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班级管理必须要有 “创造性”,有“创造性”的班集体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更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 品质的形成。只有人人为班集体争光,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建设良好的班 集体,让学生彻底树立“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思想,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小学阶段是生长发育的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 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 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 初步形成,人的潜能(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也将初步得 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 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